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华夏圣帝大舜最新章节 > 华夏圣帝大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0 章

  上争雄时,被尧遏阻在豫境丹水之浦。舜继尧位以后,和三苗化干戈为玉帛。自从出了亡国之臣成驹以后,三苗为政不善、内部分裂、国运陵迟。旋又发生空前严重的大地震,“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国运日衰。)

  成驹自恢复彭蠡(li)、洞庭以后,三苗遗民很拥护他。三苗地盘广了,人口多了,声势也大了。舜帝时期,三苗之所以不背叛,是因为没有给帝都纳贡上赋。这次,伯禹的贡法一颁布,成驹不肯遵例纳贡。为了抵制伯禹的方略,他还不断阻止南方各地为帝都纳贡上赋。

  伯禹决定杀一儆佰。当即将讨伐三苗的计划报奏帝舜,帝舜听完之后,觉得伯禹的作法不妥。对禹道:

  “君子之道,重在责已。三苗不服,是咱们的教化行德不到。以后咱们加强教化,施德于有苗,他就自然会照章纳税。”

  伯禹说道:“三苗包藏祸心已久。三苗之地南有衡山,北有歧山,右有洞庭,左有彭蠡。他们居险心野,早有不臣之心,岂是喻教仁德所能感服?”

  帝舜觉得伯禹之言也有些道理,加之讨伐三苗是伯禹主政以后的首次重大决定,还是应该给他一定自决权的,于是,便不再制止。说道: “既然这样,你就去征讨吧。”

  伯禹稽首受命。

  退朝以后。伯禹即校阅军马,以伯益和伯夷为谋师,真窥、横革、之jiāo、国哀各帅一军,分路前去征讨三苗。

  帝师一路浩浩dàngdàng,直奔江南。

  一路上,各地诸侯纷纷出兵助战,帝师更显威武。

  帝师刚到云梦大泽,就同那成驹派去迎战的兵士打上了。帝师军士勇猛,阵势浩大,三苗兵士抵抗不住,溃不成军,首战大败。

  帝师渡过大泽,在南岸安营扎寨。伯禹不愿生灵涂炭,派人前去劝降。那知,那成驹竟然置之不理。凭借天险,负隅 顽抗。

  虽说有苗山险水恶,怎敌帝师兵多将勇!开战以后,帝师打得那三苗军士连连败退。连日来,帝师攻占了一山又一山。

  此时,正值盛夏。雨蒸日晒,瘴气大盛,北方兵士万万不能适应。虽说攻打了一个多月,占了几个山头,但过了一山又有一山,要灭三苗,还不知要到何时。

  近几日,帝师军中已有不少兵士病到。伯益纵观战局,甚感不妙。一怕北方士兵不能持久,瘴气瘟疫漫延,会无辜损兵折将。三苗之兵乘机攻来,局面不可收拾。二者怕从征诸候由此而藐视朝庭,因此带来国之解体。于是,在打完一个胜仗之后,便把各军头领,从征诸侯召到一起。对大家讲道:

  “帝师教训三苗,三苗兵已无力抵抗。如果乘胜攻击,不难把苗兵全歼。臣服蛮民,攻心为上,要以武力,实不妥当。如果将苗民尽行屠戳,实太残忍。我帝以仁慈为怀,成驹之过,不能降祸于民。若不尽戳,则仇怨愈深,终必为南方之患。我想,苗民虽则顽蠢,终究也是人,没有感化不了的。就说帝舜与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姚婆。瞽叟虽顽,继母虽恶,帝舜还是把他们感化了。至诚之道可以感动苍天!三苗之民只要以德感化,肯定会转变的。我以为,现在三苗已受重创,教训已有效果,应该适可而止,就此收兵,不知妥否?”

  大家听了伯益之言,个个点头称是。伯益便将情况禀报伯禹,伯禹也以为然,于是,便班师回朝。

  却说那些三苗之人这些日子也确实让帝师打怕了,居于险位竭力垂死挣扎。这天,忽见大兵退去,却不知何故。成驹以为是伯禹的诱兵之计,只敢坚守,不敢妄动。过了几日,仍不见动静。就派了人前去探听。探子回来报告:

  “帝师大兵确已退去。”

  成驹大感不解!伯禹之兵千里伐兵,为的是消灭三苗。为什么乘胜不追过来,反倒退兵走了。真是不可理解!

  过了几天,成驹遇到了玄都诸侯,才知道了伯益说的那一番话,才明了伯禹退兵的原因。成驹笑道:

  “他要以武力伐我,我定和他打到底!大不了三苗人退到三危去。他若要以厚德让我心服,我亦不和他决裂。”

  成驹回到三苗以后,心里仍不踏实,派了几个精明的秘探,暗地里到蒲阪去打探究竟。

  且说那伯禹班师回都以后,即日陛见,将班师之原故向帝舜奏报。帝舜历来就是尚德不尚力,听完奏报,心中非常满意。便对伯禹说道:

  “这样做很好,咱们德不厚而行武,本来就不是我的治民之本,臣服诸侯,咱们还是以德感化,不复用兵。”伯禹称是。

  却说那几个有苗暗探到了蒲阪之后,使尽浑身解数,探得了帝舜的方略是不复用兵,以德治理天下。再看了看帝都的情况,到处是秩序井然,人人亲和,繁荣昌盛的景象。心里暗暗佩服帝舜的德能。回到三苗,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

  有苗国君从未去过中土,更别说帝都了,听了探报,就想到那里去看看。但有苗与中土必竟有隙,心里很不踏实。想去,又不敢去。思谋了几天,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上表谢罪,并请入朝。

  一切准备妥善,有苗国君便带了几个得力臣子,前往帝都朝拜那久负盛名的帝舜。

  且说伯禹自从有苗回来以后,甚觉帝舜的方略棋高一畴。于是,就按照帝舜的吩咐,广布文德,实施教化。一日,忽然收到有苗的谢罪表文,心中大喜。帝舜之方略,果真英明。德教果能柔服远方的蛮夷之人。于是吩咐内侍,准备延接典礼,对三苗国君特加优渥,让他心悦诚服。

  过了一段,三苗国君果然到了。帝舜着皋陶、伯益等重臣到南门外迎接。欢迎仪式之隆重,使有苗国君受宠若惊。朝觐礼毕,帝舜赐宴招待。其间,帝舜询问了一些三苗的风土人情,民间冷暖。严然是慈父形象,有苗国君奉若神明。闲谈之间,帝舜婉转训勉,言道:

  “过去,有苗狐功反道败德,实不是治国之策,万不可行。以武力侵犯周边的小国,遏阻他们朝贡帝都之路。这不仅是背叛朝廷,也大失睦邻之道。常此下去,必受世人谴责,实属下下之策。”

  帝舜的一席话,既体贴关怀备至,又寓以深刻道理。且夹带训勉告诫之意。这等风采有苗之人何时见过?有苗国君对帝舜佩服得五体投地。

  宴礼结束以后,帝舜厚加赏赐,有苗国君感激不尽。

  宴毕,帝舜着人带上三苗国君游览帝都。这中土繁华之景,使三苗国君一行留连往返。一连游览了几天,才拜辞而归。

  自此以后,三苗臣服,年年朝贡。伯禹从这一件事上,深感自己与帝舜之间差距太大。从此以后,每逢要事,他都与帝舜商量,学一点帝的方略,仿一点帝的德能。

  松语文学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本章字数:4323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3 06:45:04.0]

  ----------------------------------------------------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不觉,帝舜在位已四十九年,由于年事过高,甚觉精力不济。这时候,他心想,应该让伯禹开始独立掌朝了。于是,便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境)这个山水清幽的地方,着人造了一些房子。然后,把朝中事务向伯禹做了jiāo代,便离开都城,在鸣条闲居起来。(《永济县志》:四十九年,舜居于鸣条。《禹都安邑考》:“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禹何为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鸣条牧宫以安之。”《舜帝碑文》:“舜暮年思居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

  帝舜这个办法。是仿效帝尧的作法。这样做,是为了让伯禹不受干扰,独行其志。不然,他凡事总来禀报,不好作主。那知,这鸣条离蒲阪距离太近。自他避居以后,伯禹遇事仍要前来禀告。舜甚觉避居没有起到作用。

  一日,帝舜于鸣条居屋正在思谋如何避开伯禹,让他独立行事。那伯禹却进了大门。帝舜问道:

  “今日又有何要紧事务禀报?”

  禹道:“无要紧的公事,私事却是很要紧的。有庳送来消息,诸侯象病危。象是帝之兄弟,禹不敢延误,特来亲告。”

  帝舜听罢,顿足说道:

  “象弟病危,我必须亲往探之。”

  禹道:“南方路遥,帝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跋涉。还是饬人去有庳探视为好。”

  帝的心情十分沉痛,坚持要去。伯禹知道帝舜天xìng友爱,若一定要去,阻拦亦是无用的。只好告辞而去。

  伯禹走后,帝舜走进内室,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预备行李。女英等人苦苦劝阻,帝舜哪里肯听。说道:

  “三弟病危,情理应该前去探视。再者,南方之地讹言朋比,三苗之国本来就好乱而迷信神道。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故,亦是很难说的事。我虽将大政jiāo于伯禹,但还是不尽放心。此次南行,于国于民于已关系都是很大的。所以,此番去探视吾弟,顺便再镇抚一下南方各地,是非常必要的。我去意已决,你等不用再说了。”

  一切行装办好,正要起身之时,伯禹又带了百官前来劝阻。伯禹道:

  “目下三苗心怀叵测,帝春秋已高,岂可冒此危险。还是谨慎为好。”

  帝舜道:“我以至诚待人,不会有险。若有变故,我亦有应对之策。你等放心好了。”

  且说帝舜不听众人劝阻,轻车简从,离开了帝都。经雷首山,翻过嵩山,径向南行,直到云梦大泽。

  且说那三苗国君听说帝舜南巡,不知帝舜此巡何意,急忙召集众臣僚商议。

  “有庳国君是帝舜的胞弟,近闻正在患病,可能是望病去的。”

  “难保没有yīn谋,不如趁他无兵队护送之机,擒住他,将他弄死,或拘禁起来。与伯禹讨价,换他个半壁江山!”

  ……

  一时间议论纷纷,什么说法都有。

  三苗国君考虑再三,说道:

  “不可莽撞!虞舜以德治天下,四方诸侯与他要好的很多。他德高望重,不同伯禹,崇尚武力。如果咱们对舜稍有不尊之举,且不说辜负了他在蒲阪的招待与赐赠,四方诸侯也会对咱们嗤之以鼻。这样一来,咱们就孤立了。不仅如此,伯禹久有即位之心,碍着虞舜不死。假如咱们拘禁他或弄死他,或许正中伯禹下怀。即可早日继位,又可借机报复,奉词伐罪。那时,咱们不仅四面不是人,且xìng命难保。此策非常不好!如果我们即刻前去迎接,以恭顺的礼节,让四方诸侯看看。岂不更好?”

  “高明!高明!”三苗众臣齐声称赞,

  决策已定,三苗诸侯亲自带了许多侍从,到云梦泽南岸去迎接帝舜的到来。

  三苗侯到了云梦泽南岸以后,看见各地诸侯一路扈从帝舜而来的已为数不少,声势甚盛。他暗自庆幸没有作出非礼之举。

  这时,南方各地诸侯,听说帝舜南巡,都来朝见。对此,帝舜心里很是感激。对众诸侯说道:

  “我此次南来,是为探视弟象,不是公巡。承蒙大家来朝,万分感激。”

  于是,便设私宴款待各地诸侯。

  席间,帝舜不断地赞美各地诸侯自水患平息以后的功绩:

  “国宁民安,全赖大家之力。”

  “帝恩重如山,德泽万民,才有这和谐天下。”众诸侯齐声赞扬。

  帝舜倾心吐胆,众诸侯心悦诚服。那三苗侯心中异志顿消,把帝舜奉若神明。

  帝舜这次南巡,没有想到竟这样顺利地安抚了南方各地,统一了诸侯的心志。帝心欢乐,大家亦觉快乐。宴饮结束,尽欢而散。

  次日,诸侯们为了不耽误帝的行程,纷纷拜辞而去,帝舜一行继续南行。

  帝一行走到零陵(今湖南零陵县)时,前方来报,说有庳国君去逝了。帝舜伤悼之至!千里迢迢,竟没有能与弟见上一面!岂能不伤心痛肝?帝舜一边落泪,一边赶路,急急向有庳赶去。

  到了有庳之后,帝在象的遗体前恸哭祭祀了一番,然后按排了隆重的丧葬仪式。

  一切丧葬结束之后,帝舜把象之长子辉召到跟前,让他承袭父之君位,并进行了一番训勉,要他谦恭做人,勤勉做事。

  且说那帝舜自弟象死了以后,一直郁郁不乐,茶饭不思。从人怕他年高体弱,经不起这一折腾,急摧他返回中土。帝依了众人,带上从人急匆匆返回都城,少不得晓行夜宿。

  到了冀州以后,帝舜不愿回到蒲阪,又住到了鸣条苍梧。(约前2079)

  自帝舜回到鸣条以后,身体每况愈下。女英等人尽力侍奉,舜居苍梧六年,伯禹诸百官轮流前往探视。公元前2073年,帝舜病危,伯禹责巫医每日诊治,但却一直找不到病因。帝舜虽身体状况不佳,但神志却一直十分清楚,如同往日一样。大家都觉奇怪。

  一日夜晚,帝舜刚刚入睡,忽见一仙风道骨、气慨不凡之人来到他面前,向帝施礼道:

  “今日得遇德孝之帝,此乃我之幸也!”

  帝舜道;“仙家何人?虞舜愚昧,不曾记得在哪相识。”

  那人稽首说道:“我乃赤松子也。”

  帝舜慌忙稽首拜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先帝之时,你就超凡为仙,今日得以见面,甚幸,甚幸!”

  赤松子道:“你在凡间功行已满,我奉天帝旨意,超你脱离尘寰,还归上界。”

  帝舜诚惶诚恐,稽首道:

  “虞舜以前没有修仙,在人间德能浅薄,怎能上了仙界?”

  赤松子道:“一切自有上天知道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