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9章 小李君言说姑苏,老察罕牵忧淮泗
,最快更新蚁贼最新章节!
李惟德出使浙西,赖饶介、陈基、汪同、史椿、封伯颜以及苏州一干名士之力,终将张士诚说动,定了盟约。满载而归。
这****渡过黄河,打听得清楚,察罕帖木儿仍然驻军在曹州,未曾离去。当下不敢延误,星夜兼程,直往曹州而去。
欲至曹州,有两条路可选,或经单州、走成武;或过楚丘、走定陶。燕军从曹州撤退后,现如今全军停驻成武,周边警戒森严、远近哨骑不断,单州、成武这条路显然是不好走的。他便选了楚丘、定陶。
楚丘驻扎的也有燕军,不过人数不多。他远远地避开城池,走小路,日夜急行,一天半后,到了定陶。
定陶距曹州只有二三十里,当日赵过撤军时,专门留下了一支军马驻守在此,以作应对察罕军马的前哨。李惟德在此处略微停了一下,他也不是无胆之人,在城外七八里处,登上一座山丘,远远观望。
只见城中旌旗遍布,遥闻号角不绝。时有探马出入,外有步卒筑营。端得刁斗森严。虽或不能说有金汤之固,但以所见,却也绝非一战可下。
他观望良久,叹道:“主公虽解曹州之围,燕军却分明元气未伤。海东小邓久有识人之明,能得将士死力,号称百战百胜;今日观之,确为国之大患,我之强敌也。也难怪主公迫于无奈,只好与士诚联盟。实不得已而为之!好在俺此番出使,幸不辱命,总算与士诚达成了盟约!”
看得多时,远远望见有一支燕军探马朝这边来,不敢多停,忙打马下山,选定道路,径往曹州。
不及一个时辰,已到城外。他知道察罕帖木儿等盟约的消息肯定已经等得着急了,叫开城门后,不顾风尘仆仆,先往帅府回报。
李察罕正与李惟馨、王保保等在一处说话,闻他回来,忙叫进见。
两下相见。
李惟德跪拜行礼,察罕帖木儿亲手将之扶起,上下打量,笑道:“这才几天没见,你就有些清减。这一路上,可真辛苦你了!……,看你虽然清减,气色不错。这次出使姑苏,成果如何呀?”
“幸不辱命。”
“噢?士诚同意与老夫结盟了?”
“正是。”
“好,好!小李君,你这番可立了大功啊!”
“说起此事,臣却是汗颜、惭愧。”
“此话怎讲?”
“之所以能说动士诚、达成盟约,全赖松江诸君之力。臣只不过因人成事而已。”
察罕帖木儿来了兴趣,让李惟德坐下,吩咐看茶,等他略解口渴后,徐徐说道:“你说此番‘多赖松江诸君之力’,可是那汪同、史椿、饶介、陈基、封伯颜等帮了大忙么?”
“不止他们。还有杨基、王行等一干松江名士。汪、史诸公说士诚於内,杨、王诸君造舆论在外,内外呼应、彼此应和,方才终将士诚说动。”
李察罕细问详情,李惟德如实告之。
李察罕听罢,不觉有感而发,喟然长叹,说道:“今天下纷乱,未有定时,倒是难为了姑苏诸君,处久战之地,居江湖之远,却仍能一片丹心向日月!不改其忠。相比之下,庙堂上的衮衮诸公岂不羞惭?……,民心如此,民望如此,我辈敢不发奋!”
李惟馨、王保保、李惟德皆起身,躬身说道:“正该如此!”
“坐下,坐下!”既说起了姑苏名士,李察罕却是忽然想起一人,问道,“小李君,老夫久闻姑苏有两位大才子,一个杨铁崖、一个高季迪。你这回去松江,可见到他们两人了么?”
杨铁崖,即杨维祯;高季迪,即高启。此两人一老一少,“横绝一世之才”,若论名望,杨基、王行等人远远不及。
高启是长洲人,和道衍是老乡,张士诚据吴后,移居淞江畔之青丘。杨维祯浙江诸暨人,几年前举家搬到松江。
张士诚对他两人亦是闻名已久,分别多次邀请。
杨维祯放浪形骸,加上年龄也大了,“屡召不赴”。高启倒是曾入其幕府。松江人文荟萃,士诚府中,座上皆“巨儒硕卿”,而高启时年只有十六。不过,他生性清淡,后来借故离开,携家隐居在了青丘。
--所谓“北郭十才子”,其实便是因高启而起的。“初,高启家北郭,与(王)行比邻,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
高启的名声太大了,才名远播,因此引来了许多人搬到他家附近住,得号“北郭十才子”。
所谓“卜居”,也就是“卜邻”。白居易写过一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北郭十才子之举,也可算是当时的一件雅事。由此,亦可见高启之才名。同时,高启也是“吴中四杰”之首。
李惟德答道:“杨公fang荡,如神仙中人;高君清雅,好田园之乐。臣此次去松江,前后不过五六日,时间紧促,却是不曾有机会得见他们两位。”
察罕帖木儿闻言,连道:“可惜,可惜!”
他虽然以武功名扬天下,本质还是个读书人,对这些有名的才子文人有所爱慕,正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也正因为了他读书人的本质,那松江的群臣、名士、才子们才会对他这么盼望,“跷足以待”。
说了会儿松江名士的风范,李惟德又将饶介等人写的赠别诗拿出来请李察罕观看。察罕帖木儿看一首,赞一首,李惟馨也不时插口评点。他们这边谈诗论词,不亦乐乎,早惹急了边儿上一人,却正是王保保。
王保保年轻气盛,对这些名流、名士、诗词歌赋全都没有多大兴趣,满门心思只有报仇雪恨,欲与燕军再决雌雄,忍了多时,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来,叉着手,大声说道:“父帅,李先生,小李先生,松江的名士、赠别的诗赋,以后再讲不迟!等咱们扫平山东、打入松江时,这些个名士、才子,父帅还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什么时候见都成么?”
室内静了一静,察罕哈哈大笑,将诗赋还给李惟德,点了点王保保,顾盼二李,说道:“我这孩儿却是等不及了!也罢,这些诗赋小李君暂且收起,老夫来日再看。……,你我便来听听,我这孩儿想说些甚么?”
“孩儿也不想说甚么。与士诚盟约,本非孩儿乐意。但父帅当日所说‘谋大事不拘小节’,也的确甚有道理。如今盟约已成,不知父帅打算何时再派人去松江,与张士诚约定出兵的日期?”
“我军虽解围曹州,但赵过退而不走,现今全军驻扎成武。老夫已命人潜入成武等地,务必细细打探,探明赵贼的动向。只等探查清楚,便可定下我军下一步的举措。到的那时,便是与张士诚约定日期的时候了。”
“我军近万人,加上原本的曹州守军,一万多人马,日用消耗甚多,随军携带的粮秣很快就要用完。孩儿曾多次询问父帅,咱们下一步是退、是进?父帅一直含糊不答。方才听了父帅所言,莫非是想一直等到可与士诚约期之时么?但赵贼若迟迟不动,我军粮秣耗尽,该当如何是好?”
察罕帖木儿抚须颔首,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而是转问李惟德:“刚才忘了问,小李君此次回来走的是哪条路?”
“臣经徐、宿,渡黄河,走楚丘,过定陶。”
“沿路所见风物怎样?”
“徐、宿一带,路少行人,十室九空。过黄河之后,人烟渐稠。”
“可碰到过燕贼么?”
“多次碰到。在宿州、徐州、黄河岸边、定陶城外都碰见过。臣皆远远避开,有惊无险。”
“可曾注意燕贼的行伍队列、纪律号令?”
“臣所遇到者,多为小股骑兵探马,只在徐州城外遇见过一次燕贼的大队步卒。”
“可细细说来。”
“遇见燕贼步卒的那一次,好像是他们的一次出操,队伍齐整,号令严明。大路之上,只见烟尘蔽天;四周之中,不闻军卒杂音。击鼓则行,鸣金则止。旗帜鲜艳,忽而挥左、忽而转右,挥转之间,如臂使指,无论前趋、抑或后退,贼军将士皆合规矩,调度如意。……臣远见贼军阵后有旗,上书一个‘杨’字,料来此股步卒应是贼将杨万虎的麾下。”
“杨万虎?……,嘿嘿,岂有在大路上操练的?他这怕不是操练,而是示威啊!”
李惟馨表示赞同,说道:“燕贼才得徐、宿,此两地孤悬黄河外,要想立稳脚跟,非得恩威并施不可。恩好施,威为何?不外乎军威罢了!练兵道上,远近皆可见之,端得好计!”
他顿了一顿,又道:“臣听说邓贼遣了杨行健去做徐州知府。此人性格刚毅,为人沉勇,有大略,颇具智谋,倒是个上好的人选。在大路上操练军马,没准儿就是他的谋划。……,杨万虎是个粗人,料来难有此智。”
察罕接着问道:“步卒如此,那小股的探马骑兵呢?”
“探马骑兵人皆不多。臣路上见过很多次,总的印象有两个。”
“哪两个?”
“燕贼探马皆善骑术,坐骑亦皆良马,奔驰时快愈闪电,转向时巧如轻风;并及射术精湛。有好几次,臣亲眼见他们追逐逃人,呼吸之间,逃者已被射中。在宿州城外的时候,还眼见过一个燕贼探马弯弓射鸟,竟能一箭双雕!公允而论,诚皆骁悍!此其一也。”
王保保“哼”了一声,说道:“探马斥候,悉为全军精锐,骑射双全不足为奇!咱们军中的斥候里,这样的好汉也大把都是。”
“是,少将军说的是。”
察罕问道:“其二呢?”
“其人虽少,多则数十,少则四五。可却都深谙战阵之术。”
“怎么讲?”
“有几次,臣远远见他们围猎狐兔,以唿哨为号,穿插左右,聚则成队,散则如鸟。以狐狸之狡、以脱兔之捷,却也常常用不了片刻功夫便被他们擒获。非是百战精卒、非是深谙战阵之术者,绝难如此!”
方今四海兵乱,很多地方罕见人烟,因此虽以徐、宿昔日繁华之地,如今野外也多有狐兔。对此,诸人早就司空见惯。
察罕帖木儿点了点头,说道:“保保说的不错,探马斥候乃一军之菁华,懂些战阵之术,不值得惊诧奇怪。”
嘴上是这么说,他暗自里却不免“惊诧”,想道:“邓贼自双城作乱以来,几乎无日不战,有道是:‘百战出强兵’。又闻听他在平壤、辽阳开办了‘讲武学堂’,如今贼军中不少悍将都是出自其中,非有深谋远虑者难以为此!已有强兵、又养勇将,假以时日,定难制矣!”坚定了与张士诚联军协力,尽快把邓舍打压下去、乃至彻底剿灭的决心。
李惟馨问道:“你一路走来,经徐、宿,走楚丘、定陶,可曾观望过燕贼的城防?”
“说起燕贼的城防,四个字可以形容:‘戒备森严’,特别是徐、宿两州。像楚丘、定陶,臣还能进到七八里外;而徐、宿两州,燕贼把哨探、巡弋甚至都放到了几十里外!好像拉网似的,根本无法潜近。”
“数十里外?你刚才说见到燕贼在徐州城外练军?”
“那是在徐州城东三十里处。”
“城东三十里?……,徐州东为邳州,东北为睢宁。邳州、睢宁现皆为士诚所有,相距徐州都约有百里。杨万虎在徐州城东三十里处练军,若去邳州、睢宁,不过一日路程。你可曾观察到此两城守将的动静?”
“邳州在黄河北岸,臣没有注意;但是臣自松江出来,却是先经过的睢宁,再经过的徐州。路过睢宁时,只见城门紧闭,城外乡野骚动。当时还觉得奇怪,后来在徐州城外见到了燕贼练军,方才了然。”
察罕半晌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叹道:“徐、宿孤悬淮泗,便如羊处狼群,而当燕贼练军城外,睢宁守将竟不敢有迎!唯闭城门而已。乃至四野骚乱,也不闻不问。这到底是因为燕贼善战?还是因为睢宁胆怯呢?……,李先生,咱们与士诚的约期看来是宜早不宜迟了。如若不然,别的不好说,睢宁、邳州至少先就又要落入邓贼手中!”
睢宁守将怯战,邳州位处黄河北岸,等燕军在徐、宿站稳,这两座城池必然难保。
李惟馨深以为然,说道:“徐州、宿州南北呼应,东为睢宁、西为永城。睢宁现为士诚有,永城则被梁贼占据。……,臣虽不知徐、宿内情,但常理而言,杨行健到徐州后,肯定首先第一件事就是与梁贼结盟,如此,便没有了西边之忧。西边安稳,下一步定然就是向东略地。睢宁守将懦弱怯战,绝对是守不住城的。而一旦睢宁、邳州再被燕贼攻下,便等同大半个归德府全都落入了他们手中。这样一来,燕贼可就算是彻底在淮泗站稳了脚!地广数百里,背依济宁路。再要取之,就不好办了。”
“永城则被梁贼占据”,李惟馨说的是梁绵住。数月前,为了与燕军会师在单州城外,常遇春曾用奇计夜渡黄河,当时便多得了梁绵住的帮助。
李察罕忧心忡忡,望了望室外,院子里绿叶婆娑,旗帜招展,数十亲兵持枪而立。他又叹了口气,说道:“只是,赵贼屯驻成武,连日不动。究竟他意思如何?实难猜度!不确定他的动向,便难以与士诚约期。”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李惟德出使浙西,赖饶介、陈基、汪同、史椿、封伯颜以及苏州一干名士之力,终将张士诚说动,定了盟约。满载而归。
这****渡过黄河,打听得清楚,察罕帖木儿仍然驻军在曹州,未曾离去。当下不敢延误,星夜兼程,直往曹州而去。
欲至曹州,有两条路可选,或经单州、走成武;或过楚丘、走定陶。燕军从曹州撤退后,现如今全军停驻成武,周边警戒森严、远近哨骑不断,单州、成武这条路显然是不好走的。他便选了楚丘、定陶。
楚丘驻扎的也有燕军,不过人数不多。他远远地避开城池,走小路,日夜急行,一天半后,到了定陶。
定陶距曹州只有二三十里,当日赵过撤军时,专门留下了一支军马驻守在此,以作应对察罕军马的前哨。李惟德在此处略微停了一下,他也不是无胆之人,在城外七八里处,登上一座山丘,远远观望。
只见城中旌旗遍布,遥闻号角不绝。时有探马出入,外有步卒筑营。端得刁斗森严。虽或不能说有金汤之固,但以所见,却也绝非一战可下。
他观望良久,叹道:“主公虽解曹州之围,燕军却分明元气未伤。海东小邓久有识人之明,能得将士死力,号称百战百胜;今日观之,确为国之大患,我之强敌也。也难怪主公迫于无奈,只好与士诚联盟。实不得已而为之!好在俺此番出使,幸不辱命,总算与士诚达成了盟约!”
看得多时,远远望见有一支燕军探马朝这边来,不敢多停,忙打马下山,选定道路,径往曹州。
不及一个时辰,已到城外。他知道察罕帖木儿等盟约的消息肯定已经等得着急了,叫开城门后,不顾风尘仆仆,先往帅府回报。
李察罕正与李惟馨、王保保等在一处说话,闻他回来,忙叫进见。
两下相见。
李惟德跪拜行礼,察罕帖木儿亲手将之扶起,上下打量,笑道:“这才几天没见,你就有些清减。这一路上,可真辛苦你了!……,看你虽然清减,气色不错。这次出使姑苏,成果如何呀?”
“幸不辱命。”
“噢?士诚同意与老夫结盟了?”
“正是。”
“好,好!小李君,你这番可立了大功啊!”
“说起此事,臣却是汗颜、惭愧。”
“此话怎讲?”
“之所以能说动士诚、达成盟约,全赖松江诸君之力。臣只不过因人成事而已。”
察罕帖木儿来了兴趣,让李惟德坐下,吩咐看茶,等他略解口渴后,徐徐说道:“你说此番‘多赖松江诸君之力’,可是那汪同、史椿、饶介、陈基、封伯颜等帮了大忙么?”
“不止他们。还有杨基、王行等一干松江名士。汪、史诸公说士诚於内,杨、王诸君造舆论在外,内外呼应、彼此应和,方才终将士诚说动。”
李察罕细问详情,李惟德如实告之。
李察罕听罢,不觉有感而发,喟然长叹,说道:“今天下纷乱,未有定时,倒是难为了姑苏诸君,处久战之地,居江湖之远,却仍能一片丹心向日月!不改其忠。相比之下,庙堂上的衮衮诸公岂不羞惭?……,民心如此,民望如此,我辈敢不发奋!”
李惟馨、王保保、李惟德皆起身,躬身说道:“正该如此!”
“坐下,坐下!”既说起了姑苏名士,李察罕却是忽然想起一人,问道,“小李君,老夫久闻姑苏有两位大才子,一个杨铁崖、一个高季迪。你这回去松江,可见到他们两人了么?”
杨铁崖,即杨维祯;高季迪,即高启。此两人一老一少,“横绝一世之才”,若论名望,杨基、王行等人远远不及。
高启是长洲人,和道衍是老乡,张士诚据吴后,移居淞江畔之青丘。杨维祯浙江诸暨人,几年前举家搬到松江。
张士诚对他两人亦是闻名已久,分别多次邀请。
杨维祯放浪形骸,加上年龄也大了,“屡召不赴”。高启倒是曾入其幕府。松江人文荟萃,士诚府中,座上皆“巨儒硕卿”,而高启时年只有十六。不过,他生性清淡,后来借故离开,携家隐居在了青丘。
--所谓“北郭十才子”,其实便是因高启而起的。“初,高启家北郭,与(王)行比邻,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
高启的名声太大了,才名远播,因此引来了许多人搬到他家附近住,得号“北郭十才子”。
所谓“卜居”,也就是“卜邻”。白居易写过一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北郭十才子之举,也可算是当时的一件雅事。由此,亦可见高启之才名。同时,高启也是“吴中四杰”之首。
李惟德答道:“杨公fang荡,如神仙中人;高君清雅,好田园之乐。臣此次去松江,前后不过五六日,时间紧促,却是不曾有机会得见他们两位。”
察罕帖木儿闻言,连道:“可惜,可惜!”
他虽然以武功名扬天下,本质还是个读书人,对这些有名的才子文人有所爱慕,正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也正因为了他读书人的本质,那松江的群臣、名士、才子们才会对他这么盼望,“跷足以待”。
说了会儿松江名士的风范,李惟德又将饶介等人写的赠别诗拿出来请李察罕观看。察罕帖木儿看一首,赞一首,李惟馨也不时插口评点。他们这边谈诗论词,不亦乐乎,早惹急了边儿上一人,却正是王保保。
王保保年轻气盛,对这些名流、名士、诗词歌赋全都没有多大兴趣,满门心思只有报仇雪恨,欲与燕军再决雌雄,忍了多时,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来,叉着手,大声说道:“父帅,李先生,小李先生,松江的名士、赠别的诗赋,以后再讲不迟!等咱们扫平山东、打入松江时,这些个名士、才子,父帅还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什么时候见都成么?”
室内静了一静,察罕哈哈大笑,将诗赋还给李惟德,点了点王保保,顾盼二李,说道:“我这孩儿却是等不及了!也罢,这些诗赋小李君暂且收起,老夫来日再看。……,你我便来听听,我这孩儿想说些甚么?”
“孩儿也不想说甚么。与士诚盟约,本非孩儿乐意。但父帅当日所说‘谋大事不拘小节’,也的确甚有道理。如今盟约已成,不知父帅打算何时再派人去松江,与张士诚约定出兵的日期?”
“我军虽解围曹州,但赵过退而不走,现今全军驻扎成武。老夫已命人潜入成武等地,务必细细打探,探明赵贼的动向。只等探查清楚,便可定下我军下一步的举措。到的那时,便是与张士诚约定日期的时候了。”
“我军近万人,加上原本的曹州守军,一万多人马,日用消耗甚多,随军携带的粮秣很快就要用完。孩儿曾多次询问父帅,咱们下一步是退、是进?父帅一直含糊不答。方才听了父帅所言,莫非是想一直等到可与士诚约期之时么?但赵贼若迟迟不动,我军粮秣耗尽,该当如何是好?”
察罕帖木儿抚须颔首,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而是转问李惟德:“刚才忘了问,小李君此次回来走的是哪条路?”
“臣经徐、宿,渡黄河,走楚丘,过定陶。”
“沿路所见风物怎样?”
“徐、宿一带,路少行人,十室九空。过黄河之后,人烟渐稠。”
“可碰到过燕贼么?”
“多次碰到。在宿州、徐州、黄河岸边、定陶城外都碰见过。臣皆远远避开,有惊无险。”
“可曾注意燕贼的行伍队列、纪律号令?”
“臣所遇到者,多为小股骑兵探马,只在徐州城外遇见过一次燕贼的大队步卒。”
“可细细说来。”
“遇见燕贼步卒的那一次,好像是他们的一次出操,队伍齐整,号令严明。大路之上,只见烟尘蔽天;四周之中,不闻军卒杂音。击鼓则行,鸣金则止。旗帜鲜艳,忽而挥左、忽而转右,挥转之间,如臂使指,无论前趋、抑或后退,贼军将士皆合规矩,调度如意。……臣远见贼军阵后有旗,上书一个‘杨’字,料来此股步卒应是贼将杨万虎的麾下。”
“杨万虎?……,嘿嘿,岂有在大路上操练的?他这怕不是操练,而是示威啊!”
李惟馨表示赞同,说道:“燕贼才得徐、宿,此两地孤悬黄河外,要想立稳脚跟,非得恩威并施不可。恩好施,威为何?不外乎军威罢了!练兵道上,远近皆可见之,端得好计!”
他顿了一顿,又道:“臣听说邓贼遣了杨行健去做徐州知府。此人性格刚毅,为人沉勇,有大略,颇具智谋,倒是个上好的人选。在大路上操练军马,没准儿就是他的谋划。……,杨万虎是个粗人,料来难有此智。”
察罕接着问道:“步卒如此,那小股的探马骑兵呢?”
“探马骑兵人皆不多。臣路上见过很多次,总的印象有两个。”
“哪两个?”
“燕贼探马皆善骑术,坐骑亦皆良马,奔驰时快愈闪电,转向时巧如轻风;并及射术精湛。有好几次,臣亲眼见他们追逐逃人,呼吸之间,逃者已被射中。在宿州城外的时候,还眼见过一个燕贼探马弯弓射鸟,竟能一箭双雕!公允而论,诚皆骁悍!此其一也。”
王保保“哼”了一声,说道:“探马斥候,悉为全军精锐,骑射双全不足为奇!咱们军中的斥候里,这样的好汉也大把都是。”
“是,少将军说的是。”
察罕问道:“其二呢?”
“其人虽少,多则数十,少则四五。可却都深谙战阵之术。”
“怎么讲?”
“有几次,臣远远见他们围猎狐兔,以唿哨为号,穿插左右,聚则成队,散则如鸟。以狐狸之狡、以脱兔之捷,却也常常用不了片刻功夫便被他们擒获。非是百战精卒、非是深谙战阵之术者,绝难如此!”
方今四海兵乱,很多地方罕见人烟,因此虽以徐、宿昔日繁华之地,如今野外也多有狐兔。对此,诸人早就司空见惯。
察罕帖木儿点了点头,说道:“保保说的不错,探马斥候乃一军之菁华,懂些战阵之术,不值得惊诧奇怪。”
嘴上是这么说,他暗自里却不免“惊诧”,想道:“邓贼自双城作乱以来,几乎无日不战,有道是:‘百战出强兵’。又闻听他在平壤、辽阳开办了‘讲武学堂’,如今贼军中不少悍将都是出自其中,非有深谋远虑者难以为此!已有强兵、又养勇将,假以时日,定难制矣!”坚定了与张士诚联军协力,尽快把邓舍打压下去、乃至彻底剿灭的决心。
李惟馨问道:“你一路走来,经徐、宿,走楚丘、定陶,可曾观望过燕贼的城防?”
“说起燕贼的城防,四个字可以形容:‘戒备森严’,特别是徐、宿两州。像楚丘、定陶,臣还能进到七八里外;而徐、宿两州,燕贼把哨探、巡弋甚至都放到了几十里外!好像拉网似的,根本无法潜近。”
“数十里外?你刚才说见到燕贼在徐州城外练军?”
“那是在徐州城东三十里处。”
“城东三十里?……,徐州东为邳州,东北为睢宁。邳州、睢宁现皆为士诚所有,相距徐州都约有百里。杨万虎在徐州城东三十里处练军,若去邳州、睢宁,不过一日路程。你可曾观察到此两城守将的动静?”
“邳州在黄河北岸,臣没有注意;但是臣自松江出来,却是先经过的睢宁,再经过的徐州。路过睢宁时,只见城门紧闭,城外乡野骚动。当时还觉得奇怪,后来在徐州城外见到了燕贼练军,方才了然。”
察罕半晌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叹道:“徐、宿孤悬淮泗,便如羊处狼群,而当燕贼练军城外,睢宁守将竟不敢有迎!唯闭城门而已。乃至四野骚乱,也不闻不问。这到底是因为燕贼善战?还是因为睢宁胆怯呢?……,李先生,咱们与士诚的约期看来是宜早不宜迟了。如若不然,别的不好说,睢宁、邳州至少先就又要落入邓贼手中!”
睢宁守将怯战,邳州位处黄河北岸,等燕军在徐、宿站稳,这两座城池必然难保。
李惟馨深以为然,说道:“徐州、宿州南北呼应,东为睢宁、西为永城。睢宁现为士诚有,永城则被梁贼占据。……,臣虽不知徐、宿内情,但常理而言,杨行健到徐州后,肯定首先第一件事就是与梁贼结盟,如此,便没有了西边之忧。西边安稳,下一步定然就是向东略地。睢宁守将懦弱怯战,绝对是守不住城的。而一旦睢宁、邳州再被燕贼攻下,便等同大半个归德府全都落入了他们手中。这样一来,燕贼可就算是彻底在淮泗站稳了脚!地广数百里,背依济宁路。再要取之,就不好办了。”
“永城则被梁贼占据”,李惟馨说的是梁绵住。数月前,为了与燕军会师在单州城外,常遇春曾用奇计夜渡黄河,当时便多得了梁绵住的帮助。
李察罕忧心忡忡,望了望室外,院子里绿叶婆娑,旗帜招展,数十亲兵持枪而立。他又叹了口气,说道:“只是,赵贼屯驻成武,连日不动。究竟他意思如何?实难猜度!不确定他的动向,便难以与士诚约期。”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