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A)
第3章中部
第11节 第十一章(a)
第十一章(a)
——让章振欣想像不到的是,娟娟走进的却是自己住的那个宾馆,更让他吃惊的是,娟娟,自己的妻子,竟进了和住自己隔壁的那个张科长的房间。
1章振欣终于正式迈开了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改革的步子,并且在西河学区举行的初中三年级教学公开课教学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
章振欣以韩愈的《马说》一文第一教时的教学推出了自己的新型的阅读课教学方法。
在这一堂课上,他一反过去那种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把一堂课要教学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设计出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脚注和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把课文自学一遍,再让学生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时,教师则在学生中巡回督促或者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一步完成后,让学生在班里举手发言,提出自己没有学懂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
教室的后面坐着全联合学区初中三年级的三十多位语文教师。他们十分认真地听着这堂课。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在西河学区是破天荒第一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不理解但却十分地感兴趣。听课教师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他时而抬着头认真地听着课,时而,用手指在眉际间掐了掐,时而来到学生中看了看。当有同学把课本中的几个特殊的句式和疑难句提了出来,章振欣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再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时,这位老教师脸上露出了极欣赏的笑容。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时下被称为西河学区语文权威且曾经被章振欣冒犯过的方秋生老师。
下课的点声响了。
正当听课教师陆续退出教室的时候,一个在这堂课里最为活跃的学生突然张开两手,爆出了一句:“啊,划时代的时刻过去了!”引起了走在后面的听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回转头往教室里看了看。而方秋生老师则走到那个学生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并拉着他出了教室,站在教室的走廊上说起了什么。
评课会上,学区万主任打了个开场白,说:“我已经是第二次听章振欣老师上《马说》这篇课文了。”他向章振欣作了个手势,说:“章老师,你自己先谈谈吧。”
“我从自己参加高教自学考试的经历中认识到一个问题,一个人除了学校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走上社会之后,还能够根据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自学新的知识,因而,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但要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这一点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是大着胆子把自己的探讨设计成课堂教学,把他命名为‘思考讨论题导学法’,试图把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观念变成课堂教学模式,这里我很愿意和大家探讨商榷。”章振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这堂课设计的基本思想。
“我觉得,这堂课最值得大家商榷的是,这样一种方法是不是真正适应我们的教学实际。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那么多的词汇和句式,你不向学生讲深讲透,凭着学生的能力,你能让学生自学得了吗?”有人对这堂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一节课,让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太多,这一节课我看了一下表,大约用了近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c思考c讨论,而老师对重点词汇c句子的讲解太少,这太浪费了。”又有老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从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我觉得,这是放鸭子”
“这堂课让我们看到,章振欣老师是一个敢于改革的老师,但是,我总觉得,语文教学,靠花架子,教师没有足够的讲解,那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发表不同意见的人是大多数。
“我来说几句。”方秋生老师动了一下身子,说:“刚才,我听到了大家的发言,看来,大家把意见都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并且,都表现出对他的不理解。或许大家想从我这里听和你们一样的观点。但是,我想很坦诚告诉大家,虽然我是一个老教师,一直来用的是大家都在用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但是由于当今的时代,哪一个领域都在改革,教育要进行改革也是无疑的,所以,我对章老师今天的教学很欣赏。”王老师的话显然在会场里是扔了一枚重磅炸弹,许多老师极不自在地交换了一下眼色。接着,王老师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说:“下课的时候,我找到了高呼‘划时代的时刻过去了’的那个同学交谈了一下,我了解到,章老师作的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并没有做其他形式主义的手脚。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懂课文,所以,我提出了几个书本知识的问题让他回答,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样一些重点难点的句子,他都回答得很好,说明其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因此,我很希望章老师不要因为今天评课会上不同意见多,就中止自己的探讨。”
“我开头就说过,我是第二次听章老师上《马说》这篇课文了,相比之下,我只有一个感觉,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推进,章老师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也在积极的改革。而且,我可以这肯定地说,今天这堂课,是我从教以来听的最好的一堂教改实验课。”接着,他陈述了三个方面的理由。
章振欣的面部表情似乎十分平静,而实际上,他的心一点也不平静。他知道,自己只是凭着感觉起步对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进行改革的,而今天的公开课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以后的路能否走得下去。还好,课堂上,今天学生的表现比平时还要积极热烈;评课会上,虽然几乎是反面意见,但是,方秋生老师的意见却让自己非常意外地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章振欣认真地听着并在听课笔记本上把发言老师的意见记了下来。在万主任宣布散会的那一瞬间,他在笔记本上写上了一行字:
自主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的“自主语文”教学理念的精练概括。他在“自主语文”几个字的下面划了下双横线。或许,“自主语文”,将会成为他语文教学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喜喜要上一年级了,尽管她妈妈说城里的学校如何如何地好,可她非得跟着章振欣在农村的学校里上学,
“爸,我喜欢那里,你带我去吧,我不会让你担心的。”喜喜非常懂事地求着章振欣。
娟娟也拗不过女儿,再就是她现在已经单个地开了一个食杂批发店,生意也比以前要忙得多了,她有些生气地唠叨道:“看样子,我这个女儿白生了,去去去,你去吧!”
章振欣帮女儿收拾好了东西。
“你打个报告吧,还是调到城里来工作。”娟娟一边往女儿的袋里塞着零食,说:“我可告诉你呀,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店铺,下一步就是要把我和女儿的户口转到城里来。”
人们根本想像不到,有一种政策让原来叫喊着要缩小的三大差别中的城乡c工农差别一下不知缩小了多少倍:一九九二年以来,城里人的户口实行了开放的政策,开始是只要有关系,出上万把块钱就可以买上一个城市户口;再过些日子,只要有钱,有人牵下线,一个农村人一夜间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
但要买个户口,可不是个小数目,章振欣没有回答。
娟娟抬起头,望了一下章振欣,说:“怎么不作声了呀?你是不是想在紫丘那个鬼地方不动呀?我就知道你是个没出息的种。告诉你,我已经找市教育局的张科长说了,他已经答应,要你打个报告给
他。另外,你那边的账应该还得差不多了吧,我可要凑钱准备买户口呀。”
“到时再说吧。”章振欣听着娟娟的话,心里已经很是不愉快了,他想,这女人,十天半月才见一次面,嘴都这样地没有温软感,他真不敢想像调到城里来,天天生活在一起,还不知是个什么情形。所以,他只是敷衍地回答了一句。
章振欣临走的时候,娟娟朝他的背后丢了一句,说:“下次来的时候,再不要穿这套黄狗屎军衣了,什么年月了,旧成那样了,还穿,你不嫌丢人,我嫌!”
章振欣以《金莲花开》为题写成了一篇近十万字的中篇小说,并投寄西南地区的一家文学刊物——《南方文学》。
这一天,他收到了来自《南方文学》编辑部的来信,信是杂志社主编写的,信中道:
章振欣老师:
你寄来的小说稿已阅,经审定,本刊拟用该作品,特向你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把小说缩写到五万字以内,发在《南方文学》上;二是扩写成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由桂江出版社出版,但要付给出版社八千元出版费,印数和发行自己负责。意下如何,回信为盼。
闻谦
10月15日
章振欣看了这封信既振奋又沮丧:振奋,是因为他第一次举笔写文学作品得到了可以给予出版和发表的认可,别说是可以发表五万字,就是有五千字见刊,甚至是五百字豆腐块块,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沮丧,是因为自己刚刚在心里萌发的那点作家梦被浇上了一瓢凉水,出版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走上了市场,出一部长篇小说,却要作者自己掏出版费,这是让章振欣不能接受的,不仅仅是钱的事,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盲目地往文学的路走下去,前面的路会在何方?
不管怎样,按主编的意见把《金莲花开》缩写到五万字以内,让自己曾经的情感经历定格在文学的字里行间里;让自己自学考试的实际收获体现到铅字的墨香里——这是眼下可以做得到的。
章振欣让喜喜在叶倩工作的学校上一年级。明明c晨曦已经读三年级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喜喜,让叶倩带着上学放学,章振欣省了好多心。
章振欣上完最后一节回到房里,看到桌上摆放着两张试卷。那上面用红笔打着大大的两个“100”分。这是女儿喜喜读一年级的第一次半期考试的试卷,这孩子把它放在办公桌前,是想给爸爸一个惊喜。
喜喜不但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还很懂事。这时,喜喜手里提着个水桶进来了。
“喜喜,你这是做什么呀?”
“老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把脏了的衣服自己洗了。”
章振欣激动地抱起喜喜,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说:“我的喜喜长大了,但是,你要洗衣服,只能到食堂的水龙头旁去洗,听见没有?”
“我知道,爸爸!”
“女儿,感谢你考了两百分,让爸爸高兴得不得了。”
“那你要奖励我!”喜喜笑得十分地可爱,说:“我要买《小蜜蜂》。”
“好,这一周,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你妈妈,到了市里,我就给你买。”章振欣本来这个星期天不想去市里,因为,他不想听娟娟那张嘴的唠叨。他再一次的发现,娟娟的变化已经发展到对自己的穿着也看不上眼了。但是,他想到,女儿的成长,少不了和妈妈的交流。
这个星期六下午,章振欣准备好了要带给娟娟的粮食之类的东西,等喜喜回来,吃完饭,就推着车,说:“喜喜,走,把你的东西收拾好,咱们走!”
“爸爸,你怎么还不换衣服,妈又会说你了。”
“哦!”章振欣吃了一惊,女儿还真管着事了。他急忙脱下泛白的旧军装,换了一件中山装,搭着喜喜往市里而去。
来到娟娟做生意的店铺,已经是晚上亮灯的时分。喜喜她妈不在家,喜喜的外婆说是在外面打牌去了。
喜喜外婆出去找喜喜妈去了,章振欣开始自己弄晚饭。大约个多钟头后,娟娟才回来。章振欣望着从外面进来的娟娟,脸上露出了几分惊异的的神色来——原来那个纯朴的农村风味的娟娟,现在开始城市化了,上衣花色鲜艳俏丽,下着一条红色大摆裙,手里挂着个很潮流的小包,高跟鞋在水泥地板上磕得咔咔作响,头发微卷,脸上涂着一层粉,且画了眉涂了嘴红,虽不是那么浓,但在电灯光的照射下,看上去,光彩得俨然一个都市上流女人的形象。
“妈!”喜喜扑了过去,说:“妈今天好漂亮!”
女儿说漂亮,可在章振欣看来,却像不喜欢吃酸味的人,送进嘴的却正是那酸得不能接受的桔子,他想把酸在口里的东西往外吐。也就是说,他一下子接受不了妻子这个变化,但他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家人为着喜喜的两个“百”分高兴了好一阵。
“妈妈,你奖励我!”喜喜说。
“妈妈明天给你买新衣服。”娟娟说。
“不,我要买书。”
“那我买《三国演义》给你?”娟娟只是听人说过《三国演义》,那是读书人肯定要看的书,但是,她不知道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应该读的是什么书。
章振欣知道娟娟说了句没文化的话,说:“妈妈给你买衣服,爸爸给你买书,两全齐美。”
“我要你打的那个报告,写好了没有?”娟娟突然问章振欣。
“还没有。”
娟娟把女儿一推,很不高兴地站起身,说:“看样子,你死了心要当土包子老师。”
“妈,你别这样说爸爸好不?他也好棒呀!”喜喜站在妈妈的面前,让章振欣意料不到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让他深深地感动了一下。
“好棒好棒,好棒也不过是个土麻蛙。”
这话再一次重重地刺痛着章振欣的心。但是,女儿刚才的话让他没有让自己心中的火气燃烧起来。他默默地拿着衣服到洗手间洗澡去了。
第二天,章振欣带着喜喜到书摊上买了好几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蜜蜂》;中饭后,娟娟给章振欣交待了一下生意上的事,带着女儿出去买衣服。
章振欣在店里按娟娟的指点卖了几样货物。这时,店铺里来了一个老大爷,他买了三斤花生米斤银耳,两斤白糖。章振欣算了一下,合计要十二元五角钱。数钱的时候,老大爷在口袋里掏了好一会,说:“我还差一块五角钱。”
“算了吧,您把东西拿走!”章振欣想像娟娟那样补上一句“我给你批发价了”,但他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明明知道,这几样东西的进价是多少,实际上自己还要赚顾客多少钱。天下的商人有几个不是奸猾的?越是笑着脸迎着你走进他的店子,嘴里说不赚你的钱,越是一条贪婪的老蚂蟥。而作为章振欣,他充当不了这样的蚂蟥。
喜喜和妈妈回来了。
章振欣忙着收拾喜喜的东西,准备回学校。
 
;娟娟在店铺里清着刚才章振欣帮着做生意的钱数。
“你刚才卖的贷少了一块五角钱?”
“嗯,”章振欣把刚才的情况说明了一番。
“真是个书呆子。让你来做生意,别说赚钱,非让你陪光不可。”
章振欣推着车,往外走,说:“人家都说城里人比乡村里的人讲道理,你在城里生活的时间也有好多年了,你说话讲点道理行不?”
“你说我不讲道理?!”娟娟恼怒得几乎要跳了起来,抓起桌上一个茶杯,把杯里的剩茶朝章振欣的脸上泼去。
“娟子,你这是做什么呀!”喜喜外婆站在一旁跺了跺脚叫道。
章振欣没来得及躲避,脸上沾着几片茶叶,他用手擦了一把,把喜喜抱上车的后座上,推着车出了门,然后骑上车飞地走了。
“走!走了,你就别再来了。窝囊废,叫打报告不打报告,叫换衣服,换掉破军服,换上烂中山装,真是冒得出息。”
这些话,章振欣只隐隐地听到了前面一二句,后面的话,他把它丢在那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店铺里了。
他踩着自行车带着女儿,逐渐地,远离那个繁华的都市,距离越来越远,越远
2 郑正阳参加了市里举行的校长培训班。
这一天,他们被拉到蒸阳县几所学校参观。参观完毕,他抽空出去逛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年近五十的人,他穿着蓝色中山装,但显然很旧了,黑黝的脸上透露出些许儒雅的气质。郑正阳觉得这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一时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他再仔细把那人打量了一下,终于想起原来是那年和晓芬到王船山故居参观时遇到的那人,姓何,名字叫什么,实在是不记得了。
郑正阳立即上前,叫了声:“老何!”然后伸出手。
老何有些莫名其妙地伸出手和郑正阳握了握手,说:“请问你是?”
“老何,你可能不记得了。”郑正阳知道老何没有认出自己,说:“你记不记得早几年的时候,有两个学生到王船山故居参观?是你接待了他们。”
“哦嗬嗬,记起来了,记起来了。你今天怎么有机会来我们县城里来了呀?”
郑正阳说:“我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今天特地到你们县几所学校参观。”
“哦,不错不错,你当校长了?真是年轻有为。”老何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我记得你曾经对王船山的教育思想产生过兴趣,怎么样,有新的想法没有?”
“想法倒有一些,但总是没有突破。”
“哦,要有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对你思考这些问题应该还是有利的。”说着,老何拉着郑正阳,说:“我们别在这街上说话吧,到我那去坐一坐。”
“你那?恐怕今天没时间了。”
“不,我现在已经住在县城里来了。”
“住县城来了?”
“我现在在县城里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名叫船山实验学校。”
“难怪你们教育局的领导在介绍时,谈到你们县办起了全市第一所私立学校。看样子,我非得去参观一下了。”说了这么久,郑正阳终于记起了老何名尔亚。
郑正阳和何尔亚来到了船山实验学校,这里,校门口还挂着“船山图书馆”的牌子。
通过和何尔亚的交流,郑正阳比较具体地了解了何尔亚创办图书馆和学校的原由及经历。
事情要从王船山晚年时说起,那时的王船山“贫无书籍纸笔”,而他的得意门生何尔亚家的祖上可京公当时家境殷实,不仅供其纸笔,还为他提供柴米油盐,故“书成以授之”,从而得到船山的两部史论手稿。到了一九六0年,父亲将珍藏船山手稿的大事交给了何尔亚。弥留之际,他紧紧拉住何尔亚的双手叮嘱道:“老夫再不能效力,望尔等自爱之。吾何氏十几代书香门第至此尽矣!但船山史论稿为王夫之手录,乃吾氏传家宝,你若能妥加珍藏,老夫定于九泉中庇佑你!别无遗言,死而瞑目矣。” 从此何尔亚成了何家珍藏王船山两部史论手稿的第十代传人和书稿的护卫者。
何尔亚侃侃而谈地述说着他的故事:“‘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处‘破四旧’。我想出了一个‘丢卒保车’的方法:为掩人耳目,将一些近现代书籍在禾坪上当众焚毁,然后再将船山史论稿分别装入两个酒缸和一个石缸中,趁夜深人静,和老婆一起用梭镖挖了一个大洞埋在地下。后来,又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两部史论稿转移到几位亲友家代为保管,才躲过这场劫难。”
郑正阳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段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到了1982年下半年,经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席泽宗考证,确认“此稿是王船山手迹无疑”,并且指出,何尔亚家珍藏的这套《读通鉴论》手稿成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比史料记载的一六九一年提前了三年。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纸张墨汁鉴定专家潘光星用仪器测量,得出“书稿系清初纸张墨汁”的结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也确认“船山史论稿为王夫之清稿,非草稿”。何尔亚深知,船山文化不是他家独有的,要让更多的人去发现c去了解,让这两部遗作惠及大众。在青年时期,何尔亚就萌发有朝一日在县城建一座“船山图书馆”的念头。为集资办馆,他还利用农闲时机,带着妻子到外面挑土,鼓励三个子女到广州打工就这样,在全家人的积极努力与政府的支持下,一九九二年,何尔亚拿出多年来含辛茹苦积攒的十多万元资金,于这年十一月四日——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的日子,在县城建起了一座四百多米平方米的“船山图书馆”,将家藏的船山史论稿c古籍书c论文等五百余册,陈列馆中供人们阅读。何尔亚并不满足于建造一个“船山图书馆”,他还创办了一所“船山学校”,既为一些进城经商的农民子弟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又能把船山精神发扬光大。
何尔亚越来越兴奋,他说:“一九九三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兴办一所私立学校。我办这所学校,一方面是要解决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兄弟的子女的就学难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弘扬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探索和实践王船山教育思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
“王船山思想是我们本土文化财富,要充分地利用它为本土的现代文化的发展发挥作用,建图书馆和办学校,为弘扬王船山思想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郑正阳十分赞赏地说。
“但是,我毕竟是一个农民,我的文化水平太低,办起学校来,要让王船山思想体现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我感觉到有很多困难。”何尔亚是一个朴实直率的农民,话说得也十分地诚实。
“哦。”郑正阳看了看何尔亚桌上那一堆书籍和笔记,那里有何尔亚阅读王船山著作用非常工整的毛笔小楷作的笔记,他说:“你有这样的钻研精神,有什么困难能难得了你吗?”
“我会努力克服困难。”何尔亚摇摇头,说:“如果能有你这样的科班生来帮助我该多好,可现在这个学校招聘教师的渠道还是有很大的局限。”
“这个问题,我想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定会解决的。因为,政府有批准兴办私立学校的时候,也就会有为它解决师资配备的时候。”
“但愿如此吧!”何尔亚突然转了话题,问:“郑校长,这些年你对王船山教育思想有更深入的
思考吗?”
“在大学时,坐过图书馆搜集了一些资料,毕业后也提炼了几个基本观点,但在实践中还没有多大的收获。”
“那也算是有收获了呀,我希望你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你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好;而且,我诚恳地希望你在有了收获后,不要忘记和我分享。”
“自然,不过,你也不要拒绝我向你请教。”
两个一见如故的人就这样滔滔而论。
这时,从外面进来两个女青年。何尔亚向郑正阳介绍道:“这两位是湘南师专 学校的学生,他们特地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外实践考察。”他对两个学生说:“这位是湘丘县紫丘中学的校长,郑校长,说来,应该是你们的校友。”
两位学生很有礼貌地和郑正阳打了招呼。其中一位个子高挑,面带灿烂笑容的学生对郑正阳说:“我们是老乡,我也是湘丘县的,能问一下你的大名吗?”
“正阳,郑正阳。”郑正阳回答道。
“哦,那你就是恢复高考后考入湘南师专的郑正阳?”女生有些惊讶地问道。
“是呀!”郑正阳也有些吃惊地望着女生。
“我是在学校的校史资料中看到你的名字的,你可是当时学校里的高材生,而且是学校学生会的干部,你的书法作品现在还挂在学校的陈列室里呢。”女生伸出热情的手,眼光中含有几分女人对男性的审视与评判并转瞬间上升到欣赏的成分,说:“郑校长,我叫董莉萍,认识你很高兴。”
就是这样一次与何尔亚的偶然相遇,让郑正阳增添了对王船山教育思想的探讨和实践的兴趣。
他通过一番思考,他初拟了一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自己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王船山教育思想的方案。
郑正阳在方案中组织了一个以他自己和章振欣c封志坚等三人为成员的研究小组。其主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要重视育人教育,把王船山的“濯愚”以“德”治国的思想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首和德育第一的思想融于一体,具体以封志坚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为基础;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把王船山“不泥古”的思想融于老师培训,鼓励教师敢于转变教育观念,敢于创新,具体以章振欣语文教学改革为榜样;三是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贯彻王船山“学用结合”的思想,具体以自己的政治课教学为基地。
郑正阳再不想听到反对的意见了。
晓芬说:“依我的意见,你这个方案没有必要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你就找方案中确定的几个人研究一下就可以了。”
“老婆高明!”
郑正阳就是想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收获到实际性的东西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来。
方案做好之后,他只是把章振欣和封志坚叫到自己的房里。
“叫你们来,有件事想和你们说说。你们先看看我这个文字材料吧。”郑正阳让他们俩个人坐下,把方案放到他们面前。
章振欣和封志坚一起把那几页纸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这次去参加校长培训班,无意间遇到了蒸阳县王船山实验学校的校长何尔亚,对我启发不小,所以,我想把我原来在学校大会上提出的把王船山教育思想结合到学校教育那个话题正式列入学校教育研究的计划。” 郑正阳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思想。
“那你应该把刘勇纳入到这个课题组里来呀。”章振欣笑着说。
“别提那个老顽固,我不想听他那套守旧理论。有时,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成功的开始。所以,这一次,我得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
“看样子,你这次下决心了。我支持,反正我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改革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章振欣想到方秋生老师寄予厚望的那番话,再就是实践已经证明自己的改革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花架子,几次学校以上的学科考试的成绩已经证明自己的探索是有利于农村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的。
“那封老师,你有什么想法呢?”
“我只是觉得很茫然,无从下手。”封志坚抓了一下耳朵。
“我们一起共同研讨,有什么困难,一起来克服。”郑正阳递给封志坚一张纸,说:“你先把这段资料好好地去看一看,这是王船山关于以‘德’治国的论述,你好好理解一下,从中悟出我们如何以‘德’治校,治班,这是关键。”
封志坚点了点头。
封志坚是紫丘中学里一个工作上进心比较强的青年语文老师。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来,个人问题老是出状况,找了一个朋友,谈了不多久就下课了。眼下,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找对象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小封,中心小学那边这一学期来了一个女老师,可能还没有找好对象,到时找一下老校长,给你牵牵线?”郑正阳说。
“别到时候了,要说,今天下午我就过去找一下老校长。”
“那好,说行动就行动,振欣,这事就你负责了。”
正当他们三个讨论得很热烈的时候,这时,刘勇走了进来。
“哟,又在举行研讨会了”
“打住打住!”还没等刘勇把话往下说下去,郑正阳站起身用手做了个篮球裁判所做的那个暂停的手势,说:“这里没你的事。”然后一边推着他往外走,一边对章振欣他们说:“散会!”
刘勇无奈地嘀咕着道:“你们是在组织反革命活动吧,怕人举报?”
“是的,我们在组织反对老顽固派活动!”郑正阳把刘勇的双手反展在背后,一直把他推到了门口,说:“人家叶倩都是小学高级教师了,章振欣快要评中学高级了,你那个中学一级教师还没评上,你不着急,人家为你焦急,好好去准备一篇论文,很快就要报材料了。”
“农村教师评职称还要什么论文,大家都像大学教师一样去写论文搞研究,别教书了。”刘勇自从首次职评受挫后,一直对这个职称评审耿耿于怀。
“别认死理了,去吧,明天我去县里开会,顺便送到县教研室去评个奖 。另外,要有一个学期齐全的教案,如果有缺的话,就抓紧时间补一下。”郑正阳十分认真地叮嘱道。
刘勇只有回到自己的房里,一气地坐在桌子前。
“怎么啦?”叶倩问。
“写论文,怎么着手呀?”
“你嘴巴子那么会说,怎么一提写论文就不如我呀?我评职称,论文不也是自己挤出的嘛。”叶倩说。
“乡村教师无非就是教课阅卷,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搞得那么复杂做什么?再说,农村学校的老师整天忙于教学,有几个人能像振欣那样写得出像样的教研论文来。农村学校教师评职称主要要看师德和教学实际,这个非要教研论文的职称评定本来就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说完,把笔往桌上一丢,说:“有几个同学今天学习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我得去补一下火。”说完起身就往外走
。
“我看你这职称问题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叶倩没好气说。
“明天,等到明天吧!”
“明天,明天何其多,你这是什么‘明天歌’呀?”叶倩摇了摇头。
第二天,郑正阳去找刘勇要论文时,刘勇两手一摊,说:“对不起,忙着给学生补习了,没写成。”
“你呀你,太认死理了!”郑正阳无奈地指着刘勇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第11节 第十一章(a)
第十一章(a)
——让章振欣想像不到的是,娟娟走进的却是自己住的那个宾馆,更让他吃惊的是,娟娟,自己的妻子,竟进了和住自己隔壁的那个张科长的房间。
1章振欣终于正式迈开了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改革的步子,并且在西河学区举行的初中三年级教学公开课教学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
章振欣以韩愈的《马说》一文第一教时的教学推出了自己的新型的阅读课教学方法。
在这一堂课上,他一反过去那种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把一堂课要教学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设计出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脚注和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把课文自学一遍,再让学生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时,教师则在学生中巡回督促或者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一步完成后,让学生在班里举手发言,提出自己没有学懂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
教室的后面坐着全联合学区初中三年级的三十多位语文教师。他们十分认真地听着这堂课。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在西河学区是破天荒第一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不理解但却十分地感兴趣。听课教师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他时而抬着头认真地听着课,时而,用手指在眉际间掐了掐,时而来到学生中看了看。当有同学把课本中的几个特殊的句式和疑难句提了出来,章振欣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再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时,这位老教师脸上露出了极欣赏的笑容。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时下被称为西河学区语文权威且曾经被章振欣冒犯过的方秋生老师。
下课的点声响了。
正当听课教师陆续退出教室的时候,一个在这堂课里最为活跃的学生突然张开两手,爆出了一句:“啊,划时代的时刻过去了!”引起了走在后面的听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回转头往教室里看了看。而方秋生老师则走到那个学生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并拉着他出了教室,站在教室的走廊上说起了什么。
评课会上,学区万主任打了个开场白,说:“我已经是第二次听章振欣老师上《马说》这篇课文了。”他向章振欣作了个手势,说:“章老师,你自己先谈谈吧。”
“我从自己参加高教自学考试的经历中认识到一个问题,一个人除了学校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走上社会之后,还能够根据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自学新的知识,因而,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但要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这一点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是大着胆子把自己的探讨设计成课堂教学,把他命名为‘思考讨论题导学法’,试图把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观念变成课堂教学模式,这里我很愿意和大家探讨商榷。”章振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这堂课设计的基本思想。
“我觉得,这堂课最值得大家商榷的是,这样一种方法是不是真正适应我们的教学实际。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那么多的词汇和句式,你不向学生讲深讲透,凭着学生的能力,你能让学生自学得了吗?”有人对这堂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一节课,让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太多,这一节课我看了一下表,大约用了近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c思考c讨论,而老师对重点词汇c句子的讲解太少,这太浪费了。”又有老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从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我觉得,这是放鸭子”
“这堂课让我们看到,章振欣老师是一个敢于改革的老师,但是,我总觉得,语文教学,靠花架子,教师没有足够的讲解,那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发表不同意见的人是大多数。
“我来说几句。”方秋生老师动了一下身子,说:“刚才,我听到了大家的发言,看来,大家把意见都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并且,都表现出对他的不理解。或许大家想从我这里听和你们一样的观点。但是,我想很坦诚告诉大家,虽然我是一个老教师,一直来用的是大家都在用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但是由于当今的时代,哪一个领域都在改革,教育要进行改革也是无疑的,所以,我对章老师今天的教学很欣赏。”王老师的话显然在会场里是扔了一枚重磅炸弹,许多老师极不自在地交换了一下眼色。接着,王老师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说:“下课的时候,我找到了高呼‘划时代的时刻过去了’的那个同学交谈了一下,我了解到,章老师作的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并没有做其他形式主义的手脚。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懂课文,所以,我提出了几个书本知识的问题让他回答,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样一些重点难点的句子,他都回答得很好,说明其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因此,我很希望章老师不要因为今天评课会上不同意见多,就中止自己的探讨。”
“我开头就说过,我是第二次听章老师上《马说》这篇课文了,相比之下,我只有一个感觉,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推进,章老师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也在积极的改革。而且,我可以这肯定地说,今天这堂课,是我从教以来听的最好的一堂教改实验课。”接着,他陈述了三个方面的理由。
章振欣的面部表情似乎十分平静,而实际上,他的心一点也不平静。他知道,自己只是凭着感觉起步对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进行改革的,而今天的公开课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以后的路能否走得下去。还好,课堂上,今天学生的表现比平时还要积极热烈;评课会上,虽然几乎是反面意见,但是,方秋生老师的意见却让自己非常意外地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章振欣认真地听着并在听课笔记本上把发言老师的意见记了下来。在万主任宣布散会的那一瞬间,他在笔记本上写上了一行字:
自主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的“自主语文”教学理念的精练概括。他在“自主语文”几个字的下面划了下双横线。或许,“自主语文”,将会成为他语文教学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喜喜要上一年级了,尽管她妈妈说城里的学校如何如何地好,可她非得跟着章振欣在农村的学校里上学,
“爸,我喜欢那里,你带我去吧,我不会让你担心的。”喜喜非常懂事地求着章振欣。
娟娟也拗不过女儿,再就是她现在已经单个地开了一个食杂批发店,生意也比以前要忙得多了,她有些生气地唠叨道:“看样子,我这个女儿白生了,去去去,你去吧!”
章振欣帮女儿收拾好了东西。
“你打个报告吧,还是调到城里来工作。”娟娟一边往女儿的袋里塞着零食,说:“我可告诉你呀,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店铺,下一步就是要把我和女儿的户口转到城里来。”
人们根本想像不到,有一种政策让原来叫喊着要缩小的三大差别中的城乡c工农差别一下不知缩小了多少倍:一九九二年以来,城里人的户口实行了开放的政策,开始是只要有关系,出上万把块钱就可以买上一个城市户口;再过些日子,只要有钱,有人牵下线,一个农村人一夜间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
但要买个户口,可不是个小数目,章振欣没有回答。
娟娟抬起头,望了一下章振欣,说:“怎么不作声了呀?你是不是想在紫丘那个鬼地方不动呀?我就知道你是个没出息的种。告诉你,我已经找市教育局的张科长说了,他已经答应,要你打个报告给
他。另外,你那边的账应该还得差不多了吧,我可要凑钱准备买户口呀。”
“到时再说吧。”章振欣听着娟娟的话,心里已经很是不愉快了,他想,这女人,十天半月才见一次面,嘴都这样地没有温软感,他真不敢想像调到城里来,天天生活在一起,还不知是个什么情形。所以,他只是敷衍地回答了一句。
章振欣临走的时候,娟娟朝他的背后丢了一句,说:“下次来的时候,再不要穿这套黄狗屎军衣了,什么年月了,旧成那样了,还穿,你不嫌丢人,我嫌!”
章振欣以《金莲花开》为题写成了一篇近十万字的中篇小说,并投寄西南地区的一家文学刊物——《南方文学》。
这一天,他收到了来自《南方文学》编辑部的来信,信是杂志社主编写的,信中道:
章振欣老师:
你寄来的小说稿已阅,经审定,本刊拟用该作品,特向你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把小说缩写到五万字以内,发在《南方文学》上;二是扩写成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由桂江出版社出版,但要付给出版社八千元出版费,印数和发行自己负责。意下如何,回信为盼。
闻谦
10月15日
章振欣看了这封信既振奋又沮丧:振奋,是因为他第一次举笔写文学作品得到了可以给予出版和发表的认可,别说是可以发表五万字,就是有五千字见刊,甚至是五百字豆腐块块,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沮丧,是因为自己刚刚在心里萌发的那点作家梦被浇上了一瓢凉水,出版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走上了市场,出一部长篇小说,却要作者自己掏出版费,这是让章振欣不能接受的,不仅仅是钱的事,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盲目地往文学的路走下去,前面的路会在何方?
不管怎样,按主编的意见把《金莲花开》缩写到五万字以内,让自己曾经的情感经历定格在文学的字里行间里;让自己自学考试的实际收获体现到铅字的墨香里——这是眼下可以做得到的。
章振欣让喜喜在叶倩工作的学校上一年级。明明c晨曦已经读三年级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喜喜,让叶倩带着上学放学,章振欣省了好多心。
章振欣上完最后一节回到房里,看到桌上摆放着两张试卷。那上面用红笔打着大大的两个“100”分。这是女儿喜喜读一年级的第一次半期考试的试卷,这孩子把它放在办公桌前,是想给爸爸一个惊喜。
喜喜不但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还很懂事。这时,喜喜手里提着个水桶进来了。
“喜喜,你这是做什么呀?”
“老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把脏了的衣服自己洗了。”
章振欣激动地抱起喜喜,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说:“我的喜喜长大了,但是,你要洗衣服,只能到食堂的水龙头旁去洗,听见没有?”
“我知道,爸爸!”
“女儿,感谢你考了两百分,让爸爸高兴得不得了。”
“那你要奖励我!”喜喜笑得十分地可爱,说:“我要买《小蜜蜂》。”
“好,这一周,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你妈妈,到了市里,我就给你买。”章振欣本来这个星期天不想去市里,因为,他不想听娟娟那张嘴的唠叨。他再一次的发现,娟娟的变化已经发展到对自己的穿着也看不上眼了。但是,他想到,女儿的成长,少不了和妈妈的交流。
这个星期六下午,章振欣准备好了要带给娟娟的粮食之类的东西,等喜喜回来,吃完饭,就推着车,说:“喜喜,走,把你的东西收拾好,咱们走!”
“爸爸,你怎么还不换衣服,妈又会说你了。”
“哦!”章振欣吃了一惊,女儿还真管着事了。他急忙脱下泛白的旧军装,换了一件中山装,搭着喜喜往市里而去。
来到娟娟做生意的店铺,已经是晚上亮灯的时分。喜喜她妈不在家,喜喜的外婆说是在外面打牌去了。
喜喜外婆出去找喜喜妈去了,章振欣开始自己弄晚饭。大约个多钟头后,娟娟才回来。章振欣望着从外面进来的娟娟,脸上露出了几分惊异的的神色来——原来那个纯朴的农村风味的娟娟,现在开始城市化了,上衣花色鲜艳俏丽,下着一条红色大摆裙,手里挂着个很潮流的小包,高跟鞋在水泥地板上磕得咔咔作响,头发微卷,脸上涂着一层粉,且画了眉涂了嘴红,虽不是那么浓,但在电灯光的照射下,看上去,光彩得俨然一个都市上流女人的形象。
“妈!”喜喜扑了过去,说:“妈今天好漂亮!”
女儿说漂亮,可在章振欣看来,却像不喜欢吃酸味的人,送进嘴的却正是那酸得不能接受的桔子,他想把酸在口里的东西往外吐。也就是说,他一下子接受不了妻子这个变化,但他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家人为着喜喜的两个“百”分高兴了好一阵。
“妈妈,你奖励我!”喜喜说。
“妈妈明天给你买新衣服。”娟娟说。
“不,我要买书。”
“那我买《三国演义》给你?”娟娟只是听人说过《三国演义》,那是读书人肯定要看的书,但是,她不知道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应该读的是什么书。
章振欣知道娟娟说了句没文化的话,说:“妈妈给你买衣服,爸爸给你买书,两全齐美。”
“我要你打的那个报告,写好了没有?”娟娟突然问章振欣。
“还没有。”
娟娟把女儿一推,很不高兴地站起身,说:“看样子,你死了心要当土包子老师。”
“妈,你别这样说爸爸好不?他也好棒呀!”喜喜站在妈妈的面前,让章振欣意料不到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让他深深地感动了一下。
“好棒好棒,好棒也不过是个土麻蛙。”
这话再一次重重地刺痛着章振欣的心。但是,女儿刚才的话让他没有让自己心中的火气燃烧起来。他默默地拿着衣服到洗手间洗澡去了。
第二天,章振欣带着喜喜到书摊上买了好几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蜜蜂》;中饭后,娟娟给章振欣交待了一下生意上的事,带着女儿出去买衣服。
章振欣在店里按娟娟的指点卖了几样货物。这时,店铺里来了一个老大爷,他买了三斤花生米斤银耳,两斤白糖。章振欣算了一下,合计要十二元五角钱。数钱的时候,老大爷在口袋里掏了好一会,说:“我还差一块五角钱。”
“算了吧,您把东西拿走!”章振欣想像娟娟那样补上一句“我给你批发价了”,但他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明明知道,这几样东西的进价是多少,实际上自己还要赚顾客多少钱。天下的商人有几个不是奸猾的?越是笑着脸迎着你走进他的店子,嘴里说不赚你的钱,越是一条贪婪的老蚂蟥。而作为章振欣,他充当不了这样的蚂蟥。
喜喜和妈妈回来了。
章振欣忙着收拾喜喜的东西,准备回学校。
 
;娟娟在店铺里清着刚才章振欣帮着做生意的钱数。
“你刚才卖的贷少了一块五角钱?”
“嗯,”章振欣把刚才的情况说明了一番。
“真是个书呆子。让你来做生意,别说赚钱,非让你陪光不可。”
章振欣推着车,往外走,说:“人家都说城里人比乡村里的人讲道理,你在城里生活的时间也有好多年了,你说话讲点道理行不?”
“你说我不讲道理?!”娟娟恼怒得几乎要跳了起来,抓起桌上一个茶杯,把杯里的剩茶朝章振欣的脸上泼去。
“娟子,你这是做什么呀!”喜喜外婆站在一旁跺了跺脚叫道。
章振欣没来得及躲避,脸上沾着几片茶叶,他用手擦了一把,把喜喜抱上车的后座上,推着车出了门,然后骑上车飞地走了。
“走!走了,你就别再来了。窝囊废,叫打报告不打报告,叫换衣服,换掉破军服,换上烂中山装,真是冒得出息。”
这些话,章振欣只隐隐地听到了前面一二句,后面的话,他把它丢在那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店铺里了。
他踩着自行车带着女儿,逐渐地,远离那个繁华的都市,距离越来越远,越远
2 郑正阳参加了市里举行的校长培训班。
这一天,他们被拉到蒸阳县几所学校参观。参观完毕,他抽空出去逛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年近五十的人,他穿着蓝色中山装,但显然很旧了,黑黝的脸上透露出些许儒雅的气质。郑正阳觉得这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一时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他再仔细把那人打量了一下,终于想起原来是那年和晓芬到王船山故居参观时遇到的那人,姓何,名字叫什么,实在是不记得了。
郑正阳立即上前,叫了声:“老何!”然后伸出手。
老何有些莫名其妙地伸出手和郑正阳握了握手,说:“请问你是?”
“老何,你可能不记得了。”郑正阳知道老何没有认出自己,说:“你记不记得早几年的时候,有两个学生到王船山故居参观?是你接待了他们。”
“哦嗬嗬,记起来了,记起来了。你今天怎么有机会来我们县城里来了呀?”
郑正阳说:“我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今天特地到你们县几所学校参观。”
“哦,不错不错,你当校长了?真是年轻有为。”老何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我记得你曾经对王船山的教育思想产生过兴趣,怎么样,有新的想法没有?”
“想法倒有一些,但总是没有突破。”
“哦,要有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对你思考这些问题应该还是有利的。”说着,老何拉着郑正阳,说:“我们别在这街上说话吧,到我那去坐一坐。”
“你那?恐怕今天没时间了。”
“不,我现在已经住在县城里来了。”
“住县城来了?”
“我现在在县城里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名叫船山实验学校。”
“难怪你们教育局的领导在介绍时,谈到你们县办起了全市第一所私立学校。看样子,我非得去参观一下了。”说了这么久,郑正阳终于记起了老何名尔亚。
郑正阳和何尔亚来到了船山实验学校,这里,校门口还挂着“船山图书馆”的牌子。
通过和何尔亚的交流,郑正阳比较具体地了解了何尔亚创办图书馆和学校的原由及经历。
事情要从王船山晚年时说起,那时的王船山“贫无书籍纸笔”,而他的得意门生何尔亚家的祖上可京公当时家境殷实,不仅供其纸笔,还为他提供柴米油盐,故“书成以授之”,从而得到船山的两部史论手稿。到了一九六0年,父亲将珍藏船山手稿的大事交给了何尔亚。弥留之际,他紧紧拉住何尔亚的双手叮嘱道:“老夫再不能效力,望尔等自爱之。吾何氏十几代书香门第至此尽矣!但船山史论稿为王夫之手录,乃吾氏传家宝,你若能妥加珍藏,老夫定于九泉中庇佑你!别无遗言,死而瞑目矣。” 从此何尔亚成了何家珍藏王船山两部史论手稿的第十代传人和书稿的护卫者。
何尔亚侃侃而谈地述说着他的故事:“‘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处‘破四旧’。我想出了一个‘丢卒保车’的方法:为掩人耳目,将一些近现代书籍在禾坪上当众焚毁,然后再将船山史论稿分别装入两个酒缸和一个石缸中,趁夜深人静,和老婆一起用梭镖挖了一个大洞埋在地下。后来,又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两部史论稿转移到几位亲友家代为保管,才躲过这场劫难。”
郑正阳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段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到了1982年下半年,经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席泽宗考证,确认“此稿是王船山手迹无疑”,并且指出,何尔亚家珍藏的这套《读通鉴论》手稿成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比史料记载的一六九一年提前了三年。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纸张墨汁鉴定专家潘光星用仪器测量,得出“书稿系清初纸张墨汁”的结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也确认“船山史论稿为王夫之清稿,非草稿”。何尔亚深知,船山文化不是他家独有的,要让更多的人去发现c去了解,让这两部遗作惠及大众。在青年时期,何尔亚就萌发有朝一日在县城建一座“船山图书馆”的念头。为集资办馆,他还利用农闲时机,带着妻子到外面挑土,鼓励三个子女到广州打工就这样,在全家人的积极努力与政府的支持下,一九九二年,何尔亚拿出多年来含辛茹苦积攒的十多万元资金,于这年十一月四日——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的日子,在县城建起了一座四百多米平方米的“船山图书馆”,将家藏的船山史论稿c古籍书c论文等五百余册,陈列馆中供人们阅读。何尔亚并不满足于建造一个“船山图书馆”,他还创办了一所“船山学校”,既为一些进城经商的农民子弟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又能把船山精神发扬光大。
何尔亚越来越兴奋,他说:“一九九三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兴办一所私立学校。我办这所学校,一方面是要解决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兄弟的子女的就学难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弘扬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探索和实践王船山教育思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
“王船山思想是我们本土文化财富,要充分地利用它为本土的现代文化的发展发挥作用,建图书馆和办学校,为弘扬王船山思想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郑正阳十分赞赏地说。
“但是,我毕竟是一个农民,我的文化水平太低,办起学校来,要让王船山思想体现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我感觉到有很多困难。”何尔亚是一个朴实直率的农民,话说得也十分地诚实。
“哦。”郑正阳看了看何尔亚桌上那一堆书籍和笔记,那里有何尔亚阅读王船山著作用非常工整的毛笔小楷作的笔记,他说:“你有这样的钻研精神,有什么困难能难得了你吗?”
“我会努力克服困难。”何尔亚摇摇头,说:“如果能有你这样的科班生来帮助我该多好,可现在这个学校招聘教师的渠道还是有很大的局限。”
“这个问题,我想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定会解决的。因为,政府有批准兴办私立学校的时候,也就会有为它解决师资配备的时候。”
“但愿如此吧!”何尔亚突然转了话题,问:“郑校长,这些年你对王船山教育思想有更深入的
思考吗?”
“在大学时,坐过图书馆搜集了一些资料,毕业后也提炼了几个基本观点,但在实践中还没有多大的收获。”
“那也算是有收获了呀,我希望你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你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好;而且,我诚恳地希望你在有了收获后,不要忘记和我分享。”
“自然,不过,你也不要拒绝我向你请教。”
两个一见如故的人就这样滔滔而论。
这时,从外面进来两个女青年。何尔亚向郑正阳介绍道:“这两位是湘南师专 学校的学生,他们特地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外实践考察。”他对两个学生说:“这位是湘丘县紫丘中学的校长,郑校长,说来,应该是你们的校友。”
两位学生很有礼貌地和郑正阳打了招呼。其中一位个子高挑,面带灿烂笑容的学生对郑正阳说:“我们是老乡,我也是湘丘县的,能问一下你的大名吗?”
“正阳,郑正阳。”郑正阳回答道。
“哦,那你就是恢复高考后考入湘南师专的郑正阳?”女生有些惊讶地问道。
“是呀!”郑正阳也有些吃惊地望着女生。
“我是在学校的校史资料中看到你的名字的,你可是当时学校里的高材生,而且是学校学生会的干部,你的书法作品现在还挂在学校的陈列室里呢。”女生伸出热情的手,眼光中含有几分女人对男性的审视与评判并转瞬间上升到欣赏的成分,说:“郑校长,我叫董莉萍,认识你很高兴。”
就是这样一次与何尔亚的偶然相遇,让郑正阳增添了对王船山教育思想的探讨和实践的兴趣。
他通过一番思考,他初拟了一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自己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王船山教育思想的方案。
郑正阳在方案中组织了一个以他自己和章振欣c封志坚等三人为成员的研究小组。其主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要重视育人教育,把王船山的“濯愚”以“德”治国的思想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首和德育第一的思想融于一体,具体以封志坚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为基础;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把王船山“不泥古”的思想融于老师培训,鼓励教师敢于转变教育观念,敢于创新,具体以章振欣语文教学改革为榜样;三是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贯彻王船山“学用结合”的思想,具体以自己的政治课教学为基地。
郑正阳再不想听到反对的意见了。
晓芬说:“依我的意见,你这个方案没有必要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你就找方案中确定的几个人研究一下就可以了。”
“老婆高明!”
郑正阳就是想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收获到实际性的东西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来。
方案做好之后,他只是把章振欣和封志坚叫到自己的房里。
“叫你们来,有件事想和你们说说。你们先看看我这个文字材料吧。”郑正阳让他们俩个人坐下,把方案放到他们面前。
章振欣和封志坚一起把那几页纸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这次去参加校长培训班,无意间遇到了蒸阳县王船山实验学校的校长何尔亚,对我启发不小,所以,我想把我原来在学校大会上提出的把王船山教育思想结合到学校教育那个话题正式列入学校教育研究的计划。” 郑正阳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思想。
“那你应该把刘勇纳入到这个课题组里来呀。”章振欣笑着说。
“别提那个老顽固,我不想听他那套守旧理论。有时,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成功的开始。所以,这一次,我得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
“看样子,你这次下决心了。我支持,反正我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改革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章振欣想到方秋生老师寄予厚望的那番话,再就是实践已经证明自己的改革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花架子,几次学校以上的学科考试的成绩已经证明自己的探索是有利于农村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的。
“那封老师,你有什么想法呢?”
“我只是觉得很茫然,无从下手。”封志坚抓了一下耳朵。
“我们一起共同研讨,有什么困难,一起来克服。”郑正阳递给封志坚一张纸,说:“你先把这段资料好好地去看一看,这是王船山关于以‘德’治国的论述,你好好理解一下,从中悟出我们如何以‘德’治校,治班,这是关键。”
封志坚点了点头。
封志坚是紫丘中学里一个工作上进心比较强的青年语文老师。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来,个人问题老是出状况,找了一个朋友,谈了不多久就下课了。眼下,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找对象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小封,中心小学那边这一学期来了一个女老师,可能还没有找好对象,到时找一下老校长,给你牵牵线?”郑正阳说。
“别到时候了,要说,今天下午我就过去找一下老校长。”
“那好,说行动就行动,振欣,这事就你负责了。”
正当他们三个讨论得很热烈的时候,这时,刘勇走了进来。
“哟,又在举行研讨会了”
“打住打住!”还没等刘勇把话往下说下去,郑正阳站起身用手做了个篮球裁判所做的那个暂停的手势,说:“这里没你的事。”然后一边推着他往外走,一边对章振欣他们说:“散会!”
刘勇无奈地嘀咕着道:“你们是在组织反革命活动吧,怕人举报?”
“是的,我们在组织反对老顽固派活动!”郑正阳把刘勇的双手反展在背后,一直把他推到了门口,说:“人家叶倩都是小学高级教师了,章振欣快要评中学高级了,你那个中学一级教师还没评上,你不着急,人家为你焦急,好好去准备一篇论文,很快就要报材料了。”
“农村教师评职称还要什么论文,大家都像大学教师一样去写论文搞研究,别教书了。”刘勇自从首次职评受挫后,一直对这个职称评审耿耿于怀。
“别认死理了,去吧,明天我去县里开会,顺便送到县教研室去评个奖 。另外,要有一个学期齐全的教案,如果有缺的话,就抓紧时间补一下。”郑正阳十分认真地叮嘱道。
刘勇只有回到自己的房里,一气地坐在桌子前。
“怎么啦?”叶倩问。
“写论文,怎么着手呀?”
“你嘴巴子那么会说,怎么一提写论文就不如我呀?我评职称,论文不也是自己挤出的嘛。”叶倩说。
“乡村教师无非就是教课阅卷,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搞得那么复杂做什么?再说,农村学校的老师整天忙于教学,有几个人能像振欣那样写得出像样的教研论文来。农村学校教师评职称主要要看师德和教学实际,这个非要教研论文的职称评定本来就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说完,把笔往桌上一丢,说:“有几个同学今天学习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我得去补一下火。”说完起身就往外走
。
“我看你这职称问题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叶倩没好气说。
“明天,等到明天吧!”
“明天,明天何其多,你这是什么‘明天歌’呀?”叶倩摇了摇头。
第二天,郑正阳去找刘勇要论文时,刘勇两手一摊,说:“对不起,忙着给学生补习了,没写成。”
“你呀你,太认死理了!”郑正阳无奈地指着刘勇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