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程砚秋
1c大师小传
程砚秋出生在1904年1月1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时;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c念c做c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c刘鸿声c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c《辕门斩子》c《朱砂痣》等戏。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他学习绘画c书法c舞拳练剑c观摩电影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c演出c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c《荒山泪》c《春闺梦》c《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c反军阀内战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c反对压迫c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c《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c《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c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c身段c步法c指法c水袖c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c唱词c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c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c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c章遏云c新艳秋c赵荣琛c侯玉兰c王吟秋c李世济c李蔷华等。
1958年3月9日,他因心脏突发性梗塞,仅几分钟便失去了生命,年仅54岁。
2c艺术经历
幼年家到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十二岁开始营业性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c念c做c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c刘鸿声c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c《辕门斩子》c《朱砂痣》等戏。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c乔蕙兰c谢昆泉c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c身段和演唱。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c书法c舞拳练剑c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后与高庆奎c余叔岩等人合作,声誉日隆。不久自己组班,在京c沪等地演出,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1927年和1931年曾两度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c演出c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c《荒山泪》c《春闺梦》c《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c反军阀内战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c反对压迫c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c《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c《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c唱词c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3c演出剧目
程砚秋的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传统戏有《武家坡》c《贺后骂殿》c《三击掌》c《玉堂春》c《汾河湾》等侧重唱功的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c《虹霓关》c《弓砚缘》等侧重于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c刀马旦戏。他的昆曲戏《闹学》c《游园惊梦》c《思凡》等也极具功力。由于罗瘿公c金仲荪c翁偶虹等人辅佐,他编演了《红拂传》c《花舫缘》c《鸳鸯冢》c《青霜剑》c《春闺梦》c《荒山泪》c《文姬归汉》c《锁麟囊》c《女儿心》c《亡蜀鉴》c《碧玉簪》c《马昭仪》c《玉镜台》c《赚文娟》c《聂隐娘》c《梅妃》c《沈云英》c《孔雀屏》c《玉狮坠》c《龙马姻缘》c《梨花记》c《风流棒》c《勘情记》c《陈丽卿》等一批新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还改编了《窦娥冤》,编演了《英台抗婚》。
4c艺术特色
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c情c美c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c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c身段c步法c指法c水袖c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收在《程砚秋文集》中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c《谈戏曲演唱》c《创腔经验谈》c《谈窦娥冤》等文章,对指导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c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c重大的影响。
5c相关文章
程砚秋寓所
——什锦花园胡同15号
王之鸿
什锦花园胡同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五条胡同。胡同东段曲折,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北大街和大佛寺东街,长600余米。明代,胡同西段称“红庙街”,东段称“适景园”,因成国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园林“适景园”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什锦花园胡同”。
什锦花园胡同15号,旧时的门牌是什锦花园6号,在胡同东段曲折处小细管胡同南口东侧,现院内为1栋有4个单元门的五层居民楼,院门朝西,为两侧砌有砖垛的随墙大门,已非昔日原貌。
据程砚秋之子程永江回忆,此院原为旗人邓家宅邸的后花园,经李锡之介绍,程砚秋全家自1935年9月至1938年12月租住于此。程永江在此院虽然只度过从3岁到6岁三年稍多的时光,“但儿时的印象却是鲜明而难忘的”,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对院子中的景物做出详细的描绘——“这座花园叠石为山,四周林木葱茏,间立各色石笋,铺有嵌花石子甬路,园中央建一宽敞凉亭,园东一侧太湖石山背后有一蝶仙庙,青苔漫地,阴冷袭人。花园西南部有一座花墙月亮门,把花园和前院隔开。园子东北部建有三面游廊环绕的长方形大院落,房屋均建于高高的石基上,正门都筑有石砌台阶。北正房及东西耳房,为祖母c父母亲和孩子们居住;西厢房专辟为客厅,即著名的‘御箱簃’所在。其北侧为供奉祖师爷的小佛堂;东厢房为堆放戏箱杂物之用;倒座南房一溜3间暂空置。院内正房前面值有6棵高大的西府海棠,青砖墁地,有嵌花石子的十字甬路互通,西南通向花园;院内东南角孤悬一小跨院,为一棵巨大的古槐所占据。绕过北房东夹道是一狭长的后院,向西穿越过一座门道便抵达后花园的北半部,有3间在一架大藤萝掩映下的北房,后充作孩子们的私塾。其东侧筑有花墙月亮门,南北向甬路直通坐东面西的门道,它显然是这所大宅院的后门,现权作‘正门’之用,门内两侧的数间平台屋便成了门房和仆役的往处”。
程砚秋最初的业师是荣蝶仙,而他租住的院落里又有蝶仙庙。虽此蝶仙非彼蝶仙,然诗家可能衍化出绚丽辞章,而史家只能认作是巧合。
程砚秋之所以相中什锦花园6号,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旅欧回国后外事活动与社会公益工作日益增多,东单牌楼附近西观音寺34号的住房已不敷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已接手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的董事长,而校址在今嵩祝院北巷,距什锦花园较近。
程砚秋搬出什锦花园6号却显得无奈。其子程永江说:“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父亲的反日爱国态度一直十分鲜明,北平沦陷使他产生了‘孤树临风’的危机感;住在什锦花园与吴佩孚府邸相邻,难免政治方面的干系,特别是‘停演’之后,住在这座大花园里总觉得招惹耳目,于是‘停演’成了迁居的契机之一。”
程砚秋(1904—1958),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为御霜,满族,北京人。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c《程砚秋文集》存世。
程砚秋幼年家贫,到荣蝶仙家当“手把徒弟”,开始了学艺生涯。
旧时民间戏曲艺人学艺多采用“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大体有四种形式:一曰“设堂授艺”,又称“私寓弟子”;二曰“家塾学艺”;三曰“手把徒弟”,又称“私房徒弟”;四曰“拜师深造”,其中“手把徒弟”学艺最苦。这是因为“设堂授艺”招收的多为梨园世家子弟;“家塾学艺”必是殷实之家,有钱聘请教师;“拜师深造”则是有一定造诣的艺人为了更大的长进和更广的社会认同采取的措施,也有名家为得传人而主动收徒的。如:马长礼唱红之后,杨宝森c马连良均希望收其为徒,经协商马长礼被杨宝森收为徒弟,被马连良认为义子。“杨徒马儿”一时为梨园佳话。而“手把徒弟”则多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为求谋生之道才投师学艺,因此,入师门之前先要签订相当于“卖身契”的文书,称做“关书大发”。
程砚秋天资聪颖c勤奋好学,13岁时便在天桥东大市浙慈馆票房和丹桂茶园边学戏c边“借台演出”。诗人c剧作家罗瘿公慧眼识珠,在得知程砚秋变嗓仍须为师父赴沪演戏后,毅然借款700银圆为其赎身,使程砚秋提前两年出师。之后,又帮助程砚秋调养嗓子,学习文化,拜谒名师。可谓:培育英才,不遗余力。
贤哉,罗公!
程砚秋没有辜负罗瘿公的苦心栽培,在艺术上敢于探索c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与“梅派”创始人梅兰芳c“尚派”创始人尚小云c“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名震京城,声播海外。
有人评价:梅派讲究“样”——雍容华贵c典雅大方,尚派讲究“棒”——歌舞并重c昆乱不挡,程派讲究“唱”——深邃曲折c幽咽婉转,荀派讲究“浪”——柔媚活泼c清新流畅。
程砚秋讲究“唱”,不仅唱腔深邃曲折c幽咽婉转,而且唱词也错落有致c含蓄隽永。20世纪30年代,程砚秋赴欧洲考察西方戏剧以求探索中国戏剧发展之路。归国后与剧作家翁偶虹共同创作了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锁麟囊》。为了塑造人物和展示程派艺术的需要,对唱词反复推敲,突破京剧以7个字一句或10个字一句的设计程式,突出长短句,使唱腔抑扬错落c疾徐有致。如:剧中人薛湘灵回忆春秋亭遇雨的一段唱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又听得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能不令人击节而叹?!
程砚秋在北平沦陷时期息影舞台,务农隐居,以“停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更有只身痛打数名日本宪兵和伪警察之后脱身的惊人壮举,为世人称道。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周恩来曾登门探望程砚秋,虽未遇,程砚秋却感慨万分。他说:“旧社会‘戏子’属下九流,没人看得起,谁想到周总理登门来看我!真是礼贤下士啊!”
程砚秋抗日助国
一九四二年,程砚秋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毕回平,路经天津,又应天津中国大戏院之邀,演出三天。演毕,程砚秋让班社全体人马先回北平,自己留津数日看望老友才回到北平。那天程砚秋身着青布灰袍,头戴一顶深棕色土耳其式毡帽,下火车后走至出站口,有两个特务对程砚秋进行搜身,他们又将程砚秋带到一小房内,不问青红皂白,先就一拳打在程砚秋左耳,程砚秋厉声斥之曰“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他找到一跟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受敌,便挥拳还击,将这两个特务打得狼狈不堪。特务一看非程砚秋的对手,恶狠狠地对程说“以后碰见再说”,程说“好,后会有期”,便整整衣冠出站。回家后发现手上金表遗失。次日左耳疼痛,后请耳鼻喉科专家徐荫详大夫治疗方愈。此事梨园界立刻传开,侯喜瑞听了,高兴地说“还是我们四弟有种,好样的,替我们出了口鸟气!”。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北平敌伪宪特突然搜查程宅,并将程砚秋带走。当晚程夫人即电话告知李锡之(李锡之协助程砚秋管理一切事物,他是程砚秋三c四十年代最亲密之友人,当时李锡之任伪实业总署总务局长),李锡之托部下庶务科长朱泽良(朱启今之子),朱又转托日本宪兵队嘱托吴泰勋(东北军将领吴俊升之子),再托日寇充信的杨跃东向日本宪兵队长三浦保释,才得以免受牢狱之灾。此后不久,程砚秋便谢绝舞台,衔恨归隐西山,弃伶为农,置身于青龙桥畔。
程砚秋归隐两年,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在北平广播电台做广播演说,愤怒控诉日寇在华的种种罪行,特别指出,日寇指使梨园公会请他为捐献飞机“义演”的事,他说“叫我们中国人演戏,得来的钱他们拿去买飞机炸弹,再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决不能做这种助敌为虐c屠杀自己同胞c没有人性的罪恶勾当。因此,我宁死不从,他们只好在电台上不准播放我的唱片”程砚秋讲的慷慨激昂,听者痛快。
程砚秋又重登舞台,首先应辽c吉c黑复员协进会北平分会资助东北义民还乡义演,又为赈济广西水灾义演,后做营业演出。一九四六年秋末,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赴沪公演,与谭富英c叶盛兰合作,盛极一时,大饱沪上程迷耳福。宋庆龄先生那时曾派中福会基金干事江兆菊拜访程砚秋,请他为该会募集基金,程砚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爽快地答应了。因此,宋庆龄先生在上海住宅中接见了程砚秋。他又在上海,与田汉c黄佐临成为朋友。不久,程砚秋又目睹国民党之黑暗,感到非常失望,乃再度归隐北平青龙桥,力田自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程砚秋出生在1904年1月1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时;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c念c做c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c刘鸿声c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c《辕门斩子》c《朱砂痣》等戏。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他学习绘画c书法c舞拳练剑c观摩电影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c演出c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c《荒山泪》c《春闺梦》c《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c反军阀内战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c反对压迫c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c《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c《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c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c身段c步法c指法c水袖c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c唱词c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c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c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c章遏云c新艳秋c赵荣琛c侯玉兰c王吟秋c李世济c李蔷华等。
1958年3月9日,他因心脏突发性梗塞,仅几分钟便失去了生命,年仅54岁。
2c艺术经历
幼年家到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十二岁开始营业性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c念c做c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c刘鸿声c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c《辕门斩子》c《朱砂痣》等戏。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c乔蕙兰c谢昆泉c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c身段和演唱。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c书法c舞拳练剑c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后与高庆奎c余叔岩等人合作,声誉日隆。不久自己组班,在京c沪等地演出,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1927年和1931年曾两度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c演出c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c《荒山泪》c《春闺梦》c《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c反军阀内战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c反对压迫c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c《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c《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c唱词c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3c演出剧目
程砚秋的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传统戏有《武家坡》c《贺后骂殿》c《三击掌》c《玉堂春》c《汾河湾》等侧重唱功的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c《虹霓关》c《弓砚缘》等侧重于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c刀马旦戏。他的昆曲戏《闹学》c《游园惊梦》c《思凡》等也极具功力。由于罗瘿公c金仲荪c翁偶虹等人辅佐,他编演了《红拂传》c《花舫缘》c《鸳鸯冢》c《青霜剑》c《春闺梦》c《荒山泪》c《文姬归汉》c《锁麟囊》c《女儿心》c《亡蜀鉴》c《碧玉簪》c《马昭仪》c《玉镜台》c《赚文娟》c《聂隐娘》c《梅妃》c《沈云英》c《孔雀屏》c《玉狮坠》c《龙马姻缘》c《梨花记》c《风流棒》c《勘情记》c《陈丽卿》等一批新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还改编了《窦娥冤》,编演了《英台抗婚》。
4c艺术特色
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c情c美c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c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c身段c步法c指法c水袖c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收在《程砚秋文集》中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c《谈戏曲演唱》c《创腔经验谈》c《谈窦娥冤》等文章,对指导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c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c重大的影响。
5c相关文章
程砚秋寓所
——什锦花园胡同15号
王之鸿
什锦花园胡同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五条胡同。胡同东段曲折,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北大街和大佛寺东街,长600余米。明代,胡同西段称“红庙街”,东段称“适景园”,因成国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园林“适景园”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什锦花园胡同”。
什锦花园胡同15号,旧时的门牌是什锦花园6号,在胡同东段曲折处小细管胡同南口东侧,现院内为1栋有4个单元门的五层居民楼,院门朝西,为两侧砌有砖垛的随墙大门,已非昔日原貌。
据程砚秋之子程永江回忆,此院原为旗人邓家宅邸的后花园,经李锡之介绍,程砚秋全家自1935年9月至1938年12月租住于此。程永江在此院虽然只度过从3岁到6岁三年稍多的时光,“但儿时的印象却是鲜明而难忘的”,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对院子中的景物做出详细的描绘——“这座花园叠石为山,四周林木葱茏,间立各色石笋,铺有嵌花石子甬路,园中央建一宽敞凉亭,园东一侧太湖石山背后有一蝶仙庙,青苔漫地,阴冷袭人。花园西南部有一座花墙月亮门,把花园和前院隔开。园子东北部建有三面游廊环绕的长方形大院落,房屋均建于高高的石基上,正门都筑有石砌台阶。北正房及东西耳房,为祖母c父母亲和孩子们居住;西厢房专辟为客厅,即著名的‘御箱簃’所在。其北侧为供奉祖师爷的小佛堂;东厢房为堆放戏箱杂物之用;倒座南房一溜3间暂空置。院内正房前面值有6棵高大的西府海棠,青砖墁地,有嵌花石子的十字甬路互通,西南通向花园;院内东南角孤悬一小跨院,为一棵巨大的古槐所占据。绕过北房东夹道是一狭长的后院,向西穿越过一座门道便抵达后花园的北半部,有3间在一架大藤萝掩映下的北房,后充作孩子们的私塾。其东侧筑有花墙月亮门,南北向甬路直通坐东面西的门道,它显然是这所大宅院的后门,现权作‘正门’之用,门内两侧的数间平台屋便成了门房和仆役的往处”。
程砚秋最初的业师是荣蝶仙,而他租住的院落里又有蝶仙庙。虽此蝶仙非彼蝶仙,然诗家可能衍化出绚丽辞章,而史家只能认作是巧合。
程砚秋之所以相中什锦花园6号,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旅欧回国后外事活动与社会公益工作日益增多,东单牌楼附近西观音寺34号的住房已不敷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已接手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的董事长,而校址在今嵩祝院北巷,距什锦花园较近。
程砚秋搬出什锦花园6号却显得无奈。其子程永江说:“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父亲的反日爱国态度一直十分鲜明,北平沦陷使他产生了‘孤树临风’的危机感;住在什锦花园与吴佩孚府邸相邻,难免政治方面的干系,特别是‘停演’之后,住在这座大花园里总觉得招惹耳目,于是‘停演’成了迁居的契机之一。”
程砚秋(1904—1958),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为御霜,满族,北京人。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c《程砚秋文集》存世。
程砚秋幼年家贫,到荣蝶仙家当“手把徒弟”,开始了学艺生涯。
旧时民间戏曲艺人学艺多采用“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大体有四种形式:一曰“设堂授艺”,又称“私寓弟子”;二曰“家塾学艺”;三曰“手把徒弟”,又称“私房徒弟”;四曰“拜师深造”,其中“手把徒弟”学艺最苦。这是因为“设堂授艺”招收的多为梨园世家子弟;“家塾学艺”必是殷实之家,有钱聘请教师;“拜师深造”则是有一定造诣的艺人为了更大的长进和更广的社会认同采取的措施,也有名家为得传人而主动收徒的。如:马长礼唱红之后,杨宝森c马连良均希望收其为徒,经协商马长礼被杨宝森收为徒弟,被马连良认为义子。“杨徒马儿”一时为梨园佳话。而“手把徒弟”则多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为求谋生之道才投师学艺,因此,入师门之前先要签订相当于“卖身契”的文书,称做“关书大发”。
程砚秋天资聪颖c勤奋好学,13岁时便在天桥东大市浙慈馆票房和丹桂茶园边学戏c边“借台演出”。诗人c剧作家罗瘿公慧眼识珠,在得知程砚秋变嗓仍须为师父赴沪演戏后,毅然借款700银圆为其赎身,使程砚秋提前两年出师。之后,又帮助程砚秋调养嗓子,学习文化,拜谒名师。可谓:培育英才,不遗余力。
贤哉,罗公!
程砚秋没有辜负罗瘿公的苦心栽培,在艺术上敢于探索c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与“梅派”创始人梅兰芳c“尚派”创始人尚小云c“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名震京城,声播海外。
有人评价:梅派讲究“样”——雍容华贵c典雅大方,尚派讲究“棒”——歌舞并重c昆乱不挡,程派讲究“唱”——深邃曲折c幽咽婉转,荀派讲究“浪”——柔媚活泼c清新流畅。
程砚秋讲究“唱”,不仅唱腔深邃曲折c幽咽婉转,而且唱词也错落有致c含蓄隽永。20世纪30年代,程砚秋赴欧洲考察西方戏剧以求探索中国戏剧发展之路。归国后与剧作家翁偶虹共同创作了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锁麟囊》。为了塑造人物和展示程派艺术的需要,对唱词反复推敲,突破京剧以7个字一句或10个字一句的设计程式,突出长短句,使唱腔抑扬错落c疾徐有致。如:剧中人薛湘灵回忆春秋亭遇雨的一段唱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又听得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能不令人击节而叹?!
程砚秋在北平沦陷时期息影舞台,务农隐居,以“停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更有只身痛打数名日本宪兵和伪警察之后脱身的惊人壮举,为世人称道。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周恩来曾登门探望程砚秋,虽未遇,程砚秋却感慨万分。他说:“旧社会‘戏子’属下九流,没人看得起,谁想到周总理登门来看我!真是礼贤下士啊!”
程砚秋抗日助国
一九四二年,程砚秋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毕回平,路经天津,又应天津中国大戏院之邀,演出三天。演毕,程砚秋让班社全体人马先回北平,自己留津数日看望老友才回到北平。那天程砚秋身着青布灰袍,头戴一顶深棕色土耳其式毡帽,下火车后走至出站口,有两个特务对程砚秋进行搜身,他们又将程砚秋带到一小房内,不问青红皂白,先就一拳打在程砚秋左耳,程砚秋厉声斥之曰“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他找到一跟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受敌,便挥拳还击,将这两个特务打得狼狈不堪。特务一看非程砚秋的对手,恶狠狠地对程说“以后碰见再说”,程说“好,后会有期”,便整整衣冠出站。回家后发现手上金表遗失。次日左耳疼痛,后请耳鼻喉科专家徐荫详大夫治疗方愈。此事梨园界立刻传开,侯喜瑞听了,高兴地说“还是我们四弟有种,好样的,替我们出了口鸟气!”。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北平敌伪宪特突然搜查程宅,并将程砚秋带走。当晚程夫人即电话告知李锡之(李锡之协助程砚秋管理一切事物,他是程砚秋三c四十年代最亲密之友人,当时李锡之任伪实业总署总务局长),李锡之托部下庶务科长朱泽良(朱启今之子),朱又转托日本宪兵队嘱托吴泰勋(东北军将领吴俊升之子),再托日寇充信的杨跃东向日本宪兵队长三浦保释,才得以免受牢狱之灾。此后不久,程砚秋便谢绝舞台,衔恨归隐西山,弃伶为农,置身于青龙桥畔。
程砚秋归隐两年,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在北平广播电台做广播演说,愤怒控诉日寇在华的种种罪行,特别指出,日寇指使梨园公会请他为捐献飞机“义演”的事,他说“叫我们中国人演戏,得来的钱他们拿去买飞机炸弹,再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决不能做这种助敌为虐c屠杀自己同胞c没有人性的罪恶勾当。因此,我宁死不从,他们只好在电台上不准播放我的唱片”程砚秋讲的慷慨激昂,听者痛快。
程砚秋又重登舞台,首先应辽c吉c黑复员协进会北平分会资助东北义民还乡义演,又为赈济广西水灾义演,后做营业演出。一九四六年秋末,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赴沪公演,与谭富英c叶盛兰合作,盛极一时,大饱沪上程迷耳福。宋庆龄先生那时曾派中福会基金干事江兆菊拜访程砚秋,请他为该会募集基金,程砚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爽快地答应了。因此,宋庆龄先生在上海住宅中接见了程砚秋。他又在上海,与田汉c黄佐临成为朋友。不久,程砚秋又目睹国民党之黑暗,感到非常失望,乃再度归隐北平青龙桥,力田自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