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有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有湄成蹊。
“是时候结束了!”每当加完班拖着疲惫的身躯推开值班室沉重的木门,段成蹊总在心底对自己默念一遍。这句话像咒语一样,盘旋在他的头顶已有数年之久。
毕业于北京仁和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师从中国妇产学鼻祖林稚先生的得意弟子——杜青萍;段成蹊的学生生涯也很高光。本来凭借他出类拔萃的理论成绩、漂亮的手术功底及科研能力,完全有实力留校,步他祖师爷及师父的后尘,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泰山北斗;但在现实中,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许多能力之外的东西,这称之为”拼爹“。
段成蹊的亲爹在他6岁时不幸去世。他的老家在鄂湘贵巴四省交界的山区,这里风景秀丽但交通险恶,乡俗淳朴民生多艰。成蹊本姓熊,祖上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们熊姓在两千多年前的湖北着实显赫过几个世纪。成蹊的爷爷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念过私塾,颇认得几个字,成蹊的名字就是爷爷给起的;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今天的话就是希望他“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可惜他那时远未盛开,蝴蝶自然未来,苦难倒是挥之不去。
成蹊的家族没有长寿的基因,他的祖父五十多岁便早早去世,伯父小时候得了一种称之为小儿麻痹的病,不仅一条腿残疾,双手也不灵活,基本干不了农活,这种家庭状况在偏远的农村找个媳妇结婚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成蹊的父亲便早早结了婚,成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人。祖父的过早离世使这个笼罩在贫穷之中的家庭更增添了长久的黑暗,可惜更大的黑暗还在后面。
成蹊的生父人很勤快,踏实肯干,沉默寡言;生母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嫁过来就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夫妻俩男耕女织,其乐融融,日子倒也不坏;但看着邻居们的日子一天天翻天覆地的兴隆起来,成蹊的生母也催促着老公倒腾些什么,好发家致富。俗话说靠山吃山,成蹊的湖北老家山里生长一种药材,据说有活血化瘀延年益寿之功效,市面上都在求购,物以稀为贵。一时间大家都上山挖药材,近的地方挖完了,就去远的地方,平坦易于攀登的地方没有了,就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因为人去的少,药材倒是天生丽质,而更能卖出好价钱。成蹊的生父是一个低调但很好强的人,可惜命短。在一次大雾弥漫的日子里上山挖药材时不慎失足跌下悬崖,当被人发现已是奄奄一息,等跋山涉水送到医院时已经驾鹤西去了。
成蹊现在都忘不了父亲被送进医院抢救室时医生那无奈的目光,也许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了。但从事妇产专业却是一个意外,也是生计所迫,如今大学生多如牛毛,成蹊在首都医科大学读完本科,有留京的念头,那时候他大学里所谓的前女友杨如云也有留京的愿望,为了找工作方便,成蹊考研时选择了妇产科,一是妇产科怎么着也算个外科;二是妇产科男医生是少数,和女生竞争优势更大一些,这在中国是需要直面的现实,女生的就业需要面临结婚生子,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医院更是不自主的受到性别歧视;何况成蹊大学那么刻苦,找的导师又是全国著名的杜青萍教授,所以同学们都认定他一定可以留在协和。
他的手术做的相当漂亮,有时连他们的现在老主任赵乐霞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北京仁和医院5年的硕博连读不仅让他在医学理论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更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在他还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时候,科室一些基本的手术都可以自如应付了。这得益于他的导师杜青萍,杜教授常教导他,什么叫临床大夫,那就是必须站在病人的床边,这你才能学到东西;作为全国知名的妇产科专家,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这给了段成蹊太多的机会;他像沉迷于毒品的瘾君子一样沉迷于手术,看到备好皮的术野就像修炼九阴白骨爪的梅超风看到骷髅一样兴奋。一般的手术段成蹊都是实际的主刀,虽然在手术记录上是一助或二助;除非特殊的关系、高端的病人抑或特别疑难复杂的手术,杜教授才会亲自上手,段成蹊这时候就像热恋中的男孩关切心爱的姑娘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那双灵活又有着魔力的手上。
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严密的临床思维、高超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他还需要天赋;对,就是天赋。段成蹊绝对有天赋。他不仅具有所有上述优点,还有河北人的慷慨激昂、湖北人的精明灵活;这是人格特点,但绝对与他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因为手术需要担当风险,没有慷慨激昂的勇于承担,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没有精明灵活的应变能力,手术中出现意外你就无法应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在□□技术未应用于人类之前。当你每天面对相同病种的病人可打开腹腔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构造却不尽相同;虽然有着全国最好的影像学支持,但人体的结构依然蒙着他神秘的面纱。段成蹊依然记得跟着老师做腔镜下第一个手术时的情景,虽然杜教授已经是轻车熟路,但在用电刀灼烧一个小血管时不慎将附近另一个血管损伤,手术野顿时一片血迹,杜教授不愧是经历过无数风浪,腔镜的视野完全被血液遮挡,但她愣是凭着经验与应变能力迅速结扎了出血部位,避免手术失败,惊出大家一身冷汗。
名师出高徒,段成蹊应变能力同样一流,他仍欠缺些经验和沉淀。
毕业时杜教授极力运作段成蹊留在仁和医院,他的实力配得上。不仅临床能力一流,科研能力照样毫不逊色,读研期间,在《自然》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文章,另外还有其他5篇sci文章,杜教授承担的北京市科研项目,主要由他和几个学弟学妹来完成。医院领导也是爱才如命,没说不留他,只是让他再等等;关键还有一方面,就是他的前女友如云与他分手了。
这也是成蹊现在还单身的原因之一吧。
段成蹊如今供职的医院是号称中国最美大学——厦洲大学的附属医院。未能成功留在仁和,成蹊选择了祖师爷林稚的故乡,他对湖北河北均没有归属感,北京更是伤心之地,不如来厦洲。厦洲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主任赵乐霞是他师叔,赵主任也多次力邀成蹊来风景如画的厦洲发展,这更有利于他的职业规划;这也是成蹊选择厦洲大学附属医院的重要原因。
但中国医疗行业的现状不是这个行业自身可以调整或改善的,也不是几个所谓的政策就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医疗矛盾,而作为医疗行业所谓的主体——医护人员本身有时候什么都改变不了,更别说作为沧海一粟的单个个体了。或许在你刚刚从事医疗事业的时候,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言曾经有过无数豪言壮语,但时间久了满满的都是审美疲劳,况且现实的生活有太多无奈,远方的风景和诗情画意有时候只能看看而已。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职业疲劳吧,成蹊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刚工作才几年,也开始有了职业疲劳,看来生活真的需要一些动力了。
想到这里,成蹊自己笑了,换好衣服,背上背包,飞快的挽起衣袖,按照六步洗手法反复认真洗净双手,晾干,临行不忘在镜子前将自己稍显凌乱的头发简单规整一下。他有处女座的毛病,凡事追求些小完美。轻巧的出门,踏上住院部东北角的医务人员专用电梯,向电梯工作人员问好,闪身而入,迅速逃离科室。跨上单车,飞似的出了医院大门,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今天没有被病人堵住。成蹊脾气好,解释病情或是解答疑问总是言无不尽知无不言,原本不是他的病号最后也都转投其床上,故每天下班总会被一群病人纠缠不放,他们希望段大夫二十四小时守候在他们床旁或者至少是医院;可成蹊已经熬过了那段痛苦的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培训过程;况且医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
出了医院东门,成蹊骑着单车,慢慢沉浸在环岛路如痴如醉的旖旎风光里。一米七八的个头,体重七十四公斤,皮肤被江南的阳光浸润的愈发细腻,单眼皮,高鼻梁,整齐的牙齿,五官很酷,有点像施了增白剂的郭富城;虽然已经三十四岁,脸上还是不时冒个小痘痘。科室的护士们遇到和段大夫搭配值班,都很兴奋,不只是人帅气,关键是知人冷暖。医嘱绝对简明快捷,处理病人干净利落,能让护士一趟干完的活绝不来两趟。只是纳闷这么人见人爱的段大夫怎么还不结婚,关键是还没有女朋友!
骑行在环岛路上,满鼻腔的三角梅的芳香,六月的厦洲,台风未来,酷暑未到,海滩也是难得的闲暇。成蹊腿上使点劲,过了胡里山炮台就到学校本部了,作为厦洲大学附属医院,除了看病、查房、手术,与病人无休止的交流,还要教书育人,带教科研,比蜜蜂还忙。晚上七点半成蹊要给大四的学生们补一节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虽然大部分同学平时还是比较用功,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大爷考试会挂科。成蹊今天想给他们把重点内容再串讲一遍,也算是仁至义尽。
不过却有几位同学学习非常优秀,周灵雨就是其中一位。想起灵雨,成蹊加快了骑行的速度,从化工学院的小门钻进学校,东边是两块足球场地,今年是世界杯年,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球场上的小朋友也像打了鸡血,挥洒着多余的荷尔蒙。成蹊也爱踢球,平时也跟着学生或同事们玩玩,今天有课,13号教学楼,临床系7014教室,他得快点。
学生食堂四楼是一圈小吃门面,被承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经营者经营着全国各地的风味,大江南北,川陕风味,晋冀鲁豫,淮扬苏沪,应有尽有。成蹊喜欢那家山西面馆的刀削面,面馆的老板倒是地道的山西阳泉人,与成蹊的老家不算太远,也称得上半个同乡吧。成蹊喜欢这里的刀削面,不只是味道鲜美,还有家的味道。
看到成蹊再次光顾,小老板热情的打着招呼:“还是老样子吗,段大夫?”
成蹊笑着点点头,排队刷卡。吃饭的学生不是太多,很快一碗清香透鼻的刀削面便做好了,今晚的面格外香嫩劲滑;吃完面,喝完汤,舒服多了,作为半辈子在北方长大的南方人,成蹊还是不大习惯厦洲的饮食习惯。嚼上两颗菠萝味的益达,成蹊直奔教室。
今天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比任何一节课都拥挤,除了自己教授的这两章内容,成蹊还把其他内容向同学们串讲了一遍。一个单元两个课时中间没有休息,成蹊口沫四溅,幻灯片一张张翻过去,像是他的结婚照,满满的全是感情。台下沙沙的翻书声,纸笔摩擦声,手机相机的快门声,声声悦耳。这部教材成蹊如数家珍,因为他的祖师爷林稚是第1版至第4版主编,他的导师杜青萍是第5版至第7版主编,作为教科书编委会秘书,每一章节每一段落甚至每一标点符号成蹊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凝聚他曾经的汗水。
串讲完毕,同学们仍无离开的意思。几个平素不太面熟的学生在后排起哄:“段老师,范围还能再缩小点吗?这么多重点,我们一星期可看不完呀!”
成蹊笑笑说:“妇科肿瘤这几章,大体相通,学好一种疾病,其他几种疾病也就无师自通了。产科方面第七章正常分娩、第八章异常分娩、第九章妊娠合并其他疾病是重点也是难点,大家多下功夫。”同学们这才放过成蹊,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抬了抬头:“大家可以加我的qq或是微信,□□空间和微信朋友圈有我总结的一些东西,或许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说完将自己的□□及微信号留在了黑板上。现在的老师们几乎不用再写板书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多种途径向学生们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但成蹊偶尔也写几个字或是画几张书上没有的解剖图形,他的字很潇洒。
刚跨出教室门,灵雨跟了出来。成蹊倒不排斥或者说很喜欢这个大眼睛有点瘦的浙江姑娘。“有事,灵雨?”作为学习委员,周灵雨有些时候肩负着全班同学的重托和希冀。
“没事,就是想让你帮个忙。”灵雨忽闪着漂亮的大眼睛。
“什么忙?”成蹊问道。
“微信聊吧。”周灵雨转身回了教室。
同学们以为周灵雨从段老师处取得了真经,呼啦全围了上来:“灵雨、灵雨,有收获吗?”
“有,在我的朋友圈!”周灵雨做个鬼脸,大家一哄而散。
回到宿舍,成蹊洗洗马上睡了,明天早上四点钟巴西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事关几个球队出线的生死大战;更值得庆贺的是明天没有手术,上天赐予他一个不用早到科室的机会。
睡前成蹊习惯性的翻了翻手机,微信里有周灵雨的留言,原来她想读研时继续留在厦大,让成蹊帮忙推荐一个导师。成蹊想想,没有回复,其实他的真实想法是对于周灵雨这样一个冰雪聪明却又美丽异常的女孩如果在妇产科的临床上“□□”几年,一定会使花容失色的,要知道有时候一个手术都要站几个小时,白天夜里连轴转,这不单单是个脑力劳动,更多的是体力活。况且周灵雨本不需要再这么拼,她的父亲是江南著名的医药公司“生命之舟”的老总,成蹊倒是希望她去学一下药学和医院管理学。还是等明天或是后天见面再说吧,周灵雨会在他上手术时来做助手,当面或许更能说的透彻一些。但还是别打消这个聪明女孩的学习积极□□,在这个医疗人才匮乏的现实社会中,有人投身其中就证明勇气可嘉。
想着周灵雨可爱的眼神,成蹊微微笑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有湄成蹊。
“是时候结束了!”每当加完班拖着疲惫的身躯推开值班室沉重的木门,段成蹊总在心底对自己默念一遍。这句话像咒语一样,盘旋在他的头顶已有数年之久。
毕业于北京仁和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师从中国妇产学鼻祖林稚先生的得意弟子——杜青萍;段成蹊的学生生涯也很高光。本来凭借他出类拔萃的理论成绩、漂亮的手术功底及科研能力,完全有实力留校,步他祖师爷及师父的后尘,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泰山北斗;但在现实中,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许多能力之外的东西,这称之为”拼爹“。
段成蹊的亲爹在他6岁时不幸去世。他的老家在鄂湘贵巴四省交界的山区,这里风景秀丽但交通险恶,乡俗淳朴民生多艰。成蹊本姓熊,祖上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们熊姓在两千多年前的湖北着实显赫过几个世纪。成蹊的爷爷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念过私塾,颇认得几个字,成蹊的名字就是爷爷给起的;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今天的话就是希望他“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可惜他那时远未盛开,蝴蝶自然未来,苦难倒是挥之不去。
成蹊的家族没有长寿的基因,他的祖父五十多岁便早早去世,伯父小时候得了一种称之为小儿麻痹的病,不仅一条腿残疾,双手也不灵活,基本干不了农活,这种家庭状况在偏远的农村找个媳妇结婚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成蹊的父亲便早早结了婚,成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人。祖父的过早离世使这个笼罩在贫穷之中的家庭更增添了长久的黑暗,可惜更大的黑暗还在后面。
成蹊的生父人很勤快,踏实肯干,沉默寡言;生母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嫁过来就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夫妻俩男耕女织,其乐融融,日子倒也不坏;但看着邻居们的日子一天天翻天覆地的兴隆起来,成蹊的生母也催促着老公倒腾些什么,好发家致富。俗话说靠山吃山,成蹊的湖北老家山里生长一种药材,据说有活血化瘀延年益寿之功效,市面上都在求购,物以稀为贵。一时间大家都上山挖药材,近的地方挖完了,就去远的地方,平坦易于攀登的地方没有了,就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因为人去的少,药材倒是天生丽质,而更能卖出好价钱。成蹊的生父是一个低调但很好强的人,可惜命短。在一次大雾弥漫的日子里上山挖药材时不慎失足跌下悬崖,当被人发现已是奄奄一息,等跋山涉水送到医院时已经驾鹤西去了。
成蹊现在都忘不了父亲被送进医院抢救室时医生那无奈的目光,也许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了。但从事妇产专业却是一个意外,也是生计所迫,如今大学生多如牛毛,成蹊在首都医科大学读完本科,有留京的念头,那时候他大学里所谓的前女友杨如云也有留京的愿望,为了找工作方便,成蹊考研时选择了妇产科,一是妇产科怎么着也算个外科;二是妇产科男医生是少数,和女生竞争优势更大一些,这在中国是需要直面的现实,女生的就业需要面临结婚生子,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医院更是不自主的受到性别歧视;何况成蹊大学那么刻苦,找的导师又是全国著名的杜青萍教授,所以同学们都认定他一定可以留在协和。
他的手术做的相当漂亮,有时连他们的现在老主任赵乐霞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北京仁和医院5年的硕博连读不仅让他在医学理论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更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在他还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时候,科室一些基本的手术都可以自如应付了。这得益于他的导师杜青萍,杜教授常教导他,什么叫临床大夫,那就是必须站在病人的床边,这你才能学到东西;作为全国知名的妇产科专家,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这给了段成蹊太多的机会;他像沉迷于毒品的瘾君子一样沉迷于手术,看到备好皮的术野就像修炼九阴白骨爪的梅超风看到骷髅一样兴奋。一般的手术段成蹊都是实际的主刀,虽然在手术记录上是一助或二助;除非特殊的关系、高端的病人抑或特别疑难复杂的手术,杜教授才会亲自上手,段成蹊这时候就像热恋中的男孩关切心爱的姑娘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那双灵活又有着魔力的手上。
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严密的临床思维、高超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他还需要天赋;对,就是天赋。段成蹊绝对有天赋。他不仅具有所有上述优点,还有河北人的慷慨激昂、湖北人的精明灵活;这是人格特点,但绝对与他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因为手术需要担当风险,没有慷慨激昂的勇于承担,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没有精明灵活的应变能力,手术中出现意外你就无法应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在□□技术未应用于人类之前。当你每天面对相同病种的病人可打开腹腔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构造却不尽相同;虽然有着全国最好的影像学支持,但人体的结构依然蒙着他神秘的面纱。段成蹊依然记得跟着老师做腔镜下第一个手术时的情景,虽然杜教授已经是轻车熟路,但在用电刀灼烧一个小血管时不慎将附近另一个血管损伤,手术野顿时一片血迹,杜教授不愧是经历过无数风浪,腔镜的视野完全被血液遮挡,但她愣是凭着经验与应变能力迅速结扎了出血部位,避免手术失败,惊出大家一身冷汗。
名师出高徒,段成蹊应变能力同样一流,他仍欠缺些经验和沉淀。
毕业时杜教授极力运作段成蹊留在仁和医院,他的实力配得上。不仅临床能力一流,科研能力照样毫不逊色,读研期间,在《自然》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文章,另外还有其他5篇sci文章,杜教授承担的北京市科研项目,主要由他和几个学弟学妹来完成。医院领导也是爱才如命,没说不留他,只是让他再等等;关键还有一方面,就是他的前女友如云与他分手了。
这也是成蹊现在还单身的原因之一吧。
段成蹊如今供职的医院是号称中国最美大学——厦洲大学的附属医院。未能成功留在仁和,成蹊选择了祖师爷林稚的故乡,他对湖北河北均没有归属感,北京更是伤心之地,不如来厦洲。厦洲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主任赵乐霞是他师叔,赵主任也多次力邀成蹊来风景如画的厦洲发展,这更有利于他的职业规划;这也是成蹊选择厦洲大学附属医院的重要原因。
但中国医疗行业的现状不是这个行业自身可以调整或改善的,也不是几个所谓的政策就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医疗矛盾,而作为医疗行业所谓的主体——医护人员本身有时候什么都改变不了,更别说作为沧海一粟的单个个体了。或许在你刚刚从事医疗事业的时候,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言曾经有过无数豪言壮语,但时间久了满满的都是审美疲劳,况且现实的生活有太多无奈,远方的风景和诗情画意有时候只能看看而已。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职业疲劳吧,成蹊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刚工作才几年,也开始有了职业疲劳,看来生活真的需要一些动力了。
想到这里,成蹊自己笑了,换好衣服,背上背包,飞快的挽起衣袖,按照六步洗手法反复认真洗净双手,晾干,临行不忘在镜子前将自己稍显凌乱的头发简单规整一下。他有处女座的毛病,凡事追求些小完美。轻巧的出门,踏上住院部东北角的医务人员专用电梯,向电梯工作人员问好,闪身而入,迅速逃离科室。跨上单车,飞似的出了医院大门,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今天没有被病人堵住。成蹊脾气好,解释病情或是解答疑问总是言无不尽知无不言,原本不是他的病号最后也都转投其床上,故每天下班总会被一群病人纠缠不放,他们希望段大夫二十四小时守候在他们床旁或者至少是医院;可成蹊已经熬过了那段痛苦的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培训过程;况且医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
出了医院东门,成蹊骑着单车,慢慢沉浸在环岛路如痴如醉的旖旎风光里。一米七八的个头,体重七十四公斤,皮肤被江南的阳光浸润的愈发细腻,单眼皮,高鼻梁,整齐的牙齿,五官很酷,有点像施了增白剂的郭富城;虽然已经三十四岁,脸上还是不时冒个小痘痘。科室的护士们遇到和段大夫搭配值班,都很兴奋,不只是人帅气,关键是知人冷暖。医嘱绝对简明快捷,处理病人干净利落,能让护士一趟干完的活绝不来两趟。只是纳闷这么人见人爱的段大夫怎么还不结婚,关键是还没有女朋友!
骑行在环岛路上,满鼻腔的三角梅的芳香,六月的厦洲,台风未来,酷暑未到,海滩也是难得的闲暇。成蹊腿上使点劲,过了胡里山炮台就到学校本部了,作为厦洲大学附属医院,除了看病、查房、手术,与病人无休止的交流,还要教书育人,带教科研,比蜜蜂还忙。晚上七点半成蹊要给大四的学生们补一节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虽然大部分同学平时还是比较用功,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大爷考试会挂科。成蹊今天想给他们把重点内容再串讲一遍,也算是仁至义尽。
不过却有几位同学学习非常优秀,周灵雨就是其中一位。想起灵雨,成蹊加快了骑行的速度,从化工学院的小门钻进学校,东边是两块足球场地,今年是世界杯年,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球场上的小朋友也像打了鸡血,挥洒着多余的荷尔蒙。成蹊也爱踢球,平时也跟着学生或同事们玩玩,今天有课,13号教学楼,临床系7014教室,他得快点。
学生食堂四楼是一圈小吃门面,被承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经营者经营着全国各地的风味,大江南北,川陕风味,晋冀鲁豫,淮扬苏沪,应有尽有。成蹊喜欢那家山西面馆的刀削面,面馆的老板倒是地道的山西阳泉人,与成蹊的老家不算太远,也称得上半个同乡吧。成蹊喜欢这里的刀削面,不只是味道鲜美,还有家的味道。
看到成蹊再次光顾,小老板热情的打着招呼:“还是老样子吗,段大夫?”
成蹊笑着点点头,排队刷卡。吃饭的学生不是太多,很快一碗清香透鼻的刀削面便做好了,今晚的面格外香嫩劲滑;吃完面,喝完汤,舒服多了,作为半辈子在北方长大的南方人,成蹊还是不大习惯厦洲的饮食习惯。嚼上两颗菠萝味的益达,成蹊直奔教室。
今天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比任何一节课都拥挤,除了自己教授的这两章内容,成蹊还把其他内容向同学们串讲了一遍。一个单元两个课时中间没有休息,成蹊口沫四溅,幻灯片一张张翻过去,像是他的结婚照,满满的全是感情。台下沙沙的翻书声,纸笔摩擦声,手机相机的快门声,声声悦耳。这部教材成蹊如数家珍,因为他的祖师爷林稚是第1版至第4版主编,他的导师杜青萍是第5版至第7版主编,作为教科书编委会秘书,每一章节每一段落甚至每一标点符号成蹊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凝聚他曾经的汗水。
串讲完毕,同学们仍无离开的意思。几个平素不太面熟的学生在后排起哄:“段老师,范围还能再缩小点吗?这么多重点,我们一星期可看不完呀!”
成蹊笑笑说:“妇科肿瘤这几章,大体相通,学好一种疾病,其他几种疾病也就无师自通了。产科方面第七章正常分娩、第八章异常分娩、第九章妊娠合并其他疾病是重点也是难点,大家多下功夫。”同学们这才放过成蹊,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抬了抬头:“大家可以加我的qq或是微信,□□空间和微信朋友圈有我总结的一些东西,或许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说完将自己的□□及微信号留在了黑板上。现在的老师们几乎不用再写板书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多种途径向学生们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但成蹊偶尔也写几个字或是画几张书上没有的解剖图形,他的字很潇洒。
刚跨出教室门,灵雨跟了出来。成蹊倒不排斥或者说很喜欢这个大眼睛有点瘦的浙江姑娘。“有事,灵雨?”作为学习委员,周灵雨有些时候肩负着全班同学的重托和希冀。
“没事,就是想让你帮个忙。”灵雨忽闪着漂亮的大眼睛。
“什么忙?”成蹊问道。
“微信聊吧。”周灵雨转身回了教室。
同学们以为周灵雨从段老师处取得了真经,呼啦全围了上来:“灵雨、灵雨,有收获吗?”
“有,在我的朋友圈!”周灵雨做个鬼脸,大家一哄而散。
回到宿舍,成蹊洗洗马上睡了,明天早上四点钟巴西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事关几个球队出线的生死大战;更值得庆贺的是明天没有手术,上天赐予他一个不用早到科室的机会。
睡前成蹊习惯性的翻了翻手机,微信里有周灵雨的留言,原来她想读研时继续留在厦大,让成蹊帮忙推荐一个导师。成蹊想想,没有回复,其实他的真实想法是对于周灵雨这样一个冰雪聪明却又美丽异常的女孩如果在妇产科的临床上“□□”几年,一定会使花容失色的,要知道有时候一个手术都要站几个小时,白天夜里连轴转,这不单单是个脑力劳动,更多的是体力活。况且周灵雨本不需要再这么拼,她的父亲是江南著名的医药公司“生命之舟”的老总,成蹊倒是希望她去学一下药学和医院管理学。还是等明天或是后天见面再说吧,周灵雨会在他上手术时来做助手,当面或许更能说的透彻一些。但还是别打消这个聪明女孩的学习积极□□,在这个医疗人才匮乏的现实社会中,有人投身其中就证明勇气可嘉。
想着周灵雨可爱的眼神,成蹊微微笑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