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在那些激进的日子(5)
第3章 第一章 百姓人家的往事
第17节 第四节 在那些激进的日子(5)
第四节 在那些激进的日子里(5)
幼儿时,父亲难得有闲暇和我们兄妹玩耍逗乐。只有在星期天,父亲不学习c不外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见到他停留的身影。每到此时,父亲总带着和蔼可亲的神态,眼里闪烁着慈爱的目光,他有时把我们兄妹挨个抱起来亲了又亲,问问这c问问那;有时搀着姐姐或我的手c抱着我或弟弟到街上买些馄饨c油球给我们吃,他却站在旁边停箸不食。这些场景我永志不忘。
父亲有时还拖着浓浓的镇江口音给我们兄妹讲故事c说寓言,教我们念儿歌c朗读和背诵古诗。那时,我们根本不懂他讲的这些故事c儿歌和古诗的含义,只是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听父亲讲故事,鹦鹉学舌般地跟着他反复朗读那些儿歌和古诗。其中,父亲给我们讲解次数最多并要求背诵的是,古代著名诗人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使我们能大致弄懂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他不厌其烦地旁证博引c借古寓今,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古就流传于民间《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讲解中,他还做些动作,生动形象地演绎和刻画这首诗的意境,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一咏三叹的寓意,把诗词和故事讲解得准确易懂c入木三分。我长大后,借以父亲对往事的讲述,才从自己的记忆中,回想起这些生动且值得回味的情景。
天气晴朗时,父亲大多带我们兄妹到公园去玩,去的次数最多的是中山陵园。我们每次去中山陵,都要登上距地面共有392级台阶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漫步玩耍在音乐台的绿色长廊。我们每次去公园游玩,父亲总给我们讲些浅显的自然知识,比如说,草地和树木什么时候开始发芽和落叶,河水为什么会漾起清波,哪些动物最喜欢吃什么,小鸟为什么能够飞翔,等等。
父亲还经常领我们去位于新街口广场东侧的中苏友好馆参观,给我们讲述中国和前苏联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参观陈设在馆内展厅里的各式展品,观赏院落里的雕塑和喷泉。每次随父亲外出,都促使我们问这问那c流连忘返,感受到父亲浓浓的爱子之心c深深的舔犊之情。
那时,南京的电影院对身高不到1米的儿童实行免费观看。父亲想看电影时,总是把我们带上。像成年人看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c《抓壮丁》c《早春二月》c《秘密图纸》c《红日》c《舞台姐妹》c《向秀丽》等影片,都是在那个时候记住的片名。数年后,我才知晓这些影片所反映的主题和应有的教育意义。
从我记事起,母亲勤劳不辍的身影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母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总是成天忙碌身影。
母亲所在工作单位离家只需步行15分钟即到,除工作时间以外,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家里和奶奶一起料理家务,照应我们兄妹的生活起居。在家里,母亲做起事来总是随性贴切c麻利自如,每件家务事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从不刻意为完成某件家务事而随意应付交差。
母亲计划把自己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料理家务事。每天清晨起床后,先是和奶奶共同做早饭;早上上班前,帮助奶奶理菜c洗菜;中午下班后,到自来水站c井台拎水回家;晚上下班到家,去固定地点倒马桶(旧时的家用便具);休息日,在看望外公后回来,通常都做些洗衣服c打扫卫生c收拾房间c缝制衣服c购买家庭物品等之类的家务活。母亲带着敝帚千金的想法,通常把父亲穿过的衣服改制给我和弟弟继续穿,把她自己穿过的衣服改制给姐姐接着穿。
母亲属于肯动脑筋c勤于思考c善于动手实践的一类人。在厂里,她先在车间里流水线上当装配工。几年后,母亲不满足做好这些简单的手工活,为提高工作效率,她向车间主任提出自己改进装配流程和工艺的初步设想。后来,厂里的总工程师室采纳了母亲的意见,改造生产线并取得良好实际效果。为此,母亲获得当年厂里颁发的“技术能手奖”和“先进生产者”称号。这无疑是对母亲工作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这以后,凡是遇到厂里研制新产品c组织技术攻关时,工程师们都要先听听母亲在实际操作规程中提出的意见。母亲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搞好技术革新的热情日渐高涨。她凭着自己勤学好问的精神c深入思考的态度c踏实有为的表现,又有几次协助技术人员在工艺改良上获得成功。后来,母亲居然担负起车间工人技术员的角色,直到退休时才卸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第17节 第四节 在那些激进的日子(5)
第四节 在那些激进的日子里(5)
幼儿时,父亲难得有闲暇和我们兄妹玩耍逗乐。只有在星期天,父亲不学习c不外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见到他停留的身影。每到此时,父亲总带着和蔼可亲的神态,眼里闪烁着慈爱的目光,他有时把我们兄妹挨个抱起来亲了又亲,问问这c问问那;有时搀着姐姐或我的手c抱着我或弟弟到街上买些馄饨c油球给我们吃,他却站在旁边停箸不食。这些场景我永志不忘。
父亲有时还拖着浓浓的镇江口音给我们兄妹讲故事c说寓言,教我们念儿歌c朗读和背诵古诗。那时,我们根本不懂他讲的这些故事c儿歌和古诗的含义,只是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听父亲讲故事,鹦鹉学舌般地跟着他反复朗读那些儿歌和古诗。其中,父亲给我们讲解次数最多并要求背诵的是,古代著名诗人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使我们能大致弄懂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他不厌其烦地旁证博引c借古寓今,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古就流传于民间《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讲解中,他还做些动作,生动形象地演绎和刻画这首诗的意境,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一咏三叹的寓意,把诗词和故事讲解得准确易懂c入木三分。我长大后,借以父亲对往事的讲述,才从自己的记忆中,回想起这些生动且值得回味的情景。
天气晴朗时,父亲大多带我们兄妹到公园去玩,去的次数最多的是中山陵园。我们每次去中山陵,都要登上距地面共有392级台阶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漫步玩耍在音乐台的绿色长廊。我们每次去公园游玩,父亲总给我们讲些浅显的自然知识,比如说,草地和树木什么时候开始发芽和落叶,河水为什么会漾起清波,哪些动物最喜欢吃什么,小鸟为什么能够飞翔,等等。
父亲还经常领我们去位于新街口广场东侧的中苏友好馆参观,给我们讲述中国和前苏联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参观陈设在馆内展厅里的各式展品,观赏院落里的雕塑和喷泉。每次随父亲外出,都促使我们问这问那c流连忘返,感受到父亲浓浓的爱子之心c深深的舔犊之情。
那时,南京的电影院对身高不到1米的儿童实行免费观看。父亲想看电影时,总是把我们带上。像成年人看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c《抓壮丁》c《早春二月》c《秘密图纸》c《红日》c《舞台姐妹》c《向秀丽》等影片,都是在那个时候记住的片名。数年后,我才知晓这些影片所反映的主题和应有的教育意义。
从我记事起,母亲勤劳不辍的身影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母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总是成天忙碌身影。
母亲所在工作单位离家只需步行15分钟即到,除工作时间以外,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家里和奶奶一起料理家务,照应我们兄妹的生活起居。在家里,母亲做起事来总是随性贴切c麻利自如,每件家务事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从不刻意为完成某件家务事而随意应付交差。
母亲计划把自己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料理家务事。每天清晨起床后,先是和奶奶共同做早饭;早上上班前,帮助奶奶理菜c洗菜;中午下班后,到自来水站c井台拎水回家;晚上下班到家,去固定地点倒马桶(旧时的家用便具);休息日,在看望外公后回来,通常都做些洗衣服c打扫卫生c收拾房间c缝制衣服c购买家庭物品等之类的家务活。母亲带着敝帚千金的想法,通常把父亲穿过的衣服改制给我和弟弟继续穿,把她自己穿过的衣服改制给姐姐接着穿。
母亲属于肯动脑筋c勤于思考c善于动手实践的一类人。在厂里,她先在车间里流水线上当装配工。几年后,母亲不满足做好这些简单的手工活,为提高工作效率,她向车间主任提出自己改进装配流程和工艺的初步设想。后来,厂里的总工程师室采纳了母亲的意见,改造生产线并取得良好实际效果。为此,母亲获得当年厂里颁发的“技术能手奖”和“先进生产者”称号。这无疑是对母亲工作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这以后,凡是遇到厂里研制新产品c组织技术攻关时,工程师们都要先听听母亲在实际操作规程中提出的意见。母亲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搞好技术革新的热情日渐高涨。她凭着自己勤学好问的精神c深入思考的态度c踏实有为的表现,又有几次协助技术人员在工艺改良上获得成功。后来,母亲居然担负起车间工人技术员的角色,直到退休时才卸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