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4.第384章 公主
,最快更新明末行最新章节!
崇祯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其实并不喜欢封官,更不喜欢赏赐爵位,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在官位和爵位一事却是十分吝啬。
从万历开始,群臣中有应升官进爵的,一般都是让兼职暂代而已,有的职务虽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着不补上,而让其余的官员分担职责。
如此一来,大明的六部制度虽然完备,可却是空缺很多。这也导致了国家行政效率的下降,已经文臣和武将对于国家忠诚效率的下降。
必将大家奋斗了一辈子,还不是为了一个封侯拜相吗、
李栋能够当上长安候已经算是个异数,因为温体仁台了,没有人敢得罪他。他能当上护国公,更是异数中的异数,温体仁倒台那是少有人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他从长安候一跃到了护国公,可以说是爵位至极品,而且是有封国的公爵,应该说是崇祯对他已经极为的信任,这也是在大明见过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得。
崇祯在城头宣布对李栋的升迁,也算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李栋却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多来,他见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来越不值钱,皇帝过几年都可以自封,一个护国公算得了什么。
不过有这个爵位总比没有的强,最少大明目前还是统一的国家,起码在人民心中还有个不错的印象,而且有了名正言顺的封国,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养兵,这算是他北京之围最大的收获了。
崇祯终于确信黄台吉带兵撤走的时候,命张定国前去追击,张定国一直随驾,可不过是个太守,崇祯身边重臣无数。轮不到他说什么,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负责城防,倒是少有能够表意见的机会。
崇祯给张定国三千余骑兵去追击黄台吉的十万大军,张定国领令地时候脑袋有两个大,他当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随着清大兵进。
可能是黄台吉一口怨气难,也可能是北京城实在没有什么可抢的了,黄台吉攻入北京城,却从遵化撤离。本来以为生灵涂炭在所难免,没有想到张定国回转后居然抓到了不少清伤兵。而且告诉了崇祯一个好消息,遵化城在吴甡和左良玉的协助和下,竟然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夺了回来。
李栋想起吴甡和孙承宗迥然不同的表现,不由感慨。国难当头,表现却是截然不同,别说孙承宗,就连廖振国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难,义无反顾。反倒是吴甡,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甚至是陷害自己,却让人抓不到把柄。难道自己在他们文人心里真的就那么该死吗?
但是自己真的会让他们成功吗?
崇祯命将捉来的清兵都斩了。这才心里舒服了一些。黄台吉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用问。议和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调动部队商量对付清的事情。
不等崇祯起驾,吴甡从外面赶了过来,样子简直和个叫花子仿佛,手上缠着绷带,血迹斑斑,只是哭着苍天眷顾,让自己能再见到皇上一面。
等听到李栋被升为护国公的时候,塑身哭的和泪人一样。不知是为民众受苦委屈,还是为李栋升官伤心,良久才道,自己听信了谗言。请陛下重罚。
一群文臣都是说。吴甡知道圣上被困,誓死要杀进京城救圣上。可清兵实在太多,吴甡手臂受伤,难以杀进重围,无奈只能回转在附近坚守,吴甡对圣上的忠心可见一斑。
崇祯却没有多说什么,和吴甡吴大人倒显得君臣情深。崇祯很明白吴甡是东林党,不给吴甡吴大人面子,总要给东林点面子,要算账也不急于现在。崇祯总觉得北京城有些危险,一定要做点什么,加强北京的防御。
同时要去喜峰口视察,看看为什么喜峰口这么简单就丢了
到了喜峰口的时候,孙承宗和吴三桂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来探子说清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觉得清兵怎么可能这么愚蠢,一吓就走,这和传说中的彪悍完全两样,难道是清兵的诡计?孙承宗正犹豫是否出兵的时候,有兵禀告说天使驾到。
孙承宗吓了一跳,蓬头垢面的从山沟里出来,见到崇祯就跪下,说老臣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见到圣上没有责罚的意思,孙承宗又把吴三桂拉过来,把吴三桂地妙计,自己的从谏如流一说,崇祯点点头,也不多话,倒让孙承宗大失所望。
在孙承宗地眼中,显而易见,清兵的撤退是和他采用的疑兵之计有很大的关系,他以两万兵士吓退清兵十几万万,实在是生平难得的功绩,这次北京解围居功甚伟,可听说到崇祯把解围之功算到了李栋的脑袋上,甚至破格升他为护国公,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
吴三桂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从未厮杀过,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崇祯身边多了两万兵士,多少来了点底气,昼夜行军回到了北京,又等了数日,各地勤王的兵将才续赶到,只是听说圣上无恙,都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地心情。
崇祯脸色如常,笑容却少,各地勤王的兵将都是惴惴不安。他们现圣上变的更加深沉,愈的难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虽然有多路兵将勤王,崇祯奖励的援军只有三路,一路是孙承宗的部队,另外两路军队还在路上,听到崇祯安然无恙,不到太原就已经回转驻地,却也得到了崇祯地嘉许。一路是三晋洪承畴,另外一队却是宣大卢象升!
卢象升和洪承畴,一在三晋一带,都是离北京城不远,但是二人被背负着歼灭流贼的众人,二人能来救援,当然让崇祯觉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回转也是情有可原。
**
北京,紫禁城中。
崇祯坐在高位,眉头深锁。北京之围虽然解了,可他已经感觉到,现在是大明帝国对大明的控制力越来越低了。
为什么?他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天下。难道只是换回了这个结果?
没有谁说,可是崇祯却心知肚明,比起当初的京城之围,这些援军来的实在太慢了些,辽东掌握重权,离北京城也算迫近,可是来到北京的速度比起西北地军队还要慢,他们希望自己死!
想到这里的崇祯手掌微微有些僵硬,凝望着远远坐着的李栋,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完全相信他。
对于李栋。崇祯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复杂。李栋是出身草莽,出身卑微,是早就没落李氏的后人,能够当上护国公,实在是因为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林丹汗,黄台吉,洪承畴,西北。|多方面正反的作用结果,造就出来个李栋。
他可以说一直在考验着李栋。可他蓦然有一天现,这个李栋表面恭顺。骨子里面却是桀骜不驯。李栋和朝臣有着太多的不同,朝臣没有敢忤逆他的意思,可这个李栋,在北京城地时候居然反问了他一句,实在是崇祯这辈子前所未有
的事情。
可崇祯又不能不重用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信不着旁人,也实在难以有人可供他大用。他这一辈子若说破格信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洪承畴,另外一个就是卢象升,这两个人都没有辜负他的信任。现在李栋有可能是第三个人?
崇祯还是不能肯定,唯一值得欣慰的却是,李栋对他从来没有什么背叛的举动,看起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规规矩矩,北京城若是没有他来报信,若是没有他现黄台吉的诡计,若是没有他的手下胡永杰。自己现在不见得还能高高在上。
“圣上,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重整旗鼓,专心平乱,巩固根本方是大明的长久之计。”
周延儒颤巍巍地站起来,诚心说道。
“杨嗣昌,你意下如何?”崇祯问道。
杨嗣昌犹豫下,“圣上,我倒觉得,如今战事刚刚结束,生灵涂炭,还是先安抚好百姓,再谋打算地好。”
“护国公,你的意下如何?”崇祯以前对李栋都是直呼其名,这下称呼爵位,一是提醒李栋,自己对他不错,二来也是代表这是一场正式的官方交谈。
—
李栋沉吟道:“回圣上,微臣沗为护国公一职,本是一介武夫,对治国一事其实并不在行可依臣下所见,如今天下动乱已现,究其根本就是百姓无以为生的缘故。如今大明虽有一干名将剿匪,可毕竟治标不治本,若圣上能休养生息,少动土木,让百姓专事民耕的话,三年之内,大明盗贼必少。再等数年,国富民强之时,盗匪之疾必然不治而治,到时候清若是骄横如常,圣上大可派精兵去伐,一举功成,成就不世的伟业。”
“李栋公爷太过自谦,一介武夫如何能说出这种治国安邦的话来。”周延儒一旁大喜道。
崇祯皱起了眉头,半晌才道:“护国公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等大朝会立刻商议”
周延儒却是大喜,齐声道:“圣上英明。”
崇祯却是摆摆手道:“众卿家先退下,杨大人,张定国还周大人留下。”见到李栋要起身,崇祯轻声道:“护国公留下。”
李栋愣了下,见到群臣都是艳羡的表情,知道自己从现在起,已经可以参与军机大事,和首辅们平起平坐了。
等到群臣退下,崇祯看了一眼四人,缓缓道:“护国公,锦衣卫来信说,胡永杰仅靠万余军士,就在草原从西到东的转战千里,打地清人鸡飞狗跳?”
李栋苦笑道:“这个嘛,微臣不知。当初微臣知道清兵南下的时候,是焦虑非常,和手下幕僚商议兵分两路,胡永杰解围,我却是快马前来报信。至于胡永杰现在如何,我是并不知晓。”
崇祯又是沉吟了良久,“这么说胡永杰倒是个帅才。以万余骑兵横扫草原,朕真地少闻……”
他欲言又止,杨嗣昌却是笑道:“圣上,护国公圣上忠心耿耿,为人忠诚,想必胡永杰真有大才,看来圣上用人贤明,又现了蒙尘的珠玉。”
崇祯眉头稍微舒展,“护国公,你可知朕封你为护国公地用意?”
“微臣不知。”李栋心道。敢情这还不是有功必赏,里面还有什么猫腻不成?
崇祯示意了杨嗣昌一眼,杨嗣昌心领神会,一旁道:“其实圣上早就想重用护国公,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借口,这次北京之围,护国公虽然地功劳不小,可升为护国公毕竟是大明前所未有的事情。只是圣上知道护国公足智多谋,胡永杰又是领军的奇才,这才想让你们相辅相成。镇守西北一带,调训兵士。等到机会成熟的时候。再让护国公为主将,胡永杰为副手,一举平定清,以报北京被围之恨。”
李栋沉吟半晌才道:“微臣打仗可比不了手下几个将军……”
“这领军又有哪个是天生的?”周延儒笑了起来,“护国公勇冠三军,足智多谋,李卫、胡永杰那个不是天生的帅才,你们西北肩负着圣上的重任,可莫要辜负圣上所托。”
崇祯道:“护国公,朕明日在大朝会上。宣召天下,休养生息,少兴土木,让百姓以农耕为重。你身为护国公。当时刻以征伐清为重,可秦地一带多有心怀叵测之辈,你要多多留意。一有异动,当向朕及时禀告才是……”
**
李栋离开崇祯的时候,多少明白点崇祯意思,崇祯不放心关陇一带的流贼,希望他能抑制流贼。不过就让他一个公爵去抵抗流贼,崇祯看起来有些高看他了。
实际上这次北京之围,辽东离北京不远,却是表现最不积极地一方势力。卢象升救援心切,当是为了崇祯,洪承畴从三晋赶来救援,却是多半演戏的居多。至于其他的世家大族,他们或者坐观虎斗,或是暗中破坏,有的可能都是勾结清,里应外合。
崇祯想铲除流贼,削弱东林,重新稳固天下,但是他们何尝不想推翻崇祯。可现在却都是彼此戒备,崇祯想要铲除东林,剿灭流贼,削弱世家,苦于没有借口,只怕激变天下而东林却对朱家几百年的威风心有余悸,不敢抢先难。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栋摇摇头,心道让他们狗咬狗好了,自己小心谨慎的培养实力才是最为重要。
只是不等走出了北京城,感觉到一股幽香传了过来,李栋止住了脚步,见到长公主就在前方不远。
花树丛旁,长公主看起来人比花娇,凝视着李栋,脸上不知忧喜。
李栋不好绕道太着痕迹,只好径直走过去,才想从她身边走过,长已经闪身拦到了他的身边,轻声道:“。、李大人……”
“不知公主何事吩咐微臣?”
长公主轻蹙眉头,幽怨道:“李大人总喜欢将人拒之千里吗?”
李栋摇头,“微臣还有他事,公主若是没有吩咐,微臣告退!”
他举步要走,长公主又是拦住他的去路,“李大人,我是特意在此等你。”
“哦?”
“我想对你说一声谢谢。”长公主秋波横斜,罩在李栋身上,像要化作丝丝缠绕。
李栋不动声色,“公主言重,微臣向来只是做本分之事……”
“李栋,你难道总喜欢把心思藏的如此之深吗?”长公主轻轻叹息道:“其实我想知道,我这么美,难道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吗?”
看着李栋的一张苦瓜脸,公主‘噗嗤’一笑,“我如是没有说中你地心事,
这种表情?”
李栋苦笑都不行,喃喃自语道:“我只以为男人喜欢自作多情,没有想到女人自作多情更是要命。”
他说的声音虽低,却是故意让长公主听到,只以为长公主会如以往般勃然大怒,没有想到长只是轻叹一声,“我真的是自作多情吗?人家真的是被公爷的伟岸迷倒了呢?”
李栋不能不打断道:“公主说的微臣不敢芶同,也不能芶同,微臣救驾,只是竭尽所能为圣上分忧而已,至于黄台吉南下,却是我无法想像的事情,与其他没有关系。公主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上次进宫,你还默默的看我。”
长公主微笑道:“这件事情你我心知肚明即可,我说出来。当然不会对父皇提及。我只想让;李栋大人知道,我对这些恩情都是牢记在心的。萧大人为国家做了这多事情,父亲却是一再的误会萧大人,想想都觉得愧疚,所以……”
说到这里长公主突然从袖口拿出把匕,寒光闪闪。李栋吓了一跳,一把抓住长的手腕,“公主要做什么?”
见到长凝望着自己,秋波如水,李栋缓缓地松开了手,却是留心长的动静。只怕她自裁以谢自己,那他跳黄河也洗不清了。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李栋大人是紧张的。”长嘴角露出狡黠的笑。
李栋咳嗽一声,心道是个人死在我面前。我都要拦一下,何况是你?
“这把匕是长为自己准备地。”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崇祯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其实并不喜欢封官,更不喜欢赏赐爵位,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在官位和爵位一事却是十分吝啬。
从万历开始,群臣中有应升官进爵的,一般都是让兼职暂代而已,有的职务虽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着不补上,而让其余的官员分担职责。
如此一来,大明的六部制度虽然完备,可却是空缺很多。这也导致了国家行政效率的下降,已经文臣和武将对于国家忠诚效率的下降。
必将大家奋斗了一辈子,还不是为了一个封侯拜相吗、
李栋能够当上长安候已经算是个异数,因为温体仁台了,没有人敢得罪他。他能当上护国公,更是异数中的异数,温体仁倒台那是少有人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他从长安候一跃到了护国公,可以说是爵位至极品,而且是有封国的公爵,应该说是崇祯对他已经极为的信任,这也是在大明见过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得。
崇祯在城头宣布对李栋的升迁,也算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李栋却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多来,他见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来越不值钱,皇帝过几年都可以自封,一个护国公算得了什么。
不过有这个爵位总比没有的强,最少大明目前还是统一的国家,起码在人民心中还有个不错的印象,而且有了名正言顺的封国,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养兵,这算是他北京之围最大的收获了。
崇祯终于确信黄台吉带兵撤走的时候,命张定国前去追击,张定国一直随驾,可不过是个太守,崇祯身边重臣无数。轮不到他说什么,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负责城防,倒是少有能够表意见的机会。
崇祯给张定国三千余骑兵去追击黄台吉的十万大军,张定国领令地时候脑袋有两个大,他当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随着清大兵进。
可能是黄台吉一口怨气难,也可能是北京城实在没有什么可抢的了,黄台吉攻入北京城,却从遵化撤离。本来以为生灵涂炭在所难免,没有想到张定国回转后居然抓到了不少清伤兵。而且告诉了崇祯一个好消息,遵化城在吴甡和左良玉的协助和下,竟然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夺了回来。
李栋想起吴甡和孙承宗迥然不同的表现,不由感慨。国难当头,表现却是截然不同,别说孙承宗,就连廖振国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难,义无反顾。反倒是吴甡,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甚至是陷害自己,却让人抓不到把柄。难道自己在他们文人心里真的就那么该死吗?
但是自己真的会让他们成功吗?
崇祯命将捉来的清兵都斩了。这才心里舒服了一些。黄台吉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用问。议和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调动部队商量对付清的事情。
不等崇祯起驾,吴甡从外面赶了过来,样子简直和个叫花子仿佛,手上缠着绷带,血迹斑斑,只是哭着苍天眷顾,让自己能再见到皇上一面。
等听到李栋被升为护国公的时候,塑身哭的和泪人一样。不知是为民众受苦委屈,还是为李栋升官伤心,良久才道,自己听信了谗言。请陛下重罚。
一群文臣都是说。吴甡知道圣上被困,誓死要杀进京城救圣上。可清兵实在太多,吴甡手臂受伤,难以杀进重围,无奈只能回转在附近坚守,吴甡对圣上的忠心可见一斑。
崇祯却没有多说什么,和吴甡吴大人倒显得君臣情深。崇祯很明白吴甡是东林党,不给吴甡吴大人面子,总要给东林点面子,要算账也不急于现在。崇祯总觉得北京城有些危险,一定要做点什么,加强北京的防御。
同时要去喜峰口视察,看看为什么喜峰口这么简单就丢了
到了喜峰口的时候,孙承宗和吴三桂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来探子说清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觉得清兵怎么可能这么愚蠢,一吓就走,这和传说中的彪悍完全两样,难道是清兵的诡计?孙承宗正犹豫是否出兵的时候,有兵禀告说天使驾到。
孙承宗吓了一跳,蓬头垢面的从山沟里出来,见到崇祯就跪下,说老臣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见到圣上没有责罚的意思,孙承宗又把吴三桂拉过来,把吴三桂地妙计,自己的从谏如流一说,崇祯点点头,也不多话,倒让孙承宗大失所望。
在孙承宗地眼中,显而易见,清兵的撤退是和他采用的疑兵之计有很大的关系,他以两万兵士吓退清兵十几万万,实在是生平难得的功绩,这次北京解围居功甚伟,可听说到崇祯把解围之功算到了李栋的脑袋上,甚至破格升他为护国公,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
吴三桂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从未厮杀过,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崇祯身边多了两万兵士,多少来了点底气,昼夜行军回到了北京,又等了数日,各地勤王的兵将才续赶到,只是听说圣上无恙,都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地心情。
崇祯脸色如常,笑容却少,各地勤王的兵将都是惴惴不安。他们现圣上变的更加深沉,愈的难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虽然有多路兵将勤王,崇祯奖励的援军只有三路,一路是孙承宗的部队,另外两路军队还在路上,听到崇祯安然无恙,不到太原就已经回转驻地,却也得到了崇祯地嘉许。一路是三晋洪承畴,另外一队却是宣大卢象升!
卢象升和洪承畴,一在三晋一带,都是离北京城不远,但是二人被背负着歼灭流贼的众人,二人能来救援,当然让崇祯觉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回转也是情有可原。
**
北京,紫禁城中。
崇祯坐在高位,眉头深锁。北京之围虽然解了,可他已经感觉到,现在是大明帝国对大明的控制力越来越低了。
为什么?他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天下。难道只是换回了这个结果?
没有谁说,可是崇祯却心知肚明,比起当初的京城之围,这些援军来的实在太慢了些,辽东掌握重权,离北京城也算迫近,可是来到北京的速度比起西北地军队还要慢,他们希望自己死!
想到这里的崇祯手掌微微有些僵硬,凝望着远远坐着的李栋,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完全相信他。
对于李栋。崇祯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复杂。李栋是出身草莽,出身卑微,是早就没落李氏的后人,能够当上护国公,实在是因为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林丹汗,黄台吉,洪承畴,西北。|多方面正反的作用结果,造就出来个李栋。
他可以说一直在考验着李栋。可他蓦然有一天现,这个李栋表面恭顺。骨子里面却是桀骜不驯。李栋和朝臣有着太多的不同,朝臣没有敢忤逆他的意思,可这个李栋,在北京城地时候居然反问了他一句,实在是崇祯这辈子前所未有
的事情。
可崇祯又不能不重用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信不着旁人,也实在难以有人可供他大用。他这一辈子若说破格信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洪承畴,另外一个就是卢象升,这两个人都没有辜负他的信任。现在李栋有可能是第三个人?
崇祯还是不能肯定,唯一值得欣慰的却是,李栋对他从来没有什么背叛的举动,看起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规规矩矩,北京城若是没有他来报信,若是没有他现黄台吉的诡计,若是没有他的手下胡永杰。自己现在不见得还能高高在上。
“圣上,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重整旗鼓,专心平乱,巩固根本方是大明的长久之计。”
周延儒颤巍巍地站起来,诚心说道。
“杨嗣昌,你意下如何?”崇祯问道。
杨嗣昌犹豫下,“圣上,我倒觉得,如今战事刚刚结束,生灵涂炭,还是先安抚好百姓,再谋打算地好。”
“护国公,你的意下如何?”崇祯以前对李栋都是直呼其名,这下称呼爵位,一是提醒李栋,自己对他不错,二来也是代表这是一场正式的官方交谈。
—
李栋沉吟道:“回圣上,微臣沗为护国公一职,本是一介武夫,对治国一事其实并不在行可依臣下所见,如今天下动乱已现,究其根本就是百姓无以为生的缘故。如今大明虽有一干名将剿匪,可毕竟治标不治本,若圣上能休养生息,少动土木,让百姓专事民耕的话,三年之内,大明盗贼必少。再等数年,国富民强之时,盗匪之疾必然不治而治,到时候清若是骄横如常,圣上大可派精兵去伐,一举功成,成就不世的伟业。”
“李栋公爷太过自谦,一介武夫如何能说出这种治国安邦的话来。”周延儒一旁大喜道。
崇祯皱起了眉头,半晌才道:“护国公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等大朝会立刻商议”
周延儒却是大喜,齐声道:“圣上英明。”
崇祯却是摆摆手道:“众卿家先退下,杨大人,张定国还周大人留下。”见到李栋要起身,崇祯轻声道:“护国公留下。”
李栋愣了下,见到群臣都是艳羡的表情,知道自己从现在起,已经可以参与军机大事,和首辅们平起平坐了。
等到群臣退下,崇祯看了一眼四人,缓缓道:“护国公,锦衣卫来信说,胡永杰仅靠万余军士,就在草原从西到东的转战千里,打地清人鸡飞狗跳?”
李栋苦笑道:“这个嘛,微臣不知。当初微臣知道清兵南下的时候,是焦虑非常,和手下幕僚商议兵分两路,胡永杰解围,我却是快马前来报信。至于胡永杰现在如何,我是并不知晓。”
崇祯又是沉吟了良久,“这么说胡永杰倒是个帅才。以万余骑兵横扫草原,朕真地少闻……”
他欲言又止,杨嗣昌却是笑道:“圣上,护国公圣上忠心耿耿,为人忠诚,想必胡永杰真有大才,看来圣上用人贤明,又现了蒙尘的珠玉。”
崇祯眉头稍微舒展,“护国公,你可知朕封你为护国公地用意?”
“微臣不知。”李栋心道。敢情这还不是有功必赏,里面还有什么猫腻不成?
崇祯示意了杨嗣昌一眼,杨嗣昌心领神会,一旁道:“其实圣上早就想重用护国公,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借口,这次北京之围,护国公虽然地功劳不小,可升为护国公毕竟是大明前所未有的事情。只是圣上知道护国公足智多谋,胡永杰又是领军的奇才,这才想让你们相辅相成。镇守西北一带,调训兵士。等到机会成熟的时候。再让护国公为主将,胡永杰为副手,一举平定清,以报北京被围之恨。”
李栋沉吟半晌才道:“微臣打仗可比不了手下几个将军……”
“这领军又有哪个是天生的?”周延儒笑了起来,“护国公勇冠三军,足智多谋,李卫、胡永杰那个不是天生的帅才,你们西北肩负着圣上的重任,可莫要辜负圣上所托。”
崇祯道:“护国公,朕明日在大朝会上。宣召天下,休养生息,少兴土木,让百姓以农耕为重。你身为护国公。当时刻以征伐清为重,可秦地一带多有心怀叵测之辈,你要多多留意。一有异动,当向朕及时禀告才是……”
**
李栋离开崇祯的时候,多少明白点崇祯意思,崇祯不放心关陇一带的流贼,希望他能抑制流贼。不过就让他一个公爵去抵抗流贼,崇祯看起来有些高看他了。
实际上这次北京之围,辽东离北京不远,却是表现最不积极地一方势力。卢象升救援心切,当是为了崇祯,洪承畴从三晋赶来救援,却是多半演戏的居多。至于其他的世家大族,他们或者坐观虎斗,或是暗中破坏,有的可能都是勾结清,里应外合。
崇祯想铲除流贼,削弱东林,重新稳固天下,但是他们何尝不想推翻崇祯。可现在却都是彼此戒备,崇祯想要铲除东林,剿灭流贼,削弱世家,苦于没有借口,只怕激变天下而东林却对朱家几百年的威风心有余悸,不敢抢先难。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栋摇摇头,心道让他们狗咬狗好了,自己小心谨慎的培养实力才是最为重要。
只是不等走出了北京城,感觉到一股幽香传了过来,李栋止住了脚步,见到长公主就在前方不远。
花树丛旁,长公主看起来人比花娇,凝视着李栋,脸上不知忧喜。
李栋不好绕道太着痕迹,只好径直走过去,才想从她身边走过,长已经闪身拦到了他的身边,轻声道:“。、李大人……”
“不知公主何事吩咐微臣?”
长公主轻蹙眉头,幽怨道:“李大人总喜欢将人拒之千里吗?”
李栋摇头,“微臣还有他事,公主若是没有吩咐,微臣告退!”
他举步要走,长公主又是拦住他的去路,“李大人,我是特意在此等你。”
“哦?”
“我想对你说一声谢谢。”长公主秋波横斜,罩在李栋身上,像要化作丝丝缠绕。
李栋不动声色,“公主言重,微臣向来只是做本分之事……”
“李栋,你难道总喜欢把心思藏的如此之深吗?”长公主轻轻叹息道:“其实我想知道,我这么美,难道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吗?”
看着李栋的一张苦瓜脸,公主‘噗嗤’一笑,“我如是没有说中你地心事,
这种表情?”
李栋苦笑都不行,喃喃自语道:“我只以为男人喜欢自作多情,没有想到女人自作多情更是要命。”
他说的声音虽低,却是故意让长公主听到,只以为长公主会如以往般勃然大怒,没有想到长只是轻叹一声,“我真的是自作多情吗?人家真的是被公爷的伟岸迷倒了呢?”
李栋不能不打断道:“公主说的微臣不敢芶同,也不能芶同,微臣救驾,只是竭尽所能为圣上分忧而已,至于黄台吉南下,却是我无法想像的事情,与其他没有关系。公主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上次进宫,你还默默的看我。”
长公主微笑道:“这件事情你我心知肚明即可,我说出来。当然不会对父皇提及。我只想让;李栋大人知道,我对这些恩情都是牢记在心的。萧大人为国家做了这多事情,父亲却是一再的误会萧大人,想想都觉得愧疚,所以……”
说到这里长公主突然从袖口拿出把匕,寒光闪闪。李栋吓了一跳,一把抓住长的手腕,“公主要做什么?”
见到长凝望着自己,秋波如水,李栋缓缓地松开了手,却是留心长的动静。只怕她自裁以谢自己,那他跳黄河也洗不清了。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李栋大人是紧张的。”长嘴角露出狡黠的笑。
李栋咳嗽一声,心道是个人死在我面前。我都要拦一下,何况是你?
“这把匕是长为自己准备地。”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