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汉末之最强争锋最新章节 > 汉末之最强争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一卷 樊笼之厄 第63章 魏延传书

  那魏延并不客气,就于上座坐了。

  甘宁在侧,愤而怒曰:“魏延,安敢如此无大无小耶?那位置也是汝能坐得?”

  魏延脸色陡变。

  刘瑁忙呵斥道:“兴霸多言!文长既来相投,与我等皆为兄弟也,如何便出此言?还不赔罪?”

  甘宁脾气虽爆,然并非无知之辈,知刘瑁如此相待,是为求贤若渴也。

  只是魏延毫不客气,竟坐主位,实乃自高自大,无礼之徒!

  魏延也自知失礼,跳将起来,便于刘瑁面前致歉,并表露决心道:“公子礼贤下士,延虽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也。”

  甘宁见那魏延总算认错,这才抱拳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嗯,魏文长,甘宁直言,请勿见怪!”

  魏延也是直人,并不像文士一般,事事藏在心中。

  见甘宁如此直爽,倒是很对胃口,当下拱手相谢,两人之不快立即冰消雪解。

  刘瑁见二人化解不快,心下稍安,又见得此名将,更是高兴不已。

  对于魏延其人,刘瑁还是十分喜爱的。

  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郡人。刘备入蜀之时,带领部曲相投刘备。

  先后帮助刘备攻克长沙,镇守汉中,西入羌中,大破郭淮、费瑶,然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他那个未被诸葛亮接受的“子午谷奇谋”。

  刘瑁每每想到此节,便觉得这定是诸葛亮之过。

  虽说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断然不会用此险招,然依当时形势,分出一股兵力于魏延,出子午谷,又当如何呢?

  多半还是诸葛亮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一生防备于他,致使魏延之光彩人生并未发挥到极致。

  然,诸葛亮死后,这魏延所作所为,也的确令他失望。

  诸葛亮临终遗嘱,杨仪统兵,魏延不满,竟率军反攻杨仪。

  杨仪遂根据诸葛亮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在喊出那声“谁敢杀我”之后,被潜伏一旁之刘岱一刀斩于马下。

  《三国志·魏延传》曾评价他,“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刘瑁以为,评价可取。

  然他也相信,将军皆非完美,关键在于统帅如何用之。

  比如诸葛亮用魏延,刘瑁便以为,孔明少了一层信任,不敢放手任用,于此方面,便不如刘备。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用大将总是担心其反叛,如何能用好?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事可成,大业可兴,人才又有何理由反叛?

  故而,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谋,并非皆因“子午谷奇谋”风险太高,实是诸葛亮不信魏延,不敢用之。

  然魏延自视过高,目空一切,这种性格不但容易得罪人,更不好驾驭,一旦拂其意,寒其心,必会不择手段,趁乱得逞。

  这便是他不喜之处。

  即知其长短,刘瑁便相信,他一定可以用好魏延。

  刘瑁接纳魏延之后,再次提出,明日起行,刘表自会相送,如何将魏延带出城去,实在不易?

  荀攸遂笑道:“公子勿忧,这有何难哉?”

  众人一听,皆请教妙计。

  荀攸道:“公子虽已接纳文长,然并非一时一刻皆要同行。今夜,文长可先回营,只当并未来此。明日我等先行离去。此间,刘表大婚已毕,各地官吏定然先后回归任所,不日,刘磐定会带领黄忠和尔等返回攸县。如此岂非名正言顺,大摇大摆而出荆州乎?出荆州,回攸县,半路之上,文长可伺机带领部曲离去即可,此事有何难哉?”

  “公此计甚妙!”刘瑁赞道。

  众人皆颔首称赞。

  魏延听罢,认为可行,因夜已深,未免营中生疑,这便回去。

  刘瑁当即叫住,又问黄忠。

  魏延遂将黄忠之情相告。

  那黄忠虽被刘表封为中郎将,然随从刘磐,共守攸县,处处受制于刘磐,心中实为不快。

  只是黄忠独子黄叙,自小身染风寒,体弱多病,甚是揪心。

  此番来荆州,一则随刘磐为刘表大婚祝贺,二则也是遍寻荆州名医,为其子医治伤寒。

  刘瑁听罢,遂喜道:“文长何不早说?结交汉升,我有计矣。”

  荀攸颔首而笑,道:“公子定是想到了张仲景吧?”

  刘瑁道:“张机,世之神医也。专攻伤寒,医道精深。此来荆州,有幸结识,实乃吾之福也。不但帮我治好公达之病,还帮我解了蔡勋之危,不想,此时结识汉升,还要凭他之名,牵线搭桥!”

  刘瑁寻思,既然那黄忠之子黄叙,身染风寒,张仲景定能治好。

  只是张仲景随诸葛玄来此荆州城中,时日尚短,恐怕黄忠未必知晓。

  不日,黄忠既要携子随刘磐离去,荆州城中那些普通医士,也未必能将其子之病治好。

  这真是天赐良机。

  刘瑁只消一封绢书,送于黄忠,倍述钦慕之情,尽言敬仰之意,最后点出,外物不能动其心,金箔不能改其志,此番无礼相送,只有一言,救其子性命也。

  然后令其前去寻找诸葛玄和张仲景,并将此书取出,那张仲景见其书,必悉心为其子治病。

  其实,刘瑁亦知,凭借张仲景医者仁心,即便无他书信,若是被黄忠携子相求,张仲景定然也会全力施救。

  只是此时黄忠并不知晓张仲景在荆州,他这一言相告,实是雪中送炭,黄忠能不感激涕零否?

  计议已定,刘瑁亲笔一书,令魏延带去,连夜交于黄忠。

  那黄忠素有忠义之名,若有外使勾结之嫌,怕是他宁肯其子身亡,也不会为之。

  一旦如此,好意不成,反成祸事,将来收服黄忠哪必无希望?

  思虑及此,刘瑁知单凭一书尚不能令其弃暗投明,故而言语措辞,极为温和,并不期望黄忠能够就此投靠于他。

  那魏延与刘瑁等约定相会之地,携书再拜而去。

  魏延回至营中,连夜拜访黄忠,将书信送达,并说,公子瑁并无他意,实在是钦慕将军忠义,并得知其子身染伤寒,凡医难以施展妙手,故而不必嫌疑,传书相告也。

  黄忠听得魏延如此说,又见书信言语恳切,并无规劝令其投靠之意,这才心下稍安,并遥谢刘瑁。

  据此,魏延对刘瑁越发敬佩有加……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