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国民党视角之三大战役最新章节 > 国民党视角之三大战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2 章

  至,护城河河水封冰,人马均可通行,且此时天津正雾季节,每日至上午十时始消散,十四日匪军利用护城河封冰及晨雾我空军无法支援,於该(十四)日拂晓开始面目攻击,依其原计划攻击重点指向天津市蜂腰部,以一点两面行东西对进突破;先集中pào火向西正面和平门及其附近,东正面民权门及其附近,数百门pào火万弩齐发实施猛打,未几西正面和平门监狱附近,东正面民权门及附近之工事和障碍全毁,西正面匪以第一、第二纵队并肩,东正面匪以第七、第八纵队并肩,蜂拥的由各jiāo通壕内跳出,在其pào火掩护下,向其pào火开辟之缺口内猛冲,十时许突入市区内之匪军,东、西两正面各达数千人,当西正面和平门方面首被匪突破时,陈司令乃立以预备之保安师向此突破口逆袭反击,在尚未抵达突破口之前,该师即鸟散一空,仅剩师长一人;第六十二军预备队之战车排甫冲至突破山,即被匪军之集束手榴弹摧毁,警备司令部预备队之战车队,正向东西突破口猛冲之途中,亦遭匪军战防武器摧毁,匪军人海继续由突破口蜂拥而入,原突入之匪军在其pào火掩护下继续向市区内突进及扩张,於激烈之逐屋争夺及巷战中,匪军以「四组一队」,翻墙倒院,穿壁越屋,及分割穿chā向前突进,激战至十五日拂晓,市区正为扩雾所笼罩,最坚强之核心据点「海光寺」亦遭匪军攻占,我军遂成无秩序向金汤桥(为市区内高耸之钢架桥)後退,於我军混乱中,东西对进之匪军於金汤桥会师。匪军於金汤桥会师後,以一部向北市区行掩护及分割,主力迅速向南市进攻,八时许林匪第一纵队攻达陈长捷之司令部,该司令部之警卫部队由楼下打到楼上,屋外打到屋内,最後匪军冲入地下室,此际陈长捷及另六位主要幕僚,全副武装正以电话向北平傅作义报告战况,即全部被劫持;至此指挥连络中断,各部队陷入各自为战,零星战斗至十六日拂晓qiāng声始息,最後天津市市长杜建时,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第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翰等,均同遭匪军劫持。

  天津最後失守,就防守之部队而言,实「非战之罪」,以五个师之兵力,且第八十六军及第四十三师均为初编成或整补缺乏战力,防守市区周边达数十公里,敌匪六个纵队及一个pào兵纵队之进攻,战至最後一兵一卒,已尽军人之天职;如论罪乃归咎於傅作义之阳奉yīn违,其所决心采第二案,不仅未将主力向天津、塘沽集中,於临战时反将天津战力坚强之两个军又一个师调往北平,实其罪可诛。至於天津警备司令部对匪情判断似有先入为主,军队部署及作战准备亦随之错误,亦为失败原因之一。

  塘沽地区战斗及撤退: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及大沽,为一优越之滩头阵地,後方依托海洋,有利於三军联合作战,在当时匪军尚无海空军之情势下,以我三军统合战力对匪军单纯之地面部队,於未战乃胜算已定。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入关之林彪匪军,其主力之先头已逼近唐山,该(十二)日晨我唐山守军第八十七军及jiāo警第十、第十一总队,主动放弃唐山,向塘沽地区转进,林匪主力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及pào兵纵队,於当(十二)日占领唐山,继追踪我第八十七军沿北宁路附近地区南犯,十三日其先头进抵八亩坨、汉沽附近,与我第八十七军後卫发生激战,十四日我第八十七军等撤入塘沽地区,归第十七兵团司令候镜如指挥,连同原在该地区之独立第九十五师,第九十二军之三一八师(补充师),及一个保安团另一个水上保安队,星夜布署塘沽防务,该(十四)日林匪主力越过金锺河,攻占北塘,继越过海河,截断天津至塘沽间之水陆jiāo通,配合经宝坻、杨村南犯之林匪第一纵队,向塘沽、天津包围。十五日我天津、塘沽分别被围,匪军以第一、第七、第八纵队对天津暂围而不攻,彻底集中第二、第六、第九、第十二纵队,乘我军尚立足未稳之际强攻塘沽,自十六日开始,匪军以火海(集中所有大小火pào及轻重机qiāng,以抵接shè击实施猛打)掩护其人海,前仆後继行波浪式猛冲,我守军後方依托海洋,无後顾之忧,军心稳定,士气激昂,在我舰pào及空军支援下,亦以火海对匪之人海,并配合短捷之逆袭,摧毁匪人海之进犯;连续激战至二十七日,匪军最後以孤注一掷之势发动总攻,复为我三军之统合战力予以摧毁,匪军不仅伤亡惨重,且其大部人马及火pào均陷入塘沽周边之沼泽泥泞,故至三十日起,匪军中止对塘沽攻击,以第九纵队及军区部队独立第七师等对塘沽继续围困及监视,星夜将第二、第六、第十二纵队及pào兵纵队等转移至天津方面,转攻天津。

  天津失守,傅作义於北平正与共匪局部和谈,且其降匪已成定局,塘沽已失去战略价值,故当天津连络中断,乘围攻天津之匪军尚未及转移兵力之前,於十六日在海军第一舰队支援及掩护下,主动由海上撤退,撤退时除部份掩护部队与匪军胶著无法脱离外,另第三十四号铁驳所载之部队遭匪截击,及jiāo警部队失去连络约二千余人,其余计三万六千余人及械弹物资,以及华北部份机关人员等,先抢运至长山列岛,再转运至上海,於十九日全部抢运完毕。

  日落北平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北平被围,华北剿匪总部由新市区迁入城里中南海,分驻於居仁堂、怀仁堂、勤政殿、瀛台,在共匪政治攻势下,诡诈善变之傅作义,其第二「腹案」与匪局部和谈似乎已成竹在胸(第一「腹案」为灵活机动,依城决战),当晚即召集其心腹王明德等密商,十六日晨密派王明德等秘密出城与匪试探和谈,但遭共匪高干程子华所拒;共匪围城最狠dú手段之一,乃首截断北平市区内之水源及电源,无电入夜後尚可熬渡黑暗生活,无水则市区内十八万大军及二百万市民无法生存,十七日傅再密派其亲信与共匪接洽和谈,结果共匪允予暂行供应部份水电,该十七日傍晚,邓宝珊突由榆林来至北平,通过匪军封锁线,自北平之德胜门入城,此对当时之傅作义来说,可谓是正踏破铁鞋无处寻。

  邓宝珊与傅作义同在西北军中成长,邓宝珊是甘肃天水人,冯玉祥国民军时代,任第二军第七师师长,北伐时冯玉祥之国民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邓任第五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西安事变时於陕西任新一军军长,其与杨虎城私jiāo甚笃,暗中参与张杨事变,因此得有与当时陕北毛、周、朱、彭等匪酋秘密接触之机会;抗战时奉命驻守榆林总司令,指挥高桂滋、高双成两个军,但在邓之内心中视为有职无权,属於失意之官僚政客;抗战时期共匪伪装服从中央,虽别有yīn谋,但对邓宝珊独另眼相看,邓於榆林在「天高皇帝远]之情势下,乃经常成为朱毛之坐上客,朱毛亦以上宾之礼待之。抗战胜利後邓仍继任总司令坐镇榆林,归华北行辕李宗仁直辖,受第一战区(後改为西安绥署)作战管制,成立华北剿匪总部後,邓伪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之一,仍兼任总司令坐镇榆林。邓自许为儒将,能说善道,并善於纸上谈兵,以其往日与傅作义之渊源关系,及其以往与朱毛勾结之情,为傅作义牵线架桥与共匪和谈,当为最佳之人选。

  至於邓宝珊之突抵北平,究为共匪预为安排,抑为邓因多年失意而乘机毛遂自荐,就不得而知;邓与傅见面後,对局部和谈之事,当然是一拍即合,邓自十八日起每日秘密出城与叶匪剑英为首接治(此际周恩来等在天津西杨柳青之前进指挥所,正督率匪军强攻塘沽),於此期间最高统帅部令第十三军空运青岛,但甫开始运输时,天坛机场跑道即遭匪pào兵轰击封锁,结果仅运出一个团即告中止。

  二十五日李宗仁、程潜、张轸等,乘戡乱战事正逆转之际,为达成其多年梦境之野心,乃通电倡导与共匪和谈,次日密派其任北平辕主任时之北平市市长何思源飞抵北平,由何转告傅作义略谓:「蒋总统下野已成定局,希保存实力,苦守待和」。何思源系依CC系起家,但属标准政客,当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乃公然卖身投靠,一变而成为李宗仁之心腹,傅作义此时除邓宝珊外,又多了一个和谈谋士何思源,并有李宗仁於暗中为其撑腰,当然是喜上眉稍,前後与共匪经一个多月之商谈和折冲,於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十九日终於达成协议,该十九日行政院亦通过「停战和谈决议」,遂於该十九日由邓宝珊陪同共匪以叶剑英为首之代表团进入北平城,住北京饭店。二十日guó mín dǎng中常会通过同意行政院之「停战和谈决议」,二十一日先总统蒋公为弭战销兵,解民倒悬,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该二十一日傅作义与叶匪剑英在「局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二十二日下午六时,傅作义发表「局部和平」文告,二十三日晨北平市区内之国军开出城外经共匪指定之地点集中,在国军中之高级将领,除九十二军军长黄翔及其所属之各师长外,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第十六军军长袁朴及其所属各师长冯龙、陈鞠旅、周士瀛,第九兵团司令石觉及第十三军各师长,第九十四军军长郑廷锋等,於国军开出城外前均搭机离平飞回我方。毛匪因邓宝珊为傅作义牵线达成「局部和平」有功,委以甘肃省伪人民政府主席一职以示酬谢,但不久即被斗臭斗垮下台,这也是卖主求荣的下场。

  傅作义於北平降匪时,最难能可贵者乃为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坚志不屈,其後毛匪令傅作义亲至绥远劝降,因傅作义於北平降匪时曾电报中央「因迫於环境」,当时中央亦信以为真,故当傅作义抵绥远时,中央立派国防部长徐永昌专机飞往归绥,并携带银圆七十万元jiāo予傅作义,希其安抚旧属,及重整旧部属为国效命。傅迎接徐部长於机场,即在机场晤谈约一小时,七十万元现大洋照收,即催徐部长迅速上机,并调「迟恐不便」。傅作义虽在军阀中成长,但自归化中央後,曾为国家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此乃功不可没,但至最後生死存亡,及临留方百世抑遗丑万年抉择之关头,竟选择苟生遗丑万年之一途,实为以最大之悲剧落幕;当「局部和平」协议签字时,河北省政府主席楚溪春曾致电中央,该电文言简意赅「与官僚政客及贪官污吏同归於尽」,可为此最大悲剧落幕之结语。

  经验教训:

  战争之经纬:战争为极精密组织之决胜,孙子说:「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组织战争,以纵的统帅系统为经,横的部队协同连系为纬,如经线断,纬线乱,乃如纺织厂绝无法织成美丽纺织品;戡乱战争至後期,统帅意志不但不能及於基层,到达方面军大员时部遭挡驾,乃经线已断;部队各保实力,各畏缩不前,无向pào声前进,及牺牲自己协助他人达成任务之协同精神,实纬线已乱,此在尚未见到结果以前即知败局已定。东北战场辽南会战,由於卫立煌之抗命,最後一败涂地;华东战场徐蚌会战,常时近在咫尺之华中战场数十万大军,不仅不能主动支援策应,最高统帅部三令五申令其出兵,但均按兵不动,最後败得更惨;其败更遗丑万年;抗命、拒不受命,阳奉yīn违,此三者虽名词不同,但最後之结果相同,且後者比前者更为可怕。故作战之胜败,常有偶然之事,战争之胜败,决非偶然;战争如无坚强之经纬组织,军队再精练、武器装备再精良,亦无法嬴得战争之胜利。

  心怀楚汉必亡:军事具有绝对xìng,决难两全其美,决心之真精神乃在此。平津会战傅作义对最高统帅阳奉yīn违,依其自己之「腹案」所谓「灵活机动、依城决战。」指导会战,於塘沽、天津、北平、张垣摆成四百公里长之「两头蛇」长蛇阵,於状况有利时,东急则东援,西急则西援,状况不利时,采机会主义,可西撤至其老地盘绥远,负隅自固;可东撤至天津、塘沽,依靠美援,察其立案之真下精神,仍属後者,国家民族之存亡,非为其关心;其所以不忘其老地盘绥远,乃为其军阀思想之本色,又难忘怀於美援(自美国恢复美援,其条件为援助能打之军队,故美援装备由美国以三分之一直接jiāo予傅作义之基本部队,二之分之一直接jiāo予广西部队张淦和夏威两兵团),正因美援助长其野心,如此脚踏两条船,一遇狂风大浪,必然坠入大海灭顶,乃为必然之事,其两头蛇之长蛇阵,一经匪军以快刀斩成数段,结果乃向东游不得,向西游不能。李宗仁和傅作义也是一样,当时华东战场徐蚌会战正争国家民族之存亡,华中战场数十万大军(以广西部队为基干)为保存实力,拒不授命,按兵不动,民国三十八年匪军大举南犯,华中战场数十大军转进至衡阳附近湘、桂、粤边区,该年秋正当林彪、刘伯承两匪军已全力压境,李宗仁一面想将此数十万万大军撤回广西,确保其老家,一面又难忘怀於美援,想将此大军撤至广州或粤南钦州、湛江、海南岛,掌握海口依靠美援,故始终於湘、桂、粤边区摇摆不定,结果被林彪、刘伯承吃得尽光,残部退入十万大山。作战反对同时追逐两只蝴蝶,因其结果一无所获,战争如心怀楚汉(二意),最後必亡,此乃为真理。

  大军统帅不同於小部队指挥:大军统帅不同於小部队指挥,如以指挥小部队之观念和习惯统帅大军,则必败无疑。

  第一,大军统帅必须依计划作战,小部队作战,讲求活泼及临机应变,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