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随着大量宫观的兴建和道士人数的增多,对斋醮仪式和科律的需求日增,《全唐文》中所收名目繁多的各种斋词、醮词、青词、叹道文、忏文等,正是当时道教科仪繁荣的记录。唐玄宗时,道士张万福编撰科仪经文《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三洞法服科戒文》《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戒法择日历》《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立成仪》等,是继陆修静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张万福大致同时的玉清观道士朱法满则编《要修科仪戒律抄》十六卷,摘抄五十余种道书,实为当时道教科仪戒律的缩影。唐末五代的杜光庭著《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将道教主要道派的斋醮仪式加以统一并使之规范化,集唐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全,他制定的道门科范,至今仍为道教所沿用。当时道教界十分注重宗教戒律的传授,斋醮仪式也更趋完备和规范化。
唐代对宫观经济也予以扶持。按唐制,"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MG可见唐初道士可分得口分田。朝廷先曾规定:"道士通《三皇经》者,给地三十亩",后改为"道士通《道德经》者,给地三十亩"。MH除口分田外,对一些著名宫观还别有赏赐。武德二年(619)赐楼观台土田十顷及仙游监地充庄。弘道元年(683),诏叶法善天师,封岳地方四十里,充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田猎。唐玄宗赐西京太清宫、东京太微宫近城庄园各一所,并量赐奴婢等,使宫观占有了一定量的田产。另外,宫观还通过继承遗产、购置、"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等方式获得田庄。贺知章记述龙瑞宫周围方圆几十里都为其所管山界,表明某些大的道教宫观拥有的田产十分可观。但当局对于限外占田,也有所限制,对多占的土地,则予以收回。宫观除经营田庄而外,还通过营构宫观建置房产。有的以敕赐财物造宫观,如中和三年(883)郭遵泰监在青羊宫,土木之工并用内库宣赐;有的将香灯斋醮所得财施崇葺观宇,兴置像设。这些房地产成为宫观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宫观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围绕宫观开展的经济活动,如生产、贩卖道教法事所需的器物,专业的写经、铸像等。如唐末五代四川成都的"蚕市",就是道教节日或重大法事活动时在道观周围形成的临时集市。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记述,蚕市一般是三月三日在宫观周围进行,并有受活动等。实为近代庙会经济之雏形。
唐代道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社会各阶层都有信仰道教的。除唐皇室崇道外,大臣百官中也有不少人信奉道教,向往神仙。有的自愿弃官为道士,有的则居官学道,有的与道流过从甚密。由于向往神仙长生,上层社会中服食道教丹yào蔚然成风。尉迟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李德裕好服yào,有道士李终南授以丹砂丸;李抱真晚年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为之炼金丹。高处庙堂之上者如此热衷道教,退居山林的隐士更与道教有不解之缘。
当时不少著名隐士实为"道隐",虽未正式隶身道流,实则行径与道士无异,多以道教思想、方术自慰自娱。文人学士将崇尚道教、与高道作方外游视为风雅。陈子昂"早爱赤松游",颜真卿"德惭好道";李白、贺知章干脆受入道。在寻常百姓日常民情风俗中道教的影响更是比比皆是。
在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更能感受到道教的深远影响。唐诗中有许多以宫观、道士为素材的题咏,咏叹神仙世界的奇谲瑰丽,渴望飞升入仙班成为唐诗的一大主题。唐人传奇小说中亦充满道教神仙故事。唐代文人画多取材于道教神仙人物。吴道子在洛阳老君庙画"老子化胡经变相"等壁画。宪宗时曾刻板印行《老子化胡八十一化图》。道教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启发了唐代宫廷建筑的设计,道教音乐不绝于皇宫之中。可见,道教对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也颇具影响力。
道教的影响还远播海外。高祖李渊曾派使臣到高丽送天尊像,又派道士到高丽宣讲《老子》。道教还传入真腊,当地人"尤信道士"。MI日本也传入道教经书,故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中有"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唐太宗令道士成玄英等与玄奘合作将《道德经》译为梵文,王玄策在印度建碑文宣传道教自然无为思想。这些都表现出盛唐时代道教的兴盛景象。
承唐余绪的五代道教
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在五代的"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MJ出现"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MK的局面,各国各代王朝统治的时间都很短促。但帝王中仍有不少因袭唐代风气,崇信道教者。如后唐明宗李嗣源,鉴于"天下宫观,久失崇修",为了"复我真宗"、"期上玄之福佑",于天成(926~929)中曾大力修复道教宫观,四方凡有玄元皇帝宫殿处,均整饰一新,并给上清宫崇道观重制牌额。
长兴四年(933),又召道士二十人于中兴殿修金醮,七日而罢。后晋高祖石敬塘也"素尚玄元",即位之初,曾屡召道士张荐明,问以治国之道,请其宣讲《道德经》,并拜他为师。
天福五年(940)十一月,又"令以道德二经雕上印板,命学士和凝别撰新序冠于卷首,俾颁行天下"。ML后周世宗柴荣,大力推行崇道抑佛政策,在毁佛的同时,又亲切召见华山道士陈抟,问以黄白、飞升之术,赐号"白云先生"。闽主王(原名延钧),颇好神仙之术,对道士陈守元极为信任,造宝皇宫,以守元为宫主,并拜之为师,亲自受,取道名玄锡。
其子昶即位后,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赐号洞真先生,对其更为宠信,"乃至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NC天福二年(937)四月,造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土木之盛,倍于皇宫。天福四年(939)四月,又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政无大小,皆由宝皇命决之。前蜀王建,拜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
其子王衍继位后,更是大修宫殿,仿效李唐尊老子为圣祖,于乾德五年(923)"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以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于其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而朝之"。ND其他如吴王杨行密,宠信道士聂师道,尊为"问政先生"。卒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吴越王钱,亲往余杭大涤洞拜访道士闾丘方远,并为其筑室宇居住。广顺二年(952),吴越钱弘在位,为道士朱霄外修建天台桐柏崇道观,筑室于上清阁西北用以收藏道经,并赐金银字经二百函及三清铜像。南唐李对道士王牺霞,李煜对道士谭紫霄,均甚表崇敬。李煜曾召谭紫霄至建康,赐以道号,阶以金紫,紫霄皆让而不受。燕主刘守光曾以道士刘哲(即刘海蟾)为相。
事实说明,五代十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兵荒马乱之中尽管自顾不暇,但不少人对道教仍然崇奉和扶持。他们尊宠道徒,兴修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命道士宣讲道经等,这对道教的继续维系和发展,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
北宋的崇道
经过五代十国的动乱和分裂,北宋王朝建立后,又归于统一。北宋的封建统治者继承唐代儒道佛兼容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真宗和徽宗时期是前后两个高潮,然而这一政策的奠基者,乃是开国君主太祖和太宗两兄弟。
太祖赵匡胤在未作皇帝之前,便与道士有所jiāo往。他在夺取后周政权时,也曾利用"符命"为其制造舆论。特别是华山道士陈抟,曾以此帮助他积极争取群众。称帝以后,尽管尚在戎马倥偬之际,即对发展道教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亲自召见道士苏澄(一作苏澄隐)、王昭素等人,并登门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赐赠封号财物。他还集京师道士对其学业进行考核,并斥退品学不良者,以提高道教的素质;又对张陵以后道教的"寄褐"等陋习作了整顿,这些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太宗赵光义召见道徒的活动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曾受到尊宠。他还不断地兴建宫观,又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本来由于五代之乱,造成"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毁"NE的衰败局面,经过宋初太祖和太宗的大力扶持之后,遂使道教得以逐渐恢复,并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真宗赵恒时,便把这种崇道政策推向了一个高潮。
真宗时,赵宋王朝的统治已日益巩固,社会经济也比较繁荣。"澶渊之盟"以后,外部威胁暂告缓和,使得他有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扶持道教。他yù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作法,但因自己姓赵,不便奉老子为圣祖,于是从道教中另立一位赵姓者作为圣祖,由此天神降临并赐语以维护赵宋王朝统治之类的神话故事迭出。据《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真宗于崇政殿之西序,告诉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人说: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他忽见神人星冠绛袍来告之曰:"来月三日,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此后,他接到皇城司的报告: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他遣中使往视,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之天书。王旦等听后,皆再拜称万岁;并同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取书,由王旦跪奉进。真宗再拜受书,置舆上,复与王旦等步导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大赦改元,百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同年四月,又称天书复降于大内之功德阁;六月八日,又有天书下降于泰山。真宗备法驾诣殿拜受之后,仍授陈尧叟启封宣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史称:"自天书议起,四方贡谀者日多,帝好之弥笃。"NF以至"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NG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真宗赵恒又告诉辅臣:他梦见原先降临的那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传天尊言:
"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睹灵仙仪卫天尊至。天尊就坐后,命真宗前,语曰:
"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言罢,即离坐乘云而去。NH真宗讲完之后,立即召王旦等至延恩殿,指示他们参观天尊降临之所,并以此布告天下。闰十月,真宗遂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号曰:"元天大圣后",并下诏:"圣祖名:上曰'元'(玄),下曰'朗',不得斥犯。"NI于是一个道教神人、赵氏始祖便这样有名有姓地产生了。为了避赵玄朗之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又将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称号改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九月,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就此将道教与赵宋王室紧密地连在一起。
由于"天书下降",真宗更热衷于兴建宫观。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便决定修建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并任命丁谓为修宫使,林特为副使,专总其事。每天役使的军民工匠达数万人,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建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令宰相王旦为玉清昭应宫使。此外,大中祥符二年十月(一说七月)又昭令天下并建天庆观。七年十二月,又于京城左承天门天书下降处建元符观。至于所谓赵氏"圣祖",除了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已决定以玉清昭应宫玉皇后殿为圣祖正殿和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之外,同时还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莲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以奉圣祖及圣祖母。同年十二月又决定在京城择地再新建景灵宫以奉圣祖,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修景灵宫使,权三司使林特副之,并以宰相向中敏为景灵宫使。天禧二年(1018)闰四月,奏称皇城拱圣营西南真武祠侧出"灵泉",病者饮之多愈。真宗即命于其地建祥源观。在大兴宫观的同时,又铸造玉皇、圣祖等"圣像",并制定许多节日:(一)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左承天门之日。规定休假五天,两京及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中,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燃灯。(二)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泰山之日,令兖州及其余诸州皆建道场设醮,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三)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即托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唐代对宫观经济也予以扶持。按唐制,"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MG可见唐初道士可分得口分田。朝廷先曾规定:"道士通《三皇经》者,给地三十亩",后改为"道士通《道德经》者,给地三十亩"。MH除口分田外,对一些著名宫观还别有赏赐。武德二年(619)赐楼观台土田十顷及仙游监地充庄。弘道元年(683),诏叶法善天师,封岳地方四十里,充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田猎。唐玄宗赐西京太清宫、东京太微宫近城庄园各一所,并量赐奴婢等,使宫观占有了一定量的田产。另外,宫观还通过继承遗产、购置、"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等方式获得田庄。贺知章记述龙瑞宫周围方圆几十里都为其所管山界,表明某些大的道教宫观拥有的田产十分可观。但当局对于限外占田,也有所限制,对多占的土地,则予以收回。宫观除经营田庄而外,还通过营构宫观建置房产。有的以敕赐财物造宫观,如中和三年(883)郭遵泰监在青羊宫,土木之工并用内库宣赐;有的将香灯斋醮所得财施崇葺观宇,兴置像设。这些房地产成为宫观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宫观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围绕宫观开展的经济活动,如生产、贩卖道教法事所需的器物,专业的写经、铸像等。如唐末五代四川成都的"蚕市",就是道教节日或重大法事活动时在道观周围形成的临时集市。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记述,蚕市一般是三月三日在宫观周围进行,并有受活动等。实为近代庙会经济之雏形。
唐代道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社会各阶层都有信仰道教的。除唐皇室崇道外,大臣百官中也有不少人信奉道教,向往神仙。有的自愿弃官为道士,有的则居官学道,有的与道流过从甚密。由于向往神仙长生,上层社会中服食道教丹yào蔚然成风。尉迟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李德裕好服yào,有道士李终南授以丹砂丸;李抱真晚年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为之炼金丹。高处庙堂之上者如此热衷道教,退居山林的隐士更与道教有不解之缘。
当时不少著名隐士实为"道隐",虽未正式隶身道流,实则行径与道士无异,多以道教思想、方术自慰自娱。文人学士将崇尚道教、与高道作方外游视为风雅。陈子昂"早爱赤松游",颜真卿"德惭好道";李白、贺知章干脆受入道。在寻常百姓日常民情风俗中道教的影响更是比比皆是。
在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更能感受到道教的深远影响。唐诗中有许多以宫观、道士为素材的题咏,咏叹神仙世界的奇谲瑰丽,渴望飞升入仙班成为唐诗的一大主题。唐人传奇小说中亦充满道教神仙故事。唐代文人画多取材于道教神仙人物。吴道子在洛阳老君庙画"老子化胡经变相"等壁画。宪宗时曾刻板印行《老子化胡八十一化图》。道教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启发了唐代宫廷建筑的设计,道教音乐不绝于皇宫之中。可见,道教对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也颇具影响力。
道教的影响还远播海外。高祖李渊曾派使臣到高丽送天尊像,又派道士到高丽宣讲《老子》。道教还传入真腊,当地人"尤信道士"。MI日本也传入道教经书,故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中有"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唐太宗令道士成玄英等与玄奘合作将《道德经》译为梵文,王玄策在印度建碑文宣传道教自然无为思想。这些都表现出盛唐时代道教的兴盛景象。
承唐余绪的五代道教
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在五代的"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MJ出现"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MK的局面,各国各代王朝统治的时间都很短促。但帝王中仍有不少因袭唐代风气,崇信道教者。如后唐明宗李嗣源,鉴于"天下宫观,久失崇修",为了"复我真宗"、"期上玄之福佑",于天成(926~929)中曾大力修复道教宫观,四方凡有玄元皇帝宫殿处,均整饰一新,并给上清宫崇道观重制牌额。
长兴四年(933),又召道士二十人于中兴殿修金醮,七日而罢。后晋高祖石敬塘也"素尚玄元",即位之初,曾屡召道士张荐明,问以治国之道,请其宣讲《道德经》,并拜他为师。
天福五年(940)十一月,又"令以道德二经雕上印板,命学士和凝别撰新序冠于卷首,俾颁行天下"。ML后周世宗柴荣,大力推行崇道抑佛政策,在毁佛的同时,又亲切召见华山道士陈抟,问以黄白、飞升之术,赐号"白云先生"。闽主王(原名延钧),颇好神仙之术,对道士陈守元极为信任,造宝皇宫,以守元为宫主,并拜之为师,亲自受,取道名玄锡。
其子昶即位后,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赐号洞真先生,对其更为宠信,"乃至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NC天福二年(937)四月,造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土木之盛,倍于皇宫。天福四年(939)四月,又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政无大小,皆由宝皇命决之。前蜀王建,拜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
其子王衍继位后,更是大修宫殿,仿效李唐尊老子为圣祖,于乾德五年(923)"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以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于其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而朝之"。ND其他如吴王杨行密,宠信道士聂师道,尊为"问政先生"。卒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吴越王钱,亲往余杭大涤洞拜访道士闾丘方远,并为其筑室宇居住。广顺二年(952),吴越钱弘在位,为道士朱霄外修建天台桐柏崇道观,筑室于上清阁西北用以收藏道经,并赐金银字经二百函及三清铜像。南唐李对道士王牺霞,李煜对道士谭紫霄,均甚表崇敬。李煜曾召谭紫霄至建康,赐以道号,阶以金紫,紫霄皆让而不受。燕主刘守光曾以道士刘哲(即刘海蟾)为相。
事实说明,五代十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兵荒马乱之中尽管自顾不暇,但不少人对道教仍然崇奉和扶持。他们尊宠道徒,兴修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命道士宣讲道经等,这对道教的继续维系和发展,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
北宋的崇道
经过五代十国的动乱和分裂,北宋王朝建立后,又归于统一。北宋的封建统治者继承唐代儒道佛兼容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真宗和徽宗时期是前后两个高潮,然而这一政策的奠基者,乃是开国君主太祖和太宗两兄弟。
太祖赵匡胤在未作皇帝之前,便与道士有所jiāo往。他在夺取后周政权时,也曾利用"符命"为其制造舆论。特别是华山道士陈抟,曾以此帮助他积极争取群众。称帝以后,尽管尚在戎马倥偬之际,即对发展道教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亲自召见道士苏澄(一作苏澄隐)、王昭素等人,并登门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赐赠封号财物。他还集京师道士对其学业进行考核,并斥退品学不良者,以提高道教的素质;又对张陵以后道教的"寄褐"等陋习作了整顿,这些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太宗赵光义召见道徒的活动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曾受到尊宠。他还不断地兴建宫观,又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本来由于五代之乱,造成"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毁"NE的衰败局面,经过宋初太祖和太宗的大力扶持之后,遂使道教得以逐渐恢复,并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真宗赵恒时,便把这种崇道政策推向了一个高潮。
真宗时,赵宋王朝的统治已日益巩固,社会经济也比较繁荣。"澶渊之盟"以后,外部威胁暂告缓和,使得他有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扶持道教。他yù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作法,但因自己姓赵,不便奉老子为圣祖,于是从道教中另立一位赵姓者作为圣祖,由此天神降临并赐语以维护赵宋王朝统治之类的神话故事迭出。据《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真宗于崇政殿之西序,告诉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人说: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他忽见神人星冠绛袍来告之曰:"来月三日,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此后,他接到皇城司的报告: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他遣中使往视,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之天书。王旦等听后,皆再拜称万岁;并同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取书,由王旦跪奉进。真宗再拜受书,置舆上,复与王旦等步导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大赦改元,百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同年四月,又称天书复降于大内之功德阁;六月八日,又有天书下降于泰山。真宗备法驾诣殿拜受之后,仍授陈尧叟启封宣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史称:"自天书议起,四方贡谀者日多,帝好之弥笃。"NF以至"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NG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真宗赵恒又告诉辅臣:他梦见原先降临的那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传天尊言:
"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睹灵仙仪卫天尊至。天尊就坐后,命真宗前,语曰:
"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言罢,即离坐乘云而去。NH真宗讲完之后,立即召王旦等至延恩殿,指示他们参观天尊降临之所,并以此布告天下。闰十月,真宗遂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号曰:"元天大圣后",并下诏:"圣祖名:上曰'元'(玄),下曰'朗',不得斥犯。"NI于是一个道教神人、赵氏始祖便这样有名有姓地产生了。为了避赵玄朗之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又将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称号改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九月,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就此将道教与赵宋王室紧密地连在一起。
由于"天书下降",真宗更热衷于兴建宫观。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便决定修建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并任命丁谓为修宫使,林特为副使,专总其事。每天役使的军民工匠达数万人,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建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令宰相王旦为玉清昭应宫使。此外,大中祥符二年十月(一说七月)又昭令天下并建天庆观。七年十二月,又于京城左承天门天书下降处建元符观。至于所谓赵氏"圣祖",除了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已决定以玉清昭应宫玉皇后殿为圣祖正殿和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之外,同时还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莲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以奉圣祖及圣祖母。同年十二月又决定在京城择地再新建景灵宫以奉圣祖,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修景灵宫使,权三司使林特副之,并以宰相向中敏为景灵宫使。天禧二年(1018)闰四月,奏称皇城拱圣营西南真武祠侧出"灵泉",病者饮之多愈。真宗即命于其地建祥源观。在大兴宫观的同时,又铸造玉皇、圣祖等"圣像",并制定许多节日:(一)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左承天门之日。规定休假五天,两京及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中,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燃灯。(二)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泰山之日,令兖州及其余诸州皆建道场设醮,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三)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即托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