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中国道教最新章节 > 中国道教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9 章

  《饶处士传》又称:"一日,率诸弟子登华盖之巅,授以至道。

  而誓曰:护气希言,绝利声色,立功为上,谢过次之。救人疾病、灾荒水旱为上功,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行。行此者,道合yīn骘,虽未拜太上,亦居仙矣。……挥手别诸弟子,鼓风扬尘,行及奔马,倏忽不知所之。"以上一段,可视为饶洞天为天心派制定的立教宗旨和教规。邓有功在为《上清天心正法》所作的序中,又列有饶洞天的传法谱系,谓饶洞天"升天时,以法传弟子朱监观仲素,仲素次传游道首,道首传通直郎邹责,邹责传臣本师符法师名天信,至臣有功,传于今矣。"由上可见,饶洞天既为天心派写了经书,又为之立了教义教规,还有传法谱系,虽说弟子数百人仅为空泛之词,但可认定天心派业已建立。只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仅为单传,规模很小。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云:"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天心卷牍,历魏晋之变迁,经南北之分治,散失沦坠,几不可考。五季之后,有谭先生(紫霄)、饶先生(洞天),相继祖述而成书。"《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亦称"天心法者,自太上降鹤鸣山日授天师,指东北极之书,辟斥邪魔,救民是务"。太上降授张陵天心法,张陵传天心正法,当属假托,但它是从正一派龙虎宗分衍的一个支派,似乎可信。据上述二书所记,天心派在最初只传天罡大圣、黑煞、三光等三符,北极驱邪院、都天大法主等二印,用以行法,可见其初建时法术很简略。

  至北宋末、南宋初,有道士路时中者,以传天心正法名于世。方勺《泊宅编》卷七:"朝散侍郎路时中行天心正法,于驱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他编有《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二书。他与饶洞天一样声称掘地得书的故事:"闭心内朝,……入室存真,异香降,回首见祖师于金光梵气中,谓余曰:余吴之赵升也,今传阙下焉。吾昔生于天目山中,有秘书,临上升之时,藏于江南句曲山三茅大山之顶,汝其往取。余后数年被命通守金陵,专谒峰顶,夜半,神光亘天,入深开掘可三丈许,得石函一,帛书一卷,约长六七丈,杂以蓬莱细沙。余得之,因厘为二十四品以传世。"这段话载于《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一,末署"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记",实为路时中为此书所作之序。为了神化其书,卷中又称:"已上七品格言,并大观元年(1107)正月十五日至七月七日,屡受大教主天君密降口诀。自后至宣和元年(1119),品书禁书并降,笔以传真,在绍兴戊寅(二十八年,1158)也。天君降靖中如婴儿声,惟时中与弟子翟汝文亲闻笔记也。"去其神话成分不论,可以看出此三十卷的《玉堂大法》,大体写作于北宋大观至南宋绍兴年间。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亦云:"绍兴之初,路真官再编天心法,则用世法以定之者尤众。路君高才博达之士,撰传度科文,又于其法十卷之首,各作一序,极为精确。"

  由于受神霄等派的影响,路时中在所著《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汲取了新义,强调作法者应以内炼为基础,以道为本,法为末。如该书卷一称:"道在我身,修之久则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将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莫非法也。"卷三十论炼度亡魂时,也强调须以自己的玄功成就为基础,作法时只要"使内气以合外气,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

  据《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六《天心地司大法》,南宋末期又有廖守真传行天心法。该书彭元泰所作《法序》云:"昔宗师廖zhēn rén修大洞法,诵《度人经》,……(北帝敕)殷郊护助zhēn rén修炼大丹,所到则瘟疫消灭。后zhēn rén得道,遍历江湖。"

  "zhēn rén今为南昌仙伯,昔授萧君安国,即余之度师之父也。余昔受度师萧君道一先生,凡十有五年。……咸淳甲戍(1274)菊节星沙彭元泰稽首。"据下列师派所记,廖zhēn rén,名守真,蜀人。此书又有陈一中所撰《后序》,略云:"前件密法,仆昔得之于文亨费先生,先生得之于白云史先生,史公得之于彭zhēn rén。"又称:"仆近……会竹窗傅道判,谓得之于姑苏张湖山,湖山亦出于冲阳zhēn rén之门。……延丙辰(1316)下元日龙沙后学陈一中顿首谨书。"冲阳zhēn rén,即彭元泰,曾被元朝封为冲阳普惠诚正zhēn rén,见此书所载彭元泰《后序》。据以上二文,可图表如下:

  廖守真-萧安国-萧道-彭元泰--史白云-费文亨-陈一中-张湖山-傅道判按诸序所署之年甲推之,这是传承于南宋末期至元延间的一个天心支派。不见诸人传记,尚难考知其传播详情。

  在元代,又有雷时中(1221~1295)传天心道法。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载,雷时中,字可权,号默庵,又号双桥老人。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后家于湖广(今湖北)之武昌金牛镇。早业儒,后绝念功名,弃儒入道。宣称:在宋咸淳六年庚午(1270)玄帝诞辰日(三月三日),当其正具表焚香,朗诵《度人经》时,路祖师亲降其坛祠,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之书一卷;随后,辛天君又奉昊天敕命降临其坛,教他"开阐雷霆之教","大兴吾教"。并说此路祖师实非别人,而是"晋时亲遇太上老君授以此法"者。查《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确有一个姓路的道士,名光,又名大安。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于晋武帝太康五年(284),遇一老叟授以"六天如意大法经",至惠帝永熙二年(实为永平元年),"梦太上老君命右侍玉童赐玉钥匙十事"。"自此书符行功,布气治病、驱邪,无不应验"。于太安元年(302)白日冲天。显然,这是一个被神化的道士。雷时中只是为了独树一帜,另开天心道法的新局面,才上攀这个路祖师。

  根据《雷默庵传》所述,雷时中的天心道法确是不同于宋代的。第一,它既不祖述掘地得书的北宋人饶洞天,又不祖述南宋人路时中,而是迳直找了一个在晋时受太上老君传法的路大安作祖师;第二,不再称所传之教为"天心正法",而称"混元六天如意道法",并受昊天上帝之命"开阐雷霆之教";第三,以《度人经》为主要经典。所有这些都表明雷时中所传的天心法,既非饶洞天一系所传,又非路时中一系所传,而是雷时中独创的所谓"混元法",是宋代天心派所分衍的又一个支派。

  雷时中在打出新的旗号以后,果然影响很大,"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他本着"专以《度人经》为主"的宗旨,"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并博采儒释二家,"贯彻混融归于一致"。据说,经他这些努力后,收有"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据上述记载,雷时中所创的天心支派在元代是比较盛行的。

  《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四《混元六天妙一如意大法》,是雷时中支派所撰的经书。该书除载众多符、咒外,又有署名双桥老人,即雷时中所写的《修炼直指》一文。指出,修真之事,在于修炼自己的本真,不假外物而成。主旨在于"收心养气"、"拘制魂魄而已。"他批评不在收心养气上下功夫,而专务旁门小道的人。认为"咽龙虎精气,吞日月精华","补脑还精,行气咽液","yín少女yīn中之精,采室女口中之唾","纳清吐浊,叩齿集神,导引按摩,存想呼吸"等,只能耗精费神,不利收心养气。作诗曰:"人人尽有本然真,何必勤劳向外寻,但把精神如宝玉,免教魂魄乱商参。"

  上书又列有其师派,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zhēn rén时中,天隐卢zhēn rén,仙真雷使查zhēn rén,天全张zhēn rén。卢zhēn rén,当为上文所述传行于西蜀的卢某,查zhēn rén即传行于东南的查泰宇,张zhēn rén不知为谁。此后及明清,未见天心派的记载,可能在元代中后期归并入正一道后不再独立传授了。

  注:

  ①②《道藏》第18册69页,第10册60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神霄派

  神霄派为符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见神霄是指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盖取其高远尊贵之义。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自称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该《传》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乞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他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jiāo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实为徽宗)、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张继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神霄派为了标榜其教之古远,称其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宣称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后遇安禄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789)飞升。据此,火师汪真君虽有其人,但无传习神霄雷法之事迹;然而有关王文卿之传记皆云其于北宋末亲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术。但此时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余年,何得亲授?由此可见主文卿辈劾召雷雨之术,并非出于火师汪真君,实乃王文卿辈之自创,因而神霄派之历史,也只能始于王文卿。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yīn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王文卿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jiāo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而,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①

  继王文卿之后,有萨守坚者,以神霄雷法闻名于两宋之际。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礼志》谓其为蜀人,在宋徽宗时,从王文卿、林灵素学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则谓其为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