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而使清微道法很快传播于大江南北。南传一系为黄舜申弟子西山熊道辉(号真息),道辉传安城彭汝励(或作砺),汝励传安福曾贵宽(号尘外),贵宽传浚仪赵宜真(号原阳)。因未见熊道辉、彭汝励、曾贵宽等人的传记和其他资料,唯知赵宜真活动于元未明初,故此系在元代的发展情况不详。北传一系的主要传人是黄舜申弟子张道贵,其主要特点是全真道士兼传清微法。
张道贵先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门徒,《武当山志》载,张道贵,名云岩,号雷翁,长沙(今属湖南)人。至元(1264~1294)间入武当,礼汪真常为师。随后又"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zhēn rén(黄舜申)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行其奥旨,唯张洞渊(张永清)焉,终于自然庵。"①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1251)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后裔。生于建宁(今属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1285),应诏赴阙。……至元丙戌(1286),钦受圣旨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zhēn rén,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②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或作有)弟子。陈友珊《长春道教源流》卷七云: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宜都(今属湖北)人。幼习举子业,未成,弃去,更为县曹掾。年三十一,……闻鲁洞云(大宥)名,投礼出家。
洞云传以道要。……后由张云岩(道贵),复得叶云莱、刘洞明之道。至大三年(1310),皇后闻其道行,遣使命建金醮。
皇庆元年(1312)春,京师不雨,召守清至,祷而雨。逾年春不雨,祷而雨,又祷又雨。两京大悦,赐号体玄妙应太和zhēn rén。赐虚夷宫额曰: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住持。延元年(1314)春,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由于张守清在当时颇有名望,所传弟子又多,故被后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为一代祖师,《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师派",在黄舜申之后,即列: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
张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zhēn rén(张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祷,无不感应。"彭通微,"原名宏大,号素云,河南汝阳人。大德十一年(1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刘月渊为师。至正四年(1344)游武当山,时太和张zhēn rén主紫霄宫,素云服劳执役三年,得zhēn rén授炼气栖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至细林山,结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闻。二十七年(1394)秋八月返真。是岁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闻"。单道安,"均州人,从南岩张zhēn rén(张守清曾住南岩天一真庆宫--引者注)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勤恳弗怠。……洪武初,游西华、终南诸山,仍居重阳万寿宫。一日,以所授玄秘付与门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葬于五华仙茔"。③但此后传承情况缺乏记载。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yīn,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再谒毛公坛、张公洞,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法)妙,仍归紫霄宫,八十余然蜕去"。简中阳,字钦和,武昌人。"不喜荣达,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来武当,居紫霄之巅,辟谷坐忘,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见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纳之,于是道价益增。永乐丙戌(1406)召见,问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后隐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④
前述南传一系,至元末,传至赵宜真(?~1382)。宜真,号原阳子。其先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元时徙安福(今属江西)。早业儒,后入道。初师清微派道士曾贵宽(号尘外,黄舜申嫡传),嗣清微法;继师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内丹之学;又师徐异,得净明忠孝之道。师承多途,所传亦杂,但他对上述诸派的理论多有所阐扬。如他曾据师传,再补以他书,对清微雷法、斋法,加以整理,疏解,并对其理论加以阐发,作《玉宸登斋内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等篇。强调道为体,法为用,道与法皆具于我心。心地诚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应"。如奏章斋科,首在于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念咒、掐诀烧符、令色华音、驰心外想为务,徒以乱其神思,困其肢体,……尚何望有所感格哉!"⑤超度亡灵也如此,"矧鬼神之于人,非可以声色相通,惟可以心诚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随心念化现。我心昏昧猥小,则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穷乡,我心广大光明,则幽冥亦成天宫净界,我能修持正道,则鬼神感悟,亦返邪归正矣"。⑥由于赵宜真对清微道法多所阐扬,故后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为一代祖师。如《道法会元》卷三十二《上清龙天通明炼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黄舜申之后,列熊道辉、彭汝砺、曾贵宽、赵宜真。
赵宜真所传弟子中,以刘渊然为最著。刘渊然(被净明道尊为第六祖)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胡守法。刘、邵、喻、胡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刘渊然在永乐间受命任道录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zhēn rén",宣德初,进大zhēn rén,领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统中迁道录司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间,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zhēn rén";喻道纯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为"体玄守道安恬养素冲虚湛默演法翊化普济zhēn rén",任道录司左正一,领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为"冲虚静默悟法从道凝诚衍范显教zhēn rén",弘治改元,授道录司左正一,掌道录司事。以上诸人皆通法术。但诸传中皆未注明曾受清微道法的传承。故在赵宜真之后,清微派南系的传承如何,现尚难于稽考。
《东岳庙志》之"灵济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历代祖师,为:故始祖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禹贵黉,称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刘守谊,第五代都全、李全安、朱全,直至第十五代庞源本等。据上面第四代神牌所书"皇清"二字推测,从四代至十五代,盖皆为清代清微派的传人。但皆无事迹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称道士禹贵黉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与上述南毕道、黄舜申等不相接,或许是清微派传至明、清时所分衍的支派。
闵一得《金盖心灯》卷二《吕云隐律师传》中,又记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代传人。该传云,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律师吕守璞(号云隐)之父吕贞九,在明末清初弃儒为道,嗣清微法,为第二十三代法师。吕守璞在十七岁时,受其父传清微法,其后才拜龙门派七祖王常月为师,入龙门派。
故该传曰:"师(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他下传弟子吕徵,为龙门派传人,但不知并传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数,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叶后,道教衰落,清微派详情也就难以考知。
注:
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六,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②即《道藏》所收《武当福地总真集》
③以上皆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引《武当山志》
④以上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及《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七引《武当山志》
⑤⑥《道藏》第28册745页,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东华派
东华派为符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于南宋初,流传至元代。
东华派自称其教始于元始上帝和灵宝天尊,祖述灵宝道士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尤以南朝宋道士陆修静为其宗祖。据此,可知该派乃是从灵宝、阁皂宗分衍出来的一个支派。灵宝派盛于南朝,唐以后衍变为阁皂宗,在两宋时虽与茅山、龙虎二宗并称"三山符",但一直不如其他二宗之兴盛。故常有灵宝道士另辟蹊径,企图独树一帜以振宗风,东华派即是从中分衍的支派之一。
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载之《宁全真传》看,东华派的肇始者为王古和田灵虚(名思真),创建人为宁全真。据称,北宋末,有尚书王古,"嗣丹元zhēn rén东华嫡传"。又有道士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玄受三洞经教,与东华丹元玄旨会合。"陆修静逝世后,被谥为简寂先生,宋徽宗教封为丹元zhēn rén,故上文所云丹元zhēn rén、简寂先生,皆指陆修静。陆修静是南朝宋时的道士,故北宋末的田灵虚所谓"遇陆简寂于庐山"者,纯属伪托,作为创教的准备。但他二人并未创立东华派,而是把创教任务jiāo给了他们的弟子宁全真。
宁全真(1101~1181),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河南开封人。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yào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风角鸟占卜术"。①家贫,无以自给。尚书王古曾嗣丹元zhēn rén东华嫡传,知全真有道,乃檄充史椽。又闻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而得道,遂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秘文,一见辄悟。"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指宁全真--引者注)根器深重,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yù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
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②此后不久,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宁全真亦奉其生母到南方,又得仕子仙所授"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生母亡后,复为宁姓。绍兴(1131~1162)中,以斋醮祈祷有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加"赞化"二字。朝廷凡有醮礼,皆命其主典。孝宗(1163~1189)朝,遭左街道录刘能真嫉妒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士夫慕其道而归之者如市。浙右(浙西道)诸处士庶率多请其建醮。晚年住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弟子何淳真家,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逝世,享年八十一。宁全真所传弟子甚众,知其名者有:赵义夫、宋扶、何德阳、王承之、章友直、宗妙道、胡元鼎、胡次裴、赵怀政、胡仲造、杜文豫等。可见在宁全真周围已集合起大批弟子,他所创建的东华派已初具规模了。
东华派以元始上帝、灵宝天尊为最高神,以《灵宝度人经》为主要经典,崇尚斋醮科仪。编纂有道法与斋醮方面的经书,《正统道藏》第五十一册所收的《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题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第十二册所收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题宁全真授,林灵真编,是后人在林灵真所撰的《济度之书》十卷基础上扩充编写的。
东华派在南宋初形成后的传播情况在《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中,列有其传系:王zhēn rén,讳古,字贤孙;田真君,讳思真,字清夫;宁zhēn rén,讳全真,名本立,字道立;王zhēn rén,讳,字光宝;赵zhēn rén,讳德真,字义夫;宋zhēn rén,讳存真;张zhēn rén,讳洞真;
孔zhēn rén,讳敬真;卢zhēn rén,讳湛真;薛zhēn rén,讳熙真。上列宁全真之后的王、赵、宋、张、孔、卢、薛诸人,不见他书记载,其事迹不详。
张宇初《岘泉集》卷一谈诸符派的源流时,曾谈到灵宝派分衍为东华派及东华派的承传谱系:"灵宝始于玉宸,本之度人经法,而玄一三zhēn rén阐之。次而太极徐君(徐来勒)、朱阳郑君(郑隐)、简寂陆君(陆修静)。倡其宗者,田紫极(田思真)、宁洞微(宁全真)、杜达真、项德谦、王清简、金允中、高紫元、杜光庭、寇谦之、镏冲靖,而赵、林、白、陈而下,派亦衍矣,是有东华、南昌之异焉。"所述田思真、宁全真为东华派的开教祖师,已如上述。其后诸人中chā入寇谦之、杜光庭,是时序颠倒,可以不论;金允中、镏冲靖二人可作简略介绍。
金允中,南宗道士,于理宗(1225~1264)时编著《上清灵宝大法》四十四卷,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张道贵先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门徒,《武当山志》载,张道贵,名云岩,号雷翁,长沙(今属湖南)人。至元(1264~1294)间入武当,礼汪真常为师。随后又"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zhēn rén(黄舜申)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行其奥旨,唯张洞渊(张永清)焉,终于自然庵。"①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1251)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后裔。生于建宁(今属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1285),应诏赴阙。……至元丙戌(1286),钦受圣旨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zhēn rén,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②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或作有)弟子。陈友珊《长春道教源流》卷七云: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宜都(今属湖北)人。幼习举子业,未成,弃去,更为县曹掾。年三十一,……闻鲁洞云(大宥)名,投礼出家。
洞云传以道要。……后由张云岩(道贵),复得叶云莱、刘洞明之道。至大三年(1310),皇后闻其道行,遣使命建金醮。
皇庆元年(1312)春,京师不雨,召守清至,祷而雨。逾年春不雨,祷而雨,又祷又雨。两京大悦,赐号体玄妙应太和zhēn rén。赐虚夷宫额曰: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住持。延元年(1314)春,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由于张守清在当时颇有名望,所传弟子又多,故被后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为一代祖师,《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师派",在黄舜申之后,即列: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
张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zhēn rén(张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祷,无不感应。"彭通微,"原名宏大,号素云,河南汝阳人。大德十一年(1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刘月渊为师。至正四年(1344)游武当山,时太和张zhēn rén主紫霄宫,素云服劳执役三年,得zhēn rén授炼气栖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至细林山,结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闻。二十七年(1394)秋八月返真。是岁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闻"。单道安,"均州人,从南岩张zhēn rén(张守清曾住南岩天一真庆宫--引者注)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勤恳弗怠。……洪武初,游西华、终南诸山,仍居重阳万寿宫。一日,以所授玄秘付与门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葬于五华仙茔"。③但此后传承情况缺乏记载。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yīn,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再谒毛公坛、张公洞,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法)妙,仍归紫霄宫,八十余然蜕去"。简中阳,字钦和,武昌人。"不喜荣达,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来武当,居紫霄之巅,辟谷坐忘,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见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纳之,于是道价益增。永乐丙戌(1406)召见,问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后隐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④
前述南传一系,至元末,传至赵宜真(?~1382)。宜真,号原阳子。其先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元时徙安福(今属江西)。早业儒,后入道。初师清微派道士曾贵宽(号尘外,黄舜申嫡传),嗣清微法;继师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内丹之学;又师徐异,得净明忠孝之道。师承多途,所传亦杂,但他对上述诸派的理论多有所阐扬。如他曾据师传,再补以他书,对清微雷法、斋法,加以整理,疏解,并对其理论加以阐发,作《玉宸登斋内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等篇。强调道为体,法为用,道与法皆具于我心。心地诚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应"。如奏章斋科,首在于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念咒、掐诀烧符、令色华音、驰心外想为务,徒以乱其神思,困其肢体,……尚何望有所感格哉!"⑤超度亡灵也如此,"矧鬼神之于人,非可以声色相通,惟可以心诚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随心念化现。我心昏昧猥小,则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穷乡,我心广大光明,则幽冥亦成天宫净界,我能修持正道,则鬼神感悟,亦返邪归正矣"。⑥由于赵宜真对清微道法多所阐扬,故后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为一代祖师。如《道法会元》卷三十二《上清龙天通明炼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黄舜申之后,列熊道辉、彭汝砺、曾贵宽、赵宜真。
赵宜真所传弟子中,以刘渊然为最著。刘渊然(被净明道尊为第六祖)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胡守法。刘、邵、喻、胡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刘渊然在永乐间受命任道录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zhēn rén",宣德初,进大zhēn rén,领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统中迁道录司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间,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zhēn rén";喻道纯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为"体玄守道安恬养素冲虚湛默演法翊化普济zhēn rén",任道录司左正一,领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为"冲虚静默悟法从道凝诚衍范显教zhēn rén",弘治改元,授道录司左正一,掌道录司事。以上诸人皆通法术。但诸传中皆未注明曾受清微道法的传承。故在赵宜真之后,清微派南系的传承如何,现尚难于稽考。
《东岳庙志》之"灵济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历代祖师,为:故始祖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禹贵黉,称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刘守谊,第五代都全、李全安、朱全,直至第十五代庞源本等。据上面第四代神牌所书"皇清"二字推测,从四代至十五代,盖皆为清代清微派的传人。但皆无事迹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称道士禹贵黉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与上述南毕道、黄舜申等不相接,或许是清微派传至明、清时所分衍的支派。
闵一得《金盖心灯》卷二《吕云隐律师传》中,又记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代传人。该传云,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律师吕守璞(号云隐)之父吕贞九,在明末清初弃儒为道,嗣清微法,为第二十三代法师。吕守璞在十七岁时,受其父传清微法,其后才拜龙门派七祖王常月为师,入龙门派。
故该传曰:"师(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他下传弟子吕徵,为龙门派传人,但不知并传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数,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叶后,道教衰落,清微派详情也就难以考知。
注:
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六,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②即《道藏》所收《武当福地总真集》
③以上皆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引《武当山志》
④以上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及《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七引《武当山志》
⑤⑥《道藏》第28册745页,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东华派
东华派为符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于南宋初,流传至元代。
东华派自称其教始于元始上帝和灵宝天尊,祖述灵宝道士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尤以南朝宋道士陆修静为其宗祖。据此,可知该派乃是从灵宝、阁皂宗分衍出来的一个支派。灵宝派盛于南朝,唐以后衍变为阁皂宗,在两宋时虽与茅山、龙虎二宗并称"三山符",但一直不如其他二宗之兴盛。故常有灵宝道士另辟蹊径,企图独树一帜以振宗风,东华派即是从中分衍的支派之一。
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载之《宁全真传》看,东华派的肇始者为王古和田灵虚(名思真),创建人为宁全真。据称,北宋末,有尚书王古,"嗣丹元zhēn rén东华嫡传"。又有道士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玄受三洞经教,与东华丹元玄旨会合。"陆修静逝世后,被谥为简寂先生,宋徽宗教封为丹元zhēn rén,故上文所云丹元zhēn rén、简寂先生,皆指陆修静。陆修静是南朝宋时的道士,故北宋末的田灵虚所谓"遇陆简寂于庐山"者,纯属伪托,作为创教的准备。但他二人并未创立东华派,而是把创教任务jiāo给了他们的弟子宁全真。
宁全真(1101~1181),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河南开封人。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yào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风角鸟占卜术"。①家贫,无以自给。尚书王古曾嗣丹元zhēn rén东华嫡传,知全真有道,乃檄充史椽。又闻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而得道,遂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秘文,一见辄悟。"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指宁全真--引者注)根器深重,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yù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
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②此后不久,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宁全真亦奉其生母到南方,又得仕子仙所授"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生母亡后,复为宁姓。绍兴(1131~1162)中,以斋醮祈祷有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加"赞化"二字。朝廷凡有醮礼,皆命其主典。孝宗(1163~1189)朝,遭左街道录刘能真嫉妒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士夫慕其道而归之者如市。浙右(浙西道)诸处士庶率多请其建醮。晚年住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弟子何淳真家,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逝世,享年八十一。宁全真所传弟子甚众,知其名者有:赵义夫、宋扶、何德阳、王承之、章友直、宗妙道、胡元鼎、胡次裴、赵怀政、胡仲造、杜文豫等。可见在宁全真周围已集合起大批弟子,他所创建的东华派已初具规模了。
东华派以元始上帝、灵宝天尊为最高神,以《灵宝度人经》为主要经典,崇尚斋醮科仪。编纂有道法与斋醮方面的经书,《正统道藏》第五十一册所收的《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题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第十二册所收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题宁全真授,林灵真编,是后人在林灵真所撰的《济度之书》十卷基础上扩充编写的。
东华派在南宋初形成后的传播情况在《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中,列有其传系:王zhēn rén,讳古,字贤孙;田真君,讳思真,字清夫;宁zhēn rén,讳全真,名本立,字道立;王zhēn rén,讳,字光宝;赵zhēn rén,讳德真,字义夫;宋zhēn rén,讳存真;张zhēn rén,讳洞真;
孔zhēn rén,讳敬真;卢zhēn rén,讳湛真;薛zhēn rén,讳熙真。上列宁全真之后的王、赵、宋、张、孔、卢、薛诸人,不见他书记载,其事迹不详。
张宇初《岘泉集》卷一谈诸符派的源流时,曾谈到灵宝派分衍为东华派及东华派的承传谱系:"灵宝始于玉宸,本之度人经法,而玄一三zhēn rén阐之。次而太极徐君(徐来勒)、朱阳郑君(郑隐)、简寂陆君(陆修静)。倡其宗者,田紫极(田思真)、宁洞微(宁全真)、杜达真、项德谦、王清简、金允中、高紫元、杜光庭、寇谦之、镏冲靖,而赵、林、白、陈而下,派亦衍矣,是有东华、南昌之异焉。"所述田思真、宁全真为东华派的开教祖师,已如上述。其后诸人中chā入寇谦之、杜光庭,是时序颠倒,可以不论;金允中、镏冲靖二人可作简略介绍。
金允中,南宗道士,于理宗(1225~1264)时编著《上清灵宝大法》四十四卷,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