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奏》三篇。"至南宋曾《道枢》卷三十四《参同契》下篇,又记有关魏氏之事云:"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子。"又"云牙子游于长白之山,而遇zhēn rén告以铅汞之理、龙虎之机焉,遂作书十有八章,言大道也。"关于《参同契》之行世,南朝梁陶弘景在其所著《真诰》卷十二有一注云:"《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以知术故,郡举方正,迁洛阳市长。"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弘景所引,盖《参同契》序中之文……今本《参同契》无此篇,殆传写佚脱,否则后人以其非本文而削之也。"并说:"弘景此注叙《参同契》源流本之旧序,最明白可靠。"又《开元占经》卷一百二十引《会稽典录》:"淳于翼字叔通,除洛阳市长。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翼占曰,以蛇有鳞甲,兵之应也。"可知上虞淳于叔通即淳于翼,乃魏伯阳之同郡人。而淳于翼占蛇妖事,屡见于其他典籍中,故余嘉锡再次指出:"叔通深通方术,能占知蛇妖,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故又从徐从事受《参同契》。陶弘景所引必汉魏人旧序,非无稽也。"
《参同契》以内炼为主,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尔后为道教三元丹法中人元金丹内炼法奉为祖经,誉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本炼丹术士,故该书也兼及炉火烧炼,而总结了东汉前炼丹术中一些化学知识,虽则内容不多,但却是现存世界讨论炼丹术的最早文献,曾被英译,刊载在1932年出版的文化史杂志"Isis"上。而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葛玄
葛玄(164~244)为三国吴人,葛洪从祖。字孝先。人称太极葛仙翁。本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xìng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思远,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传。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还称《灵宝经》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239)建立方山观的记载。北宋崇宁三年(1104)封"冲应zhēn rén";南宋淳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
《抱朴子内篇金丹》载称:葛玄师事庐江左元放,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葛玄又以其书并炼丹秘术传郑隐,郑隐再传葛洪。上述丹经均属"太清经"系统。考《太清丹经》即今《太清金液神丹经》,《九鼎丹经》即今《黄帝九鼎神丹经》,两者卷数亦同,皆成书于西汉末、东汉初,是现存道教最古的丹经,主讲金丹服食之道。又据《云笈七洞仙记》载:"郑思远晚师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星内文》《五岳真形图》《洞玄五符》等。"考《三皇内文》本符书,与《五岳真形图》均为召神劾鬼之属,后归"洞神经"系统。在修持活动方面,道书还有关于葛玄能服术、辟谷,行诸奇法的种种传说。
许逊
许逊(239~374)为东晋道士,净明道尊奉的祖师。字敬之,南昌人。据道书记载,少以shè猎为业,一日入山shè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
元康元年(291)bào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乱,乃弃官东归,与吴猛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或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斩蛇、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道教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飞升,鸡犬悉去"。西山道士乃以许逊故宅建游帷观为祭祀所。据《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载:每当许逊升遐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①宋代,许逊极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遣内使程奇请道士在玉隆宫建道场七昼夜,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又仿西京崇福宫规制,在洪州西山改建玉隆万寿宫。
建筑宏伟壮观,为宋代著名道观。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②宋代民间对许逊的信仰已很盛行。"每岁夏季,诸卿士庶,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除旱蝗。"③据传每年仲秋"净月",前往西山玉隆万寿宫朝拜者,扶老携幼,肩舆乘骑,肩摩于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刘玉都假托许逊神灵降授,并尊为净明道祖师。
许逊事迹正史无传,道书所载,也多不一。如关于许逊得道,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许逊得道于吴猛。《云笈七》卷一百六《许逊zhēn rén传》称:"(吴)猛升仙去时,语其子云:'吾去后,东南方有人,姓许名逊,应来吊汝,汝当看重之,可以真符授也。'至时,逊果来吊,其子以父命将真符传逊,奉修真感有愈于猛。"(二)许逊得道于兰公。据《十二真君传》载:兰公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县人,因"精专孝行",斗中zhēn rén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果然,兰公死后,其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逊所得。
(三)吴猛、许逊皆得道于谌母。《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关于许逊的籍贯,《云笈七》说是南昌人。《十二真君传》记许逊籍贯为汝南,《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谓许逊"望本高阳"。汝南许氏是汉代主持"元旦评"的名流,高阳许氏是魏晋北朝的名门。这或许是为了神化许逊而有意的攀附。
注:
①②③《道藏》第6册843页,第4册763页,76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魏华存
魏华存(251~334)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据《魏夫人传》载,魏华存"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yù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yù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一作刘七),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
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据《云笈七上清经述》《茅山志》卷十载:魏华存居修武县(夫为修武令)时,因"冥心斋静,累感真灵",谓于西晋太康九年(288)三十七岁时,忽有众真下降,清虚zhēn rén王褒为其师,并授以《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三十一卷,并称"此书昔授之西城总真君,今以付子,且语以存思指归行事口诀"。于是《上清经》从此而行世。后又有景林zhēn rén别授《黄庭内景经》。考清虚zhēn rén王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安国侯七世孙,学道华yīn山。但王褒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则下距魏华存之生为二百八十七年,故所述王、魏间经书授受事,当不足信。至于《黄庭内景经》授受之说,涉及该经撰者及出世源流问题。今人王明先生曾对此详加考辨,认为:魏晋之际,民间似已有秘藏七言韵文的《黄庭》草本,约在西晋太康九年左右,魏华存得此草本,并予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记录,详加诠次,撰为定本。
关于《上清经》之下传,《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载:
"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琊王司徒舍人杨羲,杨以隶书写出,又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并第三息上计椽许,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所谓"降授"乃扶乩降笔,且兴宁二年魏夫人"降授"上清经,已是魏华存死后三十年的事,当不可信。《上清经》实为杨羲所造。
上述三事,皆魏晋时期道教造经者之托辞,魏华存经此神化后,被上清派尊为第一代太师。
狐丘
狐丘,亦称狐刚子。炼丹家。正史无传。不详其生卒年与里籍。据今人陈国符先生考证,为晋代人,约与葛洪同时,撰《五金诀》,称狐刚子为"最大之外丹黄白师"。又据赵匡华先生考证:狐刚子名丘,又作胡罡子、狐罡子。东汉末年炼丹黄白术的杰出代表,魏伯阳似为其师,三国吴人葛玄似为其弟子。其著述反映了汉末我国炼丹术所达到的高度,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化学发明家。惜其著述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以致他的名字长期湮没无闻,所幸成书于唐初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及唐代黄白术专著《龙虎还丹诀》《太古土兑经》中,保留了他在黄白术方面的一些重要佚文。虽然零散,但可知其著述有《五金粉图诀》(又称《粉图经》《粉图》《五金诀》,又名《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录》《河车经》《玄珠经》等。此外《通志艺文略》还著录狐刚子撰《金石还丹术》一卷。
我国古代有服饵金丹,长生不死之说,因而服食金丹成为一时风尚,狐刚子为此撰《出金矿图录》,对金、银的xìng状、地质分布、寻矿采集、冶炼工艺等均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表明早在汉代我国金银地质学、冶金学所达到的先进水平,其中"作炼锡灰坯炉法"(即"吹灰法"),原为古代冶炼贵金属的原始形式,但长期以来,未明其出世时期,狐刚子这一记载,弥补了此一空白。再者"炼石胆取精华法",是用干馏法从石胆(CuSO45H2O)中提取硫酸的世界最早记录,它比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提出加热矾,可蒸馏出"矾精"(硫酸),要早五六百年。此外为杀金、银dú,而有"作金银粉法",此法堪称绝妙:先使黄金成液态汞齐、再与盐末共研,黄金分散后附于盐末表面,再蒸去水银,洗其盐末,即得极细的金粉。此法为历代炼丹家所沿用,直至明《本草纲目》中还有记载。
《五金粉图诀》中,记载了他在水银制炼史上的成就。我国早期使用简易氧化焙烧法提炼水银(挥发大回收率低),狐刚子又最早提出改焙烧法为密闭抽汞法,从而导致了我国炼制水银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他根据炼丹术中水银的不同用途,将其分为雄汞、雌汞、神飞汞三种,制炼法也随之而异。他不仅发明了这些炼汞法,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对该法的水银提炼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按现代化学理论计算,一斤品位较纯的朱砂(丹砂),可提炼水银的理论数字是十三两八钱(一斤十六两制),而狐刚子的实验是"好朱(朱砂)一斤,可得十二两",说明他实际提炼的水银数量已达理论数字的百分之八十七。在古代简陋、原始的设备条件下,这个数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其次"九转铅丹法",记载了他对铅化学的贡献,这也是炼丹史上关于制取"铅丹"(Pb3O4)的最早文献。此外,狐刚子在古代合金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所以化学史家赵匡华认为:中国的炼丹家,到了东汉末年,对五金彼此间形成合金的倾向及其合金的xìng能已有如此深入、系统的认识,这在中国汉晋时期的典籍中是极罕见的科技资料,较之"九转铅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葛洪
葛洪(283~36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yào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能读也。
……"①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参同契》以内炼为主,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尔后为道教三元丹法中人元金丹内炼法奉为祖经,誉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本炼丹术士,故该书也兼及炉火烧炼,而总结了东汉前炼丹术中一些化学知识,虽则内容不多,但却是现存世界讨论炼丹术的最早文献,曾被英译,刊载在1932年出版的文化史杂志"Isis"上。而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葛玄
葛玄(164~244)为三国吴人,葛洪从祖。字孝先。人称太极葛仙翁。本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xìng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思远,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传。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还称《灵宝经》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239)建立方山观的记载。北宋崇宁三年(1104)封"冲应zhēn rén";南宋淳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
《抱朴子内篇金丹》载称:葛玄师事庐江左元放,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葛玄又以其书并炼丹秘术传郑隐,郑隐再传葛洪。上述丹经均属"太清经"系统。考《太清丹经》即今《太清金液神丹经》,《九鼎丹经》即今《黄帝九鼎神丹经》,两者卷数亦同,皆成书于西汉末、东汉初,是现存道教最古的丹经,主讲金丹服食之道。又据《云笈七洞仙记》载:"郑思远晚师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星内文》《五岳真形图》《洞玄五符》等。"考《三皇内文》本符书,与《五岳真形图》均为召神劾鬼之属,后归"洞神经"系统。在修持活动方面,道书还有关于葛玄能服术、辟谷,行诸奇法的种种传说。
许逊
许逊(239~374)为东晋道士,净明道尊奉的祖师。字敬之,南昌人。据道书记载,少以shè猎为业,一日入山shè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
元康元年(291)bào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乱,乃弃官东归,与吴猛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或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斩蛇、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道教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飞升,鸡犬悉去"。西山道士乃以许逊故宅建游帷观为祭祀所。据《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载:每当许逊升遐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①宋代,许逊极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遣内使程奇请道士在玉隆宫建道场七昼夜,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又仿西京崇福宫规制,在洪州西山改建玉隆万寿宫。
建筑宏伟壮观,为宋代著名道观。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②宋代民间对许逊的信仰已很盛行。"每岁夏季,诸卿士庶,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除旱蝗。"③据传每年仲秋"净月",前往西山玉隆万寿宫朝拜者,扶老携幼,肩舆乘骑,肩摩于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刘玉都假托许逊神灵降授,并尊为净明道祖师。
许逊事迹正史无传,道书所载,也多不一。如关于许逊得道,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许逊得道于吴猛。《云笈七》卷一百六《许逊zhēn rén传》称:"(吴)猛升仙去时,语其子云:'吾去后,东南方有人,姓许名逊,应来吊汝,汝当看重之,可以真符授也。'至时,逊果来吊,其子以父命将真符传逊,奉修真感有愈于猛。"(二)许逊得道于兰公。据《十二真君传》载:兰公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县人,因"精专孝行",斗中zhēn rén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果然,兰公死后,其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逊所得。
(三)吴猛、许逊皆得道于谌母。《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关于许逊的籍贯,《云笈七》说是南昌人。《十二真君传》记许逊籍贯为汝南,《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谓许逊"望本高阳"。汝南许氏是汉代主持"元旦评"的名流,高阳许氏是魏晋北朝的名门。这或许是为了神化许逊而有意的攀附。
注:
①②③《道藏》第6册843页,第4册763页,76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魏华存
魏华存(251~334)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据《魏夫人传》载,魏华存"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yù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yù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一作刘七),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
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据《云笈七上清经述》《茅山志》卷十载:魏华存居修武县(夫为修武令)时,因"冥心斋静,累感真灵",谓于西晋太康九年(288)三十七岁时,忽有众真下降,清虚zhēn rén王褒为其师,并授以《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三十一卷,并称"此书昔授之西城总真君,今以付子,且语以存思指归行事口诀"。于是《上清经》从此而行世。后又有景林zhēn rén别授《黄庭内景经》。考清虚zhēn rén王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安国侯七世孙,学道华yīn山。但王褒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则下距魏华存之生为二百八十七年,故所述王、魏间经书授受事,当不足信。至于《黄庭内景经》授受之说,涉及该经撰者及出世源流问题。今人王明先生曾对此详加考辨,认为:魏晋之际,民间似已有秘藏七言韵文的《黄庭》草本,约在西晋太康九年左右,魏华存得此草本,并予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记录,详加诠次,撰为定本。
关于《上清经》之下传,《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载:
"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琊王司徒舍人杨羲,杨以隶书写出,又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并第三息上计椽许,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所谓"降授"乃扶乩降笔,且兴宁二年魏夫人"降授"上清经,已是魏华存死后三十年的事,当不可信。《上清经》实为杨羲所造。
上述三事,皆魏晋时期道教造经者之托辞,魏华存经此神化后,被上清派尊为第一代太师。
狐丘
狐丘,亦称狐刚子。炼丹家。正史无传。不详其生卒年与里籍。据今人陈国符先生考证,为晋代人,约与葛洪同时,撰《五金诀》,称狐刚子为"最大之外丹黄白师"。又据赵匡华先生考证:狐刚子名丘,又作胡罡子、狐罡子。东汉末年炼丹黄白术的杰出代表,魏伯阳似为其师,三国吴人葛玄似为其弟子。其著述反映了汉末我国炼丹术所达到的高度,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化学发明家。惜其著述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以致他的名字长期湮没无闻,所幸成书于唐初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及唐代黄白术专著《龙虎还丹诀》《太古土兑经》中,保留了他在黄白术方面的一些重要佚文。虽然零散,但可知其著述有《五金粉图诀》(又称《粉图经》《粉图》《五金诀》,又名《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录》《河车经》《玄珠经》等。此外《通志艺文略》还著录狐刚子撰《金石还丹术》一卷。
我国古代有服饵金丹,长生不死之说,因而服食金丹成为一时风尚,狐刚子为此撰《出金矿图录》,对金、银的xìng状、地质分布、寻矿采集、冶炼工艺等均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表明早在汉代我国金银地质学、冶金学所达到的先进水平,其中"作炼锡灰坯炉法"(即"吹灰法"),原为古代冶炼贵金属的原始形式,但长期以来,未明其出世时期,狐刚子这一记载,弥补了此一空白。再者"炼石胆取精华法",是用干馏法从石胆(CuSO45H2O)中提取硫酸的世界最早记录,它比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提出加热矾,可蒸馏出"矾精"(硫酸),要早五六百年。此外为杀金、银dú,而有"作金银粉法",此法堪称绝妙:先使黄金成液态汞齐、再与盐末共研,黄金分散后附于盐末表面,再蒸去水银,洗其盐末,即得极细的金粉。此法为历代炼丹家所沿用,直至明《本草纲目》中还有记载。
《五金粉图诀》中,记载了他在水银制炼史上的成就。我国早期使用简易氧化焙烧法提炼水银(挥发大回收率低),狐刚子又最早提出改焙烧法为密闭抽汞法,从而导致了我国炼制水银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他根据炼丹术中水银的不同用途,将其分为雄汞、雌汞、神飞汞三种,制炼法也随之而异。他不仅发明了这些炼汞法,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对该法的水银提炼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按现代化学理论计算,一斤品位较纯的朱砂(丹砂),可提炼水银的理论数字是十三两八钱(一斤十六两制),而狐刚子的实验是"好朱(朱砂)一斤,可得十二两",说明他实际提炼的水银数量已达理论数字的百分之八十七。在古代简陋、原始的设备条件下,这个数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其次"九转铅丹法",记载了他对铅化学的贡献,这也是炼丹史上关于制取"铅丹"(Pb3O4)的最早文献。此外,狐刚子在古代合金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所以化学史家赵匡华认为:中国的炼丹家,到了东汉末年,对五金彼此间形成合金的倾向及其合金的xìng能已有如此深入、系统的认识,这在中国汉晋时期的典籍中是极罕见的科技资料,较之"九转铅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葛洪
葛洪(283~36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yào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能读也。
……"①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