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中国道教最新章节 > 中国道教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0 章

  仙道"秘在"神、气"修炼。

  谓人从"先天气"得生,亦应修此"气"而长生。但"神"为长生之主,"气为长生之本",须元神(xìng)、元气(命)双修,少一不得,"少神则气无主宰不定,少气则神坠顽空不灵。"故曰:"是气也、神也,仙道之所以为双修xìng命者也。"然后本此神、气一以贯之。如以"先天后天二气"之论,明生人生仙佛之理;"yào物"之论,明真精元气脱死超生之功;"鼎器"之论见神、气之互相依存;火候为经,乃集古众圣之略言;"炼己"乃炼真我(元神)之本来面目;"炼yào"喻二气会合、火yào适均以结胎;"伏气"戒气散而神无所依归;"胎息"乃"胎其神,息其气",合神气归其妙,化神而还其虚。

  《仙佛合宗语录》系由为门人讲习修道之集录。《伍zhēn rén丹道九篇序》云:"斯录阐发仙宗,而以佛宗为印证,故名合宗,无非使后世知xìng命双修为要也。"该书内容甚为广泛,凡道之yào物、水源、采炼、火候、沐浴、鼎器、炼精、炼气、炼神、还虚等,皆有详尽之论述。该"语录"除有关内丹问题的答问外,还涉及外丹诸问题。他一方面力斥点石成金外丹术的虚妄,另一方面又肯定仙家有外丹之秘传,并称自己已有实践经验。此外,还著有《金丹要诀》《丹道九篇》各一卷。

  《丹道九篇》详载内丹功诀,功夫分为九段,均以阐发仙宗为旨,而参以佛宗为证;强调丹法步骤应从炼xìng入手,再逐次进入炼精、炼气、炼神之全过程。

  伍柳丹法比较烦琐,但其理论比较浅近,较之北宗传统丹法,援佛入道之处更为突出。

  王常月

  王常月(?~1680)为清初著名龙门派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潞安府长治(今属山西)人。生当明季之乱,慨然有出尘之心。年甫弱冠,即遍游名山,参求大道。迨至中年,始于王屋山(山西阳城县西南)遇龙门六祖赵复阳(名真嵩,号复阳),一再求为弟子。赵授以戒律,命名常月。

  嘱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持。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元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辞师后,周流诸山间,搜览三教经书,孜孜不倦。八九年间,参师二十余处,印证五十余人。闻九宫山(湖北通山县南)有隐士,亟往访之,仍为其师赵复阳。复阳问其别后持心应物,何得何失?常月历叙玄风敝,罹诸艰苦,求师指示。复阳曰:"君子穷于道谓穷,通于道谓通;道备我身,何忧穷通?若违时妄行,安能免世俗之妄议,匪类之忌哉!"遂以天仙大戒密授之。别师后,隐居华山多年。

  清顺治十二年(1655)秋,北上至北京,挂单灵估宫。适全真道祖庭北京白云观,在明末李自成破北京后已荒芜,仅一俞姓居士留居其中。俞居士请常月住白云观,任方丈。次年三月,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陶守贞(号靖庵)、黄守元(号赤阳)等先后入其门下。

  晚年曾先后南下至南京隐仙庵、杭州宗阳宫、湖州金盖山等地收徒传戒,再到湖北武当山收徒传戒,度弟子甚众,使久衰的全真龙门派逐渐复兴,被后世道士誉为龙门中兴之臣。卒后敕赠抱一高士。

  他在南京收徒传戒,后辑有说戒记录《碧苑坛经》(或称《龙门心法》)二卷,既讲修炼次第,又讲修炼方法。提出入道学仙,须按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行精严、忍辱降心、清净心身、求师问道、定慧等持等二十要,依次修行;并须严持初真、中级、天仙三级道戒,以戒、定、慧为渐进之基。其内丹修炼法,标榜"无相法门",反对"看相修行",破斥拘于炼化精气的金丹命术。认为只要了xìng,不愁命不立。尤其反对通过炼化精气以求却病延年。认为ròu体总是要死的,不死的只是真xìng法身。"所说延生,不是却病延年,长生不死,乃是万劫不坏真xìng,亘古长存之法身"。又说:"如来亦有灭度之时,老聃亦有飞升之日。""色身纵留千年,止名为妖,不名为道。法身去来常在,朝闻道夕死可也。"

  道教长生成仙信仰却被他彻底抛弃了。

  他的卒年(康熙十九年,1680),诸书记载皆同,而生年则各执一词。其弟子吕守璞(号云隐)所撰《王昆阳传》谓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据此,常月寿为八十八。其徒孙范太清(号青云)所纂《钵鉴续》则力辩其非,谓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据此,常月寿则为一百五十九。

  著作有《钵鉴》五卷,记述明清全真道史实。又有《初真戒律》一卷,收入《道藏辑要》。《碧苑坛经》收入《古书隐楼藏书》。

  张清夜

  张清夜(1676~1763)为清代道士。初名尊,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原籍长洲(今江苏吴县)。少为诸生,博学工诗,又善书法。尝游历四方,至武当山太子坡,从余太源为黄冠。

  雍正元年(1723),溯江入蜀,遍览峨眉、青城之胜,先后居成都临江寺、惜字宫。雍正七年起,主武侯祠事。此后谢绝尘俗,涵习清虚,暇则展读《yīn符经》。乾隆八年(1743),成都青羊宫重修告竣,县令重其高隐,请其出主青羊宫。清夜命其徒汪一萃代任,己则不时往来于青羊宫与武侯祠之间。越二年,青羊宫成为十方大丛林,一时道众闻声云集,清规复振。

  著作有《玄门戒白》《yīn符发秘》,现存手抄本。《玄门戒白》作于乾隆八年,为告诫道士之语。以勉励道士"尽力乎孝弟忠信,黾勉乎礼义廉耻"为主旨。谓"孝弟忠信,为三教之主宰;礼义廉耻,实列圣之纲维";"须知大道出于纲常,纲常外无大道。广行方便,多积yīn功,庶几修内丹者,龙虎伏而鬼神钦,专炉火者,魔障消而福缘凑"。表现明清道士强调三教合一的普遍思想特点。《yīn符发秘》成书于乾隆十九年。

  主要以内丹之义解《yīn符》,谓前人将《yīn符经》之"yīn"作"暗"字解,"谬矣","乃'时'字之义也"。谓《yīn符经》之"经旨",全在"时动知修"四字。"夫时动者,即天人合发之时也。故时之动,介乎先天、后天之际,作圣作凡之间,或因其时之动也,则情扰乎其中,变先天为后天,此时动必溃之诫也;或因其时之动也,能运我自然之杀机,可以返后天为先天,岂非万化定基之始乎!至于知之者,即是知此时之动机也,修之者,即于机动之际,及时下功行,一得永得之道也。"据传张清夜还著有《潭东集》,但迄今未见。

  娄近垣

  娄近垣(1689~1776)为清代正一派道士。字三臣,号朗斋,又号上清外史。松江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境)人。祖与父皆为道士。自幼出家龙虎山,拜上清宫提点周大经为师,尽传其五雷法及诸家符秘。清雍正五年(1727),随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儒入京,奉命礼斗祈雨。八年,据称因治雍正帝疾有验,封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后随雍正学佛典,著《xìng地颂》等诗。雍正十一年,谕修大光明殿,赐其居住,封妙正zhēn rén。乾隆继位,封通议大夫,食三品俸,带管道录司印务,住持北京东岳庙。一时京华冠盖,竞与往还。当其五十岁生辰时,王公大臣纷纷赠诗,后辑成《知非赠言集》。

  不喜炼气养真之术,据《啸亭杂录》卷九载称,他认为"此皆妖妄之人,借以谋生理耳"!先恭王延至邸,问其养生术。

  zhēn rén曰:"王今锦衣玉食,即真神仙中人"。因席上有烧猪,zhēn rén因笑曰:"今日食烧猪,即绝好养生术,又奚必外求哉!"

  著作有《南华经注》一卷,《御选妙正zhēn rén语录》一卷,《重修龙虎山志》十六卷,删定《黄科仪》十二卷,校订《先天奏告玄科》一卷等。清代正一派道士有著作传世者不多见。道士中能以文字入清世宗《御选语录》者,唯娄近坦一人。其《语录》有会归三教及阐述内丹修炼的内容,可见他之所学不囿于正一派。其《重修龙虎山志》亦编排有序,文字流畅,表明他确是能文之道士。

  刘一明

  刘一明(1734~1821)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其所著《会心内集》自述云:年十七(乾隆十五年,1750),身患重病,百yào不效。次年赴甘肃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喜遇zhēn rén赐方,沉疴尽除。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在榆中(今属甘肃)遇龛谷老人授以内丹秘诀,遂师之。此后,为求参证,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今山西临汾县南旧平阳县,为古之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复游汉上,又遇仙留丈人,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始被解释云云。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

  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阐幽》《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yīn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又撰有医书《沙胀眼科》行世。其内丹学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其《指南针序》以中正之道为"贯通三教之理",谓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他撰《周易阐真》《孔易阐真》,以易学论金丹,以金丹释儒门易学。其《修真辨难》称:"大学中庸,俱身心xìng命之学,其中有大露天机处,特人不自识耳。

  至于赞易十传,无非穷理尽xìng至命之学。"故其内丹理论中,颇多融合儒释、特别是理学思想的言论。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xìng命双修,循序渐进。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yào物为内外,谓内yào生于自身,为元xìng,外yào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xìng分天命之xìng与气质之xìng。对《参同契》《悟真篇》《yīn符经》等的注疏有独到之处,对火候的分别尤称细微,但其说较伍柳一派为隐晦。

  闵一得

  闵一得(1758~1836)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字小艮。道名一得,自号懒云子。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二十岁左右礼全真龙门派第十代高东篱(名清昱,字东篱)为师。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东篱逝世,又以师礼侍高东篱弟子沈一炳(号轻云),为龙门派第十一代。

  后服官滇南,在此期间,曾于乾隆五十五年(或云五十七年),访云南鸡足山鸡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为师),得受其西竺斗法。在此前后,又与鸡足道者之徒裔金怀怀(王清楚,云南人)、白马李(李清纯,湖北江夏人)、李蓬头(名字、里籍不详)辈相往还。约于乾隆末年去官归吴兴,隐金盖山,主持纯阳宫,并从事著述。

  著作颇丰。嘉庆间撰著《金盖心灯》八卷(约成书于嘉庆十五年),卷前,首列《道谱源流图》,以老子为道祖,以吕岩为道宗。在吕岩之下,分列刘海蟾、张伯端至白玉蟾等南五祖之传系,和王重阳至北七真之传系;继列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之传系。全书以六卷篇辐,重点记述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传人的事迹,人各为传,共九十九人,加女道,共一百零六人,后两卷为金盖山名贤、高人、善士、高僧等之传记,共六十四人。所据资料,主要有王常月所纂《钵鉴》、范青云所纂《钵鉴续》,以及陶石庵所纂《金盖云笺》等。是研究明清龙门派的重要参考资料。道光中,又编纂《道藏续编》,内收明清内炼著作二三十种(包括闵一得自撰者)。又纂《古书隐楼藏书》,收清人和自撰的内丹书三十八种。以上二书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傅金铨傅金铨为清代著名道士。字鼎云,号济一子,又号醉花老人。江西金溪人。据其《心学》自序末署道光二十四年(1844),和朱虎臣为其诗画题词有"皤然一老得得来"、"八十读书有神解"等推测,约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左右。

  享年八十以上。

  阿应麟为傅金铨《杯溪录》作序时,曾叙及他的事迹。中有云:济一道人"以孝行闻乡里,居善亲,与善邻";并"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若尧舜禹文周孔,道统相承。为君止仁,为臣止敬,为父止慈,为子止孝。

  各止至善,即各证厥修矣。……其平居训俗,多功德之谈"。

  其所著《道海津梁》中,对净明忠孝教义多所阐发。认为"yù学神仙,先为君子。人道不修,仙道远矣。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不有人道,安求仙道!正心修身,徙义崇德,此庸行也;孝弟忠信,忍让慈惠,此庸德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真学志士,必自此始"。同书又谓:"出世必基于入世,yù求出世之功,先讲入世之道,儒其大宗矣。"

  以上说法,实是对刘玉净明教义的阐发。据此,傅金铨乃净明道流裔。

  曾游历江西、江苏、湖南、四川等地。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寄居四川巴县,设坛传教。据《巴县志》卷五所载:

  "从游者众。其门下最知名者,有临川纪大奎,时官合州(今四川合川县)知州。"又有弟子周鸾书、姚一智等。

  著作有《道书十七种》传世。其中除收自撰著作外,又收有明、清时人著作,或照书辑录,或加己注。甚至收有元代净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