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巩固,宗社尊安。景运隆长,本支万世。正统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卷末有护法神像。均粘接经文。现北京白云观、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处藏有此原版《正统道藏》(后两处均不完全)。四川大学所藏,版长63.4厘米,5折,每折5行,每行17字;内框26.8厘米,书长约36厘米。北京白云观所藏,经过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帙和封面为黄色,帙的左上角标有某类字号(一字即一帙)。上海白云观旧藏本,亦经同治五年(1866)重新修补。日本宫内厅本存四千一百一十五卷,据说多为正统本。
《正统道藏》所收经书,已重行分卷,原有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故有数经(或数篇、或数图)同卷者。每函各为若干卷;其中以十卷居多,亦有少至三四卷,,多至十五卷者,洪字号甚至多达十七卷。一般每卷均首题经名,经名下标字号数码(如"天一"、"推六"等等);若合卷,则标于第一书题下。书中亦可见这种标号及版顺序数。卷末复题经名;若为足卷,或于全书卷末经名下标"终"字;若有残缺,或亦加标识。有的书在卷末经题后还有反映所据本子的原题识。所收书籍,多避宋讳。
《正统道藏》仍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种以上;《云笈七》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
《正统道藏》收书的数量大,内容也很庞杂,遍涉道教的教义救理、戒律清规、符章奏、斋醮科仪、修炼摄养、灵图象数、名山宫观、神仙谱籍、道士传记等方面。除道教经籍外,还收入一部分医书yào方、诸子著作。包含不少中国古代宗教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医yào学、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重要史料。它与后来增补的《万历续道藏》习惯上略称《道藏》,是现存研究道教不可或缺的资料。
《正统道藏》刊竣后曾陆续印行颁赐各地宫观。但因屡经兵燹,原藏存世甚少。清代经板庋于北京大光明殿,日有损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存板尽毁。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借用北京白云观《道藏》,补以他观所存,将经折本改为六开线装小方册本影印出版,凡印三百五十藏,每藏一千一百二十册。涵芬楼影印本沿自北京白云观本,仍稍有缺卷。由于此本印量很少,现已不易寻阅。通行有数本是根据此本翻印。其中,台湾艺文印书馆本共六十册,每册前附目录,每页分上下各二十行。三十二开,字小。偶有沿涵芬楼本错简之处和小字模糊的现象。
新文丰出版公司本是由台湾中华道教会于1957年开始编印,1977年印成。每部亦六十册,但已增辑了明清以来散佚道书十五种chā入。此本十六开,比较清楚;并附清郑永祥、孟至才《白云观重修道藏记》、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等。日本也多次出版了《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翻印本。
1988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出版了影印本《道藏》。在涵芬楼影印本前,北京白云观藏本已有残缺,未曾觅补。此本借用现藏上海图书馆的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共计补缺一千七百余行,纠正错简十七处,还描补缺损字五百余个。此书十六开精装,共三十六册。第一册有前言和目录,最后一册附印上海图书馆藏缪荃孙旧藏清刻本《道藏目录详注》。每页分上中下各二十行,字迹清楚悦目。为影印本《正统道藏》(包括《万历续道藏》)中较好的本子。
《正统道藏》卷帙浩繁,兼之其实际内容多与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不合,检索十分不便,1935年,翁独健编《道藏子目引得》,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影印本为主,又加入《道藏阙经目录》和《道藏辑要》,内容分为《分类引得》(《道藏辑要新增道经目录》附其后)、《经名引得》(有去冠经名与简称经名之互见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等四部分。为检索《正统道藏》提供了方便。此外,法国学者施博尔编有《道藏通检》,并主持了大型的《道藏索引和提要》的编制工作。《正统道藏》所收经籍多依托三清尊神所说或历代仙真所撰,作者、年代不明;书名既长,且多异名(尤其是六朝道经)。据说施博尔等多国学者所编制的综合索引,包括了作者、流派、年代和经符导名等因素,方法更加细密。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
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称《万历续道藏》,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五百一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明朝宫史》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明史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即合指二书。今通行本《正统道藏》末《大明道藏经目录》四卷附有《续道藏经目录》一卷,亦系万历续刊时补入。此书末有题识:"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zhēn rén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灵佑宫供奉。"《万历续道藏》所收数种道书末,皆附类似识语,时间或同此,或在二月十五日,止于缨字号《庄子翼》卷末附录前。
《万历续道藏》首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末收焦所撰《庄子翼》,共补收道书五十六种,不再分类。绝大部分为元明道书,其中以明代新出道书居多。但也有一些早出的经籍,如《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一卷、《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一卷、《北斗九皇隐讳经》一卷、《太上洞真回玄章》一卷、《上清金章十二篇》一卷等,当归洞真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此书异名《升玄步虚章》《无上秘要》引作《洞玄玉京山经》),《太上洞玄济众经》一卷,当入洞玄部;《太上老君开天经》一卷、《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一卷,当入太玄部。还收入《易林》十卷(旧题焦赣撰)、《谭子化书》六卷(紫极宫碑本)。晚出之作也很有参考价值。例如《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明五峰山全真道周玄真注,附有不少序(其中多扶乩之笔),倡言三教同尊道,反映了当时的三教关系。《皇明恩命世录》和《汉天师世家》是研究正一道历史的重要资料;《紫皇炼度玄科》系神宵派道书;
《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为清微派作品。余如《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元始天尊说yào王救八十一难真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逍遥墟经》《徐仙翰藻》《赞灵集》《徐仙真录》《搜神记》《许真君玉匣记》《依托许逊)《玄帝感应灵签》(前附"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吕祖志》等,颇能反映元明时代民间道教信仰之盛况。其中《搜神记》虽编于元代,但引有《宋国朝会要》《宋真宗实录》和宋真宗亲制《灵遇记》等,对诸神仙封号大多标明时间,颇有资料价值。
《无生诀经》摘引佛教释迦牟尼及诸大师、和尚语,尤体现出道、释二教融合的趋势和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变。同时代人焦的《老子翼》和《庄子翼》,附录有王安石《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王《杂说》、李士表《庄子九论》等文章,对研究老、庄哲学均有参考价值。
《万历续道藏》亦系经折本。经板已不存。现通行本均为与《正统道藏》合印的影印本。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阙经目录》,上下两卷。不著撰人。《正统道藏》收入还一部。卷上书题下小注云:"于旧目录内抄出"。据该《目录》最末所列为《烟霞录》《绎仙传》《婺仙传》等书,是秦志安纂修元《玄都宝藏》时所增入,①可知上云"旧目录"系指元《玄都宝藏》目录,而此《阙经目录》自是明刊《正统道藏》时,参校元《玄都宝藏》时所得之缺经目录。陈垣先生说:"今本《阙经目录》,即明正统刊藏时校元藏所阙之目录,其次第同也。"②明《正统道藏》于正统九年(1444)刊板,此《阙经目录》当成于此前不久。
《目录》上下二卷共著录道书七百九十三种,除三种重出不计外,实著录道书七百九十种(上卷三百八十五种,下卷四百零五种)。每种书或著录卷数,或不著录,如以未著录卷数之书每种为一卷计,则卷上三百八十五种共八百三十九卷(其中《北帝神咒妙经》千卷当为十卷之误),卷下四百零五种共一千二百十九卷,总为二千零五十八卷。此数近于元《玄都宝藏》(七千八百余卷)与《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之差数。就是说,经过元代禁经,致约二千五百卷道书被禁佚失了。
此《目录》仅分上下卷,而未分类,但仔细分辨,仍可看出元藏是按三洞四辅分类法排列的:
卷上自《洞真太上紫微始青道经》至《玉清丹阳xìng元真一妙经》,计百余种,主要著录洞真部典籍,间杂部分洞玄部和太玄部书。其中有多种六朝古籍,如《洞真上清变化七十四方经》《洞真上清太上zhēn rén八素阳歌九章经》《洞真上清琼宫五帝灵飞六甲内文经》《上清真迹题秩目》《上清高上元始玉真谱录》《上清中央黄老君太丹隐书流金火铃》,以及《玉纬经》《众经目录》(即《太上众经目》)等。又有部分唐代道书,如司马承祯之《修真秘旨》和《修真秘旨事目历》、张仙庭《三洞琼纲》等。
自《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至《希夷先生直解周易》,计一百二十余种,大多为洞玄部道书,只间杂有数种注《易》象数书。其中有《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录》《洞玄灵宝太上高上太真科令》三卷、《洞玄灵宝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等灵宝要籍。所录之《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升玄内教经》等多种,曾有唐人写本,藏于敦煌卷子中。
自《洞神大有录图》至《太上洞神三皇上元六直斋仪》,计六十三种,系洞神部(包括洞渊、北帝类)道书。
自卷上之《自然经》至卷下之《一切道经音义》,计一百零七种,多为太玄部书。其中多种经书冠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之名,可见元藏沿袭朱藏之痕迹。这部分著录有很多重要道书,如《陆先生(修静)答问道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妙门枢要》(即杜光庭《玄门枢要》)《玄门大论》《神仙传》《高士传》《续高识传》《洞仙传》《真系传》《道学传》《众仙传》等。又著录有多种道士与佛教徒的论战书,如《辅正除邪论》《十异九迷论》《辨方正惑论》《诸家优劣论》《邪论》《辨仙论》《显正破邪论》《钦道明证论》《三教论》《三破论》,以及《濑乡记》《太上老君出塞记》等,见于至元禁断道经目录的就有九种。
自《太清金液神符经音义》至《叶天师杖中记》,计九十五种,除混杂有三种太平部书和一种洞神部书《三皇经》外,著录者多太清部道书。主经为《太清经》六十二卷,余皆养生服食书及内、外丹书,如《太清神仙服食经》《太上老君法食禁戒经》《逍遥子内指通玄诀》《玉皇圣胎神用诀》《参同契金碧潜通诀》《参同契太易至图经》等。
自《正一修真玉经》以下,系正一部道书,有《正一法文》六十卷等六朝古籍。
此后,分属不明,多为宋元作品。其要者有:宋贾善翔《高道传》、陈景元《度人宝珠妙义》、夏有章《丹台新录》、陈抟《九室指玄篇》和《陈希夷先生三峰寓言诗》、陈举《朝元子五太论》、杨谷《金华zhēn rén授道志》(以上宋人),以及金李大方《辩讹三教摭实根源图》、元李志全《修真文苑》等。
由上例举,可概见元《玄都宝藏》之编纂轮廓,将此《目录》与《正统道藏》书目相加,除去明人著作,大体就是元《玄都宝藏》所收之道书。故此《目录》对考证已亡的元《玄都宝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据此《目录》又可考见大批道教历代所出之书及其亡佚的时代,这对道教史研究亦具重大意义。
最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正统道藏》所收经书,已重行分卷,原有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故有数经(或数篇、或数图)同卷者。每函各为若干卷;其中以十卷居多,亦有少至三四卷,,多至十五卷者,洪字号甚至多达十七卷。一般每卷均首题经名,经名下标字号数码(如"天一"、"推六"等等);若合卷,则标于第一书题下。书中亦可见这种标号及版顺序数。卷末复题经名;若为足卷,或于全书卷末经名下标"终"字;若有残缺,或亦加标识。有的书在卷末经题后还有反映所据本子的原题识。所收书籍,多避宋讳。
《正统道藏》仍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种以上;《云笈七》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
《正统道藏》收书的数量大,内容也很庞杂,遍涉道教的教义救理、戒律清规、符章奏、斋醮科仪、修炼摄养、灵图象数、名山宫观、神仙谱籍、道士传记等方面。除道教经籍外,还收入一部分医书yào方、诸子著作。包含不少中国古代宗教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医yào学、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重要史料。它与后来增补的《万历续道藏》习惯上略称《道藏》,是现存研究道教不可或缺的资料。
《正统道藏》刊竣后曾陆续印行颁赐各地宫观。但因屡经兵燹,原藏存世甚少。清代经板庋于北京大光明殿,日有损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存板尽毁。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借用北京白云观《道藏》,补以他观所存,将经折本改为六开线装小方册本影印出版,凡印三百五十藏,每藏一千一百二十册。涵芬楼影印本沿自北京白云观本,仍稍有缺卷。由于此本印量很少,现已不易寻阅。通行有数本是根据此本翻印。其中,台湾艺文印书馆本共六十册,每册前附目录,每页分上下各二十行。三十二开,字小。偶有沿涵芬楼本错简之处和小字模糊的现象。
新文丰出版公司本是由台湾中华道教会于1957年开始编印,1977年印成。每部亦六十册,但已增辑了明清以来散佚道书十五种chā入。此本十六开,比较清楚;并附清郑永祥、孟至才《白云观重修道藏记》、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等。日本也多次出版了《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翻印本。
1988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出版了影印本《道藏》。在涵芬楼影印本前,北京白云观藏本已有残缺,未曾觅补。此本借用现藏上海图书馆的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共计补缺一千七百余行,纠正错简十七处,还描补缺损字五百余个。此书十六开精装,共三十六册。第一册有前言和目录,最后一册附印上海图书馆藏缪荃孙旧藏清刻本《道藏目录详注》。每页分上中下各二十行,字迹清楚悦目。为影印本《正统道藏》(包括《万历续道藏》)中较好的本子。
《正统道藏》卷帙浩繁,兼之其实际内容多与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不合,检索十分不便,1935年,翁独健编《道藏子目引得》,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影印本为主,又加入《道藏阙经目录》和《道藏辑要》,内容分为《分类引得》(《道藏辑要新增道经目录》附其后)、《经名引得》(有去冠经名与简称经名之互见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等四部分。为检索《正统道藏》提供了方便。此外,法国学者施博尔编有《道藏通检》,并主持了大型的《道藏索引和提要》的编制工作。《正统道藏》所收经籍多依托三清尊神所说或历代仙真所撰,作者、年代不明;书名既长,且多异名(尤其是六朝道经)。据说施博尔等多国学者所编制的综合索引,包括了作者、流派、年代和经符导名等因素,方法更加细密。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
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称《万历续道藏》,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五百一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明朝宫史》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明史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道藏目录》四卷。
《道经》五百十二函。"即合指二书。今通行本《正统道藏》末《大明道藏经目录》四卷附有《续道藏经目录》一卷,亦系万历续刊时补入。此书末有题识:"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zhēn rén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灵佑宫供奉。"《万历续道藏》所收数种道书末,皆附类似识语,时间或同此,或在二月十五日,止于缨字号《庄子翼》卷末附录前。
《万历续道藏》首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末收焦所撰《庄子翼》,共补收道书五十六种,不再分类。绝大部分为元明道书,其中以明代新出道书居多。但也有一些早出的经籍,如《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一卷、《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一卷、《北斗九皇隐讳经》一卷、《太上洞真回玄章》一卷、《上清金章十二篇》一卷等,当归洞真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此书异名《升玄步虚章》《无上秘要》引作《洞玄玉京山经》),《太上洞玄济众经》一卷,当入洞玄部;《太上老君开天经》一卷、《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一卷,当入太玄部。还收入《易林》十卷(旧题焦赣撰)、《谭子化书》六卷(紫极宫碑本)。晚出之作也很有参考价值。例如《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明五峰山全真道周玄真注,附有不少序(其中多扶乩之笔),倡言三教同尊道,反映了当时的三教关系。《皇明恩命世录》和《汉天师世家》是研究正一道历史的重要资料;《紫皇炼度玄科》系神宵派道书;
《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为清微派作品。余如《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元始天尊说yào王救八十一难真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逍遥墟经》《徐仙翰藻》《赞灵集》《徐仙真录》《搜神记》《许真君玉匣记》《依托许逊)《玄帝感应灵签》(前附"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吕祖志》等,颇能反映元明时代民间道教信仰之盛况。其中《搜神记》虽编于元代,但引有《宋国朝会要》《宋真宗实录》和宋真宗亲制《灵遇记》等,对诸神仙封号大多标明时间,颇有资料价值。
《无生诀经》摘引佛教释迦牟尼及诸大师、和尚语,尤体现出道、释二教融合的趋势和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变。同时代人焦的《老子翼》和《庄子翼》,附录有王安石《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王《杂说》、李士表《庄子九论》等文章,对研究老、庄哲学均有参考价值。
《万历续道藏》亦系经折本。经板已不存。现通行本均为与《正统道藏》合印的影印本。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阙经目录》,上下两卷。不著撰人。《正统道藏》收入还一部。卷上书题下小注云:"于旧目录内抄出"。据该《目录》最末所列为《烟霞录》《绎仙传》《婺仙传》等书,是秦志安纂修元《玄都宝藏》时所增入,①可知上云"旧目录"系指元《玄都宝藏》目录,而此《阙经目录》自是明刊《正统道藏》时,参校元《玄都宝藏》时所得之缺经目录。陈垣先生说:"今本《阙经目录》,即明正统刊藏时校元藏所阙之目录,其次第同也。"②明《正统道藏》于正统九年(1444)刊板,此《阙经目录》当成于此前不久。
《目录》上下二卷共著录道书七百九十三种,除三种重出不计外,实著录道书七百九十种(上卷三百八十五种,下卷四百零五种)。每种书或著录卷数,或不著录,如以未著录卷数之书每种为一卷计,则卷上三百八十五种共八百三十九卷(其中《北帝神咒妙经》千卷当为十卷之误),卷下四百零五种共一千二百十九卷,总为二千零五十八卷。此数近于元《玄都宝藏》(七千八百余卷)与《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之差数。就是说,经过元代禁经,致约二千五百卷道书被禁佚失了。
此《目录》仅分上下卷,而未分类,但仔细分辨,仍可看出元藏是按三洞四辅分类法排列的:
卷上自《洞真太上紫微始青道经》至《玉清丹阳xìng元真一妙经》,计百余种,主要著录洞真部典籍,间杂部分洞玄部和太玄部书。其中有多种六朝古籍,如《洞真上清变化七十四方经》《洞真上清太上zhēn rén八素阳歌九章经》《洞真上清琼宫五帝灵飞六甲内文经》《上清真迹题秩目》《上清高上元始玉真谱录》《上清中央黄老君太丹隐书流金火铃》,以及《玉纬经》《众经目录》(即《太上众经目》)等。又有部分唐代道书,如司马承祯之《修真秘旨》和《修真秘旨事目历》、张仙庭《三洞琼纲》等。
自《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至《希夷先生直解周易》,计一百二十余种,大多为洞玄部道书,只间杂有数种注《易》象数书。其中有《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录》《洞玄灵宝太上高上太真科令》三卷、《洞玄灵宝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等灵宝要籍。所录之《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升玄内教经》等多种,曾有唐人写本,藏于敦煌卷子中。
自《洞神大有录图》至《太上洞神三皇上元六直斋仪》,计六十三种,系洞神部(包括洞渊、北帝类)道书。
自卷上之《自然经》至卷下之《一切道经音义》,计一百零七种,多为太玄部书。其中多种经书冠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之名,可见元藏沿袭朱藏之痕迹。这部分著录有很多重要道书,如《陆先生(修静)答问道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妙门枢要》(即杜光庭《玄门枢要》)《玄门大论》《神仙传》《高士传》《续高识传》《洞仙传》《真系传》《道学传》《众仙传》等。又著录有多种道士与佛教徒的论战书,如《辅正除邪论》《十异九迷论》《辨方正惑论》《诸家优劣论》《邪论》《辨仙论》《显正破邪论》《钦道明证论》《三教论》《三破论》,以及《濑乡记》《太上老君出塞记》等,见于至元禁断道经目录的就有九种。
自《太清金液神符经音义》至《叶天师杖中记》,计九十五种,除混杂有三种太平部书和一种洞神部书《三皇经》外,著录者多太清部道书。主经为《太清经》六十二卷,余皆养生服食书及内、外丹书,如《太清神仙服食经》《太上老君法食禁戒经》《逍遥子内指通玄诀》《玉皇圣胎神用诀》《参同契金碧潜通诀》《参同契太易至图经》等。
自《正一修真玉经》以下,系正一部道书,有《正一法文》六十卷等六朝古籍。
此后,分属不明,多为宋元作品。其要者有:宋贾善翔《高道传》、陈景元《度人宝珠妙义》、夏有章《丹台新录》、陈抟《九室指玄篇》和《陈希夷先生三峰寓言诗》、陈举《朝元子五太论》、杨谷《金华zhēn rén授道志》(以上宋人),以及金李大方《辩讹三教摭实根源图》、元李志全《修真文苑》等。
由上例举,可概见元《玄都宝藏》之编纂轮廓,将此《目录》与《正统道藏》书目相加,除去明人著作,大体就是元《玄都宝藏》所收之道书。故此《目录》对考证已亡的元《玄都宝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据此《目录》又可考见大批道教历代所出之书及其亡佚的时代,这对道教史研究亦具重大意义。
最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