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①②③⑤⑦AGAIAK《道藏》第21册793页,840页,835页,第28册47页,第5册40页,40页,49、52页,第34册177页,第18册168、16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29册1043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⑥《丛书集成初编》第3679册6页、45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⑨《庄子集释》第1册第246~247页,中华书局,1982年
ABAC《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44页,第404页,中华书局,1958年
ADAE《汉书》第1册342页,第5册1476页,中华书局,1962年
AF《百子全书》第7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AH《枕中书》记有上清派道士许穆、许玉斧事,是东晋末人,皆在葛洪之后。据内容推测,当出于东晋末至南北朝。
AJ《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LB《隋书》第6册1657页,中华书局,1973年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东王公之名的出现比西王母晚几个世纪。《汉尚方镜铭》虽曾有其名,但无事迹记述;最早记其事者为《神异经》。此书托名汉东方朔撰。《四库全书总目》卷142云:"此书既刘向《七略》所不载,则其为依托,更无疑义。《晋书》张华本传,亦无注《神异经》之文,则并华注亦似属假借。(陈)振孙所疑,诚为有见。然《隋志》载此书,已称东方朔撰,张华注,则其伪在隋以前矣。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后并出。"①此书模仿《山海经》体例,分《东荒经》《东南荒经》等九个篇目,其《东荒经》云:"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嘘;
矫出而脱悟(误)不接者,天为之笑。"②《中荒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按照中国yīn阳五行观念,有了一个yīn神,必然有一个阳神。女神称西王母,西方属金,又名金母;与之相对,男神就应称东王公,东方属木,故又称木公。在这种文化意识支配下,西王母的对偶神东王公就出现了。③从此以后,凡是描写西王母的书,必然要相应提到东王公,且常常将他摆在西王母之前,这种后来居上的现象,恐怕又是中国文化中天尊地卑,男主女从意识在起作用。
托名东方朔的另一本书《海内十洲记》④说:"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从此"扶桑"就与东王公相联系,成为东王公的居处,正像"昆仑"与西王母相联系,成为西王母的居处一样,故东王公亦称"扶桑大帝"。
与上书大体同时的《元始上真众仙记》(附题葛洪《枕中书》)说:在二仪未分,天地混沌之时,已有元始天王。二仪始分以后,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然后又生出西王母。"众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又说:"扶桑大帝,元始阳之气,治东方,故世间帝王之子应东宫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⑤与西王母相较,东王公的"事迹"是很少的,且大多如上所引的空泛语。据《上清七圣玄纪经》载,上清派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曾为之写过传记,名《扶桑大帝君传》,把他视为七圣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此传已佚,无从寻觅。
《太平广记》卷一收有《木公传》,末署出《仙传拾遗》。
该书作者不详,前蜀冯鉴《续事始》已引此书文叙蚕丛事,当出唐代。该传所记内容,大约不出上引诸书。中云:"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盖言世人登仙,皆揖(原作损,误--引者注)金母而拜木公焉。"⑥成书于元代而经明人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一《东华帝君传》,是东王公篇幅最长的传记。基本内容仍未超出以上诸书,明显特点是抄撮《墉城集仙录金母元君传》而成。
如说:"在道气凝寂,湛体无为"时,"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女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最后云:"又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东方诸,或号青提(当为"童"字之误--引者注)帝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⑦由前面几句话,使我们知道历代道士曾经给东王公取了各种名称,最后一句话,向我们证明此传作者是元朝人。
总之,东王公"事迹"远不如西王母"事迹"具体,仅因他是西王母的对偶神,西王母既是女仙领袖,那么,东王公自然也成为男仙领袖了。
与西王母一样,在唐与北宋时,道士的醮神名单中,未曾列有东王公,至南宋始被列入,且一直居西王母之前。在南宋仲励《祈嗣拜章大醮仪》的醮神名单中,位列第十九,名"东华木公道君";在南宋金允中《散坛设醮品上》三百六十分位真灵名单中,位列第十,名"东华上相木公青童帝君";
在南宋吕元素《黄罗天一千二百分位》(载《道门定制》卷三)中,作为第九状所请的第一位神灵,名"水府扶桑大帝",位居水府诸神之首。
尽管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后于西王母,但因他是男xìng,在道教中的地位却比西王母更高,到南宋金元时尤甚。南、北二宗准备合宗时,都争相寻祖,最后一致以东王公为共同祖师。元道士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一《东华帝君传》赞曰:
"全真之道,酝酿久矣!自太上传之金母,金母传之白云,白云传之于帝君。"⑧此"帝君"指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接着称: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yīn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zhēn rén钟离云房(钟离权),嗣弘法教,所有圣远(当为"迹"),不能其(当为"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温(当为"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⑨秦志安给东华帝君(东王公)取了一个世俗名字王玄甫,称他为全真第一祖,将道传给(据称为汉时人)钟离权。但后出的《金莲正宗像传》,却又采取比较含混而不肯定的说法:"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详。得太上之道,隐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称紫府少阳君。后示现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又按《仙传拾遗》云:帝君盖青阳之元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命于老君。所谓王姓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元世祖皇帝封号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帝皇帝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AB柯道冲《玄教大公案》序云:"道统之传,其来久矣!始太上混元老祖,以……《道德》授关令尹子。其十子各得其妙。……自周汉以来,惟尹子嗣祖位,金阙帝君继道统,授东华帝君,帝君传正阳钟离仙君,钟传纯阳吕仙君,……"AC吕后分传为二,成南北二宗。元邓在《道德真经三解大道正统》中说了大致相同而稍异的话,称元始天尊下授老子,经安期生九传而至华阳zhēn rén李亚,再递传正阳zhēn rén钟离权,纯阳zhēn rén吕岩,海蟾zhēn rén刘玄英,以后再分二支传南北二宗。在这里,东华帝君王玄甫变成了华阳zhēn rén李亚,实际也是指东王公。
尽管东王公后来居上,取得了比西王母更加尊贵的地位,但其对民间的影响,却远不及西王母,它除了在道观中享受香火外,世人知之者并不太多。
注:
①《四库全书总目》下册第1205~1206页,中华书局,1964年②四库全书所收《神异经》为删节本,未标篇目。此处所引据台湾本《笔记小说大观》第13编第1册。此段引文和下引《东荒经》《中荒经》二段文,皆为四库本所无。
③道书中仅将东王公和西王母作对偶神,并未作配偶神。仅后世小说、戏曲中,有将西王母作玉皇大帝之配偶神对待者。
④此书载《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和《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中。《四库总目提要》云:刘向所录东方朔书无此书名。观其引卫叔卿事,知出《神仙传》后;引《五岳真形图》事,知出《汉武帝内传》后。
然《隋书经籍志》已见著录,盖六朝词人所依托。
⑤⑧⑨ABABAC《道藏》第3册269~270页,344页,344页,370页,第23册88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太平广记》第1册5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⑦据叶德辉宣统元年翻刻《三教搜神大全》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fù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fù人曰:'吾玄女也,子yù问何?'黄帝曰:'小子yù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fù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yīn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yīn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注:
①《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241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②⑦⑧⑨《道藏》第22册683页,第18册195页,195页,19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④《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89~9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此书已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代文》卷十六。《艺文类聚》卷二、《太平御览》卷十五、《路史后纪》卷四,皆曾征引此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29册1043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⑥《丛书集成初编》第3679册6页、45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⑨《庄子集释》第1册第246~247页,中华书局,1982年
ABAC《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44页,第404页,中华书局,1958年
ADAE《汉书》第1册342页,第5册1476页,中华书局,1962年
AF《百子全书》第7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AH《枕中书》记有上清派道士许穆、许玉斧事,是东晋末人,皆在葛洪之后。据内容推测,当出于东晋末至南北朝。
AJ《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LB《隋书》第6册1657页,中华书局,1973年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东王公之名的出现比西王母晚几个世纪。《汉尚方镜铭》虽曾有其名,但无事迹记述;最早记其事者为《神异经》。此书托名汉东方朔撰。《四库全书总目》卷142云:"此书既刘向《七略》所不载,则其为依托,更无疑义。《晋书》张华本传,亦无注《神异经》之文,则并华注亦似属假借。(陈)振孙所疑,诚为有见。然《隋志》载此书,已称东方朔撰,张华注,则其伪在隋以前矣。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后并出。"①此书模仿《山海经》体例,分《东荒经》《东南荒经》等九个篇目,其《东荒经》云:"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嘘;
矫出而脱悟(误)不接者,天为之笑。"②《中荒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按照中国yīn阳五行观念,有了一个yīn神,必然有一个阳神。女神称西王母,西方属金,又名金母;与之相对,男神就应称东王公,东方属木,故又称木公。在这种文化意识支配下,西王母的对偶神东王公就出现了。③从此以后,凡是描写西王母的书,必然要相应提到东王公,且常常将他摆在西王母之前,这种后来居上的现象,恐怕又是中国文化中天尊地卑,男主女从意识在起作用。
托名东方朔的另一本书《海内十洲记》④说:"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从此"扶桑"就与东王公相联系,成为东王公的居处,正像"昆仑"与西王母相联系,成为西王母的居处一样,故东王公亦称"扶桑大帝"。
与上书大体同时的《元始上真众仙记》(附题葛洪《枕中书》)说:在二仪未分,天地混沌之时,已有元始天王。二仪始分以后,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然后又生出西王母。"众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又说:"扶桑大帝,元始阳之气,治东方,故世间帝王之子应东宫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⑤与西王母相较,东王公的"事迹"是很少的,且大多如上所引的空泛语。据《上清七圣玄纪经》载,上清派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曾为之写过传记,名《扶桑大帝君传》,把他视为七圣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此传已佚,无从寻觅。
《太平广记》卷一收有《木公传》,末署出《仙传拾遗》。
该书作者不详,前蜀冯鉴《续事始》已引此书文叙蚕丛事,当出唐代。该传所记内容,大约不出上引诸书。中云:"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盖言世人登仙,皆揖(原作损,误--引者注)金母而拜木公焉。"⑥成书于元代而经明人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一《东华帝君传》,是东王公篇幅最长的传记。基本内容仍未超出以上诸书,明显特点是抄撮《墉城集仙录金母元君传》而成。
如说:"在道气凝寂,湛体无为"时,"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女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最后云:"又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东方诸,或号青提(当为"童"字之误--引者注)帝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⑦由前面几句话,使我们知道历代道士曾经给东王公取了各种名称,最后一句话,向我们证明此传作者是元朝人。
总之,东王公"事迹"远不如西王母"事迹"具体,仅因他是西王母的对偶神,西王母既是女仙领袖,那么,东王公自然也成为男仙领袖了。
与西王母一样,在唐与北宋时,道士的醮神名单中,未曾列有东王公,至南宋始被列入,且一直居西王母之前。在南宋仲励《祈嗣拜章大醮仪》的醮神名单中,位列第十九,名"东华木公道君";在南宋金允中《散坛设醮品上》三百六十分位真灵名单中,位列第十,名"东华上相木公青童帝君";
在南宋吕元素《黄罗天一千二百分位》(载《道门定制》卷三)中,作为第九状所请的第一位神灵,名"水府扶桑大帝",位居水府诸神之首。
尽管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后于西王母,但因他是男xìng,在道教中的地位却比西王母更高,到南宋金元时尤甚。南、北二宗准备合宗时,都争相寻祖,最后一致以东王公为共同祖师。元道士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一《东华帝君传》赞曰:
"全真之道,酝酿久矣!自太上传之金母,金母传之白云,白云传之于帝君。"⑧此"帝君"指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接着称: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yīn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zhēn rén钟离云房(钟离权),嗣弘法教,所有圣远(当为"迹"),不能其(当为"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温(当为"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⑨秦志安给东华帝君(东王公)取了一个世俗名字王玄甫,称他为全真第一祖,将道传给(据称为汉时人)钟离权。但后出的《金莲正宗像传》,却又采取比较含混而不肯定的说法:"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详。得太上之道,隐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称紫府少阳君。后示现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又按《仙传拾遗》云:帝君盖青阳之元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命于老君。所谓王姓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元世祖皇帝封号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帝皇帝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AB柯道冲《玄教大公案》序云:"道统之传,其来久矣!始太上混元老祖,以……《道德》授关令尹子。其十子各得其妙。……自周汉以来,惟尹子嗣祖位,金阙帝君继道统,授东华帝君,帝君传正阳钟离仙君,钟传纯阳吕仙君,……"AC吕后分传为二,成南北二宗。元邓在《道德真经三解大道正统》中说了大致相同而稍异的话,称元始天尊下授老子,经安期生九传而至华阳zhēn rén李亚,再递传正阳zhēn rén钟离权,纯阳zhēn rén吕岩,海蟾zhēn rén刘玄英,以后再分二支传南北二宗。在这里,东华帝君王玄甫变成了华阳zhēn rén李亚,实际也是指东王公。
尽管东王公后来居上,取得了比西王母更加尊贵的地位,但其对民间的影响,却远不及西王母,它除了在道观中享受香火外,世人知之者并不太多。
注:
①《四库全书总目》下册第1205~1206页,中华书局,1964年②四库全书所收《神异经》为删节本,未标篇目。此处所引据台湾本《笔记小说大观》第13编第1册。此段引文和下引《东荒经》《中荒经》二段文,皆为四库本所无。
③道书中仅将东王公和西王母作对偶神,并未作配偶神。仅后世小说、戏曲中,有将西王母作玉皇大帝之配偶神对待者。
④此书载《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和《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中。《四库总目提要》云:刘向所录东方朔书无此书名。观其引卫叔卿事,知出《神仙传》后;引《五岳真形图》事,知出《汉武帝内传》后。
然《隋书经籍志》已见著录,盖六朝词人所依托。
⑤⑧⑨ABABAC《道藏》第3册269~270页,344页,344页,370页,第23册88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太平广记》第1册5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⑦据叶德辉宣统元年翻刻《三教搜神大全》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fù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fù人曰:'吾玄女也,子yù问何?'黄帝曰:'小子yù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fù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yīn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yīn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注:
①《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241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②⑦⑧⑨《道藏》第22册683页,第18册195页,195页,19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④《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89~9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此书已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代文》卷十六。《艺文类聚》卷二、《太平御览》卷十五、《路史后纪》卷四,皆曾征引此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