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行按摩时,常与咽津、行气、存思等相结合,已见上述。
按摩与导引等术的作用一样,虽不如道书所云能致长生,但确有除病延年的效果。因按摩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使静脉血液回流加快,提高各组织间氧的利用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加强肌ròu纤维活动能力,帮助淋巴运行,从而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调和,yīn阳平衡而达到扶正祛邪、除病延年的目的。
注:
①《黄帝素问直解》第176页、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②《丛书集成初编》第0525册130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③《新编金匮要略方论》第88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三国志》第3册804页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中华书局,1959年
⑤此书收入《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名《摄养枕中方》,文字略有异同。
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yù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ròu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ròu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cāo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⑦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AB《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AD《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xìng,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AF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yào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yào辟谷"即用服食yào物以代替谷食。yào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yào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还有用草木yào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yào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笈七签方yào部》。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
注:
①④AB《道藏》第6册511页,第5册63页,第22册2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丛书集成初编》第1028册228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③《二十二子》12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⑤《后汉书》第10册2751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⑥《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
⑦⑧⑨《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68页,269页,268页,中华书局,1985年
ACAD《南史》第6册1896页,1899页,中华书局,1975年
AE《北史》第9册2915页,中华书局,1974年
AF《旧唐书》第16册5126页,中华书局,1975年
AGAH《宋史》第38册13420页,第39册13512页、13516页,中华书局,1977年
服食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yào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yào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yào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yào养xìng,下yào除病。①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yào的方术,即为服食术。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yào",人如求得此yào服之,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yào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yào,③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yào"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yào(实即野生菌类、草木yào),又包括金石yào和用金石炼成的丹yào(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田仕文"常饵服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④《南史隐逸传》载,刘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yào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⑤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yào和金石单味yào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yào。此风还普及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yào。但多数丹yào皆有dú,致使很多服食者中dú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yào和单味金石yào则继续流传。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ròu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yào治作秘法》三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yào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神仙长生yào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yào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yào法》《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yào部》。
用作服食的草木yào,据《抱朴子仙yào》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电子计算机对中草yào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⑥绝大多数都包括在《抱朴子仙yào》篇所举草木yào中。以上诸yào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yào又可复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yào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膏方"即为草木yào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yào复方配方,它按乾、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yào之复方配方,yàoxìng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yào,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石、云母、慈石、戎盐、石英、钟rǔ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yào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yào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rǔ、石脂等单方的制法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此外,又有将诸金石yào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yào⑦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引发xìng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yào经烧炼而成的丹yào(金丹),其配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yào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yào复方。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其是草木yào方,仍具有可供yào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yào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yào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发单方类六种,齿发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按摩与导引等术的作用一样,虽不如道书所云能致长生,但确有除病延年的效果。因按摩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使静脉血液回流加快,提高各组织间氧的利用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加强肌ròu纤维活动能力,帮助淋巴运行,从而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调和,yīn阳平衡而达到扶正祛邪、除病延年的目的。
注:
①《黄帝素问直解》第176页、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②《丛书集成初编》第0525册130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③《新编金匮要略方论》第88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三国志》第3册804页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中华书局,1959年
⑤此书收入《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名《摄养枕中方》,文字略有异同。
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yù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ròu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ròu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cāo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⑦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AB《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AD《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xìng,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AF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yào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yào辟谷"即用服食yào物以代替谷食。yào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yào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还有用草木yào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yào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笈七签方yào部》。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
注:
①④AB《道藏》第6册511页,第5册63页,第22册2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丛书集成初编》第1028册228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③《二十二子》12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⑤《后汉书》第10册2751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⑥《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
⑦⑧⑨《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68页,269页,268页,中华书局,1985年
ACAD《南史》第6册1896页,1899页,中华书局,1975年
AE《北史》第9册2915页,中华书局,1974年
AF《旧唐书》第16册5126页,中华书局,1975年
AGAH《宋史》第38册13420页,第39册13512页、13516页,中华书局,1977年
服食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yào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yào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yào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yào养xìng,下yào除病。①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yào的方术,即为服食术。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yào",人如求得此yào服之,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yào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yào,③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yào"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yào(实即野生菌类、草木yào),又包括金石yào和用金石炼成的丹yào(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田仕文"常饵服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④《南史隐逸传》载,刘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yào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⑤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yào和金石单味yào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yào。此风还普及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yào。但多数丹yào皆有dú,致使很多服食者中dú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yào和单味金石yào则继续流传。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ròu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yào治作秘法》三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yào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神仙长生yào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yào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yào法》《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yào部》。
用作服食的草木yào,据《抱朴子仙yào》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电子计算机对中草yào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⑥绝大多数都包括在《抱朴子仙yào》篇所举草木yào中。以上诸yào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yào又可复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yào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膏方"即为草木yào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yào复方配方,它按乾、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yào之复方配方,yàoxìng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yào,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石、云母、慈石、戎盐、石英、钟rǔ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yào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yào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rǔ、石脂等单方的制法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此外,又有将诸金石yào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yào⑦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引发xìng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yào经烧炼而成的丹yào(金丹),其配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yào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yào复方。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其是草木yào方,仍具有可供yào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yào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yào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发单方类六种,齿发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