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
共载复文一千五百四十余(中有少数重复者),如:
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但现已难于知晓。观其组合诡秘,难于认识,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
(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其卷五称"真文",卷九称"天文",卷十称"灵文",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如卷五"东方真文"有:
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有:
《道法会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天书雷篆"(数百字)亦属此类。《三洞神符记太上敷落五篇》亦为云篆,但形体更为复杂。
(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
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
(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这类符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③
(一)《抱朴子登涉》之"入山符(二)《云笈七》卷八十之"玉符"(三)《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之"召溟大梵神王符"(四)《道法会元》卷六十一之"张使者符"
道教十分重视符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④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称:"符者,yīn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⑤二是运气书符。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云笈七》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⑥宋元以后诸符派更加重视这原则,认为:"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⑦直认符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道教符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
符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本身,而是符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
如某些书符道士有很好的内炼工夫,书符时运气于符上,以之治病,而产生一定疗效。现代气功已经证明能治某些疾病,这种以符载气治病的方法,或许对某些病人有效。道书所谓"符无正形,以气而灵",正是指此。
注:
①《后汉书》第10册2749页,2743~2745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②转引自《文物》1981年第3期《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
③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303墓内,发现道教符一纸,最上为图,中间为符,下面四行咒文。上图绘制一左手执刀,右手执叉的武士神像。
④⑤⑥⑦《道藏》第28册674页,674页,第22册41页,第28册67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咒术
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①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②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yóu xing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③《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④《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听从。敢有违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⑤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或模仿某种形象,作出伸、屈、拉、勾、jiāo等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云:"诀有七百余目","凡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⑥意谓以此手诀,上通神真,役使神将,治伏群邪。
咒语的思想基础,与符一样是鬼神论。但也有人认为气功师如运用这一形式与存思,行气相配合,或许有助于集中精力,诱导意念,使其容易进入气功能状态。不过,这也有待实践的检验。
注:
①《十三经注疏》第222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②《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108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③④⑤⑥《道藏》第2册第67页,第1册499页,第2册55页,第4册10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禁术
禁术又称"禁法"。"禁"有禁止、禁锢、遏制之意。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dú虫猛兽和驱治疾疫。
禁术盖由早期气术、符法派生而来,始见于东汉末。《后汉书方术传》载,徐登、赵炳善越方(即禁术),徐登以气"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以及其他禁火、禁虎诸异事。①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亦记其事,唯赵炳作赵明,谓左慈、赵明等能以气禁水、禁火、禁沸汤、吹拔入木之钉等。《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禁术专书:《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各一卷。表明魏晋时,禁术十分流行。
禁术可大别为"气禁"、"咒禁"两类。《抱朴子内篇至理》记气禁,其文曰:"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
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气禁之,皆即绝,此是气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dú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
又能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②其《释滞》篇亦有类似记载,曰:"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
嘘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dú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气,亦登时差也。"③《抱朴子内篇登涉》在记述气禁之外,还记咒禁。谓"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④涉江渡海则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⑤又谓:"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则百dú不敢近之,不假用诸yào也。"⑥《葛仙翁肘后备急方》还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热诸yào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治为熊虎爪牙所dú病方》等,皆用咒语治病,其法与咒术无异。
注:
①《后汉书》第10册2741~274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②③④⑤⑥《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14页,150页,303页,307页,307页,中华书局,1985年
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认为以此步态祷神,可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行气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气、驱邪。
禹步之名,来源较古。《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引作"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①西汉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②表明禹步最早为巫祝采用。道教承袭此术,作《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以申明之,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
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③称此术为夏禹所创,自是依托,无非为了托之古远以神其术而已。
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引《遁甲中经》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yīn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④其《仙yào》篇又记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⑤《云笈七》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记服气时所行之禹步,云:"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yīn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yīn阳之会也。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又记以禹步配合服气灭三尸,其法为:闭气,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并右足,为三步。⑦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自夏禹创禹步以来,后人"推演百端","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举足不同,咒颂各异。"⑧南宋后诸符派多以内炼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时,亦强调配合内气。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云:"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蹑履也。"⑨
注:
①《百子全书》第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6册32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⑥⑦⑧⑨《道藏》第28册398页,398页,第22册427页,第18册705页,第4册63~6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⑤《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302~303页,209页,中华书局,1985年
雷法
道教声称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起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但现已难于知晓。观其组合诡秘,难于认识,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
(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其卷五称"真文",卷九称"天文",卷十称"灵文",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如卷五"东方真文"有:
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有:
《道法会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天书雷篆"(数百字)亦属此类。《三洞神符记太上敷落五篇》亦为云篆,但形体更为复杂。
(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
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
(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这类符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③
(一)《抱朴子登涉》之"入山符(二)《云笈七》卷八十之"玉符"(三)《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之"召溟大梵神王符"(四)《道法会元》卷六十一之"张使者符"
道教十分重视符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④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称:"符者,yīn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⑤二是运气书符。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云笈七》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⑥宋元以后诸符派更加重视这原则,认为:"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⑦直认符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道教符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
符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本身,而是符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
如某些书符道士有很好的内炼工夫,书符时运气于符上,以之治病,而产生一定疗效。现代气功已经证明能治某些疾病,这种以符载气治病的方法,或许对某些病人有效。道书所谓"符无正形,以气而灵",正是指此。
注:
①《后汉书》第10册2749页,2743~2745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②转引自《文物》1981年第3期《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
③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303墓内,发现道教符一纸,最上为图,中间为符,下面四行咒文。上图绘制一左手执刀,右手执叉的武士神像。
④⑤⑥⑦《道藏》第28册674页,674页,第22册41页,第28册67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咒术
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①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②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yóu xing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③《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④《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听从。敢有违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⑤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或模仿某种形象,作出伸、屈、拉、勾、jiāo等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云:"诀有七百余目","凡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⑥意谓以此手诀,上通神真,役使神将,治伏群邪。
咒语的思想基础,与符一样是鬼神论。但也有人认为气功师如运用这一形式与存思,行气相配合,或许有助于集中精力,诱导意念,使其容易进入气功能状态。不过,这也有待实践的检验。
注:
①《十三经注疏》第222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②《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108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③④⑤⑥《道藏》第2册第67页,第1册499页,第2册55页,第4册10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禁术
禁术又称"禁法"。"禁"有禁止、禁锢、遏制之意。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dú虫猛兽和驱治疾疫。
禁术盖由早期气术、符法派生而来,始见于东汉末。《后汉书方术传》载,徐登、赵炳善越方(即禁术),徐登以气"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以及其他禁火、禁虎诸异事。①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亦记其事,唯赵炳作赵明,谓左慈、赵明等能以气禁水、禁火、禁沸汤、吹拔入木之钉等。《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禁术专书:《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各一卷。表明魏晋时,禁术十分流行。
禁术可大别为"气禁"、"咒禁"两类。《抱朴子内篇至理》记气禁,其文曰:"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
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气禁之,皆即绝,此是气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dú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
又能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②其《释滞》篇亦有类似记载,曰:"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
嘘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dú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气,亦登时差也。"③《抱朴子内篇登涉》在记述气禁之外,还记咒禁。谓"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④涉江渡海则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⑤又谓:"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则百dú不敢近之,不假用诸yào也。"⑥《葛仙翁肘后备急方》还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热诸yào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治为熊虎爪牙所dú病方》等,皆用咒语治病,其法与咒术无异。
注:
①《后汉书》第10册2741~274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②③④⑤⑥《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14页,150页,303页,307页,307页,中华书局,1985年
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认为以此步态祷神,可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行气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气、驱邪。
禹步之名,来源较古。《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引作"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①西汉扬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轨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②表明禹步最早为巫祝采用。道教承袭此术,作《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以申明之,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
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③称此术为夏禹所创,自是依托,无非为了托之古远以神其术而已。
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引《遁甲中经》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yīn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④其《仙yào》篇又记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⑤《云笈七》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记服气时所行之禹步,云:"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yīn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yīn阳之会也。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又记以禹步配合服气灭三尸,其法为:闭气,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并右足,为三步。⑦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说,自夏禹创禹步以来,后人"推演百端","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举足不同,咒颂各异。"⑧南宋后诸符派多以内炼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时,亦强调配合内气。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云:"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蹑履也。"⑨
注:
①《百子全书》第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6册32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⑥⑦⑧⑨《道藏》第28册398页,398页,第22册427页,第18册705页,第4册63~6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⑤《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302~303页,209页,中华书局,1985年
雷法
道教声称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起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