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匈战争 第一九七章
有一句话,张嘉师在认为它相当有道理之余,同样也认为它无法概括所有的情况。天』籁『小说ww』w.23txt.
这句话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始在于晨。
春天的时候一个好的开局,能够做到一年最基本的工作的话,对于这个势力的展固然相当重要是不假。
但是么,张嘉师在这么两年的认识,生了改变。
那就是在辽东郡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认识到,在农忙的时候,对于农耕文明而言,春天到秋收结束之前,想要做些大动作的事情,非常困难。
毕竟,现在的生产力尽管也不是原始文明那么落后,但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恐怕也不是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够解决的。
在秋收结束之后到春耕之前这一段时间,是左将军府势力范围的基础建设时期。
毕竟在这个时候,包括陈平在内的人们,都知道,他们不需要为人手问题伤脑筋。
……
辽东郡的建设在秋收之后,正式开展二期工程,相对于一期工程当中的农业方面为主的基建方面,二期工程则是主要集中在城镇方面。而农村的情况,则是以加强水利建设以及开新田为主要方向。
在二期工程的安排上,张嘉师认为每个地区作为支点的城镇,必须要兴建一个学堂之类的建筑。
只不过受制于师资人员相当缺乏,张嘉师不得不抽调一批军方文书或者是司马官员,统一集中起来,向一部分有些许文化基础的平民进行授课,然后让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师资人员,作为启蒙级别教学人员的基础,传授最基本而简单的启蒙学习。
过三千人的平民或者是一些家族,小豪强地主阶层的人员参加了这个计划。
他们在九月份的下旬就被集中在位于定襄城东面约五公里外的一个已经完成初步规划的小镇,接受文化传授。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这个时期就开展简体化文字的相应推广。但是在确认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之后,张嘉师现,以他的学识而言,要进行这方面的传授,还远远不足。
不是说张嘉师做不好这么一点,而是在以张嘉师现在的情况而言,青玉灵书相关记载当中的文字形体,都要远比张嘉师所认识的简体文字要完整得多。
青玉灵书记载着很多有关于明朝中后期之前的文字记录,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指望青玉灵书当中有简体文字,无疑是痴人说梦。
在这个前提论调之下,张嘉师这个事实上也就是高中二年学历的人,要直接将所认识的简体文字生搬硬套在这个方面,是不可能的。
虽然简体字是经过简化的文字,但是并不代表张嘉师这个语文科目仅仅是及格的高二学生,能够将包括非常用文字的简体字都记下来。这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真正的国学教授,恐怕在不依靠工具书的前提下,都无法有效的对六千个汉字以上的文字有记忆。
理解到自己的这个重大缺点的张嘉师,不得不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那就是该不该选择后世的文字或者是该选择一种怎么样的文字来进行教学呢?
对于小篆这种字体,张嘉师最后还是倾向于放弃。不是说小篆的书写难度确实是比较大,而更重要的一点,在经过多次对比的情况下,后世的繁体文字要比起小篆要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容易辨认得多。
张嘉师盘算着,到底是依旧沿用小篆还是直接使用他属意的宋朝书法方式来作为文字母本?
……
小篆作为现在大秦帝国的官方文字,很多方面都不需要进行所谓的从头开始,有着相当基础的情况下,能够更快的传授开去,是小篆最大的优势。
但是张嘉师属意的宋朝书法方式,尤其是宋体字以及宋朝改进的楷体字,无论在哪方面而言,简洁以及清晰都更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张嘉师命令陈平等人进行的相应布置,估计又得推倒重来。
不是张嘉师对于他自己不自信,也不是张嘉师对于他自视甚高,而是说一句老实话,现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得懂宋体以及楷体的人,就只有张嘉师一个人而已。
在家中书房思考着这方面事情的张嘉师,说出了一句哀叹:“我的头好痛……”
这个确实是让张嘉师头痛的。毕竟要是在这个时候还不进行决定,那么随着时间的展以及一些事情很有可能会被历史的车轮继续推动前进的情况下,张嘉师想要做些什么,恐怕已经失去了这种最后的好时机。
张嘉师询问过白起他应该怎么做,白起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不甚了解,他无法给张嘉师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但是白起在张嘉师的意识当中,理解到一个有可能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好办法。
张嘉师不理解白起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个话题,但是在白起说出了两个字之后,张嘉师随即恍然大悟。
而这两个字就是字典。
字典这玩意,张嘉师自然也有,他在没有穿越之前的道馆当中甚至还有一套厚厚的古文对照字典。
张嘉师随后理解到,他所烦恼的问题,事实上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他完全可以用小篆来进行初步的文化传授,然后用一些字典来填补一些方面的缺陷。假如日后在有更充足的师资力量的情况下,一本字典在很多方面的辅助必然更加全面以及有效。
于是,张嘉师按照原计划那样,进行冬季为主的学员培训,希望在春季到来之前,能够让这些人或者是更多人能够成为最基础的文化传授人员。
张嘉师很清楚,他想要做好这一点,在各种方面的花费,准备时间必然会更长才会有相对的成果。
但是张嘉师在重复几句话一遍之后,就下定了决心。
这句话,就是后世张嘉师很尊敬鲁迅先生都推崇备至的一个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分割线……………………………………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调集部队支援出击东胡的骑兵部队之外,张嘉师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字典的编纂。
不是说张嘉师不相信自己麾下的文官体系,而是很清楚只有自己能够做好这一点的前提下,张嘉师无法再当甩手掌柜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在字典的编纂上,张嘉师不得不进行了由低到高的三级编纂。
低级的字典,最主要是小篆以及后世相应文字的日常常用文字对照注释。
中级的字典,则是比较全面的概括现有的小篆文字以及后世相应文字的对照。张嘉师很清楚,假如他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这本中级的对照字典则是会成为日后一段时间的字典主流。
最后的高级字典,张嘉师则是没有概括小篆的内容,而是将青玉灵书的相应记录进行整理,所得出来的一本,主要是用宋体以及宋朝楷体书法为主的繁体字编纂字典。
对于这一本高级字典,张嘉师不知道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但是知道自己也不至于做些无用功的张嘉师,当然得赌一把。
……
在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后世并没有相应记录。但是在约两千一百年后进行考古所出土的一卷经过防腐处理的辽东郡文书记载当中,这一天正式记载入史书当中。
这一份记录的文字因为岁月的流逝,变得相当含糊,但是从依稀能够得到的文字记录,则是出现了这么一份注释:
“秦二世二年三月下旬次日,左将军张嘉师令人正式组建辽东印刷所,并且将一份手书亲自交到负责的工匠手中,刊印成书。”
这一份得出来的记录,几乎让世界哗然。
因为很多人都很清楚,也知道这么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
根据后世的人员对出土文物以及一些放置在大秦帝国国家图书馆当中最为严密的区域的古本考证,证实了应该是第一批使用铜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的年份就是公元前2o8年到公元前21o年这么一段时间。
但是这本字典的确实印刷时期,却一直是一个迷。
而在这一章经过注释以及补充的简短记录出现之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相信了这个说法,同时包括跟大秦帝国一直都不对劲的欧洲诸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修改了相应的记录。
那就是在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在偏僻的辽东郡定襄城,现在大秦帝国的辽阳地区,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有记载的铜活字印刷中心。
但是,随之而来,人们也现,最主要的问题继续成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第一套到底是什么时候刊印成书呢?
恐怕,这个问题,除了经历过当时那一幕的人们,都无法知悉了。
………………………………………………分割线…………………………………………
时间回到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张嘉师对着被他召集到定襄城内西南地区一件大型作坊的人员们,说出了一句话:“此地就是日后诸位匠师工作之地了。”
为的一个老雕刻匠不解的看着他眼前这个穿着常服的年轻人,他可不敢因为对方的年纪而轻视对方,而是恭谨有加的说道:“左将军,不知道你希望老朽等人能够做些什么?”
对于这些几乎被闲置一年有多的匠师们,张嘉师心中还是有些感觉抱歉的。印刷术这种技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越的成熟,这也是这些匠人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的努力所得。
而出于很多方面考虑的前提下,张嘉师不得不将对方闲置,然后每个月放必须的钱粮养活对方。
直到在几天前,张嘉师将低级的对照字典整理出来之后,才想起了这个事情。
在与陈平以及萧何等人交流一番之后,张嘉师决定在准备扩建的定襄城南部,安排一个相应的作坊。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麻布作坊,但是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在秋天之后已经处于半停工的情况下,陈平等人用左将军府的名义,收购了这个作坊,并且进行相应修缮,改建之后,正式成为一个更合适作为印刷的作坊。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辽河岸边修建一个新作坊,但是在出于保密以及安全等等问题的思考,张嘉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事实上,这一本在后世被命名为的第一本成规模印刷刊物,事实上并没有正式的名字。
张嘉师在封面上也没有亲笔书写下自己的标题。
所以,在后世的这本书的名字,事实上是包括在第一批无名字典在经过返工之后,正式标上名字的结果。
后世对于这本书的成书日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记载,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
而这一次返工的日期,是公元前2o1年7月13日。
事实上,第一批刊印成书的过4ooo本第一套字典,正式完成刊印的日期是公元前2o8年1月16日。
与后世的铜活字印刷术不同,这些大秦帝国的印刷工匠,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印刷方式。
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这些工匠会由上到下,也就是第一页,第二页如此区分,完成了一版印刷之后,才会直接进行下一页内容的印刷。
而宋朝时期的铜活字印刷,效率则是有点慢,毕竟他们的排版或者是工匠素质,比起这些有着自己的经验的“前辈”们要差一点。
而为了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废稿过多或者是一些因为墨水,印刷方面的非人为问题,在与这些匠师进行交流之后,张嘉师将印刷数量提升到四千五百本。
四千本是派出去的数量,余下的五百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张嘉师用来送给陈平他们的产品。毕竟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教学的师生,就连左将军府的中高层官员,也应该理解这个事情,并且熟悉张嘉师没有明言的计划。
而最后的约两百本字典,张嘉师则是计划用来作为应急必须品。
当然,张嘉师怎么着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存货,在封存了几年的时间之后,被搬迁到咸阳,直到数十年之后,正式“安家”在大秦帝国咸阳图书馆。
与此同时,张嘉师还尝试将几种启蒙读物,进行刊印。当然,张嘉师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该看印在一起,还是单独刊印。
最初,出于成本的考虑,张嘉师最后将这基本主要是明朝中期流行的启蒙读物,进行集中刊印。
张嘉师选择的是,,以及。
但是,当张嘉师将三字经书写出来之后,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某一句之后的非常多内容,他根本不改不行,生搬硬套的话,会死人滴。
而这句话就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指谁?张嘉师在翻阅了青玉灵书之后,知道了他的身份。
好吧,相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这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的慈父,明显就不合适出现在这个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好比是什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样的情况对于张嘉师而言,直接就是各种夭寿了的事儿……
得,改,必须得改,要不然真的会死人滴。
于是,除了张嘉师自己记得相当清楚的之外,以及两书,迎接了张嘉师的各种涂抹删改……
当然,张嘉师忽视了一个情况,他似乎将用来对照的“原型”书稿,直接夹在一卷竹简当中。
在几年之后,张嘉师听到了自己跟赢玥涟的女儿张瑄的问题:“爹爹,爹爹,窦燕山,香九龄,融四岁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嘉师正想说些什么,他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他被吓住了,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风浪之后,张嘉师还是能够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的抱起自己的长女:“瑄儿,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爹爹,是皇……哥哥在你的书房找到两张纸看到的。”张瑄很干脆的出卖了坐在一旁喝水的异母兄长。
而张嘉师则是一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这句话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始在于晨。
春天的时候一个好的开局,能够做到一年最基本的工作的话,对于这个势力的展固然相当重要是不假。
但是么,张嘉师在这么两年的认识,生了改变。
那就是在辽东郡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认识到,在农忙的时候,对于农耕文明而言,春天到秋收结束之前,想要做些大动作的事情,非常困难。
毕竟,现在的生产力尽管也不是原始文明那么落后,但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恐怕也不是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够解决的。
在秋收结束之后到春耕之前这一段时间,是左将军府势力范围的基础建设时期。
毕竟在这个时候,包括陈平在内的人们,都知道,他们不需要为人手问题伤脑筋。
……
辽东郡的建设在秋收之后,正式开展二期工程,相对于一期工程当中的农业方面为主的基建方面,二期工程则是主要集中在城镇方面。而农村的情况,则是以加强水利建设以及开新田为主要方向。
在二期工程的安排上,张嘉师认为每个地区作为支点的城镇,必须要兴建一个学堂之类的建筑。
只不过受制于师资人员相当缺乏,张嘉师不得不抽调一批军方文书或者是司马官员,统一集中起来,向一部分有些许文化基础的平民进行授课,然后让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师资人员,作为启蒙级别教学人员的基础,传授最基本而简单的启蒙学习。
过三千人的平民或者是一些家族,小豪强地主阶层的人员参加了这个计划。
他们在九月份的下旬就被集中在位于定襄城东面约五公里外的一个已经完成初步规划的小镇,接受文化传授。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这个时期就开展简体化文字的相应推广。但是在确认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之后,张嘉师现,以他的学识而言,要进行这方面的传授,还远远不足。
不是说张嘉师做不好这么一点,而是在以张嘉师现在的情况而言,青玉灵书相关记载当中的文字形体,都要远比张嘉师所认识的简体文字要完整得多。
青玉灵书记载着很多有关于明朝中后期之前的文字记录,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指望青玉灵书当中有简体文字,无疑是痴人说梦。
在这个前提论调之下,张嘉师这个事实上也就是高中二年学历的人,要直接将所认识的简体文字生搬硬套在这个方面,是不可能的。
虽然简体字是经过简化的文字,但是并不代表张嘉师这个语文科目仅仅是及格的高二学生,能够将包括非常用文字的简体字都记下来。这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真正的国学教授,恐怕在不依靠工具书的前提下,都无法有效的对六千个汉字以上的文字有记忆。
理解到自己的这个重大缺点的张嘉师,不得不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那就是该不该选择后世的文字或者是该选择一种怎么样的文字来进行教学呢?
对于小篆这种字体,张嘉师最后还是倾向于放弃。不是说小篆的书写难度确实是比较大,而更重要的一点,在经过多次对比的情况下,后世的繁体文字要比起小篆要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容易辨认得多。
张嘉师盘算着,到底是依旧沿用小篆还是直接使用他属意的宋朝书法方式来作为文字母本?
……
小篆作为现在大秦帝国的官方文字,很多方面都不需要进行所谓的从头开始,有着相当基础的情况下,能够更快的传授开去,是小篆最大的优势。
但是张嘉师属意的宋朝书法方式,尤其是宋体字以及宋朝改进的楷体字,无论在哪方面而言,简洁以及清晰都更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张嘉师命令陈平等人进行的相应布置,估计又得推倒重来。
不是张嘉师对于他自己不自信,也不是张嘉师对于他自视甚高,而是说一句老实话,现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得懂宋体以及楷体的人,就只有张嘉师一个人而已。
在家中书房思考着这方面事情的张嘉师,说出了一句哀叹:“我的头好痛……”
这个确实是让张嘉师头痛的。毕竟要是在这个时候还不进行决定,那么随着时间的展以及一些事情很有可能会被历史的车轮继续推动前进的情况下,张嘉师想要做些什么,恐怕已经失去了这种最后的好时机。
张嘉师询问过白起他应该怎么做,白起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不甚了解,他无法给张嘉师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但是白起在张嘉师的意识当中,理解到一个有可能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好办法。
张嘉师不理解白起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个话题,但是在白起说出了两个字之后,张嘉师随即恍然大悟。
而这两个字就是字典。
字典这玩意,张嘉师自然也有,他在没有穿越之前的道馆当中甚至还有一套厚厚的古文对照字典。
张嘉师随后理解到,他所烦恼的问题,事实上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他完全可以用小篆来进行初步的文化传授,然后用一些字典来填补一些方面的缺陷。假如日后在有更充足的师资力量的情况下,一本字典在很多方面的辅助必然更加全面以及有效。
于是,张嘉师按照原计划那样,进行冬季为主的学员培训,希望在春季到来之前,能够让这些人或者是更多人能够成为最基础的文化传授人员。
张嘉师很清楚,他想要做好这一点,在各种方面的花费,准备时间必然会更长才会有相对的成果。
但是张嘉师在重复几句话一遍之后,就下定了决心。
这句话,就是后世张嘉师很尊敬鲁迅先生都推崇备至的一个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分割线……………………………………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调集部队支援出击东胡的骑兵部队之外,张嘉师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字典的编纂。
不是说张嘉师不相信自己麾下的文官体系,而是很清楚只有自己能够做好这一点的前提下,张嘉师无法再当甩手掌柜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在字典的编纂上,张嘉师不得不进行了由低到高的三级编纂。
低级的字典,最主要是小篆以及后世相应文字的日常常用文字对照注释。
中级的字典,则是比较全面的概括现有的小篆文字以及后世相应文字的对照。张嘉师很清楚,假如他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这本中级的对照字典则是会成为日后一段时间的字典主流。
最后的高级字典,张嘉师则是没有概括小篆的内容,而是将青玉灵书的相应记录进行整理,所得出来的一本,主要是用宋体以及宋朝楷体书法为主的繁体字编纂字典。
对于这一本高级字典,张嘉师不知道到最后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但是知道自己也不至于做些无用功的张嘉师,当然得赌一把。
……
在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后世并没有相应记录。但是在约两千一百年后进行考古所出土的一卷经过防腐处理的辽东郡文书记载当中,这一天正式记载入史书当中。
这一份记录的文字因为岁月的流逝,变得相当含糊,但是从依稀能够得到的文字记录,则是出现了这么一份注释:
“秦二世二年三月下旬次日,左将军张嘉师令人正式组建辽东印刷所,并且将一份手书亲自交到负责的工匠手中,刊印成书。”
这一份得出来的记录,几乎让世界哗然。
因为很多人都很清楚,也知道这么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
根据后世的人员对出土文物以及一些放置在大秦帝国国家图书馆当中最为严密的区域的古本考证,证实了应该是第一批使用铜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的年份就是公元前2o8年到公元前21o年这么一段时间。
但是这本字典的确实印刷时期,却一直是一个迷。
而在这一章经过注释以及补充的简短记录出现之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相信了这个说法,同时包括跟大秦帝国一直都不对劲的欧洲诸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修改了相应的记录。
那就是在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在偏僻的辽东郡定襄城,现在大秦帝国的辽阳地区,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有记载的铜活字印刷中心。
但是,随之而来,人们也现,最主要的问题继续成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第一套到底是什么时候刊印成书呢?
恐怕,这个问题,除了经历过当时那一幕的人们,都无法知悉了。
………………………………………………分割线…………………………………………
时间回到公元前2o9年12月22日的这一天,张嘉师对着被他召集到定襄城内西南地区一件大型作坊的人员们,说出了一句话:“此地就是日后诸位匠师工作之地了。”
为的一个老雕刻匠不解的看着他眼前这个穿着常服的年轻人,他可不敢因为对方的年纪而轻视对方,而是恭谨有加的说道:“左将军,不知道你希望老朽等人能够做些什么?”
对于这些几乎被闲置一年有多的匠师们,张嘉师心中还是有些感觉抱歉的。印刷术这种技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越的成熟,这也是这些匠人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的努力所得。
而出于很多方面考虑的前提下,张嘉师不得不将对方闲置,然后每个月放必须的钱粮养活对方。
直到在几天前,张嘉师将低级的对照字典整理出来之后,才想起了这个事情。
在与陈平以及萧何等人交流一番之后,张嘉师决定在准备扩建的定襄城南部,安排一个相应的作坊。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麻布作坊,但是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在秋天之后已经处于半停工的情况下,陈平等人用左将军府的名义,收购了这个作坊,并且进行相应修缮,改建之后,正式成为一个更合适作为印刷的作坊。
张嘉师原本属意在辽河岸边修建一个新作坊,但是在出于保密以及安全等等问题的思考,张嘉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事实上,这一本在后世被命名为的第一本成规模印刷刊物,事实上并没有正式的名字。
张嘉师在封面上也没有亲笔书写下自己的标题。
所以,在后世的这本书的名字,事实上是包括在第一批无名字典在经过返工之后,正式标上名字的结果。
后世对于这本书的成书日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记载,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
而这一次返工的日期,是公元前2o1年7月13日。
事实上,第一批刊印成书的过4ooo本第一套字典,正式完成刊印的日期是公元前2o8年1月16日。
与后世的铜活字印刷术不同,这些大秦帝国的印刷工匠,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印刷方式。
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这些工匠会由上到下,也就是第一页,第二页如此区分,完成了一版印刷之后,才会直接进行下一页内容的印刷。
而宋朝时期的铜活字印刷,效率则是有点慢,毕竟他们的排版或者是工匠素质,比起这些有着自己的经验的“前辈”们要差一点。
而为了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废稿过多或者是一些因为墨水,印刷方面的非人为问题,在与这些匠师进行交流之后,张嘉师将印刷数量提升到四千五百本。
四千本是派出去的数量,余下的五百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张嘉师用来送给陈平他们的产品。毕竟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教学的师生,就连左将军府的中高层官员,也应该理解这个事情,并且熟悉张嘉师没有明言的计划。
而最后的约两百本字典,张嘉师则是计划用来作为应急必须品。
当然,张嘉师怎么着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存货,在封存了几年的时间之后,被搬迁到咸阳,直到数十年之后,正式“安家”在大秦帝国咸阳图书馆。
与此同时,张嘉师还尝试将几种启蒙读物,进行刊印。当然,张嘉师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该看印在一起,还是单独刊印。
最初,出于成本的考虑,张嘉师最后将这基本主要是明朝中期流行的启蒙读物,进行集中刊印。
张嘉师选择的是,,以及。
但是,当张嘉师将三字经书写出来之后,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某一句之后的非常多内容,他根本不改不行,生搬硬套的话,会死人滴。
而这句话就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指谁?张嘉师在翻阅了青玉灵书之后,知道了他的身份。
好吧,相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这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的慈父,明显就不合适出现在这个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好比是什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样的情况对于张嘉师而言,直接就是各种夭寿了的事儿……
得,改,必须得改,要不然真的会死人滴。
于是,除了张嘉师自己记得相当清楚的之外,以及两书,迎接了张嘉师的各种涂抹删改……
当然,张嘉师忽视了一个情况,他似乎将用来对照的“原型”书稿,直接夹在一卷竹简当中。
在几年之后,张嘉师听到了自己跟赢玥涟的女儿张瑄的问题:“爹爹,爹爹,窦燕山,香九龄,融四岁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嘉师正想说些什么,他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他被吓住了,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风浪之后,张嘉师还是能够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的抱起自己的长女:“瑄儿,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爹爹,是皇……哥哥在你的书房找到两张纸看到的。”张瑄很干脆的出卖了坐在一旁喝水的异母兄长。
而张嘉师则是一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