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处于防御地位。自从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入了进攻。这是革命的进攻,说反攻不确切。因为反攻是带有防御意义的,不能完全概括这一形势和内容。”
毛主席兴奋地说:“刘邓向大别山前进,开始引战争到蒋管区,脱离解放区作战,利用蒋管区人力、物力,减少老区负担,是由内线转入外线的第一着棋子,这是伟大的胜利。”
周恩来深解máo zé dōng语中含意,接道:“是的。自古谁得中原,谁就得天下。”
周恩来停了一下,又说到:“主席,刘邓进入大别山,各个战场都活了。不过蒋介石并不会甘心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一定会拼上xìng命的。”
máo zé dōng点点头。
周恩来的目光透着沉重:“只是这样一来刘邓背得太重了。”
听到这里,毛主席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一圈,说:“……他们没有后方,物资困难,人拖瘦了,脚板跑大了,这代价必须支付,因为代价是伟大的,要号召全党全军向他们学习。”
máo zé dōng移步到门口,撩开门帘,望了一眼满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难大,背得多,刘邓就更光荣。他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
------------
寻机歼敌,在大别山立足生根(2)
------------
两天后,电报载着máo zé dōng亲手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传送到人民解放军的各个战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xìng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guó mín dǎng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guó mín dǎng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历史重重地记下了一笔: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开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刘伯承走到哪里也离不开地图,有时甚至把看地图当成一种休息消遣,无论多么紧张疲劳,只要往地图旁一站,他就能气沉丹田,进入一种“入定”状态。似乎他面对着的不是花花绿绿、点点线线的图形,而是一片活的凸起的天地。他全身心走进去,跨过山川江河,步入广阔平原,越过小桥关隘,在山山水水之间跋涉,从满头乌发直走到一顶银丝……
此刻,他正手拿一盏油灯,站在一幅“大别山区形势图”前,构想着部队的进一步展开。
邓小平刚刚签署了一项作战命令,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敌人的动态。他怕影响刘伯承,便把音量调到最小。
收音机里guó mín dǎng的电台正在广播近几天的战事:“……本月下旬,国军10万官兵于息县汝河、淮河一带追阻围歼共军,激战数日,战况空前,毙伤共匪无数,缴获武器颇多。目前,国军正在节节进击,共匪已作分股逃窜。据可靠消息来源。此役中,国军曾击毙一名身材高大且戴眼镜之匪徒,经多方证实,此人必系共匪头目刘伯承无疑……”
“我说政委”,刘伯承眼睛不好,耳朵却很灵。他放下油灯对邓小平笑道:“我这是第几次被击毙啊?”
邓小平也笑了:“蒋介石是恨你不死哟!本来在晋东南、冀鲁豫,你已经是人家的心腹之患,如今又窜到大别山,跑到人家卧榻之旁,令他骨鲠在喉、芒刺在背,还要取其首级,他能不恨、不盼你死吗?”
“说的是哟。”刘伯承又举起油灯,视线回到地图,说:“你看,大别山纵横千里,西至平汉,东临津浦,北傍淮河,南靠长江,突出于武汉、南京之间,物产又丰富,地势又险要,堪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开辟中原,解放全国,实现我军重大战略转折,正在此一举。蒋介石当然要拼上老命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嘛。但是,我刘伯承不想死,我还要睁着一只眼睛。试看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大势所趋,guó mín dǎng必败无疑!”
说话间,李达进来报告:“司令员、政委,会议已经准备好了。”
刘伯承点点头:“好,邓政委,走。”
在一个打谷场上,已经集合了野战军指挥部200多名精英。这是野战军指挥部南下以来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干部大会。
会场中央摆着一张临时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八仙桌,桌上有一把也是借来的茶壶和一个搪瓷碗。到会干部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面容也修得整整齐齐。
刘邓来之前,情报处长柴成文正在介绍敌情。柴成文正说得眉飞色舞,见刘邓李三人远远走来,便止住话头,带头鼓掌。
刘伯承摆摆手:“今天邓政委作报告,我也是听众。”
“那我就来抛砖引玉。”邓小平径直走到八仙桌前坐下。
邓小平开宗明义:“同志们,我们已到了大别山,由黄河边到长江,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
天空蓝蓝的,偶尔飘过几片白云。阳光下的邓小平似乎有些热了,他脱下灰军装,只着一件泛黄的短袖汗衫,又摘下帽子,露出了同所有的人一样的光头。经过长途跋涉,连日征战,他的面容明显消瘦了,两个眼窝深陷下去,颧骨更加凸出。
他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党中央说我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英勇不英勇,还要看我们今后的行动。目前,陈谢兵团已挺进陇海西线,向伏牛山前进。这样,便以大别山、伏牛山和鲁西南形成一个掎角之势。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我们解放中原,把蒋介石逼退一条线,是有充分根据条件的。”
“其一,由于我们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现陇海西线,加上陕北战场的攻势,蒋介石兵力不足更加捉襟见肘。现在尾随我们和我们周围的敌人总共有23个旅,不过1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歼灭后再补充起来的。除此之外,敌人要想从其他地方再抽调部队是万分困难的。另方面,当我跨越陇海铁路,敌人错误地认为我们是被迫的行动,事前没有布置正面阻击,事后尾追又一直处于被动,这就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这就是蒋介石的致命弱点。他总是错误地估计形势,走臭棋。”
会场上dàng起一片笑声。
“其二呢,再来看看中原。中原地区人口4,500万,物产丰富,本来是蒋介石的重要‘兵库’和‘粮库’。我们到这里便夺取了敌人的供给,加强了自己,使敌人的困难骤增。”
“其三,这个地区有我们长期革命的影响,人民受过革命的洗礼,内心拥护我们。但由于革命的四次转移,人民目前还暂时对我们采取观望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刚才,一位房东大娘就有这种担心,怕我们打不赢再走。毛主席也有担心。他说,挺进大别山有三种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退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在周围兜圈子;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开辟出巩固的中原根据地。同志们,我们应该争取第三种前途。”
------------
在大别山立足生根(1)
------------
1947年8月29日,徐州guó mín dǎng陆军总司令部。
副官处处长以不易察觉的脚步轻轻走进总司令办公室,侍立片刻,轻声报告:“总司令,吴绍周来电,请示刘伯承部进入大别山后,吴部的行动方案。”
顾祝同很不耐烦,挥挥手,连眼睛也没睁开:“请示我干什么?让他等委员长的训示好了。”
“是。另外,山东庆祝光复慰劳团求见总司令。”
顾祝同的怒气终于bào发了,一拍沙发咆哮起来:“什么光复?什么慰劳团?一群混吃白喝的蠢虫。告诉他们,我谁也不见!”
顾祝同的心情糟透了。这位在guó mín dǎng军界中堪称最有风度、修养的上将,近来常发无名火,动辄训人,弄得总司令部上上下下一片肃杀。
他的确心力jiāo瘁。一个多月里,为了对付刘伯承,他亲赴羊山集指挥作战,而后又往返奔波于商丘、郑州、徐州之间。先是煞费苦心揣摩刘邓部队的动向,接着全力部署围追堵截。结果,还是没有阻挡住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顾祝同打从投军的那一天起就没这么窝囊过。北伐时,他率领的第3师出广东、福建、江浙、一路打到南京,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围剿共产党中央苏区时,他任北路军总司令,率部步步为营,相继占领黎川、广昌、兴国、宁都,进而挺进瑞金,逼迫红军放弃根据地,被迫开始长征。1941年,他在皖南略施小计,就把新四军整得几乎全军覆没,和共产党jiāo手,他向来十分自信,可是这次……
顾祝同长叹,目光落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红木桌上有页纸,仿佛暮色中一张苍白的脸,纸上的一行行黑字如同白脸上暴凸的青筋。那是蒋介石两天前发给他的电报:
各部队行动,迟慢不前,屡失良机,任匪军平安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此为我革命军人之最大耻辱。各级司令官、部队长只知稳扎稳打,猥集一团,未能区分数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匪军,旬来无显著战果,何能开除匪患,挽救危亡。兹特严令申诫:如再任匪军逃遁而至平汉路以西,各级部队长、指挥官决以纵匪、祸国害民论罪。
顾祝同收回目光。论罪?若当真论罪,罪魁应首推主帅。自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以来,蒋介石一再判断失误,把刘邓的南进看成是南窜,当顾祝同预调吴绍周部(第85师)至沙河一线布防堵截时,蒋介石却越级指挥,令吴部返回遂平,致使围堵落空。而对于这一切过失,蒋介石从不自责,只指责下面各级指挥官指挥不力。顾祝同想到这,长叹了一口气:真是主帅不明,累死三军。
此刻,论谁的罪倒是次要的。一旦共产党在中原成了气候,自家xìng命,包括guó mín dǎng的半壁江山,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他顾祝同都将统统断送。因此,当务之急是进剿大别山。
办公桌上的机要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
顾祝同猜测到是谁打来的,赶紧抓起电话。
------------
在大别山立足生根(2)
------------
耳机里传来十分熟悉的绍兴官话。令顾祝同惊奇的是声音竟那么轻柔、那么自信:“墨三吗?多天追剿共军,我知道你是尽了力的,虽有闪失,责任不在你。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刘邓残部消灭于大别山麓,要抢时间,抓战机,打他立足未稳,打他疲惫不堪,打他没有后方基地。这是敌人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进剿最有利的时机。千万记住,战机稍纵即逝。我明天即上庐山,在大别山对面等你的好消息。”
顾祝同感动得诚惶诚恐:“校长,学生当竭尽全力报效党国。”
顾祝同心里亮堂了,沉闷了多日的办公室也有了生机。他背着手在房子里急速地兜了几圈,随后传令召开军事会议,宣布了他的部署:
(1)张轸部遂照昨日电令行动;
(2)吴绍周部第85师,以一个团守备息县及其以南河防,主力即改在大林庄渡河,继续向罗山及其以南地区追击,协同罗广文兵团之作战;
(3)张旭东团留一个营于新蔡,主力迅回息县增防;
(4)罗广文部以第10师渡河后,迅解罗山之围;
……
顾祝同挥舞手中的镀铬金属小棒,指向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诸位,大别山犹如一盘石磨,只要我23个旅数十万大军合力转动就能把共军碾成粉末。”
就在顾祝同调兵遣将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已经指挥部队先敌在大别山实施了战略展开。刘伯承要求所部:“要趁敌重兵尚未到来,大别山腹地空虚之际,迅速展开,广占地盘,来一个麻雀满天飞。”
短短几天,第六纵队已经拿下光山、经扶、麻城、黄安,直抵长江北岸;第三纵队挺进皖西,如入无人之境,连克叶集、立煌、六安诸镇;第二纵队继占潢川之后,又迅速推进到固始、商城一线;第一纵队控制了罗山以南、光山和经扶以西广大地区;中原独立旅更是迫近平汉……
刘邓雄踞长江北岸,威震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根据máo zé dōng的指示,陈赓、谢富治率部于8月22日突破黄河天险后,直出陇海路,配合刘邓在大别山展开。至31日,先后攻占新安、渑池、宜阳、洛宁诸镇,继尔主力东向,威逼洛阳,如同侧背chā进的一把钢刀,割裂了顾祝同、胡宗南东西两大集团的联系,迫使胡宗南主力第1军、第29军调出陕北,减轻了陕北战场的压力,也使尾追刘邓大军主力中的整编第15师以及青年军第206师第1旅、第41师第134旅匆忙西援,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
除此之外,华东野战军西兵团也加入其中。完成了鲁西南作战之后,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6个纵队18万大军兵分五路挥师南下,越过东西瘫痪的陇海铁路,挺进豫皖苏地区,发动攻势。华野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重创敌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攻克县城24座,歼敌l万余人,完成了战略展开。
在此期间,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连获沙家店、关庄、岔口追击战等大捷。
至此,三大野战集团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摆出了一个大大的“品”字。máo zé dōng亲自勾画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挺进,彭德怀、许世友两翼牵制的全新战略格局已告形成。
随着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问鼎于北起黄河、南到长江、东自津浦、西至汉水的广大地区,八方风雨将汇集在三山(大别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汉)之间。
中原大势已定。
随之,晋察冀野战军对平汉路北段发动攻势,解放雄县,兵叩石门;东北民主联军在长春、吉林、四平和北宁线锦西至义县地区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
人民解放军已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毛主席兴奋地说:“刘邓向大别山前进,开始引战争到蒋管区,脱离解放区作战,利用蒋管区人力、物力,减少老区负担,是由内线转入外线的第一着棋子,这是伟大的胜利。”
周恩来深解máo zé dōng语中含意,接道:“是的。自古谁得中原,谁就得天下。”
周恩来停了一下,又说到:“主席,刘邓进入大别山,各个战场都活了。不过蒋介石并不会甘心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一定会拼上xìng命的。”
máo zé dōng点点头。
周恩来的目光透着沉重:“只是这样一来刘邓背得太重了。”
听到这里,毛主席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一圈,说:“……他们没有后方,物资困难,人拖瘦了,脚板跑大了,这代价必须支付,因为代价是伟大的,要号召全党全军向他们学习。”
máo zé dōng移步到门口,撩开门帘,望了一眼满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难大,背得多,刘邓就更光荣。他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
------------
寻机歼敌,在大别山立足生根(2)
------------
两天后,电报载着máo zé dōng亲手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传送到人民解放军的各个战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xìng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guó mín dǎng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guó mín dǎng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历史重重地记下了一笔: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开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刘伯承走到哪里也离不开地图,有时甚至把看地图当成一种休息消遣,无论多么紧张疲劳,只要往地图旁一站,他就能气沉丹田,进入一种“入定”状态。似乎他面对着的不是花花绿绿、点点线线的图形,而是一片活的凸起的天地。他全身心走进去,跨过山川江河,步入广阔平原,越过小桥关隘,在山山水水之间跋涉,从满头乌发直走到一顶银丝……
此刻,他正手拿一盏油灯,站在一幅“大别山区形势图”前,构想着部队的进一步展开。
邓小平刚刚签署了一项作战命令,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敌人的动态。他怕影响刘伯承,便把音量调到最小。
收音机里guó mín dǎng的电台正在广播近几天的战事:“……本月下旬,国军10万官兵于息县汝河、淮河一带追阻围歼共军,激战数日,战况空前,毙伤共匪无数,缴获武器颇多。目前,国军正在节节进击,共匪已作分股逃窜。据可靠消息来源。此役中,国军曾击毙一名身材高大且戴眼镜之匪徒,经多方证实,此人必系共匪头目刘伯承无疑……”
“我说政委”,刘伯承眼睛不好,耳朵却很灵。他放下油灯对邓小平笑道:“我这是第几次被击毙啊?”
邓小平也笑了:“蒋介石是恨你不死哟!本来在晋东南、冀鲁豫,你已经是人家的心腹之患,如今又窜到大别山,跑到人家卧榻之旁,令他骨鲠在喉、芒刺在背,还要取其首级,他能不恨、不盼你死吗?”
“说的是哟。”刘伯承又举起油灯,视线回到地图,说:“你看,大别山纵横千里,西至平汉,东临津浦,北傍淮河,南靠长江,突出于武汉、南京之间,物产又丰富,地势又险要,堪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开辟中原,解放全国,实现我军重大战略转折,正在此一举。蒋介石当然要拼上老命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嘛。但是,我刘伯承不想死,我还要睁着一只眼睛。试看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大势所趋,guó mín dǎng必败无疑!”
说话间,李达进来报告:“司令员、政委,会议已经准备好了。”
刘伯承点点头:“好,邓政委,走。”
在一个打谷场上,已经集合了野战军指挥部200多名精英。这是野战军指挥部南下以来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干部大会。
会场中央摆着一张临时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八仙桌,桌上有一把也是借来的茶壶和一个搪瓷碗。到会干部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面容也修得整整齐齐。
刘邓来之前,情报处长柴成文正在介绍敌情。柴成文正说得眉飞色舞,见刘邓李三人远远走来,便止住话头,带头鼓掌。
刘伯承摆摆手:“今天邓政委作报告,我也是听众。”
“那我就来抛砖引玉。”邓小平径直走到八仙桌前坐下。
邓小平开宗明义:“同志们,我们已到了大别山,由黄河边到长江,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
天空蓝蓝的,偶尔飘过几片白云。阳光下的邓小平似乎有些热了,他脱下灰军装,只着一件泛黄的短袖汗衫,又摘下帽子,露出了同所有的人一样的光头。经过长途跋涉,连日征战,他的面容明显消瘦了,两个眼窝深陷下去,颧骨更加凸出。
他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党中央说我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英勇不英勇,还要看我们今后的行动。目前,陈谢兵团已挺进陇海西线,向伏牛山前进。这样,便以大别山、伏牛山和鲁西南形成一个掎角之势。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我们解放中原,把蒋介石逼退一条线,是有充分根据条件的。”
“其一,由于我们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现陇海西线,加上陕北战场的攻势,蒋介石兵力不足更加捉襟见肘。现在尾随我们和我们周围的敌人总共有23个旅,不过1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歼灭后再补充起来的。除此之外,敌人要想从其他地方再抽调部队是万分困难的。另方面,当我跨越陇海铁路,敌人错误地认为我们是被迫的行动,事前没有布置正面阻击,事后尾追又一直处于被动,这就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这就是蒋介石的致命弱点。他总是错误地估计形势,走臭棋。”
会场上dàng起一片笑声。
“其二呢,再来看看中原。中原地区人口4,500万,物产丰富,本来是蒋介石的重要‘兵库’和‘粮库’。我们到这里便夺取了敌人的供给,加强了自己,使敌人的困难骤增。”
“其三,这个地区有我们长期革命的影响,人民受过革命的洗礼,内心拥护我们。但由于革命的四次转移,人民目前还暂时对我们采取观望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刚才,一位房东大娘就有这种担心,怕我们打不赢再走。毛主席也有担心。他说,挺进大别山有三种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退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在周围兜圈子;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开辟出巩固的中原根据地。同志们,我们应该争取第三种前途。”
------------
在大别山立足生根(1)
------------
1947年8月29日,徐州guó mín dǎng陆军总司令部。
副官处处长以不易察觉的脚步轻轻走进总司令办公室,侍立片刻,轻声报告:“总司令,吴绍周来电,请示刘伯承部进入大别山后,吴部的行动方案。”
顾祝同很不耐烦,挥挥手,连眼睛也没睁开:“请示我干什么?让他等委员长的训示好了。”
“是。另外,山东庆祝光复慰劳团求见总司令。”
顾祝同的怒气终于bào发了,一拍沙发咆哮起来:“什么光复?什么慰劳团?一群混吃白喝的蠢虫。告诉他们,我谁也不见!”
顾祝同的心情糟透了。这位在guó mín dǎng军界中堪称最有风度、修养的上将,近来常发无名火,动辄训人,弄得总司令部上上下下一片肃杀。
他的确心力jiāo瘁。一个多月里,为了对付刘伯承,他亲赴羊山集指挥作战,而后又往返奔波于商丘、郑州、徐州之间。先是煞费苦心揣摩刘邓部队的动向,接着全力部署围追堵截。结果,还是没有阻挡住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顾祝同打从投军的那一天起就没这么窝囊过。北伐时,他率领的第3师出广东、福建、江浙、一路打到南京,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围剿共产党中央苏区时,他任北路军总司令,率部步步为营,相继占领黎川、广昌、兴国、宁都,进而挺进瑞金,逼迫红军放弃根据地,被迫开始长征。1941年,他在皖南略施小计,就把新四军整得几乎全军覆没,和共产党jiāo手,他向来十分自信,可是这次……
顾祝同长叹,目光落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红木桌上有页纸,仿佛暮色中一张苍白的脸,纸上的一行行黑字如同白脸上暴凸的青筋。那是蒋介石两天前发给他的电报:
各部队行动,迟慢不前,屡失良机,任匪军平安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此为我革命军人之最大耻辱。各级司令官、部队长只知稳扎稳打,猥集一团,未能区分数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匪军,旬来无显著战果,何能开除匪患,挽救危亡。兹特严令申诫:如再任匪军逃遁而至平汉路以西,各级部队长、指挥官决以纵匪、祸国害民论罪。
顾祝同收回目光。论罪?若当真论罪,罪魁应首推主帅。自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以来,蒋介石一再判断失误,把刘邓的南进看成是南窜,当顾祝同预调吴绍周部(第85师)至沙河一线布防堵截时,蒋介石却越级指挥,令吴部返回遂平,致使围堵落空。而对于这一切过失,蒋介石从不自责,只指责下面各级指挥官指挥不力。顾祝同想到这,长叹了一口气:真是主帅不明,累死三军。
此刻,论谁的罪倒是次要的。一旦共产党在中原成了气候,自家xìng命,包括guó mín dǎng的半壁江山,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他顾祝同都将统统断送。因此,当务之急是进剿大别山。
办公桌上的机要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
顾祝同猜测到是谁打来的,赶紧抓起电话。
------------
在大别山立足生根(2)
------------
耳机里传来十分熟悉的绍兴官话。令顾祝同惊奇的是声音竟那么轻柔、那么自信:“墨三吗?多天追剿共军,我知道你是尽了力的,虽有闪失,责任不在你。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刘邓残部消灭于大别山麓,要抢时间,抓战机,打他立足未稳,打他疲惫不堪,打他没有后方基地。这是敌人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进剿最有利的时机。千万记住,战机稍纵即逝。我明天即上庐山,在大别山对面等你的好消息。”
顾祝同感动得诚惶诚恐:“校长,学生当竭尽全力报效党国。”
顾祝同心里亮堂了,沉闷了多日的办公室也有了生机。他背着手在房子里急速地兜了几圈,随后传令召开军事会议,宣布了他的部署:
(1)张轸部遂照昨日电令行动;
(2)吴绍周部第85师,以一个团守备息县及其以南河防,主力即改在大林庄渡河,继续向罗山及其以南地区追击,协同罗广文兵团之作战;
(3)张旭东团留一个营于新蔡,主力迅回息县增防;
(4)罗广文部以第10师渡河后,迅解罗山之围;
……
顾祝同挥舞手中的镀铬金属小棒,指向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诸位,大别山犹如一盘石磨,只要我23个旅数十万大军合力转动就能把共军碾成粉末。”
就在顾祝同调兵遣将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已经指挥部队先敌在大别山实施了战略展开。刘伯承要求所部:“要趁敌重兵尚未到来,大别山腹地空虚之际,迅速展开,广占地盘,来一个麻雀满天飞。”
短短几天,第六纵队已经拿下光山、经扶、麻城、黄安,直抵长江北岸;第三纵队挺进皖西,如入无人之境,连克叶集、立煌、六安诸镇;第二纵队继占潢川之后,又迅速推进到固始、商城一线;第一纵队控制了罗山以南、光山和经扶以西广大地区;中原独立旅更是迫近平汉……
刘邓雄踞长江北岸,威震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根据máo zé dōng的指示,陈赓、谢富治率部于8月22日突破黄河天险后,直出陇海路,配合刘邓在大别山展开。至31日,先后攻占新安、渑池、宜阳、洛宁诸镇,继尔主力东向,威逼洛阳,如同侧背chā进的一把钢刀,割裂了顾祝同、胡宗南东西两大集团的联系,迫使胡宗南主力第1军、第29军调出陕北,减轻了陕北战场的压力,也使尾追刘邓大军主力中的整编第15师以及青年军第206师第1旅、第41师第134旅匆忙西援,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
除此之外,华东野战军西兵团也加入其中。完成了鲁西南作战之后,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6个纵队18万大军兵分五路挥师南下,越过东西瘫痪的陇海铁路,挺进豫皖苏地区,发动攻势。华野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重创敌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攻克县城24座,歼敌l万余人,完成了战略展开。
在此期间,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连获沙家店、关庄、岔口追击战等大捷。
至此,三大野战集团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摆出了一个大大的“品”字。máo zé dōng亲自勾画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挺进,彭德怀、许世友两翼牵制的全新战略格局已告形成。
随着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问鼎于北起黄河、南到长江、东自津浦、西至汉水的广大地区,八方风雨将汇集在三山(大别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汉)之间。
中原大势已定。
随之,晋察冀野战军对平汉路北段发动攻势,解放雄县,兵叩石门;东北民主联军在长春、吉林、四平和北宁线锦西至义县地区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
人民解放军已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