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职场达人志最新章节 > 职场达人志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 章

  右上角。阿亚拉,注意他的shè门腿,左下角。罗德里格斯,大力抽shè右边。坎比亚索,短距离助跑,左上角”。令人叹服的是,纸条所写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一样。凭借这张“绝世秘籍”和守门员的出色发挥,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被拒之门外。

  想必阿根廷人在赛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德国人会做如此周密的准备。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点球是靠运气,但是德国人用自己超乎寻常的勤奋和执著,将一件看似没有规律的事情总结出规律来,把一件不可控制的事情变得可控,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正如贝肯鲍尔所说:“德国队在世界杯中点球不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之前的精心准备和在赛场上一颗勇敢的心。”

  最好的合作是相互掌控

  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团队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成功。这话是没错的,但合作的前提似乎没人教。请问你:为什么要合作?答:老板要求的。答:公司文化倡导的。这种答案,我要说,你脑袋坏掉了。

  公司要你团队合作,那是因为,合作比你单干对公司更有利,也容易控制。反过来说,如果你要跟人合作,你就得问自己:合作的利益点在哪里?关键点在哪里?我能不能控制?

  如果你全能控制,恭喜你你不是在合作,你是在雇佣几个帮手替你干粗活,你完全能够随时看心情愉快与否来决定换不换帮手。如果你一点都不能控制,我得告诉你真相你被别人的理想忽悠了,你被卖了还会替人数钱,觉得那钱是你团队合作的成果。

  所以,当你的老板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当你的上司拍着你的肩膀,对你大谈企业远大目标、企业灿烂文化时,你脸上可以摆出崇拜和陶醉的表情,但头脑一定要清醒。你要分析一下,这里面,你的利益在哪里?你能控制多少关键因素?

  最好的合作,就是大家都控制一点关键因素,谁也离不开谁,利益也就大家都沾一点,谁也不亏待谁。在西方,这是用制度来保证的,大家按制度做就行了,哪怕是大吵大闹也没关系。所以在西方与公司发生纠纷了,有人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跟公司打官司,打输了就走人,打赢了还继续上班,并非奇事。在中国,光用制度控制是不够的,有权术,有利益,还有感情,总之几千年积累的手法太多了。只是历史书从来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相,得你自己具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方可有所领悟。

  第14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2)

  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僵持那阵儿,项羽派武涉前往齐地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事奉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我们都知道刘邦并不是同xìng恋,那他为啥对韩信这么好?因为他要成功,离不开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认识到韩信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他要动脑筋,让这个必要条件服从自己,能被自己控制,能“团队合作”。

  如果看了韩信的真情表白,就以为刘邦的感情投资大获成功,那你就错了。韩信也不是傻子,刘老板看中自己什么,他是明白的,他自身的价值,他是清楚的,用蒯通的话说就是“当今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取决于您。您帮汉王则汉王胜,您帮楚王则楚王胜”。韩信从小就是有野心的人,他不是没考虑过三分天下自立为王的事,之所以不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次要的原因是反了也是做齐王,不反也是做齐王,利益差不多。虽然不反头上还有个刘老板,但自己远在齐国,天高皇帝远,还是很自在的。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不够,同时刘邦对他设置了制约力量。韩信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无法形成只对自己忠实而不认刘邦的军队。同时下属中有曹参、灌婴这样拥有独立部队的刘邦亲信以及孔熙、陈贺这样明则辅助自己实则为监视的副手。而韩信自己的亲信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如果反叛,成功的把握并不大。

  所以,韩信才会说得那么动情那么感人。他说给谁听的?当然不是你我,而是帐外那些正屏息静听的刘邦的亲信将领们。项羽的使者来劝反,无论自己怎么想,刘老板不可能不起疑心,万一刘老板觉得自己不可掌控,那下次刘邦急驰入营要取的,就不是兵符,而是他韩信的人头了。所以,他一定要像恋爱中的男孩那样,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对刘邦无比的依恋与忠诚,他要通过帐外那些人的口,把自己的态度传递到刘老板那里去,使老板放心,使双方的合作更加牢靠一些。

  靠山还是冰山

  职场中人往往想找个靠山,因为故老相传:有了靠山,诸事皆宜。

  老话总是没错的,只是靠上去之前,你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价值。在企业或者企业里的小利益集团内部,一个人的地位都是按照价值来排序的。《水浒传》里宋江搞了个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好汉们坐第几把jiāo椅,主要是按照宋江认为这些人今后对梁山集团的价值来确定的,而并非像一般读者认为的,完全根据个人能力或以往对梁山的贡献来确定。比如白日鼠白胜,如果没有他在黄泥岗上出神入化的表演,晁盖等人就掘不到事业的第一桶金。但当他被官府抓走后,就有人提议任由他生死,理由是他熬不过刑、供出了晁盖等人,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对梁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但梁山仍然救了他,表面上看是出于义气,实际上仍然是利益的考量,虽然不救他也无损梁山威名,因为是白胜自己违反江湖道义在先,但救白胜则可以向江湖证明,即使是对当了叛徒的弟兄,梁山也讲仁义。这个口碑要是建立起来,好处就大了。所以,如果你对你的靠山没有价值,你的投靠对你自己也就同样没有价值,你要防备着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

  第15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3)

  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是变化的,“利益”这个词的内涵也是变化的。所以,就算你目前掌握了一些关键因素,这阶段你是有价值的,你是不可替代的,但环境一旦变化,你就必须重新评估。因为你所掌握的关键因素,很可能随环境的变化变得无关紧要,这时你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甚至毫无价值。

  例如韩信,打天下的时候,他是清醒的。他投靠刘邦,充分利用老板对自己所掌控的关键技术的依赖,一边为老板打工,一边为自己争来巨大的声望与地位。但江山打下来之后,韩信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够清楚了。他没有意识到,这时的刘氏企业对成功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成功的目标已经转移。韩信所掌握的关键技术,已经不被老板所需要,而他在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巨大声望与深厚的军事背景,恰恰成了刘氏企业未来成功的潜在威胁。刘老板要想基业长青,就得不惜一切手段把那些有能力颠覆刘家基业的人控制住,无论他们自身有没有意愿颠覆刘家基业,控制不住就干掉。此时的韩信,要么退休,要么弃武从文,培养新的关键资源,并让老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控制,不但被控,还被控得非常愉快。

  但韩信不是那种人。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傲,沉醉于往日巨大的成功中,对现实稍有不满,时不时就要流露出来。《史记》中说他知道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殊不知越是躲着,老板对他就越怀疑。他在家常常闷闷不乐,对自己与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有一次他路过樊哙家,樊哙与刘邦是连襟,又是创业老臣,对刘氏基业的重要xìng自不待言,他很崇拜韩信,对他的来访亲自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却笑道:“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他的表现,一定会传到刘老板耳朵里。这么一个向老板示好的大好机会,就被他自己葬送。当年他面对项羽的使者劝反,对着帐外众人深情告白的那股政治觉悟,此刻全部消失,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职场怨男。

  有时见着老板,他还要争一下口舌,刘邦问他:“以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估计他是想变相提醒老板,自己当年可是做了巨大贡献的,没有我,你未必能成功。但这样赤luǒluǒ的能力比较,就让老板面子挂不住了。此时的刘老板哪里还记得你过去的好,只能笑着说:“您倒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了,怎么还被我俘虏了呢?”刘老板要争回来的,证明这天下是我带领你们打下来的,你韩信再牛又怎么着?我说你行,你才行,我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估计刘老板当时笑得很勉强,笑得很难看,韩信也觉出味道不对,连忙放下自尊拍道:“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第16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4)

  这样一个人,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他的存在又是潜在威胁,还不注意搞好群众关系,随xìng贬低老板心腹,经常拿语言糗老板,使老板面子和心里都不舒服,换成你是他老板,你会怎么办?

  成功的必要条件与运气

  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指“有了未必行,缺了肯定不行”的硬条件。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成功的必要条件。

  不同种类的成功,有不同的必要条件。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与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中虽然有相同的条款,但关键条件肯定不同。而同样是企业界,成功有着不同的级别,一名普通员工,与业内专家或高级管理者,与企业的老板,在成功中处于不同的等级,彼此间虽有共通之处,但成功的关键条件也相应不同。

  从小成功到大成功,可以比作登山,从山底到山顶,所需必要条件越来越多。漫步在山底小路,所需条件是你愿意走路就行。开始向上走,除了意愿,还需要一定体力。再往上爬到半山腰,除了意愿和较好的体力,就得有点毅力。再向上攀登岩石,除了意愿、体力、毅力,还得有相当的登山技术。当你不知不觉间,身边已经没有同路人,你已经抵达别人都未曾到过的位置,但你仍然不停息,向山顶发起挑战,这时,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挑战自我、突破权限的强烈的成就动机。

  所以,我们看到,从山底到山顶,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不断地增加,反过来讲,越来越多的人在走上一个阶梯时,由于欠缺下一个阶段成功所需的必要条件而不得不止步。成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淘汰不够条件的人的过程,最后的成功者,必然是具备了最多必要条件的那个人。“成功没有侥幸”,这句老话所言不虚。

  成功没有充分条件

  一般人在总结这些成功者的成功经验时,往往会说:“你看,他有意愿、有体力、有毅力、有能力、有野心,他不成功,谁成功?这种人,肯定成功。”而市面上所谓“成功学”,同样是这种论调。数不清的“成功学大师”纷纷面世,自称面谈了多少多少位顶级成功人士,归纳总结出所谓“成功法则”。他们就像兜售包治百病的灵丹妙yào一样兜售所谓成功法则,声称只要按这些法则去做,一定成功。如果你照着做了却没有成功,他们又会告诉你,不是成功法则不对,是你自己不够坚持不够努力。他们的宣传如此有力,不少人都相信,花大价钱去听讲座去买成功法则。

  世界上真有这种所谓保证你“照做就成功”的法则吗?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告诉你:没有!

  所谓保证你“照做就成功”的法则,在逻辑上称为“充分条件”。请记住:成功没有充分条件!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想到,如果世界上存在这种保证成功的充分条件,那满大街的人都是亿万富豪了。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成功学大师”有没有真的如他们声称的那样,亲自采访过多少位顶级成功者。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们采访了,归纳出来的这种保证成功的成功法则,也是错误的。

  第17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5)

  我阅读过无数传记,那些成功者总结自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时,讲述的都是必要条件,比如勤奋、敏锐、善于用人、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我们都知道,既然是必要条件,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具备就一定不能成功,但是哪怕你具备了必要条件,也未必成功。还拿登山来做例子,一个具备了意愿、体力、毅力、能力和挑战精神的登山者,或许在半途遇上暴风雪,从而不得不放弃,更有可能,就像新闻中时有报道的,中途遇上雪崩,不幸遇难。如果你总结说,那就得在登山的必要条件中加上一条“良好的天气”,但或许下一个失败者,却是因为同伴生病,拖累他也不得不共同返回。

  不信书,信运气

  所以,我们在阅读成功者的传记时,经常会发现,这些成功者总爱说自己的成功全是因为“运气”好。

  其中的典型者如曾国藩。这个被máo zé dōng称为“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