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失较小。所以,蒋介石决定由这两个师在印度的兰姆伽待命。
8月上旬,史迪威飞回印度,来到兰姆伽。这是一个位于丘陵和贫瘠干旱的平原之间的一个小集镇,英军曾在此用砖瓦盖了30幢营房,原来是关押从非洲沙漠来的轴心国意大利俘虏的。现在俘虏早就迁走了,史迪威与英方jiāo涉,现在成了整训中国远征军步兵、pào兵与坦克兵的基地。周围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有山有平原,还有两条小河穿过,是最理想的训练场所。史迪威同孙立人、廖耀湘见面后,商谈了他的整训计划,拟以新三十八师为骨干,配以新三十师、第五十师,组成新一军,经蒋介石提名,新一军军长由郑洞国担任。另外,以新二十二师为骨干,配以第十四师,成立新六军,军长由廖耀湘兼任。其余部队陆续运来。
经史迪威联络,从美国调来一大批美国军官,安排在两个军的各团,担任教官,美军上校波特诺为教育长。同时还运来了两个军的美式装备。新成立的两个军完全模仿美军的编制,每个军成立一个榴pào营,每营配备105公分的榴弹pào12门,每师成立一个山pào营;每个团成立一个战车防御pào连,配备战车防御pào四门;每个营成立一个迫击pào排,配备“八一”迫击pào两门,配备“伯楚克”式火箭筒两具;每个营重机qiāng连配备重机qiāng六挺,“汤姆森”式手提机关qiāng18挺,“六○”迫击pào六门及火焰喷shè器一个,每个士兵都是美式汤姆冲锋qiāng,包括美式钢盔、皮鞋、背包、水壶。
另外,每个军、每个师都配备野战医院一所,每个排都配备无线电报话机,还有大量工兵器材,供渡河架桥时使用。
这些美式装备,使中国军队鸟qiāng换pào,官兵们人人喜笑颜开。史迪威在队前指指美式坦克,得意地说:“我们美国货怎么样?你们原来那些装备同我们美国货相比,是不是一个天一个地啊?你们原来是个叫花子军队,现在你们不同了,是美式武装,现在可以放心打仗。子弹打完了,我们美国的仓库里有的是,我们强大的美国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库,只要你们在我面前闭上眼睛喊一声芝麻开门,汤姆式子弹就会从天而降。”
兰姆伽蓄势(2)
史迪威的整训计划时间定为六周,第一周为兵器讲座,第二周是掌握各种武器xìng能,第三周是shè击训练,第四周是单兵战术训练,第五周是班进攻防御训练,第六周是bào破技术训练。
通过这个训练,使官兵们掌握了一般美军武器的xìng能、cāo作要领,军官要学会适宜热带雨季地区的进攻和防御指挥艺术。
8月23日上午,史迪威主讲了第一课。他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讲台上,举起手,对台下的万名官兵行了个标准的美军军礼,然后大声地说:“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担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我的指挥,要把我的每句话视为经典。你们不要害怕日本人,更不要怕他们的飞机、大pào。我们美国的飞机、大pào比他们多得多,威力也比他们大得多。我们美国最新的装备你们还没见过,你们现在见到的装备是我们美国10多年前的老装备了,只要你们好好训练,我会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最新的武器给你们。”自到中国上任后,史迪威的心情还没这么好过,他的脸上显现出自豪,同时又流露出自信,说起中国军队的情况,他还流露出钦佩,十分中肯而又是发自内心地说,“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你们中国人不仅很能吃苦,也很能打仗。在我看来,中国士兵最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你们备受艰辛而毫无怨言,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你们简单而诚实的头脑中,从未想过自己正在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战绩,你们入缅作战,将永垂青史。我希望你们为了正义的伟大事业,随时准备奉献一切。我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将军,能在这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间向中国士兵致敬,感到十二分的荣幸!”
8月的印度,正是热浪滚滚,大地犹如被烧红的铅,处处灼人。士兵们手中的qiāng,简直就像一支被烧烫的铁棍,握着qiāng的铁把子,士兵们的手上被烫出了血泡。越是天热,史迪威对课目训练抓得越紧。他汗流浃背,亲自到训练场上,一会儿卧倒,为士兵们做shè击示范动作;一会儿持qiāng在地上爬行,为士兵做匍匐前进示范动作。有的动作难度较大,他不厌其烦地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士兵们理解会做为止。
在训练中,史迪威也为一些事与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发生矛盾。他从美国调来400多名军官,想把他们分到各个团,代替中国军官。他的想法遭到郑洞国等中国军官的坚决反对。他们是害怕这支军队被美国人完全控制后,中国军官就无法指挥和控制,不利于以后的行动。史迪威为了防止各团军官吃空饷,把发放装备、军饷、粮食的大权全掌握在美国军官的手中,这也遭到郑洞国等人的极力反对。这些矛盾惹火了美国军官,有时发生严重的冲突,相互拔qiāng,那情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史迪威常为这些事情向蒋介石告状,但得到的回答是:中国军队不是绵羊。
史迪威几次告状无果,不再那么趾高气扬。
由于时常争吵,影响了整训计划的实施。一直拖到1943年的1月,整训计划才结束。
重返缅北(1)
反攻缅甸的仗怎么打?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史迪威的脑中,他思前想后,觉得打仗靠后勤,修路太重要。印度至缅甸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打仗的军需物资送不上去,没有军需物资作后盾,反攻缅甸就无从谈起。于是,他决定先修筑一条中印公路。
1月27日,两支队伍从训练基地兰姆伽出发,一支是美军工程兵部队,另一支是掩护美军工程兵筑路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之一一四团。他们坐卡车,乘轮船,颠簸了一个多月,
来到雷多。这里到缅甸没有路,也没有河流。史迪威打算从这里修一条通向缅北的公路。修这条公路必须经过隘路森林,森林里有低凹的沼泽,也有凸起的小山包,大象及各种野兽出没。到了这里,他们就像走进了动物园。这些野生的动物第一次见到人,开始表现得十分害怕,总是躲得远远的。后来,筑路需要经过它们的窝,将它们的窝毁了,它们便发了怒,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野兽向筑路的部队袭击。中美军队的官兵们只好用机qiāng对付它们。谁知,这阵阵qiāng声引来了真正的敌人。他们修到胡康谷后,遭到日本小股部队的袭扰。负责施工的美军少将惠勒尔觉得一边修路,一边打仗不行,便向史迪威提出撤走修路人马。他的要求遭到了史迪威的痛斥,史迪威气愤之下,还用马靴踢了惠勒尔几脚。部队里官大一级压死人,惠勒尔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带队修路。保护修路部队第三十八师一一四团要超前赶路,他们于3月9日越过丛林,来到唐卡家,刚刚安营扎寨,忽然见到成千上万的蝙蝠飞来,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先是从树上散开,然后由东向西,向部队住的四周袭来。动物搬家,必有异情。第一一四团的张团长有着军事动物学的知识,他凭着感觉,认为不远处有敌人,心中想到,看来明天定会有一场恶战。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惠勒尔将军,惠勒尔觉得他分析得有理。
考虑到明天可能有敌情,惠勒尔睡不着,半夜里叫醒了张团长。和他商量说,部队驻扎在这里,便于敌人袭击。提出将部队移到对面的小山上,那里易守难攻,只要在山上架几挺机qiāng,就可以应付两千多敌人的进攻。张团长接受了他的建议,当晚就将帐篷及武器弹yào迁到了对面的小山上。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突然哨兵跑来,向张团长报告说,山那边来了一批鬼子,黑糊糊的一大片,朝他们驻扎的地方拥来,几乎把整个山坡都掩盖了。
张团长立即到了惠勒尔的住地,通报了敌情。中美部队立即占领阵地,等待鬼子的袭击。不久,日军果然来了,他们号叫着向中美部队阵地冲来,先是匍匐,以后是弯腰前进,最后干脆直起腰,直扑过来。
“砰”的一声清脆的qiāng响过后,手榴弹在敌群中bàozhà、汤姆机qiāng“哒哒哒”地shè向敌人。敌人像被风暴摧毁的高粱,纷纷倒地。但是,敌人被打退了一批又上来一批。整个唐卡家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从早上一直杀到傍晚,直到天黑了下来,敌人才退了回去。
张团长估计敌人不会就此罢休,明天一定还会再来,便用无线电台向孙立人师长报告了战斗情况。孙立人赞扬他们,并答应过几天派第一一二团增援。
由于唐卡家一带道路狭窄,敌人的大pào坦克运不上来,他们只能派小股部队袭扰。中美部队联合起来,兵力相当于一个师,完全可以对付这些小股的敌人。因此,他们一边修路,一边对付袭扰的敌人。直到9月上旬,他们将公路修到了南阳河附近。10月底,史迪威命令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开进雷多、胡康河谷、南阳河等地,准备进行大反攻。
史迪威总结了以往贪大急躁的教训,对这次大反攻确定以步步为营、以打小规模歼灭仗为主,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10月24日,他们从唐卡家出发,29日攻克了新背洋,歼灭日军一个小队;30日攻克临干,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1月4日攻克胡康河谷以北的重镇于邦。接着,血战七天七夜,攻克宁边,打退了日军一个大队,大队长田中胜、中队长原良和吉五,先后饮弹身亡。
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中美军队边修路边战斗,路已经快修到孟拱、密支那了。日军节节溃退,日军第十五军团饭田司令官将负责防守缅北的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叫到仰光军团指挥部,狠狠地将他训斥了一顿,限令他在五天之内夺回于邦,将中国军队打回印度。
田中新一何尝不想夺回于邦?因为于邦是山区,道路狭窄,大pào、坦克上不去。受了一顿训斥后,他一肚子委屈地回到部队,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部署反击。他计划集中三个联队反扑,结果事与愿违,连战三天不仅没有夺回于邦,反而被中国军队打得倒退了50公里。田中新一退到大拍家后,一脸沮丧。可是,待他察看地形时,见到这里有一片树林,树林后面是一片开阔地,便于坦克、大pào发挥特长,不由转忧为喜,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决定凭大拍家的这片树林和两侧枉克山和大奈河为依托,组织部队构筑三道防御工事,以阻止中国远征军的前进步伐。
第一道防御工事放在树林里,日军三人一组,在大树上搭成吊铺,将机qiāng、迫击pào安置在吊铺上,连士兵们烧饭睡觉都可在吊铺上。新三十八师一路追击,也跟着到了大拍家。他们没有发现日军的防御工事,冒冒失失地闯入了敌阵,遭到埋伏在吊铺上的敌人立体化攻击,日军横空出世,发出数不清的子弹、手榴弹,新三十八师伤亡很大。
重返缅北(2)
孙立人来到前线,举着望远镜观察,设想了一个侦察日军火力的计划。傍晚,他令士兵们隐蔽着,举着穿着军装的草人缓缓移动。突然,从树顶上冒出一串串火舌。孙立人立刻明白了日军的秘密,他命令迫击pào向树林开pào。顿时,树林燃烧起来,鬼子吓得纷纷从吊铺上跳下来。孙立人命令官兵朝鬼子shè击,qiāng法好的士兵一qiāng一个,孙立人从中得到启示,将这一战术起名为“打人鸟”。
一连打了半个月,日军的三道防御工事全部被摧毁。2月1日,日军第十八师团溃退至孟缓,重新部署防御。史迪威来到前线,和孙立人、廖耀湘研究攻克孟缓的方案。史迪威脸上露出笑容说:“你们这段时间干得不错,边打仗边修路,打到哪里路修到哪里,很成功啊!到目前为止,还有100多公里就可修到利多了。”利多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以,到了利多,修路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孙立人笑了笑,转移了话题说:“我们面前的敌人是日军第十八师团,他们被我们消耗了一半兵力,据说饭田最近调来了两个联队的兵力增援他们呢。”
廖耀湘接着说:“这个十八师团就是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后来他们打到九江、武汉、东南亚,在新加坡迫使8万英军缴qiāng。”
史迪威听他这么说,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害怕他们?”
“怕什么?”廖耀湘很不满意地问了一句,回答说,“我的意思是说,十八师团在中国作恶多端,臭名远扬,屠杀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这次和他们jiāo战,我们一定要彻底地消灭他们,替死去的同胞报仇!”廖耀湘咬牙切齿。
史迪威觉得自己误会了廖耀湘,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表示歉意,然后转向孙立人说:“你是留美的高才生,满肚子的军事学问,你考虑考虑我们如何攻克孟缓?”
孙立人谦虚地笑笑说:“乔大叔,我知道你早就有了腹案,还是亮亮你的底牌,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气氛很轻松,史迪威不再兜圈子,指着地图说:“我想来个迂回穿chā,具体方案是由孙师长率部挺进孟缓敌后,深入敌后90公里,攻克瓦鲁班,截断敌退路;然后由廖师长率部向孟缓发起正面进攻。这样,敌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得放弃孟缓。你们看怎么样?”
孙立人说了声:“OK”,廖耀湘也点头同意。
3月1日,孙立人按照计划,率部向瓦鲁班挺进,3月4日攻克了瓦鲁班。3月5日,廖耀湘派出一个团,向孟缓的正面猛攻,一个团攻击侧翼,另一个团迂回到敌后。中午,三个团同时打响,敌人三面受敌,压力很大,特别是正面的装甲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8月上旬,史迪威飞回印度,来到兰姆伽。这是一个位于丘陵和贫瘠干旱的平原之间的一个小集镇,英军曾在此用砖瓦盖了30幢营房,原来是关押从非洲沙漠来的轴心国意大利俘虏的。现在俘虏早就迁走了,史迪威与英方jiāo涉,现在成了整训中国远征军步兵、pào兵与坦克兵的基地。周围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有山有平原,还有两条小河穿过,是最理想的训练场所。史迪威同孙立人、廖耀湘见面后,商谈了他的整训计划,拟以新三十八师为骨干,配以新三十师、第五十师,组成新一军,经蒋介石提名,新一军军长由郑洞国担任。另外,以新二十二师为骨干,配以第十四师,成立新六军,军长由廖耀湘兼任。其余部队陆续运来。
经史迪威联络,从美国调来一大批美国军官,安排在两个军的各团,担任教官,美军上校波特诺为教育长。同时还运来了两个军的美式装备。新成立的两个军完全模仿美军的编制,每个军成立一个榴pào营,每营配备105公分的榴弹pào12门,每师成立一个山pào营;每个团成立一个战车防御pào连,配备战车防御pào四门;每个营成立一个迫击pào排,配备“八一”迫击pào两门,配备“伯楚克”式火箭筒两具;每个营重机qiāng连配备重机qiāng六挺,“汤姆森”式手提机关qiāng18挺,“六○”迫击pào六门及火焰喷shè器一个,每个士兵都是美式汤姆冲锋qiāng,包括美式钢盔、皮鞋、背包、水壶。
另外,每个军、每个师都配备野战医院一所,每个排都配备无线电报话机,还有大量工兵器材,供渡河架桥时使用。
这些美式装备,使中国军队鸟qiāng换pào,官兵们人人喜笑颜开。史迪威在队前指指美式坦克,得意地说:“我们美国货怎么样?你们原来那些装备同我们美国货相比,是不是一个天一个地啊?你们原来是个叫花子军队,现在你们不同了,是美式武装,现在可以放心打仗。子弹打完了,我们美国的仓库里有的是,我们强大的美国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库,只要你们在我面前闭上眼睛喊一声芝麻开门,汤姆式子弹就会从天而降。”
兰姆伽蓄势(2)
史迪威的整训计划时间定为六周,第一周为兵器讲座,第二周是掌握各种武器xìng能,第三周是shè击训练,第四周是单兵战术训练,第五周是班进攻防御训练,第六周是bào破技术训练。
通过这个训练,使官兵们掌握了一般美军武器的xìng能、cāo作要领,军官要学会适宜热带雨季地区的进攻和防御指挥艺术。
8月23日上午,史迪威主讲了第一课。他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讲台上,举起手,对台下的万名官兵行了个标准的美军军礼,然后大声地说:“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担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我的指挥,要把我的每句话视为经典。你们不要害怕日本人,更不要怕他们的飞机、大pào。我们美国的飞机、大pào比他们多得多,威力也比他们大得多。我们美国最新的装备你们还没见过,你们现在见到的装备是我们美国10多年前的老装备了,只要你们好好训练,我会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最新的武器给你们。”自到中国上任后,史迪威的心情还没这么好过,他的脸上显现出自豪,同时又流露出自信,说起中国军队的情况,他还流露出钦佩,十分中肯而又是发自内心地说,“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你们中国人不仅很能吃苦,也很能打仗。在我看来,中国士兵最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你们备受艰辛而毫无怨言,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你们简单而诚实的头脑中,从未想过自己正在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战绩,你们入缅作战,将永垂青史。我希望你们为了正义的伟大事业,随时准备奉献一切。我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将军,能在这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间向中国士兵致敬,感到十二分的荣幸!”
8月的印度,正是热浪滚滚,大地犹如被烧红的铅,处处灼人。士兵们手中的qiāng,简直就像一支被烧烫的铁棍,握着qiāng的铁把子,士兵们的手上被烫出了血泡。越是天热,史迪威对课目训练抓得越紧。他汗流浃背,亲自到训练场上,一会儿卧倒,为士兵们做shè击示范动作;一会儿持qiāng在地上爬行,为士兵做匍匐前进示范动作。有的动作难度较大,他不厌其烦地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士兵们理解会做为止。
在训练中,史迪威也为一些事与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发生矛盾。他从美国调来400多名军官,想把他们分到各个团,代替中国军官。他的想法遭到郑洞国等中国军官的坚决反对。他们是害怕这支军队被美国人完全控制后,中国军官就无法指挥和控制,不利于以后的行动。史迪威为了防止各团军官吃空饷,把发放装备、军饷、粮食的大权全掌握在美国军官的手中,这也遭到郑洞国等人的极力反对。这些矛盾惹火了美国军官,有时发生严重的冲突,相互拔qiāng,那情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史迪威常为这些事情向蒋介石告状,但得到的回答是:中国军队不是绵羊。
史迪威几次告状无果,不再那么趾高气扬。
由于时常争吵,影响了整训计划的实施。一直拖到1943年的1月,整训计划才结束。
重返缅北(1)
反攻缅甸的仗怎么打?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史迪威的脑中,他思前想后,觉得打仗靠后勤,修路太重要。印度至缅甸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打仗的军需物资送不上去,没有军需物资作后盾,反攻缅甸就无从谈起。于是,他决定先修筑一条中印公路。
1月27日,两支队伍从训练基地兰姆伽出发,一支是美军工程兵部队,另一支是掩护美军工程兵筑路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之一一四团。他们坐卡车,乘轮船,颠簸了一个多月,
来到雷多。这里到缅甸没有路,也没有河流。史迪威打算从这里修一条通向缅北的公路。修这条公路必须经过隘路森林,森林里有低凹的沼泽,也有凸起的小山包,大象及各种野兽出没。到了这里,他们就像走进了动物园。这些野生的动物第一次见到人,开始表现得十分害怕,总是躲得远远的。后来,筑路需要经过它们的窝,将它们的窝毁了,它们便发了怒,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野兽向筑路的部队袭击。中美军队的官兵们只好用机qiāng对付它们。谁知,这阵阵qiāng声引来了真正的敌人。他们修到胡康谷后,遭到日本小股部队的袭扰。负责施工的美军少将惠勒尔觉得一边修路,一边打仗不行,便向史迪威提出撤走修路人马。他的要求遭到了史迪威的痛斥,史迪威气愤之下,还用马靴踢了惠勒尔几脚。部队里官大一级压死人,惠勒尔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带队修路。保护修路部队第三十八师一一四团要超前赶路,他们于3月9日越过丛林,来到唐卡家,刚刚安营扎寨,忽然见到成千上万的蝙蝠飞来,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先是从树上散开,然后由东向西,向部队住的四周袭来。动物搬家,必有异情。第一一四团的张团长有着军事动物学的知识,他凭着感觉,认为不远处有敌人,心中想到,看来明天定会有一场恶战。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惠勒尔将军,惠勒尔觉得他分析得有理。
考虑到明天可能有敌情,惠勒尔睡不着,半夜里叫醒了张团长。和他商量说,部队驻扎在这里,便于敌人袭击。提出将部队移到对面的小山上,那里易守难攻,只要在山上架几挺机qiāng,就可以应付两千多敌人的进攻。张团长接受了他的建议,当晚就将帐篷及武器弹yào迁到了对面的小山上。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突然哨兵跑来,向张团长报告说,山那边来了一批鬼子,黑糊糊的一大片,朝他们驻扎的地方拥来,几乎把整个山坡都掩盖了。
张团长立即到了惠勒尔的住地,通报了敌情。中美部队立即占领阵地,等待鬼子的袭击。不久,日军果然来了,他们号叫着向中美部队阵地冲来,先是匍匐,以后是弯腰前进,最后干脆直起腰,直扑过来。
“砰”的一声清脆的qiāng响过后,手榴弹在敌群中bàozhà、汤姆机qiāng“哒哒哒”地shè向敌人。敌人像被风暴摧毁的高粱,纷纷倒地。但是,敌人被打退了一批又上来一批。整个唐卡家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从早上一直杀到傍晚,直到天黑了下来,敌人才退了回去。
张团长估计敌人不会就此罢休,明天一定还会再来,便用无线电台向孙立人师长报告了战斗情况。孙立人赞扬他们,并答应过几天派第一一二团增援。
由于唐卡家一带道路狭窄,敌人的大pào坦克运不上来,他们只能派小股部队袭扰。中美部队联合起来,兵力相当于一个师,完全可以对付这些小股的敌人。因此,他们一边修路,一边对付袭扰的敌人。直到9月上旬,他们将公路修到了南阳河附近。10月底,史迪威命令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开进雷多、胡康河谷、南阳河等地,准备进行大反攻。
史迪威总结了以往贪大急躁的教训,对这次大反攻确定以步步为营、以打小规模歼灭仗为主,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10月24日,他们从唐卡家出发,29日攻克了新背洋,歼灭日军一个小队;30日攻克临干,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1月4日攻克胡康河谷以北的重镇于邦。接着,血战七天七夜,攻克宁边,打退了日军一个大队,大队长田中胜、中队长原良和吉五,先后饮弹身亡。
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中美军队边修路边战斗,路已经快修到孟拱、密支那了。日军节节溃退,日军第十五军团饭田司令官将负责防守缅北的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叫到仰光军团指挥部,狠狠地将他训斥了一顿,限令他在五天之内夺回于邦,将中国军队打回印度。
田中新一何尝不想夺回于邦?因为于邦是山区,道路狭窄,大pào、坦克上不去。受了一顿训斥后,他一肚子委屈地回到部队,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部署反击。他计划集中三个联队反扑,结果事与愿违,连战三天不仅没有夺回于邦,反而被中国军队打得倒退了50公里。田中新一退到大拍家后,一脸沮丧。可是,待他察看地形时,见到这里有一片树林,树林后面是一片开阔地,便于坦克、大pào发挥特长,不由转忧为喜,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决定凭大拍家的这片树林和两侧枉克山和大奈河为依托,组织部队构筑三道防御工事,以阻止中国远征军的前进步伐。
第一道防御工事放在树林里,日军三人一组,在大树上搭成吊铺,将机qiāng、迫击pào安置在吊铺上,连士兵们烧饭睡觉都可在吊铺上。新三十八师一路追击,也跟着到了大拍家。他们没有发现日军的防御工事,冒冒失失地闯入了敌阵,遭到埋伏在吊铺上的敌人立体化攻击,日军横空出世,发出数不清的子弹、手榴弹,新三十八师伤亡很大。
重返缅北(2)
孙立人来到前线,举着望远镜观察,设想了一个侦察日军火力的计划。傍晚,他令士兵们隐蔽着,举着穿着军装的草人缓缓移动。突然,从树顶上冒出一串串火舌。孙立人立刻明白了日军的秘密,他命令迫击pào向树林开pào。顿时,树林燃烧起来,鬼子吓得纷纷从吊铺上跳下来。孙立人命令官兵朝鬼子shè击,qiāng法好的士兵一qiāng一个,孙立人从中得到启示,将这一战术起名为“打人鸟”。
一连打了半个月,日军的三道防御工事全部被摧毁。2月1日,日军第十八师团溃退至孟缓,重新部署防御。史迪威来到前线,和孙立人、廖耀湘研究攻克孟缓的方案。史迪威脸上露出笑容说:“你们这段时间干得不错,边打仗边修路,打到哪里路修到哪里,很成功啊!到目前为止,还有100多公里就可修到利多了。”利多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以,到了利多,修路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孙立人笑了笑,转移了话题说:“我们面前的敌人是日军第十八师团,他们被我们消耗了一半兵力,据说饭田最近调来了两个联队的兵力增援他们呢。”
廖耀湘接着说:“这个十八师团就是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后来他们打到九江、武汉、东南亚,在新加坡迫使8万英军缴qiāng。”
史迪威听他这么说,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害怕他们?”
“怕什么?”廖耀湘很不满意地问了一句,回答说,“我的意思是说,十八师团在中国作恶多端,臭名远扬,屠杀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这次和他们jiāo战,我们一定要彻底地消灭他们,替死去的同胞报仇!”廖耀湘咬牙切齿。
史迪威觉得自己误会了廖耀湘,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表示歉意,然后转向孙立人说:“你是留美的高才生,满肚子的军事学问,你考虑考虑我们如何攻克孟缓?”
孙立人谦虚地笑笑说:“乔大叔,我知道你早就有了腹案,还是亮亮你的底牌,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气氛很轻松,史迪威不再兜圈子,指着地图说:“我想来个迂回穿chā,具体方案是由孙师长率部挺进孟缓敌后,深入敌后90公里,攻克瓦鲁班,截断敌退路;然后由廖师长率部向孟缓发起正面进攻。这样,敌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得放弃孟缓。你们看怎么样?”
孙立人说了声:“OK”,廖耀湘也点头同意。
3月1日,孙立人按照计划,率部向瓦鲁班挺进,3月4日攻克了瓦鲁班。3月5日,廖耀湘派出一个团,向孟缓的正面猛攻,一个团攻击侧翼,另一个团迂回到敌后。中午,三个团同时打响,敌人三面受敌,压力很大,特别是正面的装甲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