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宋任穷回忆录最新章节 > 宋任穷回忆录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1 章

  ,

  我对穿那一身制服不习惯。总理说你能出来吗?我说总干部部有人。总理说

  要请示主席。不久,周总理告诉我,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但后来总理又找了刘杰等同志征求对机构设置的意见,认为成立原子能委员

  会,势必还要设立办事机构,增加层次,因此还是成立原子能事业部好。周

  总理在1956年7月向中央作的《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成立

  “原子能事业部”的建议。主席同意总理的意见。1956年11月正式提jiāo一

  届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

  工业部)。当时,一机部搞民用,段君毅的部长;二机部搞军工,赵尔陆的

  部长;三机部搞原子弹,让我当部长。搞原子弹的,在苏联叫中型机械工业

  部,部长是斯拉夫斯基。那时三机部机关没有几个人,副部长是刘杰、刘伟、

  雷荣天、钱三强,后来又增加了袁成隆。主要抓队伍组建,抓地质找矿,抓

  科研基地建设。

  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是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两个根本环节,毛主席曾不止

  一次亲自关心和指示过,成立三机部后进一步推进了这两方面的工作。地质

  方面,开始是中苏合营,双方各派两人组成中苏委员会,第一轮主席是刘杰,

  委员是高之林。高之杖原是北京大学教授,地质专家,在创建铀矿地质事业

  中,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经中

  苏两国政府商定,由中苏合营改为苏联提供技术援助,中国自主经营。雷荣

  天同志主持,在山西、四川、辽宁、江西,连同先前在湖南、新疆共建立了

  六个区域xìng地质勘察队,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我任部长后用很大精力抓

  地质工作,几乎所有搞铀矿地质勘探的地方都去过。当时,我年纪还不大,

  不到五十岁,不论冬夏,都与干部、工人一起住帐篷,同吃同住,并且向他

  们学习地质找矿知识。地质找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经常出没于深山密林,

  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但是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和工人,知道自己是为建立和

  发展祖国原子能事业找矿,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激励大家以

  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结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发现

  了大批放shèxìng异常点,经过揭露勘探和工业评价,于1958年正式向国家提供

  了第一批铀矿工业储量。

  科研方面,当时主要抓紧苏联援助的一堆 (反应堆)一器(加速器)建

  设,由刘伟同志主持,在北京西南郊坨里,1956年5月开工,1958年7月建

  ----------------------- 页面 152-----------------------

  成。为了争取时间,充分掌握这一堆一器技术和加快建设进度,我曾与刘杰

  等同志一起讨论决定,反应堆、加速器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cāo作人员和检

  修人员,应参加设备安装工作;研究所以甲方身份参加基建活动的人员,可

  以不参加当时正在展开的整风运动。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正式移jiāo使

  用,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移jiāo典礼,中央很重视,陈毅副总理剪彩,聂帅和

  郭沫若讲话,中外来宾1000多人。从此,我们有了一个综合xìng的原子能科学

  技术研究基地。该基地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

  究所,仍属中科院和二机部双重领导,以二机部为主,钱三强任所长。该基

  地汇集了一批科技人才,赵忠尧、王淦昌、彭桓武、何泽慧、朱光亚等著名

  核科学家,以及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彭湃的儿子彭士禄、李四光的女儿李

  林,都在这里工作。这个基地在我国原子能事业建设和发展中,特别是对于

  原子能科技骨干的培养,起到了“老母鸡”的作用。

  坚持自力更生

  争取外国援助

  我国原子能事业建设初期,我们的方针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努力争取苏联的援助。从1955年到1958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

  中苏两国政府前后共签订了6个协定,其中包括两个地质协定、一个科研协

  定、两个工业协定、一个武器协定。但是,苏联的援助是有限的,特别在核

  动力和核武器研制方面,一开始不是托辞拒绝就是明确不给。说什么“社会

  主义这个大家庭,有了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无须大家都来搞。”1956年赫

  鲁晓夫上台大反斯大林,结果在世界范围掀起反苏fǎn gòng的高潮,我们写了关

  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两篇文章,提出对斯大林要三七开,既分析了斯

  大林错误的xìng质和根源,又反击了帝国主义反苏fǎn gòng的恶浪。在这种情况下

  赫鲁晓夫为了换取我们的支持,对援助我国防尖端技术才表现有所松动。我

  们不失时机地通过当时苏联驻中国的经济技术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向苏联政

  府提出了要求。

  随聂荣臻访问苏联

  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7年7月,我驻苏大使刘晓报告国内,苏联要我们派代表团去商谈原

  子弹、P2导弹技术援助问题。阿尔希波夫也受权正式向我宣布,苏联政府同

  意我们派代表团前去谈判。中央决定由聂荣臻同志任团长,我和陈赓任副团

  长,成员有刘杰、李强、万毅、钱学森等组成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与

  以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了谈判。我和刘杰专门谈原子弹方面

  的问题。我们九月份去的,谈了个初步结果,派我回来汇报。刘晓对我讲,

  你回去向主席汇报,说赫鲁晓夫有困难,想请毛主席去莫斯科,使馆倾向于

  接受赫的要求,请主席来。此时恰逢国庆,我一下飞机,毛主席就把我叫到

  钓鱼台12号楼,周总理、小平、富春等同志都在场。我汇报了两个内容:一

  是谈判的初步成果,二是大使馆倾向于毛主席接受赫鲁晓夫的要求访问苏联

  的意见。我还谈了搞原子弹,一要找铀矿;二要建反应堆;三是搞浓缩铀厂,

  这种工厂很费电,苏联明确讲他们有部分用过的生产浓缩铀设备可以卖给我

  们;四要铀水冶厂;五要搞从四氟化铀到六氟化铀的转化厂;六还要搞个锂

  厂,以后搞氢弹需要锂,苏联表示可以给我们一个锂厂。至于导弹方面,苏

  联答应给我们P2,这是陈赓他们谈的,我只看了模型。主席听了汇报后,对

  代表团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我谈的这些都可以。我即给驻苏使馆打电话,

  ----------------------- 页面 153-----------------------

  对聂帅讲,主席、中央同意我们的意见,可以准备签署协议。同时我说我就

  不回去了,但聂帅还是让我回去,于是我又回到了苏联。整个谈判进展比较

  顺利,前后历时35天,于10月15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两国政府协定,简

  称为国防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为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将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在上述莫斯科谈判中也谈到了工业援助方面的问题,因为第一个工业协

  定对一些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进度未作具体规定,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当时

  苏方表示没有准备好,而我方也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双方同

  意留待以后再谈。根据中国国情,原子能事业初创时期到底建多大规模为好?

  1956年8月,同苏联签订第一个工业协定提出的方案比较大,主要是浓缩铀

  工厂投资比较多,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较重的负担。遵照中央的精神,后经

  反复研究,在1957年3月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尽量缩小规模,减少

  投资,而又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个

  规模小而门类全的新方案。这个方案投资比原方案减少了40%,比较切合当

  时国民经济的实际,使战略需要与实际可能统一起来。以后实践证明,这是

  完全正确的。1958年8月,苏联政府派代表团来北京,我们就按照新方案同

  他们谈,于9月29日双方签订了第二个工业协定,作为对1956年8月协定

  的补充。这个协定对每个项目的规格规模和进度,以及苏方完成设计和设备

  供应的期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多数项目要求于1959年和1960年内完成。

  各方援助,“移花接木”

  迅速建立自己的科技队伍

  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后,我们进一步展开原子弹研制和工业建设的准备

  工作。1958年1月决定成立九局,这是二机部最重要的一个局,李觉任局长,

  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在这之前,还成立了十四局,负责筹备反

  应堆、后处理厂建设,周秩任局长,局长就是将来的厂长;成立了十五局,

  负责筹备浓缩铀厂建设,王介福任局长,局长也是将来的厂长。当时的主要

  工作是选厂址。从1957年上半年开始,选厂工作组跑了西北几个省,选了很

  多地方,最后陆续报经中央批准,浓缩铀厂定在甘肃兰州,反应堆、后处理

  厂定在甘肃酒泉,核武器研制基地定在青海海晏具。浓缩铀厂这个厂址原是

  航空工业部门准备建重型轰zhà机厂的,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开始,因

  为非常适合浓缩铀厂的工艺条件,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我们要,报经聂帅

  同意,他们也就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了,足见当时大家对建设原子能事业是多

  么的支持。

  工作展开以后,急需大批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我们向书记

  处、中央组织部要人。我曾兼过中央组织部的副部长,但是从未进过组织部

  的大门,这次进去了,向安子文部长要人、要技术干部。中央很支持,为此

  专门发了三个通知。第一个通知是1956年4月,主要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铀矿

  地质队伍抽调干部和工人,紧接着10月又为建立三机部机关抽调了一批党政

  管理干部;第二个通知是1958年9月,主要为筹建浓缩铀、反应堆、燃料元

  件、核武器生产、铀水冶等5个厂和3个矿的建设抽调干部和工人;第三个

  通知是1960年3月,主要为了应付苏联可能要撤专家,我们要加速原子工业

  建设和加强原子弹研制力量,紧急抽调了一批高中级科技骨干人员。

  另外,为了适应原子能事业发展的急需,我们还采取“移花接木”的办

  法,通过教育部从苏联东欧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挑选一百多名,改学原子能

  ----------------------- 页面 154-----------------------

  科学技术专业;从国内各有关高等院校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选调二百多

  名,集中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兰州大学,改学原子能专业知识。以这几

  批学生为骨干迅速组成一支年轻的原子能科技队伍。同时,根据原子能事业

  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各门类,综合xìng特别强的特点,采取分头组

  建,成建制划拨的办法。如经中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正在筹

  建的原子能研究所合并,将地质部铀地质队伍划归三机部,将冶金部铀矿冶

  厂矿划归二机部,从建工部划拨三个建筑公司、一个安装公司和一个工业建

  筑设计院组成原子能工业设计施工队伍,从煤炭部调拨一个竖井队组成铀矿

  建井队伍,将五机部五二三厂划归二机部从事原子能专用设备制造,等等,

  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原子能科技工业体系。

  制造原子弹是一项高度机密的事业,我们选调人员在政治上、技术上的

  要求都是很高的。由组织、人事、保卫部门共同制定了原子能事业用人条件,

  凡调入二机部的人员,不论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工人,都要按照条件严格

  审查,而且由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领导亲自过问,层层把关,决不马虎,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这支队伍的良好素质。

  中央对原子能事业特别重视,给我们开绿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

  物给物,一切都优先。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比较谨慎的。还在组建队伍初期,

  发现有些基层干部强调事业特殊,保密严格,不太尊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

  导,盛气凌人,目无组织,我们就严肃批评了这种现象,反对特殊化,明确

  规定各单位的工作应向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也要同当地人民

  群众搞好关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我到广东韶关

  出差时,没有找地委书记而直接向地委的工业部长汇报情况,他们非常重视,

  问题解决的很顺利。同时,我们重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学习máo zé dōng思

  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到地质队、矿山、建设工地,

  总是要讲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创建原子能事业的重要意义,当前的困难和将

  来的前景,希望大家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为国争光,为民争气。并且要求

  大家关心国家大事,天天看报、听广播。野外地质队的同志,身居深山老林,

  往往十天半个月看不到报纸,我提出每个队必须配一台收音机,保证每天能

  听到新闻广播,及时了解中央精神和国内外大事。

  先学正楷,再学行书,

  严肃的科学来不得半点盲目

  1958年搞大跃进,我们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