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宋任穷回忆录最新章节 > 宋任穷回忆录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1 章

  据毛主席的意见和中

  央的决定,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迅速展开对三线建设的部署和行动。

  在我国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研究工业战线调整时,我就感到东北的

  工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负担重,如果能将一些企业调整到内地,对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此我曾向毛主席和中央讲过这个想法。这次中

  央决定搞三线建设,我们是拥护的。东北地区地处沿海沿边,基础工业和国

  防工业比较多,因此支援三线建设的任务很重。我们书记处决定支援三线建

  设的工作由东北局书记处书记顾卓新同志负责,经委具体负责实施。按照国

  务院的具体安排,从 1964年下半年即开始了支援三线的工作。据不完全统

  计,至1965年,东北地区迁住内地和正在迁住内地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共

  140个(列入国家搬迁计划内的66个),调出约8万人左右(其中基本建设

  队伍2.7万人)。搬迁的企业,有的并入内地企业的,对内地企业起到了充

  实、提高或补缺作用;有的是利用内地的下马工程进行安装建设的,节省了

  资金,加快了建设速度;有的是新建项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工

  ----------------------- 页面 186-----------------------

  程浩大的迁建工作,确实超出人们的预料,迁建中表现出办事的高效率,严

  密的组织工作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现出的意气风发的精神,今天也是值得学习

  和发扬的。

  迁建企业是一线支援三线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各级党委决心大,各迁

  建单位顾大局,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老厂贯彻了“包迁、帮迁、

  包投产”的精神,加上与三线的密切协作,所以收到了投资少、建设快、投

  产快的效果。鞍钢第二中板厂是迁入重庆钢厂的一个机械化轧钢厂,鞍钢发

  扬了很高的风格,在迁厂时不仅为该厂配备了较强的领导班子,选拔了政治

  条件好、技术等级高的技术工人,并且对迁出的67个机组和390台电机设备

  进行了全面检修,检查质量都达到了技术标准。在运输中7千多吨设备全部

  完好无损。哈尔滨电表厂原计划给兰州迁入了108台设备,后根据迁入厂的

  需要多给了4台国内购买不到的设备。大连机床厂的液压仿型机床车间,由

  于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配备的好,迁入银川长城机械厂后出色地完成了生产

  计划和各项任务,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为迁建企业的标兵。兰州电焊条厂(由

  哈尔滨锅炉厂迁去的一个车间)、青海第一机床厂(由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迁去的)和由吉林迁到甘肃海石湾的冶金部第十建筑公司等单位,都克服了

  许多困难,很好地完成了搬迁和生产任务。

  1965年9月,中央召开了迁建工作会议。会后,为了解迁建工作情况,

  协调解决搬迁中的问题,东北局派东北局经委副主任孙洪志、黑龙江省经委

  主任冯仲斌和辽宁省经委副主任薛泉同志等组成赴西南、西北三线访问团,

  到成都、重庆、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等地访问了由东北地区迁往内地的

  52个单位。对这些单位的职工和家属进行了慰问,并听取了迁入地区的中央

  局、省、市委负责同志对迁建工作的意见。孙洪志等同志回到沈阳后,向我

  和顾卓新同志作了书面汇报。我将这个汇报材料呈送给彭真、薄一波、余秋

  里和谷牧同志。后来东北局将东北地区迁建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给中央

  写了报告。1966年5月,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老基地老企业支援三线钢铁

  基地的建设的意见,辽宁省和鞍山钢铁公司还负责包建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和

  贵州水城钢铁厂。

  在支援大三线的同时,东北局还根据中央提出的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

  工业的要求,东北地区也加强了小三线建设,三省在各自的小后方迁建了一

  些常规兵器的工厂。1965年5月,河北、内蒙和辽宁三省区在天津召开后方

  基地建设会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朱理治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具体研

  究了三省区后方基地的军工建设、军工配套、jiāo通通讯、后方工业建设、粮

  食生产等问题。会议的纪要分别报送中央、国防工办、华北局和东北局。

  三线建设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对于改变我国内地与沿海地区工业发

  展的不平衡,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的视察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的工作历来是十分重视的。我在东北局工作

  的几年时间里,少奇、总理、朱德、董老、小平、陈毅、贺龙、叶剑英、彭

  真、李富春、邓子恢、罗瑞卿、谭震林、陆定一、薄一波等同志,都先后来

  东北视察过,给东北的工作以具体的支持和指导。

  周总理曾经多次来东北,除前边提到的 1961年春节期间那次视察外,

  1962年6月,总理和邓大姐再次来东北,视察了三省的沈阳、鞍山、铁岭、

  长春、吉林、延边、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许多地区,深入到工厂、农

  ----------------------- 页面 187-----------------------

  村,详细了解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总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领袖风范,给我们留下了很

  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地,总理都是十分认真地听取来自最基层的群众和干部

  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呼声。记得6月15日,我陪同总理到辽宁铁岭的平顶堡

  公社视察。在这里,总理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邀请平顶堡公社党委书

  记、社长、递运所大队书记、柴河东大队书记和大队长、生产队长、社员代

  表参加。座谈会上,总理详细地询问了全社的人口、耕地、耕畜、粮食产量、

  社员生产情绪等许多方面的情况。当总理得知柴河东大队包产粮食少于递运

  所大队时,就问:“你们队比他们差了这样多,什么原因?”柴河东大队党

  支部书记申太极同志回答说:“我们队原来是富队,过去一平二调‘共产风’

  和 ‘瞎指挥’等毛病,伤害了社员的积极xìng,社员的思想不稳定,种地的信

  心不高了。”总理chā话说:“‘五风、瞎指挥’不能怨你们,中央负责,我

  向你们检讨。”当我和辽宁省委及当地的领导同志承担责任时,总理又说:

  “‘五风、瞎指挥’的责任,第一是中央,第二是省委,不能怨你们,上面

  没有 ‘瞎指挥’,你们就不会有‘瞎指挥’,你们的‘瞎指挥’是从上面学

  来的。”

  总理的一席话,使在座的同志很受感动。他那勇于承担责任,谦虚谨慎

  的思想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次,总理除了深入农民家庭、田间地头外,还在铁岭县召开了由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委工作组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当总理听到了县委关于全

  县农业、调整企业、精简职工、压缩商品粮供应等方面的工作后,对工作组

  的同志寄予了厚望,当了解到工作组的同志都来自农村后,总理亲切他说:

  “你们要把铁岭县的十八个公社跑遍。你们在工作中,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

  也要看到困难的一面。你们虽然都是从农村中来的,现在对农村工作不熟悉

  了,你们要一学、二帮、三提意见。一学是:学习农村工作的经验,学习大

  青的经验。二帮是:帮助公社看存在哪些问题,帮助公社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提意见是:对上级提意见,看哪些规定的不合适,提议改变,对公社提出

  改进工作的意见,对县委提意见,促进县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对上对下

  对同级都可提意见。工作组和县委也有对立面,但主要是县委自己决定,不

  能把意见强加于人。你们了解的问题,给省委、市委汇报。要作的工作是:

  调整、减人、减少非农业人口,减少商品粮供应。做到县委报告上说的那两

  句话: ‘留者安心,去者满意’,从现在起,抓到秋收见效。中间你们还可

  以轮流回去汇报。作风要踏踏实实,不要像过去有些事那样, ‘红旗一chā,

  万事皆休’,要搞到实现”。

  总理这次来,正值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起草的

  关于 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下决心对国民经济进一步大刀阔斧地调整之

  后,所以,总理既深入到农村,又深入到许多工厂,如鞍钢冷轧厂、第二初

  轧厂、沈阳一一二厂、沈阳拖拉机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拖拉机厂、吉

  林化学工业公司、丰满发电厂、大庆油田等。在视察中,总理在各地,发表

  了许多关于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压缩基建规模,缩短工业战线,

  进一步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农业的指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调整,起

  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少奇同志是1961年7月来东北视察的。7月17日,我们向他汇报东北

  地区的工作,少奇同志有许多chā话。当我们汇报有人对人民公社怀疑的问题

  ----------------------- 页面 188-----------------------

  时,少奇同志说:“有些人有怀疑、抱怨、牢骚,讲出来好。三面红旗可以

  让人怀疑几年。只是要注意一下,不能利用困难来捣乱。这种人是极少数。

  可以怀疑,但要努力工作,团结起来克服困难。不要人家一怀疑,就不让讲

  话。你又说要实事求是,又不允许怀疑,不允许讲老实话,这是不对的。有

  人说比例失调,这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就是失调。”少奇同志还说:“问题

  在于采取什么态度,是幸灾乐祸别有用心,还是努力工作求其适应。要切实

  让人家讲话,这样党内生活就生动了,就可以讨论问题了。只要求一条:服

  从和执行决议,有意见可以保留。还要看三年、五年,再来作结论。有些人

  是要到三、五年后才能说服的。”

  少奇同志特别关心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他这次到东北来,主要视察了东

  北的林区。他说:“一是地面长的粮食、木头等。一是地下挖的煤炭、矿石

  等。把这两种东西加工,就是工业,就变出了各种东西。”7月18日至8月

  10日,少奇同志在林业部罗玉川同志和东北局喻屏同志的陪同下,在黑龙江

  省先后视察了大小兴安岭林区、大庆油田和一些工厂。少奇同志关于林业建

  设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7月25日,少奇同志在伊春市委委员、市长、

  林业管理局局长、各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共讲了七

  个问题。第一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尽可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第二是工资问题,少奇同志主张,工资要按收购价格来定;第三是恢复一些

  合理的规章制度;第四是更新问题,少奇同志说:更新无非是两种方法:一

  种是人工更新,一种是天然更新。以后人工造林是不是采取包栽、包活、包

  成林的办法。第五是林业局的体制问题。根据当时以林业局为核算单位的情

  况,少奇同志建议说:“以后,是不是以林场、森林铁路、制材厂为核算单

  位,林业局就是总公司,林场生产木头,卖给林业局。”少奇同志主张,“基

  本核算单位也要四固定,像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面积、固定工具。也

  要几定几包,不能乱调。调乱了就不能核算了。基层为单独核算单位,经营

  就更积极了。”第六是关于林材贮运问题。第七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问题。

  在当时的情况下,少奇同志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结合国情实际,提出了许

  多改革的问题,这些思想,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少奇同志回到

  哈尔滨以后,又提出建立育林基金的问题,即每采伐一方,提一定的钱用来

  育林,记得大约是百分之一。在黑龙江,少奇同志还亲笔题写了“充分利用

  森林资源,尽可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

  小平同志也是多次来东北视察,但时间最长的一次要算1964年6月至8

  月的这一次。从6月22日开始,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先后视察了

  东北地区的许多工矿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6月22日,小平同志一

  行来到沈阳,首先视察了沈阳较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参观了辽宁工业展览馆,

  听取了沈阳市委关于机械工业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情况的汇报。 28日,赴大

  连。视察了大连钢厂、大连化工厂、大连造船厂和化学物理研究所。7月2

  日到鞍山,视察了鞍钢冷轧厂,在鞍山视察时,听取了鞍钢和鞍山市关于开

  展“五反”运动的汇报。7月5日,我陪同小平同志一行到长春。在吉林期

  间,视察了长春第一汽车厂,听取了厂长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同时,

  还视察了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还听取了吉林省委领

  导同志的汇报。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小平等同志就吉林省开展“四清”、

  “五反”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作了指示。在此期间,小平同志等还到吉

  林市,视察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丰满发电厂和左家特产研究所。参观了野

  ----------------------- 页面 189-----------------------

  生经济动物场、果树场、yào草场等地。此后,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中

  央领导同志又视察了黑龙江省。

  小平同志的这次视察,正值全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