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队伍。
7月22日,25师的第三个团,即第27团,被派往南部去接替即将解散的南朝鲜第2师。当时第2师正赶
在北朝鲜第2师之前,沿公路从定州向上宁撤退。27团情况要比24团好一些,不过到7月28日,在人们所熟
知的北朝鲜军队那种双重包围行动面前,27团被迫退到了黄涧附近,第1骑兵师正在那里把守。
此时,北朝鲜第3师在取得大田战役胜利后已是疲惫不堪。7月23日,该支部队移军东南,在永同西北
的汉釜干线公路上遭遇第1骑兵师第8骑兵团的一个营,双方展开了ròu搏战。北朝鲜军采用“双重包围”战
术在美军后方设置路障,切断了第8骑兵团的部分队伍,迫使该团丢下辎重装备,越过山峦,向山那边的
美军战线逃窜。不过美军大批pào兵此时已开到前线,北朝鲜第3师在挺进途中遭受到pào火的猛烈打击。虽
然7月25日夜间北朝鲜人已攻进永同,但在进攻第1骑兵师的战斗中,第3师有2000人伤亡,其中多半死于
pào火之下,该师兵力减至5000人。尽管伤亡惨重,北朝鲜第3师仍然处于主动地位。第1骑兵师撤到了永同
东部。
局势对于美国人来说十分不利。北朝鲜军队捷报频传。他们坚定地实施“双重包围”战术,向美军阵
地渗透,在缺乏经验、训练无素的美军队伍中造成了一种不安。美军感到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敌人的前进
。7月25日夜间所发生的一切就足以证明美军这一忧虑:那天夜里,司令部和第7骑兵团第2营到达金川以
西远在美军战线之后的阵地。部队在浦项洞登陆时曾因遇到台风而被耽搁。子夜过后,有消息传来说,敌
人设法突破了一条防线,第7骑兵团指挥部便把所有士兵唤醒,并下令立即撤退。士兵们一片惊慌,四散
奔逃。那天晚上,第2营就有119名士兵失踪。
7月29日,25师27团在重重压力下,获准经由第1骑兵师阵地撤退。天亮前他们退至金川,然后又作为
后备部队开向洛东江边的倭馆。
第27团作为后备部队只在倭馆停留了一天,就被匆匆调到南部,支援马山以西美军的前线。自19团从
晋州撤退后,美军前线就一蹶不振。19团此时驻扎在晋州关隘以东几英里的地方。正当27团在马山西南海
岸公路上的镇东里以西占领防御阵地时,第19团及其所属南朝鲜军和兵力微弱的29团,已退回到春加里西
南晋(州)马(山)公路北段的一座“峡谷”关隘。(参见图6)8月2日,27团1营一支侦察小分队顶着敌军重重
压力,抵达东边的晋州关隘脚下,但又转了回来。回来的路上,北朝鲜部队在美军身后的几个地方将公路
切断。美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夹击。29团1营企图在北边那条公路上援助侦察队伍,在“峡谷”处遭到
了北朝鲜军队的攻击。两次进攻均无建树,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8月2日晚,27团1营回到镇东里,这不
能不说是jiāo了好运:北朝鲜人已渗透到镇东里西北的小北山,8月3日早上,他们出其不意地对镇东里发动
了进攻。不过,在一场恶战之后,他们又被1营赶了回去。北朝鲜部队伤亡约600人,仅在镇北的一个地方
,美军pào兵就捕捉到了北朝鲜的一个营。他们正从卡车上下来,美军一阵pào火就打死了400人。
图6 1950年 南方前线
第1骑兵师镇守永同东部的阵地,师长霍巴特?R?盖伊少将认为那里的形势日趋危险。自从他到达朝
鲜那一天起,沃克将军的话就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保卫永同,牢记你们的身后没有友军。你们必须使
自己的后门敞开。没有食品你们仍可生存,但是没有弹yào你们却坚持不了多久,除非永(同)大(邱)公路畅
通无阻,否则你们的弹yào很快就会耗尽。”
巡逻兵向盖伊将军的司令部报告说,北朝鲜军队正大举从第1骑兵师后方沿楚山里-茂朱-知礼一线展
开侧翼运动。虽然该师眼下没有受到敌军的直接威胁,但盖伊将军仍决定部队后撤,以防被切断同大邱的
联系。7月29日第27团通过之后,该师开始撤退,一路退到永同以东20空里的金川附近。那里位于大邱西
北,距大邱仅30空里。
沃克将军对第25师和第1骑兵师的表现大为不满,25师总是在不断退却,又似乎没有正当的理由;而
第1骑兵师则无法遏制北朝鲜的进军。沃克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达到两个师的师长。
7月27日,麦克阿瑟将军与一群远东司令部高级将领飞抵大邱。在与沃克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爱德华
?M?阿尔蒙德少将举行的秘密会议上,麦克阿瑟强调了第8集团军坚守阵地不得后退的必要xìng。随后,麦
克阿瑟当着第8集团军几位参谋人员的面说道,美军绝不能撤出朝鲜,绝不能出现朝鲜的“敦刻尔克”。
麦克阿瑟的立场与沃克将军那种叭喇狗般的坚韧不拔十分相符。与麦克阿瑟一样,沃克深知撤退的时候已
经过去。他们明白,现在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要尽快行动。
首先,沃克在7月29日下午走访第1骑兵师设在金川的一座校舍内的师指挥部时,毫不客气地将自己的
不满一股脑儿地告诉了盖伊将军。沃克对他下达的撤退命令提出质疑,盖伊回答说,他自己当时也不清楚
那道命令是否正确,不过他曾担心自己的通讯联络会被切断。沃克告诉盖伊,必须停止撤退。
同一天,沃克还查看了设在尚州的第25师指挥部,并在那里与师长威廉?B?基恩少将jiāo换意见,随
后,又跟师部参谋人员jiāo谈。正是在这里沃克将军下达了他在朝鲜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命令。这道命令是在
他和参谋人员谈话时传出来的,几个小时后,在美国便成了一条重大新闻,而且使第8集团军战线上的每
一位将士无不感到震惊。根据当时的笔录,沃克将军在谈话中说道:“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时间的战争
,不能再后退、后撤或调整阵地以及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措施。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各部队必须反击,使
北朝鲜人陷入混乱失衡状态。不能再有敦刻尔克的翻版,也不能有巴丹的翻版;退守釜山会使那里成为历
史上最大的屠场之一。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被北朝鲜人俘虏比战死更糟糕,我们将同生死共患难。如果我
们当中必须有人去死,我们将一起血染疆场。谁丢失阵地,谁就将对数千名同伴的罹难负责。我要求你们
把这一命令传达到全师所有的人。我希望人人都明白,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我们必胜!”
沃克将军“死守”的命令实际上与他们的那种将防线撤回到洛东江的方案并不一致。这在当时曾引起
某种混乱。不过,沃克显然不是像希特勒在二战中对德国军队发出的疯狂命令那样,要他们“死守阵地”
,而是希望借此来改变美国军队在北朝鲜人的包围与渗透面前轻易撤退的态度。幸运的是,沃克的指示刚
一作出,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就恰巧派来了充足的兵力,这便使南朝鲜和美国部队得以构筑一条还算说
得过去的比较坚固的延伸战线。这样一条战线在大pào、迫击pào和轻型武器火力的联合防护下,敌人很难对
其实施侧翼攻击。因为对一支防御部队进行包抄,进攻者自己的两翼就会暴露给其他防御者,受到他们的
火力攻击。况且美军在一战和二战以前,总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采用其熟知的常规安全战术,即建立一条
延伸战线,为美军提供部队所依靠的安全保障。
美国人是擅长打这种战争的:在战争中,他们将空中力量、大pào及各种重型火力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
漓尽致。美国人总是在武器弹yào上不惜代价,以换取较小的人员伤亡,这也是一贯出了名的。自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来,美国一般奉行的教条是,建立长长的防御战线,并由受到保护的铁路和公路来提供补给;倘
若其侧翼得不到保护,退却及补给线被切断或受到威胁,或者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请求别的部队前来增援,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常常缺乏信心,不那么胸有成竹。而这正是北朝鲜军队所擅长的。因此,退守到一
条壁垒森严的防线,就是使美国人恢复自己的优势,在战斗中占居上风,同时又创造了条件,使北朝鲜军
队的优势大大削弱。
第8集团军于8月1日和8月3日之间开始向洛东江后面撤退。其中有一个重大变动:沃克将军把第25师
派到朝鲜最南端,该师和刚刚抵达的海军陆战旅以及集团军所属的第5团战斗队,奉命前往阻击,并要把
他们赶回去,而北朝鲜第6师当时正向马山进军,并企图从那里突破,直取釜山。
撤退命令传来时,第1骑兵师正与北朝鲜第3师在金川附近打得不可开jiāo。但到8月3日夜幕降临时,除
了殿后并保卫倭馆西南主要铁路和公路桥梁的第8骑兵团第1营外,第1骑兵师的人马全都越过了洛东江。
江上的这些桥梁极为重要,第1骑兵师师长盖伊将军命令,除了他以外,任何人不得下令zhà桥。
8月3日黄昏,第8骑兵团的殿后部队屹立在公路大桥的西头。他们身后成千上万的难民正涌向洛东江
大桥,力图向南边逃避。根据阿普尔曼对朝鲜战争最初几个月的官方战史记载,当时情况是这样的:盖伊
将军打算,只要第1骑兵师的殿后部队一过桥,就把桥zhà掉。但是朝鲜难民不愿留在桥西。部队一次又一
次着手过桥,而大批难民就会接踵而至。盖伊将军命令殿后部队回到桥西,把难民挡回去。一切就绪后,
部队就冲向桥东,这样便可把桥zhà掉。殿后部队一连试了几次,每一次难民都紧跟在部队后面。最后,直
到天快黑下来时,盖伊将军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有下令zhà桥。这是一个冷酷的决定,桥zhà塌时许多难民
命丧黄泉。
在向洛东江运动的过程中,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队向后退却,形成了所谓的“釜山环形防御圈”,
这是一个南北长约100英里,东西宽约50英里的长方形地带。向南流动的洛东江构成了西面的界线,但从
南江和洛东江jiāo汇处,到最南端的朝鲜海峡,有大约15英里长的河段,洛东江从两江jiāo汇处突然改变方向
,流向东边和东南方向,在釜山注入大海。而这段15英里宽的防线,正是北朝鲜第6师直取釜山企图要突
破的战线。防御圈的北侧从洛东里附近向东延伸,穿过崇山峻岭,直达日本海海岸的盈德。防御圈的整个
北侧和西北角,由南朝鲜的5个师来防守;西边,从倭馆向南一直延伸18空里(而江防战线则有35英里)由
第1骑兵师派兵镇守。接下来是第24师防守的一段正面战线,直达南江和洛东江的jiāo汇处。这段战线长约
25空里,沿江有40英里。往南到朝鲜海峡,由第25师来防守,该师收编了第29团溃不成军的两个营,这样
便成为第一个达到正规编制的美军师,即通常每团拥有三个营(第24团已经有了三个营的兵力)。此外,新
近从夏威夷来到朝鲜战场的第5团战斗队,来自美国本土的4700人的第1临时海军陆战旅(即第5海军陆战团
),也附属于第25师。另外还有南朝鲜第7师和一群几支小部队的幸存者,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以及几支
曾被看做是闵基植上校指挥的特遣队。第5团战斗队带来了14辆装备有90毫米高速火pào的中型M26潘兴式坦
克,海军陆战旅有整整一个M26坦克营。除此之外,从太平洋岛屿打捞出的54辆二战时期的M4A3谢尔曼中
型坦克,经过日本军械修理厂的一番处理,也jiāo付给了刚刚组建的第89中型坦克营使用。美国人终于有了
可以与T34相抗衡的坦克,而且还有80辆坦克正从美国海运而来。
最后,第2步兵师的两个团(9团与23团),再加上前来增援的pào兵营,也从美国本土来到釜山。8月中
旬,该师的第38团亦随之而来。美国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正在加紧进行。
尽管美军加强了增援力量,但当时人们认为,北朝鲜的兵力远远超过美军和南朝鲜的兵力。例如,
1950年7月26日纽约的《时代》周刊报导说,北朝鲜部队“如波浪般一浪接一浪”地向永同的第一骑兵师
发起进攻。7月30日,该刊又报道说,北朝鲜的兵力仍然强于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双方的比例至少是4比
1”。
事实上,8月4日,美军与南朝鲜军队的作战兵力有9.2万人,而北朝鲜方面投入战斗的11个师仅有7万
人。除此之外,北朝鲜的pào兵力量已大大削弱。坦克数量也降至40辆,还不及刚刚到达的美军第89坦克营
一个营所拥有的坦克多。北朝鲜方面大pào与迫击pào的数量也减至战争刚开始时的1/3。就拿北朝鲜第4师来
说,8月5日到达洛东江时,据说他们只有12门火pào,而当时在朝鲜的一个美军师,至少也有48门榴弹pào。
造成对北朝鲜兵力估计过高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军情报机构不知道南朝鲜军队对北朝鲜方面造成的伤
亡有多大。7月27日,麦克阿瑟将军的情报部估计,北朝鲜伤亡人数为3.1万人,而陆军部的估计是7500人
。事实上,根据当时对战俘的审讯,北朝鲜人的伤亡约为5.8万人。无论出入有多大,也绝无理由相信美
军与南朝鲜军队在数量上仍处劣势。根据麦克阿瑟本人报出的北朝鲜的伤亡数字,8月4日,北朝鲜军队与
联合国军双方大体上势均力敌。因为美军的火力要强大得多,南朝鲜部队的火力也比较强,而且还有更多
的武器正从美国本土源源不断地运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7月22日,25师的第三个团,即第27团,被派往南部去接替即将解散的南朝鲜第2师。当时第2师正赶
在北朝鲜第2师之前,沿公路从定州向上宁撤退。27团情况要比24团好一些,不过到7月28日,在人们所熟
知的北朝鲜军队那种双重包围行动面前,27团被迫退到了黄涧附近,第1骑兵师正在那里把守。
此时,北朝鲜第3师在取得大田战役胜利后已是疲惫不堪。7月23日,该支部队移军东南,在永同西北
的汉釜干线公路上遭遇第1骑兵师第8骑兵团的一个营,双方展开了ròu搏战。北朝鲜军采用“双重包围”战
术在美军后方设置路障,切断了第8骑兵团的部分队伍,迫使该团丢下辎重装备,越过山峦,向山那边的
美军战线逃窜。不过美军大批pào兵此时已开到前线,北朝鲜第3师在挺进途中遭受到pào火的猛烈打击。虽
然7月25日夜间北朝鲜人已攻进永同,但在进攻第1骑兵师的战斗中,第3师有2000人伤亡,其中多半死于
pào火之下,该师兵力减至5000人。尽管伤亡惨重,北朝鲜第3师仍然处于主动地位。第1骑兵师撤到了永同
东部。
局势对于美国人来说十分不利。北朝鲜军队捷报频传。他们坚定地实施“双重包围”战术,向美军阵
地渗透,在缺乏经验、训练无素的美军队伍中造成了一种不安。美军感到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敌人的前进
。7月25日夜间所发生的一切就足以证明美军这一忧虑:那天夜里,司令部和第7骑兵团第2营到达金川以
西远在美军战线之后的阵地。部队在浦项洞登陆时曾因遇到台风而被耽搁。子夜过后,有消息传来说,敌
人设法突破了一条防线,第7骑兵团指挥部便把所有士兵唤醒,并下令立即撤退。士兵们一片惊慌,四散
奔逃。那天晚上,第2营就有119名士兵失踪。
7月29日,25师27团在重重压力下,获准经由第1骑兵师阵地撤退。天亮前他们退至金川,然后又作为
后备部队开向洛东江边的倭馆。
第27团作为后备部队只在倭馆停留了一天,就被匆匆调到南部,支援马山以西美军的前线。自19团从
晋州撤退后,美军前线就一蹶不振。19团此时驻扎在晋州关隘以东几英里的地方。正当27团在马山西南海
岸公路上的镇东里以西占领防御阵地时,第19团及其所属南朝鲜军和兵力微弱的29团,已退回到春加里西
南晋(州)马(山)公路北段的一座“峡谷”关隘。(参见图6)8月2日,27团1营一支侦察小分队顶着敌军重重
压力,抵达东边的晋州关隘脚下,但又转了回来。回来的路上,北朝鲜部队在美军身后的几个地方将公路
切断。美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夹击。29团1营企图在北边那条公路上援助侦察队伍,在“峡谷”处遭到
了北朝鲜军队的攻击。两次进攻均无建树,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8月2日晚,27团1营回到镇东里,这不
能不说是jiāo了好运:北朝鲜人已渗透到镇东里西北的小北山,8月3日早上,他们出其不意地对镇东里发动
了进攻。不过,在一场恶战之后,他们又被1营赶了回去。北朝鲜部队伤亡约600人,仅在镇北的一个地方
,美军pào兵就捕捉到了北朝鲜的一个营。他们正从卡车上下来,美军一阵pào火就打死了400人。
图6 1950年 南方前线
第1骑兵师镇守永同东部的阵地,师长霍巴特?R?盖伊少将认为那里的形势日趋危险。自从他到达朝
鲜那一天起,沃克将军的话就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保卫永同,牢记你们的身后没有友军。你们必须使
自己的后门敞开。没有食品你们仍可生存,但是没有弹yào你们却坚持不了多久,除非永(同)大(邱)公路畅
通无阻,否则你们的弹yào很快就会耗尽。”
巡逻兵向盖伊将军的司令部报告说,北朝鲜军队正大举从第1骑兵师后方沿楚山里-茂朱-知礼一线展
开侧翼运动。虽然该师眼下没有受到敌军的直接威胁,但盖伊将军仍决定部队后撤,以防被切断同大邱的
联系。7月29日第27团通过之后,该师开始撤退,一路退到永同以东20空里的金川附近。那里位于大邱西
北,距大邱仅30空里。
沃克将军对第25师和第1骑兵师的表现大为不满,25师总是在不断退却,又似乎没有正当的理由;而
第1骑兵师则无法遏制北朝鲜的进军。沃克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达到两个师的师长。
7月27日,麦克阿瑟将军与一群远东司令部高级将领飞抵大邱。在与沃克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爱德华
?M?阿尔蒙德少将举行的秘密会议上,麦克阿瑟强调了第8集团军坚守阵地不得后退的必要xìng。随后,麦
克阿瑟当着第8集团军几位参谋人员的面说道,美军绝不能撤出朝鲜,绝不能出现朝鲜的“敦刻尔克”。
麦克阿瑟的立场与沃克将军那种叭喇狗般的坚韧不拔十分相符。与麦克阿瑟一样,沃克深知撤退的时候已
经过去。他们明白,现在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要尽快行动。
首先,沃克在7月29日下午走访第1骑兵师设在金川的一座校舍内的师指挥部时,毫不客气地将自己的
不满一股脑儿地告诉了盖伊将军。沃克对他下达的撤退命令提出质疑,盖伊回答说,他自己当时也不清楚
那道命令是否正确,不过他曾担心自己的通讯联络会被切断。沃克告诉盖伊,必须停止撤退。
同一天,沃克还查看了设在尚州的第25师指挥部,并在那里与师长威廉?B?基恩少将jiāo换意见,随
后,又跟师部参谋人员jiāo谈。正是在这里沃克将军下达了他在朝鲜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命令。这道命令是在
他和参谋人员谈话时传出来的,几个小时后,在美国便成了一条重大新闻,而且使第8集团军战线上的每
一位将士无不感到震惊。根据当时的笔录,沃克将军在谈话中说道:“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时间的战争
,不能再后退、后撤或调整阵地以及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措施。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各部队必须反击,使
北朝鲜人陷入混乱失衡状态。不能再有敦刻尔克的翻版,也不能有巴丹的翻版;退守釜山会使那里成为历
史上最大的屠场之一。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被北朝鲜人俘虏比战死更糟糕,我们将同生死共患难。如果我
们当中必须有人去死,我们将一起血染疆场。谁丢失阵地,谁就将对数千名同伴的罹难负责。我要求你们
把这一命令传达到全师所有的人。我希望人人都明白,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我们必胜!”
沃克将军“死守”的命令实际上与他们的那种将防线撤回到洛东江的方案并不一致。这在当时曾引起
某种混乱。不过,沃克显然不是像希特勒在二战中对德国军队发出的疯狂命令那样,要他们“死守阵地”
,而是希望借此来改变美国军队在北朝鲜人的包围与渗透面前轻易撤退的态度。幸运的是,沃克的指示刚
一作出,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就恰巧派来了充足的兵力,这便使南朝鲜和美国部队得以构筑一条还算说
得过去的比较坚固的延伸战线。这样一条战线在大pào、迫击pào和轻型武器火力的联合防护下,敌人很难对
其实施侧翼攻击。因为对一支防御部队进行包抄,进攻者自己的两翼就会暴露给其他防御者,受到他们的
火力攻击。况且美军在一战和二战以前,总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采用其熟知的常规安全战术,即建立一条
延伸战线,为美军提供部队所依靠的安全保障。
美国人是擅长打这种战争的:在战争中,他们将空中力量、大pào及各种重型火力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
漓尽致。美国人总是在武器弹yào上不惜代价,以换取较小的人员伤亡,这也是一贯出了名的。自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来,美国一般奉行的教条是,建立长长的防御战线,并由受到保护的铁路和公路来提供补给;倘
若其侧翼得不到保护,退却及补给线被切断或受到威胁,或者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请求别的部队前来增援,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常常缺乏信心,不那么胸有成竹。而这正是北朝鲜军队所擅长的。因此,退守到一
条壁垒森严的防线,就是使美国人恢复自己的优势,在战斗中占居上风,同时又创造了条件,使北朝鲜军
队的优势大大削弱。
第8集团军于8月1日和8月3日之间开始向洛东江后面撤退。其中有一个重大变动:沃克将军把第25师
派到朝鲜最南端,该师和刚刚抵达的海军陆战旅以及集团军所属的第5团战斗队,奉命前往阻击,并要把
他们赶回去,而北朝鲜第6师当时正向马山进军,并企图从那里突破,直取釜山。
撤退命令传来时,第1骑兵师正与北朝鲜第3师在金川附近打得不可开jiāo。但到8月3日夜幕降临时,除
了殿后并保卫倭馆西南主要铁路和公路桥梁的第8骑兵团第1营外,第1骑兵师的人马全都越过了洛东江。
江上的这些桥梁极为重要,第1骑兵师师长盖伊将军命令,除了他以外,任何人不得下令zhà桥。
8月3日黄昏,第8骑兵团的殿后部队屹立在公路大桥的西头。他们身后成千上万的难民正涌向洛东江
大桥,力图向南边逃避。根据阿普尔曼对朝鲜战争最初几个月的官方战史记载,当时情况是这样的:盖伊
将军打算,只要第1骑兵师的殿后部队一过桥,就把桥zhà掉。但是朝鲜难民不愿留在桥西。部队一次又一
次着手过桥,而大批难民就会接踵而至。盖伊将军命令殿后部队回到桥西,把难民挡回去。一切就绪后,
部队就冲向桥东,这样便可把桥zhà掉。殿后部队一连试了几次,每一次难民都紧跟在部队后面。最后,直
到天快黑下来时,盖伊将军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有下令zhà桥。这是一个冷酷的决定,桥zhà塌时许多难民
命丧黄泉。
在向洛东江运动的过程中,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队向后退却,形成了所谓的“釜山环形防御圈”,
这是一个南北长约100英里,东西宽约50英里的长方形地带。向南流动的洛东江构成了西面的界线,但从
南江和洛东江jiāo汇处,到最南端的朝鲜海峡,有大约15英里长的河段,洛东江从两江jiāo汇处突然改变方向
,流向东边和东南方向,在釜山注入大海。而这段15英里宽的防线,正是北朝鲜第6师直取釜山企图要突
破的战线。防御圈的北侧从洛东里附近向东延伸,穿过崇山峻岭,直达日本海海岸的盈德。防御圈的整个
北侧和西北角,由南朝鲜的5个师来防守;西边,从倭馆向南一直延伸18空里(而江防战线则有35英里)由
第1骑兵师派兵镇守。接下来是第24师防守的一段正面战线,直达南江和洛东江的jiāo汇处。这段战线长约
25空里,沿江有40英里。往南到朝鲜海峡,由第25师来防守,该师收编了第29团溃不成军的两个营,这样
便成为第一个达到正规编制的美军师,即通常每团拥有三个营(第24团已经有了三个营的兵力)。此外,新
近从夏威夷来到朝鲜战场的第5团战斗队,来自美国本土的4700人的第1临时海军陆战旅(即第5海军陆战团
),也附属于第25师。另外还有南朝鲜第7师和一群几支小部队的幸存者,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以及几支
曾被看做是闵基植上校指挥的特遣队。第5团战斗队带来了14辆装备有90毫米高速火pào的中型M26潘兴式坦
克,海军陆战旅有整整一个M26坦克营。除此之外,从太平洋岛屿打捞出的54辆二战时期的M4A3谢尔曼中
型坦克,经过日本军械修理厂的一番处理,也jiāo付给了刚刚组建的第89中型坦克营使用。美国人终于有了
可以与T34相抗衡的坦克,而且还有80辆坦克正从美国海运而来。
最后,第2步兵师的两个团(9团与23团),再加上前来增援的pào兵营,也从美国本土来到釜山。8月中
旬,该师的第38团亦随之而来。美国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正在加紧进行。
尽管美军加强了增援力量,但当时人们认为,北朝鲜的兵力远远超过美军和南朝鲜的兵力。例如,
1950年7月26日纽约的《时代》周刊报导说,北朝鲜部队“如波浪般一浪接一浪”地向永同的第一骑兵师
发起进攻。7月30日,该刊又报道说,北朝鲜的兵力仍然强于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双方的比例至少是4比
1”。
事实上,8月4日,美军与南朝鲜军队的作战兵力有9.2万人,而北朝鲜方面投入战斗的11个师仅有7万
人。除此之外,北朝鲜的pào兵力量已大大削弱。坦克数量也降至40辆,还不及刚刚到达的美军第89坦克营
一个营所拥有的坦克多。北朝鲜方面大pào与迫击pào的数量也减至战争刚开始时的1/3。就拿北朝鲜第4师来
说,8月5日到达洛东江时,据说他们只有12门火pào,而当时在朝鲜的一个美军师,至少也有48门榴弹pào。
造成对北朝鲜兵力估计过高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军情报机构不知道南朝鲜军队对北朝鲜方面造成的伤
亡有多大。7月27日,麦克阿瑟将军的情报部估计,北朝鲜伤亡人数为3.1万人,而陆军部的估计是7500人
。事实上,根据当时对战俘的审讯,北朝鲜人的伤亡约为5.8万人。无论出入有多大,也绝无理由相信美
军与南朝鲜军队在数量上仍处劣势。根据麦克阿瑟本人报出的北朝鲜的伤亡数字,8月4日,北朝鲜军队与
联合国军双方大体上势均力敌。因为美军的火力要强大得多,南朝鲜部队的火力也比较强,而且还有更多
的武器正从美国本土源源不断地运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