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他感觉到了司令的一片苦心,同时也意识到,德军的境况确实很危急。
7 月13 日中午,进攻开始,一切按计划进行,轰zhà机一顿打击,英军的pào兵真的哑巴了。俾斯麦的坦克开始摇摇晃晃地前进。隆美尔手持望远镜,一直目送他们远去。突然,一阵古怪的旋风在灌木丛之间旋转,转瞬间就变
成时速70 英里的狂飘,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细小的黄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队伍很快被吞噬了。
“这该死的风暴,又来了。副官,马上备车,我要去前线。”隆美尔大叫道。
小车开出很远了,依然是遮云盖日的漫天黄沙,能见度只有3 码远。隆美尔什么也看不见,不得不返回司令部等待消息。
“报告司令,第21 装甲师已抵达卡萨巴以南的一个高地,俾斯麦在等待奇令的指示。”下午5 点,副官向隆美尔报告着作战进程。
“混蛋!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继续前进?”
“他们说没有空军的掩护无法前进。瓦尔道说,需要有司令的进一步的命令,空军才能行动。”
隆美尔气得两眼直冒金星,这帮白痴,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浅显的道理吗?捱到天黑,就更无成功的希望了。
最后,6 点30 分,瓦尔道第二次派轰zhà机发起攻击,坦克这才又向前推进。不久,俾斯麦收到隆美尔措辞坚决的电文:争取在今天夜里到达阿拉曼以东的海岸公路。俾斯麦苦笑着,唉,司令,谈何容易哟。
第21 装甲师的一个步兵营在坦克的掩护下,进至英军的铁丝网面前。靠着工兵的几把钢丝钳,好不容易清出一条狭道。这时差不多已经天黑了。突然,德军坦克掉转了方向,它们的弹yào和汽油都消耗完了。只见一名上尉一跃而起,跑到离他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企图阻止它后撤。一发反坦克pào弹飞来,击中他的脖颈,他倒下了。深夜,这个营原路撤回。
天黑了,隆美尔颓丧地抱头而坐,两眼失神地望着前方。墙上的挂钟......地敲了10 下。参谋长拜尔林推门而入,轻轻走到他身旁:“司令,第21 装甲师来电,请求撤迟。”说着,将一份电文放到他面前。隆美尔无精打采地瞟了一眼:..进攻终于失败..
隆美尔的表情越来越严峻,终于,从紧绷的嘴里蹦出几个字来:“我对这次进攻所抱有的全部希望都令人悲痛地幻灭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却让他们吹了!”
轮到英军反攻了,很快,两个意大利师崩溃了,英军的战术十分清楚,隆美尔17 日摸黑给他的妻子露西写道:“敌人正在把意大利军队一个接一个围歼掉,这样一来,我们德国军队的力量将会变得极为单薄,从而无法抵御他们的进攻。为此我真想痛哭一场。”
隆美尔对阿拉曼防线的进攻确实是失败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承认奥金莱克“对于兵力的运用颇有技巧,从战术水准上来说,是要比里奇高明得多了”。奥金莱克以他的战略头脑,大将风度以及出色的指挥技艺终于在阿拉曼站稳了脚跟。尽管他在7 月的苦战中损失了1.3 万人,但毕竟达到了阻止德军前进的目的。
奥金莱克此刻成为唯一的敌友双方都大加赞赏的英国将军了。然而,正当奥金莱克率领第8 集团军与隆美尔展开血战并获取胜利的时候,有一个人对奥金莱克大为不满。他在lún敦唐宁街10 号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激动地对接替迪尔的新任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大声喊着:“中东的75 万士兵现在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作战?”
他就是刚在议会受到不信任动议的抨击、好不容易才将自己解脱出来的丘吉尔首相。
布鲁克艰难地替奥克辩护着,指出他目前的困境。他严肃地告诉首相:“目前奥克的任何一点草率从事,都会使我们失去埃及。望首相冷静考虑。”
丘吉尔停住脚步,拿出雪茄烟,用颤抖的双手将它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他这样恼怒奥克,原因很复杂。议会里的危机虽然过去了,但他这时的政治地位极其虚弱,公众的不满仍在增长,此时他急需一场辉煌的胜利抹去他在人们心目中的不佳形象。在他看来,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抵不过在加扎拉的惨败和托卜鲁克投降的耻辱;隆美尔毕竟还站在埃及的大门口,北非局势并未发生决定xìng改观。
7 月中旬,丘吉尔态度十分强硬地坚持要美国人在北非发动一场大规模作战,以代替原来的横渡海峡的欧洲作战。这引起美国军方的不满。亏得老友罗斯福能理解丘吉尔所处的地位,总统只坚持一点:美军必须在1942 年与德国人jiāo战,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非洲,以致于坚持要在欧洲作战的马歇尔将军不满地在背后发牢骚:“总统‘欧洲第一’的概念不仅包括英吉利海峡,还包括北非。这样的话,不如把美军部署到太平洋去对付日本人。”罗斯福听说后,大为光火,他在给马歇尔的一份措词严厉的备忘录中排除了把部队调到太平洋的可能xìng。尤其是他最后的签名,特地冠以“三军总司令”的头衔,其寓义不言自明。
对于罗斯福的苦心,丘吉尔自当不胜感激。但同时,首相也发现在英美合作当中,英国日益处于下风。他个人要想与罗斯福的威望相对抗,就非常需要一个纯粹由英军获得的胜利。即将实施的“火炬”计划,已确定由英美共同作战,联袂完成。英军不可能指望在这场战斗中独出风头了。唯一的机会就是在阿拉曼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以说,这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摘桂冠的机会了。
可是,奥金莱克却表示无法在短期内创造这种胜利,他需要时间。首相愤怒了,必须撤换他。
这些出于政治因素和个人私利的考虑怎好同布鲁克明说?首相暗自下定决心,要亲自去开罗走一趟,改组中东司令部。
1942 年8 月5 日清晨,奥金莱克和他的参谋人员站在第8 集团军的机场上,迎接丘吉尔的到来。
“他来了。”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
一个胖胖的身影出现在机舱门口,他向人们挥挥手,浑身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步一晃地走下飞机。
一会儿,他们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一个是在lún敦的地下室里指挥着这场战争的身材肥胖、面色红润的政治家,一个是在沙漠中连续作战的身材瘦削、面容疲倦的军人。接着,两双手亲切地握在一起。丘吉尔和布鲁克都没有流露出一点要撤换他的意思。奥金莱克开始下意识地、机械地向他们介绍他的军队和计划。
早餐前,丘吉尔同奥金莱克就其未来计划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探讨。他再次要求尽早发动进攻。站在地图面前,他滔滔不绝地发表着意见,随着他把想象中的师投入到这里那里,他那圆圆的手指在地图上不断地戳戳点点。
奥克半晌不语,最后说道:“可是,首相,第8 集团军经过长期奋战,急需补充休整,新换防的部队也需要训练。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我不能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
“那么,你说个时间吧,什么时候能做好准备?”首相已经面带愠色了。
“9 月中旬以前我拒绝采取行动。”这硬梆梆的一句话最后注定了他个人的命运。
在第8集团军享用的早餐也令首相不快。用餐地点是围有电网的露天场地,吃的是食堂的普通饭菜。首相形容这地方是一个“遍处是苍蝇和重要军事人物的大笼子”。难怪他中午一进空军宽敞明亮的餐厅,面对专门为他从开罗大饭店订购的精美佳肴,不禁感叹道:“这是我们在心事重重之中的一个愉快时刻在浩瀚沙漠中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绿洲。”
在前去享受空军的盛情招待的途中,首相会见了第13军军长戈特中将他亲自决定的第8集团军司令的人选。他同这位“感觉疲乏”、“只希望到英格兰去休假3个月”的军长jiāo谈了很长时间,说服他担任这一新职。
第二天晚上,丘吉尔的重大决策终于出笼了:
我在这里经过了解,并在同史末资元帅、帝国总多谋长和国务大臣再三商议之后,已决定必须立即采取断然措施,改组最高司令部。
..
将任命亚历山大将军为近东总司令。
..
将任命戈特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受亚历山大指挥。
不幸的是,首相的爱将戈特将军第二天就在乘飞机飞往开罗的途中被敌人击落。布鲁克马上推荐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补上空缺,指挥第8集团军。就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把一代名将蒙哥马利推上了历史舞台。
奥金莱克将军对人事变动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他认为,丘吉尔的来访很成功。他同首相的初次会面是热情真诚的。他同布鲁克探讨了中东司令部的未来,蒙哥马利的任命,两人都认为蒙蒂比戈特更合适。就在8月7日,他还派多尔曼史密斯去同布鲁克商讨整编集团军各师的问题。布鲁克表演很出色,一点马脚未露。史密斯绝没有想到,他同他的总司令此刻已被解职。晚上,奥金莱克同新来的第8集团军准将参谋德甘冈一边散步,一边兴高采烈地谈着自己的计划。
8月8日一大早,雅各布上校便从开罗动身,一路乘飞机、坐汽车直奔阿拉曼,怀里揣着丘吉尔首相给奥金莱克将军的亲笔信一封宣布解除他职务的亲笔信。雅各布上校此时感觉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杀手,前去谋杀一个毫无戒备的朋友。
真倒霉,怎么偏偏选中我去干这种事情?上校曾试图说服首相:“此事非同小可,我想还是由首相或帝国总参谋长亲自同他面谈为好。”
“哈哈,我的上校,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写信通知比口头通知为好。就辛苦你跑一趟了。”首相打着哈哈回答道。你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这个狡猾的老温尼。
当雅各布上校像做错事的孩子似的被带到第8集团军总部时,奥金莱克从他那不安的神态中似乎猜到点什么。
他从上校手中接过信,打开,默默地读了两三遍。他内心承受着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但外表冷静、安详,毫不动容。雅各布对奥金莱克的这种惊人的自制力深感佩服。要知道,这是在打了胜仗之后被撤职的一位将军啊。他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替罪羊,这不公平!
那天晚上吃晚饭时,奥金莱克一直默不作声。晚饭后,他邀德甘冈去散步。路上,他挽住甘冈的胳膊,不动声色地说:“弗雷迪,我要离开这儿了。”
第二天,他将第8 集团军的工作移jiāo给代理司令、第30 军军长拉姆斯登之后,便离开了这所他曾经筹划了胜利的作战司令部。从此,奥金莱克将军再也没有回来过。
也许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对他的评价:“奥金莱克是许多英国将领中唯一具有大将之才的人,其才能远在蒙哥马利之上。”
第五章第8 军枕戈待旦
蒙哥马利将军这几天的心情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不知何故,他的职务两天之内两次变动。先是顶替亚历山大,担任英国第1 集团军司令,参加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接着,又让他飞赴北非,指挥英国第8 集团军作战。自敦刻尔克撤退后,蒙哥马利就一直呆在国内,没有打过仗。现在,一下子这么多的重任委任于他,真有点受宠若惊了。喜的是,他终于可以脱离美国统帅艾森豪威尔的管制,独立指挥自己的部队,干自己想干的事了。当初,首相把联合作战的指挥权拱手让与美国人,他就颇感不快:这老头子,无非是美国人答应帮他攻打非洲了,他就让出点蝇头小利收买人家,难道我们英国将军都死光了吗?那位参谋出身的美国大兵根本就没指挥过战斗。在他手下干,还不把人憋气死了。至于他在北非的顶头上司亚历山大,他可是太了解了:他不光脾气平和,而且从来都是放手去让下属于的。
汽车轰鸣着向机场疾驶而去。蒙哥马利又想起这几天由于频繁换将,就连xìng情温和的艾森豪威尔也恼火了。也难怪,在这样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两天之内出现两次重大人事变动,他自然会感到莫名其妙。此时,艾森豪威尔又要迎接第三位英国指挥官了。他责问专程来接蒙哥马利赴开罗的伊斯梅将军:“英国人是不是认真对待‘火炬’计划?这走马灯似的更换指挥官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蒙哥马利不禁笑出声来,这些,就认艾克自己伤脑筋去吧!我可要去干我的大事业去了。
身旁的伊斯梅看到蒙哥马利喜形于色的样子,也受到感染,他打开话匣子,把这些人事变动的背景、原因告诉了蒙哥马利,并向他介绍了两年来北非的战况。
这些情况,蒙哥马利在国内已有所闻,但他还是听完了介绍。之后,他不禁感触万端,谈到了一个军人一生所遇到的考验与风险:“这个人毕生从事军务,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克己奉公,不久,命运之神向他微笑了,成功的光辉照到他的身上,他得到提升,机会来了,他指挥起大批军队了。他赢得了胜利,世界闻名,每一个人都在谈论他。然而,突然间又背时了。一次战斗使他一生成就化为泡影,这也许不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但他的名字也列进了无尽无休的军事失败的史册之中。”
伊斯梅想,这还得了,还没上阵,就已经考虑自己的下场了,得给他鼓鼓劲,于是劝慰说:“但是,你不应当把所有的情况都看得那样糟啊!中东正在集结一支优秀的军队。可以肯定地说,你是不会遇到灾难的。”
“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谈的是隆美尔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7 月13 日中午,进攻开始,一切按计划进行,轰zhà机一顿打击,英军的pào兵真的哑巴了。俾斯麦的坦克开始摇摇晃晃地前进。隆美尔手持望远镜,一直目送他们远去。突然,一阵古怪的旋风在灌木丛之间旋转,转瞬间就变
成时速70 英里的狂飘,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细小的黄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沙漠,队伍很快被吞噬了。
“这该死的风暴,又来了。副官,马上备车,我要去前线。”隆美尔大叫道。
小车开出很远了,依然是遮云盖日的漫天黄沙,能见度只有3 码远。隆美尔什么也看不见,不得不返回司令部等待消息。
“报告司令,第21 装甲师已抵达卡萨巴以南的一个高地,俾斯麦在等待奇令的指示。”下午5 点,副官向隆美尔报告着作战进程。
“混蛋!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继续前进?”
“他们说没有空军的掩护无法前进。瓦尔道说,需要有司令的进一步的命令,空军才能行动。”
隆美尔气得两眼直冒金星,这帮白痴,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浅显的道理吗?捱到天黑,就更无成功的希望了。
最后,6 点30 分,瓦尔道第二次派轰zhà机发起攻击,坦克这才又向前推进。不久,俾斯麦收到隆美尔措辞坚决的电文:争取在今天夜里到达阿拉曼以东的海岸公路。俾斯麦苦笑着,唉,司令,谈何容易哟。
第21 装甲师的一个步兵营在坦克的掩护下,进至英军的铁丝网面前。靠着工兵的几把钢丝钳,好不容易清出一条狭道。这时差不多已经天黑了。突然,德军坦克掉转了方向,它们的弹yào和汽油都消耗完了。只见一名上尉一跃而起,跑到离他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企图阻止它后撤。一发反坦克pào弹飞来,击中他的脖颈,他倒下了。深夜,这个营原路撤回。
天黑了,隆美尔颓丧地抱头而坐,两眼失神地望着前方。墙上的挂钟......地敲了10 下。参谋长拜尔林推门而入,轻轻走到他身旁:“司令,第21 装甲师来电,请求撤迟。”说着,将一份电文放到他面前。隆美尔无精打采地瞟了一眼:..进攻终于失败..
隆美尔的表情越来越严峻,终于,从紧绷的嘴里蹦出几个字来:“我对这次进攻所抱有的全部希望都令人悲痛地幻灭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却让他们吹了!”
轮到英军反攻了,很快,两个意大利师崩溃了,英军的战术十分清楚,隆美尔17 日摸黑给他的妻子露西写道:“敌人正在把意大利军队一个接一个围歼掉,这样一来,我们德国军队的力量将会变得极为单薄,从而无法抵御他们的进攻。为此我真想痛哭一场。”
隆美尔对阿拉曼防线的进攻确实是失败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承认奥金莱克“对于兵力的运用颇有技巧,从战术水准上来说,是要比里奇高明得多了”。奥金莱克以他的战略头脑,大将风度以及出色的指挥技艺终于在阿拉曼站稳了脚跟。尽管他在7 月的苦战中损失了1.3 万人,但毕竟达到了阻止德军前进的目的。
奥金莱克此刻成为唯一的敌友双方都大加赞赏的英国将军了。然而,正当奥金莱克率领第8 集团军与隆美尔展开血战并获取胜利的时候,有一个人对奥金莱克大为不满。他在lún敦唐宁街10 号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激动地对接替迪尔的新任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大声喊着:“中东的75 万士兵现在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作战?”
他就是刚在议会受到不信任动议的抨击、好不容易才将自己解脱出来的丘吉尔首相。
布鲁克艰难地替奥克辩护着,指出他目前的困境。他严肃地告诉首相:“目前奥克的任何一点草率从事,都会使我们失去埃及。望首相冷静考虑。”
丘吉尔停住脚步,拿出雪茄烟,用颤抖的双手将它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他这样恼怒奥克,原因很复杂。议会里的危机虽然过去了,但他这时的政治地位极其虚弱,公众的不满仍在增长,此时他急需一场辉煌的胜利抹去他在人们心目中的不佳形象。在他看来,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抵不过在加扎拉的惨败和托卜鲁克投降的耻辱;隆美尔毕竟还站在埃及的大门口,北非局势并未发生决定xìng改观。
7 月中旬,丘吉尔态度十分强硬地坚持要美国人在北非发动一场大规模作战,以代替原来的横渡海峡的欧洲作战。这引起美国军方的不满。亏得老友罗斯福能理解丘吉尔所处的地位,总统只坚持一点:美军必须在1942 年与德国人jiāo战,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非洲,以致于坚持要在欧洲作战的马歇尔将军不满地在背后发牢骚:“总统‘欧洲第一’的概念不仅包括英吉利海峡,还包括北非。这样的话,不如把美军部署到太平洋去对付日本人。”罗斯福听说后,大为光火,他在给马歇尔的一份措词严厉的备忘录中排除了把部队调到太平洋的可能xìng。尤其是他最后的签名,特地冠以“三军总司令”的头衔,其寓义不言自明。
对于罗斯福的苦心,丘吉尔自当不胜感激。但同时,首相也发现在英美合作当中,英国日益处于下风。他个人要想与罗斯福的威望相对抗,就非常需要一个纯粹由英军获得的胜利。即将实施的“火炬”计划,已确定由英美共同作战,联袂完成。英军不可能指望在这场战斗中独出风头了。唯一的机会就是在阿拉曼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以说,这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摘桂冠的机会了。
可是,奥金莱克却表示无法在短期内创造这种胜利,他需要时间。首相愤怒了,必须撤换他。
这些出于政治因素和个人私利的考虑怎好同布鲁克明说?首相暗自下定决心,要亲自去开罗走一趟,改组中东司令部。
1942 年8 月5 日清晨,奥金莱克和他的参谋人员站在第8 集团军的机场上,迎接丘吉尔的到来。
“他来了。”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
一个胖胖的身影出现在机舱门口,他向人们挥挥手,浑身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步一晃地走下飞机。
一会儿,他们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一个是在lún敦的地下室里指挥着这场战争的身材肥胖、面色红润的政治家,一个是在沙漠中连续作战的身材瘦削、面容疲倦的军人。接着,两双手亲切地握在一起。丘吉尔和布鲁克都没有流露出一点要撤换他的意思。奥金莱克开始下意识地、机械地向他们介绍他的军队和计划。
早餐前,丘吉尔同奥金莱克就其未来计划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探讨。他再次要求尽早发动进攻。站在地图面前,他滔滔不绝地发表着意见,随着他把想象中的师投入到这里那里,他那圆圆的手指在地图上不断地戳戳点点。
奥克半晌不语,最后说道:“可是,首相,第8 集团军经过长期奋战,急需补充休整,新换防的部队也需要训练。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我不能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
“那么,你说个时间吧,什么时候能做好准备?”首相已经面带愠色了。
“9 月中旬以前我拒绝采取行动。”这硬梆梆的一句话最后注定了他个人的命运。
在第8集团军享用的早餐也令首相不快。用餐地点是围有电网的露天场地,吃的是食堂的普通饭菜。首相形容这地方是一个“遍处是苍蝇和重要军事人物的大笼子”。难怪他中午一进空军宽敞明亮的餐厅,面对专门为他从开罗大饭店订购的精美佳肴,不禁感叹道:“这是我们在心事重重之中的一个愉快时刻在浩瀚沙漠中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绿洲。”
在前去享受空军的盛情招待的途中,首相会见了第13军军长戈特中将他亲自决定的第8集团军司令的人选。他同这位“感觉疲乏”、“只希望到英格兰去休假3个月”的军长jiāo谈了很长时间,说服他担任这一新职。
第二天晚上,丘吉尔的重大决策终于出笼了:
我在这里经过了解,并在同史末资元帅、帝国总多谋长和国务大臣再三商议之后,已决定必须立即采取断然措施,改组最高司令部。
..
将任命亚历山大将军为近东总司令。
..
将任命戈特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受亚历山大指挥。
不幸的是,首相的爱将戈特将军第二天就在乘飞机飞往开罗的途中被敌人击落。布鲁克马上推荐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补上空缺,指挥第8集团军。就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把一代名将蒙哥马利推上了历史舞台。
奥金莱克将军对人事变动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他认为,丘吉尔的来访很成功。他同首相的初次会面是热情真诚的。他同布鲁克探讨了中东司令部的未来,蒙哥马利的任命,两人都认为蒙蒂比戈特更合适。就在8月7日,他还派多尔曼史密斯去同布鲁克商讨整编集团军各师的问题。布鲁克表演很出色,一点马脚未露。史密斯绝没有想到,他同他的总司令此刻已被解职。晚上,奥金莱克同新来的第8集团军准将参谋德甘冈一边散步,一边兴高采烈地谈着自己的计划。
8月8日一大早,雅各布上校便从开罗动身,一路乘飞机、坐汽车直奔阿拉曼,怀里揣着丘吉尔首相给奥金莱克将军的亲笔信一封宣布解除他职务的亲笔信。雅各布上校此时感觉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杀手,前去谋杀一个毫无戒备的朋友。
真倒霉,怎么偏偏选中我去干这种事情?上校曾试图说服首相:“此事非同小可,我想还是由首相或帝国总参谋长亲自同他面谈为好。”
“哈哈,我的上校,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写信通知比口头通知为好。就辛苦你跑一趟了。”首相打着哈哈回答道。你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这个狡猾的老温尼。
当雅各布上校像做错事的孩子似的被带到第8集团军总部时,奥金莱克从他那不安的神态中似乎猜到点什么。
他从上校手中接过信,打开,默默地读了两三遍。他内心承受着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但外表冷静、安详,毫不动容。雅各布对奥金莱克的这种惊人的自制力深感佩服。要知道,这是在打了胜仗之后被撤职的一位将军啊。他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替罪羊,这不公平!
那天晚上吃晚饭时,奥金莱克一直默不作声。晚饭后,他邀德甘冈去散步。路上,他挽住甘冈的胳膊,不动声色地说:“弗雷迪,我要离开这儿了。”
第二天,他将第8 集团军的工作移jiāo给代理司令、第30 军军长拉姆斯登之后,便离开了这所他曾经筹划了胜利的作战司令部。从此,奥金莱克将军再也没有回来过。
也许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对他的评价:“奥金莱克是许多英国将领中唯一具有大将之才的人,其才能远在蒙哥马利之上。”
第五章第8 军枕戈待旦
蒙哥马利将军这几天的心情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不知何故,他的职务两天之内两次变动。先是顶替亚历山大,担任英国第1 集团军司令,参加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接着,又让他飞赴北非,指挥英国第8 集团军作战。自敦刻尔克撤退后,蒙哥马利就一直呆在国内,没有打过仗。现在,一下子这么多的重任委任于他,真有点受宠若惊了。喜的是,他终于可以脱离美国统帅艾森豪威尔的管制,独立指挥自己的部队,干自己想干的事了。当初,首相把联合作战的指挥权拱手让与美国人,他就颇感不快:这老头子,无非是美国人答应帮他攻打非洲了,他就让出点蝇头小利收买人家,难道我们英国将军都死光了吗?那位参谋出身的美国大兵根本就没指挥过战斗。在他手下干,还不把人憋气死了。至于他在北非的顶头上司亚历山大,他可是太了解了:他不光脾气平和,而且从来都是放手去让下属于的。
汽车轰鸣着向机场疾驶而去。蒙哥马利又想起这几天由于频繁换将,就连xìng情温和的艾森豪威尔也恼火了。也难怪,在这样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两天之内出现两次重大人事变动,他自然会感到莫名其妙。此时,艾森豪威尔又要迎接第三位英国指挥官了。他责问专程来接蒙哥马利赴开罗的伊斯梅将军:“英国人是不是认真对待‘火炬’计划?这走马灯似的更换指挥官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蒙哥马利不禁笑出声来,这些,就认艾克自己伤脑筋去吧!我可要去干我的大事业去了。
身旁的伊斯梅看到蒙哥马利喜形于色的样子,也受到感染,他打开话匣子,把这些人事变动的背景、原因告诉了蒙哥马利,并向他介绍了两年来北非的战况。
这些情况,蒙哥马利在国内已有所闻,但他还是听完了介绍。之后,他不禁感触万端,谈到了一个军人一生所遇到的考验与风险:“这个人毕生从事军务,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克己奉公,不久,命运之神向他微笑了,成功的光辉照到他的身上,他得到提升,机会来了,他指挥起大批军队了。他赢得了胜利,世界闻名,每一个人都在谈论他。然而,突然间又背时了。一次战斗使他一生成就化为泡影,这也许不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但他的名字也列进了无尽无休的军事失败的史册之中。”
伊斯梅想,这还得了,还没上阵,就已经考虑自己的下场了,得给他鼓鼓劲,于是劝慰说:“但是,你不应当把所有的情况都看得那样糟啊!中东正在集结一支优秀的军队。可以肯定地说,你是不会遇到灾难的。”
“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谈的是隆美尔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