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飞行员--勇敢的真实故事最新章节 > 飞行员--勇敢的真实故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2 章

  。

  发出凄惨叫声的“火人”在街上奔跑,“幼小的孩子粘在人行道上像烧烤的鳝鱼”,一些人跑进地下室或防空洞,但“火焰吸走了这些地方的所有氧气,居民感到窒息,ròu体被烧烤着。如果火焰穿透倒塌的墙燃烧进来,他们就会化成“厚厚的、油油的黑块儿”。或者留下一片德国人所称的燃烧汽油弹人体凝缩块儿。

  指挥“丘吉尔轰zhà行动”的阿瑟·哈里斯爵士后来写道:

  告诉我哪次战争是道德的?用刺刀捅进人的肚子,那是道德的吗?他们会说战略的轰zhà会涉及无辜的平民,平民总会卷入到大战之中。

  以前的战争是以包围主要城市终结的,包围城市的思想是什么?切断供需,使城市里的人挨饿,直到他们吃完最后一条狗、一只猫、一只臭水沟里的老鼠,再饿死,同时包围的军队会把所有能弄到手中的zhà弹尽可能扔进去,不管落在哪里,促使人们投降。

  包括吉米·杜立特尔在内的一些美国人反对美军不加区别地轰zhà德国平民。一位空军上将写道,“我们决不允许战争史将我们宣判为战略上轰zhà过平民百姓。这样的行为绝对会使德国相信,我们就是他们所说的野蛮人。因为那会相当明显地向他们表明,这是针对平民的一场大规模空袭,正像事实所表明的那样。”另一位上将则抗议“屠婴计划”。

  但罗斯福对陆军部长斯蒂姆森说应该教训教训敌人。他写到,“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德国人都知道德国是一个战败国……,他们已失败了,不论对集体还是对个人,这种事实必须让他们有切肤之痛,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美联社的一篇文章绕过审查,向国内透露“盟军空军将领早已下决心采取对德国人口稠密区进行有意识的恐怖xìng轰zhà,加速希特勒的覆灭。”这一举动令空军将领紧张了好一阵子。一位空军人士曾提醒人们注意“全国上下对空军所具有的严肃认真xìng考虑所产生的后果,因为我们一直宣扬只精确轰zhà军事和工业目标”。但罗斯福对这种“野蛮”之战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他在这些大屠杀中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这是一种美国人在对日战争中可能成就的战果的精彩预演。”正像一位曾经获奖的历史学家理查得·富兰克林所写的那样:“在轰zhà欧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所有的道德障碍踏在脚下为使用大规模的空中轰zhà扫清道路,即使摧毁目标已包括了大规模无辜平民的死亡。”

  1945年2月3日,美国轰zhà机在柏林zhà死了至少3.5万人。2月14日,在德莱斯登英美又烧死了4万人。科特·冯尼格特在他的小说《第五号屠场》中记录了这个时刻:“德莱斯登现在像月球,除了矿石,一无所有。烫人的石头周围布满了尸体。”冯尼格特描写“一根根木头躺在人行道上”,那是在轰zhà中丧生的人。

  今天有后见之明的人们谈到1945年3月时,会说那时已“接近战争尾声”,德国马上就要战败。但太平洋战场上却不一样。伤亡增加,战斗更激烈。厄尼·派尔说道:“太平洋战争渐入白热化,一天更比一天惨烈,越靠近日本本土,局势就越困难,对我来说如炼狱般的日子还要再过上几年。”厄尼没说是几个月而是说几年。

  比利·米切尔早在20年前就告诉美国怎样收拾日本。“日本城市密集,到处是‘纸张木头和其他易燃烧的建筑物’,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容易攻击的大片目标。投shè燃烧弹将把整个城市化为灰烬。”1940年初,美国空军将领克莱尔·陈纳德写信给亨利·阿诺德将军,“500架美军飞机在本州和九州葱郁的竹林中投掷燃烧弹,可烧毁日本帝国工业的心脏。”亨利回信说:“美国只关心准确命中军事目标,使用汽油燃烧弹轰zhà城市和我国打击军事目标的政策宗旨相违背。”

  但总司令感觉不同。“虽然阿诺德和飞行员们反对这种建议,罗斯福却对这个建议感到高兴,命令最高内阁官员在这个项目上下点功夫”。这个计划不久就流产了,因为陆军部长斯蒂姆森“从道德上反对空袭城市和平民。”而乔治·马歇尔将军更集中于希特勒对美国兵构成的威胁。但是随着和日本的战事越来越近,马歇尔1941年11月15日邀请华盛顿七名新闻记者举行秘密发布会。在这秘密的场合,马歇尔对这些影响民众观念的记者说如果和日本开战的话,美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他。美国将“派飞机焚烧日本城市,也会毫不犹豫地轰zhà平民——将一切烧个净光”。

  由于珍珠港事件,美国不能近距离地去轰zhà日本岛国的飞机场,因此直到1943年轰zhà日本城市的第一个详细计划才制定出来。该计划表明“数量小到10吨的M—69凝固汽油弹都有可能把日本任何一个城市的大片城区摧毁殆尽”。现在日本已经变成魔鬼一样的国家,很少有美国人在意那些轰zhà是否野蛮了。但是美国空军十分关心自己的形象,1943年的一份关于轰zhà日本的备忘录中含有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人们期待选中的理想轰zhà区域应该包括合法的军事目标或者是离军事目标最近的地方。”

  日本是一个小国,领土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大部分是山区,无“内地”可言。大城市集中在沿海。“制造业的75%集中在六个大城市里,这是非常罕见的。”“一条连接日本工业中心的线形成S状,上端是新湟,其弯曲部分环抱着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下端穿过广岛—吴和八幡,这些城市间相隔都不超过150英里。德国只有12%的工人住在15个大城市里,而34%的日本工人都挤在六个大城市。德国只有6%的工人住在柏林,而日本却有14%的工人住在东京,汉堡每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只居住着6000人,而大阪每平方英里土地上却居住着4.5万人,东京的雷门工人区每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3万多人。

  1944年2月,罗斯福收到空袭日本的战略计划,到1945年1月,提到“日本城市易受大火的破坏”的轰zhà研究,都开始坚持这样的意见即城市“最终会成为重要有效的轰zhà目标”。因为工业聚集在城市,特别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许多家庭就像个车间,为附近的工厂生产组装零件。每个工厂就如同根系成网状的一棵大树,延伸到周围生活区,既吸纳工人又搜集零件。”

  埃尔默·戴维斯是战时情报办公室负责人,1945年2月,他告诉参谋部美国民众的看法,“关于轰zhà日本,民众似乎没有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提出强烈反对,但有些人对持续轰zhà柏林持反对态度。”辛迪加军事分析家埃略特称,“坚决摧毁日本工业,不要给它的工厂留一块瓦片,直至在日本再也看不到一台电动机、蒸汽机或柴油机,看不到化工厂,连一本讲这些东西怎么生产的书也毁掉。”1945年罗斯福的儿子和顾问艾略特·罗斯福称“要zhà得日本只剩一半人口”,B—29轰zhà机使此变为可能。

  二次大战中,罗斯福对轰zhà机投入巨额费用,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战争中使用的最昂贵的武器:原子弹花了20亿美元,但很多华盛顿人士指出B—29轰zhà机是美国“30亿美元的豪赌”。

  空中堡垒“B—29”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技术上的成功。早在珍珠港事件前,亨利·阿诺德就认为需要生产一种长距离飞行的大型轰zhà机保卫美国免遭纳粹的威胁。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亨利匆匆赶制B—29。他要求改进飞机的xìng能,亨利要求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年才完成的工作在几个月之内完成。然而制造出来的飞机被机械问题所困扰。发动机过热导致起火,颇负盛名的试飞员在试飞中机毁人亡。

  没有人愿意驾驶B—29轰zhà机,这一点自是在情理之中。所以亨利请求杜立特尔·吉米派最好的飞行员保罗·蒂贝茨驾驶。他曾首次驾驶美国战略轰zhà机轰zhà德国。他虽然刚29岁,但飞行技术娴熟,而且安静、沉稳,是一个善于鼓舞士气的领导者,蒂贝茨迅速实现这项计划,被称为“B—29先生”。

  B—29轰zhà机与其他飞机的区别就像步qiāng之于弹弓。在飞机发展史上,它的机体最大、最长、最宽、最重、最快,飞行距离最长,四个螺旋桨每个长16英尺。能携带10吨zhà弹,同时还能每小时飞357英里。能为11位机组人员提供像客厅一样舒适的环境,它能在空中连续飞行16小时。其他机型在3万英尺高空时温度降至零下50度,人就要穿厚衣服,戴笨重的氧气罩,但这种“空中的卡迪拉克”备有机组人员密封箱,飞行员能穿日常衣服舒服地待在里面。一旦掌握了它的cāo作,它就会变成二次大战时杀伤力最强的武器。一位飞行员说:“舒适的气氛,整齐的铆钉,强有力的发动机,新型的轰zhà瞄准器,这一切都让我们喜欢。它是一架非常漂亮的飞机。”

  1944年6月15日,从中国起飞的B—29轰zhà机执行对日本的第一次轰zhà,目标为九州的钢铁厂。60架飞机在3万英尺高空锁定目标,却只有一枚zhà弹击中钢厂,有7架轰zhà机未归。这些在白天高空执行的轰zhà任务并不奏效,大部分zhà弹掉进了稻田,而不是钢铁熔炉上,而且还损失了过多的飞机。

  为解决问题并证明B—29轰zhà机有打胜仗的能力,亨利·阿诺德把他的爱将从欧洲调出来。他就是柯蒂斯·勒梅将军,只有38岁,是空军最年轻的将领。他很勇敢,曾在欧洲多次执行危险的轰zhà任务。他身材高大健壮,话语轻柔,几英尺外很难听到他的声音。圆圆的脸庞永远凝结着愁容,这是轻微的贝尔式面瘫症造成的。他因沉稳和镇静自若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一位下属说“他好像没有太拼命工作,但他比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善于思考”。而另一位下属则这样说:

  在他为某事做出决定之前,他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而自己一言不发。一旦决心一定,他会长久的仔细沉默思考如何用最简短的语言宣布他的决定。他认为人们讲话一两句就够了。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语句简捷,才使他周围聚了许多人。他有一种方法,让人听起来,像是考虑过所有的选择,然后才选择了惟一的可能。他言简意赅,说话简洁,似乎能使任何人相信,虽然他的决定出其不意,但可能是正确的。

  由乔治·巴顿将军、文斯·隆巴迪和柯蒂斯三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完全集中在一个目标:只许胜,不许败。他命令他的下属:“如果一个飞行员能锁定一个目标,即使不能返回,也不能中途而废。”正像有位飞行员对他的评价那样,“我们就是要击中目标。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似乎都无足轻重了。”柯蒂斯名声在外,他是一名严厉的将领,为取得结果,随时准备牺牲。一位飞行员说过,“勒梅将军接管空军后,他要将我们全部送死。”

  柯蒂斯后来回忆起他下达的命令:“你们要驾驶着B—29轰zhà机往前冲,击中目标;如果没有击中,你们就要被解雇。”他写到他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因为全美国就像一群狼一样吼着要轰zhà日本。”

  攻陷塞班岛后,柯蒂斯将B—29轰zhà机群移师马里亚纳群岛。现在飞行员们离日本帝国近在咫尺。

  柯蒂斯最初坚持空军行动原则——高空精确轰zhà。但是当他的飞行员盘旋在日本上空3000英尺时,飞机被一阵阵从来没有人遭遇过的神秘风暴所袭击,好像众神发威,保护这个“日出之国”。这种不知名的妖风后来被命名为气流风,这种平流层疾风呼啸着从西伯利亚袭来,穿过日本海时,风速250英里/小时。如果B—29轰zhà机与风向垂直飞行,飞机会向两边“滑动”,如果逆风而飞,飞机就成了不会移动的靶子,非常容易被防空pào火击中;如果顺风而飞,速度会达到450英里/小时,在如此快的速度下根本无法使用诺顿瞄准器瞄准。这种疾风还和在它下面六英里的bàozhà目标之间形成一层层糟糕的气流。有一次111架飞机只有24架能看清靶子把zhà弹投到它的附近。

  亨利·阿诺德把这种每架价值60万美元的B—29轰zhà机看成是结束战争的银色魔弹。如果柯蒂斯无法从国家的巨额投资中取得什么战果,那么战略轰zhà方案将被彻底摒弃,海军也许会统帅B—29,比尔·米切尔想建立独立空军的梦想将化成泡影。“我们必须行动”,柯蒂斯说,“我必须尽快行动。”

  柯蒂斯仔细审查了过去美国空军作战原则——日间高空精确轰zhà,他决定将其彻底推翻。他要晚上采取行动。他要低空飞行,在疾风下面穿行。在夜幕中无法精确锁定目标,只好不加区别地狂轰滥zhà。

  “向低处飞”读者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是明智的,但是B—29轰zhà机的飞行员听起来则像自杀。高空飞行的全部道理就是避免被地面pào火击中。飞行员在3万英尺的高度可以俯视地面,看清高shèpào阵地向他们shè击的情景。现在他们必须要直接进入黑色pào火圈内,就像让散兵坑的士兵突然离开保护掩体,朝着子弹飞来的方向猛冲。

  但是柯蒂斯觉得他找到了日本防御的漏洞。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大胆的猜想。他认为在3000英尺~10000英尺的高空,日本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力。他要让他的飞机穿越这个空隙。但他的高shèpào专家告诉他,如果这样做,他会失去70%的B—29轰zhà机。但是他的直觉却告诉他结果不会像高shèpào专家所说的那样,他希望使日军防空pào火感到惊讶而迷惑不解,然后在黑夜中仓促作出调整,他也考虑到日本战斗机不会在夜晚同美机对抗。在另一次大胆的举动中,他决定把B—29轰zhà机上所有的机qiāng和弹yào都卸下,使每架飞机多带2700磅凝固汽油弹。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