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最新章节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1 章

  努力自救的英勇举动,中央集团军群所能给予的支援只是空运数量有限的补给。最后一批补给是七月五日空运到明斯克东南的斯米洛维奇。但这以后,已不能再空运补给了,一则因为这时德国空军被迫把机场向后移至更西的地方,二则运输机得不到足够的战斗机掩护。一九四四年七月八日,第十二军代理军长下令放下武器,因为弹yào、燃料的奇缺使其士兵的战斗力降到了零,其中有许多是散兵游勇。在这种情况下,鉴于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太长,再作抵抗也是徒劳的。

  小结>>

  苏联的官方报道说,一九四四年七月三日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战略xìng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以收复明斯克而结束。这样,俄军的夏季攻势获得了它的第一个目标:解放白俄罗斯。同时,它把德军防线撕了个大缺口。中央集团军群这时只有八个分散的师,却要在一条长达二百多英里的防线上对付俄军一百一十六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十六个机械化步兵旅和四十二个装甲旅。几天以后,遵照俄军最高统帅部七月四日发出的把攻势推移过旧俄波边界的命令,俄军诸“方面军”又向前推进。在北面,它们取道莫洛杰奇诺向维尔纳推进;在南面,则经由巴拉诺维齐向布列斯特推进。

  如果我们试图对主宰历时十四天的“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果的决定xìng因素作一总结,那么首要的因素无疑是俄国人能够在攻势中投入强大的兵力。“在一九四四年夏季,俄军在数量、物资和装备上包括空中占有如此大的优势,以致它们的行动一点不受限制,也无需精打细算。”这样俄军就能够在宽大正面上同时在多处发动进攻,同时还可以集中兵力攻打那些为取得攻势的深远目标而首先需要摧毁的德军防线。在北部,它们的目的是占领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从而开辟通往明斯克和别列津纳河上游的道路。在南部,它们的首要目标是攻取博布鲁伊斯克这个组成德军防线的别列津纳河上的坚固据点,并开辟西通明斯克和巴拉诺维齐的道路。在这两种情况下,留作准备实施纵深作战的快速机动部队从一开始就如此强大,因此担任攻势先头突击的第一、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便可让其相邻的两翼部队继续向巴拉诺维齐和莫洛杰奇诺推进而不会削弱对明斯克的军事行动。俄军快速机动部队的速度超过德军,因此它们不断能赶上、切断、包围那些退却的德军,而且还常常围歼它们。这些德军大部分只能步行。这样,由于敌人有条件不受约束地使用兵力,他能左右事态的发展使德军指挥官听其摆布。德军采取的反措施与俄军攻势的兵力、气势和战略目标完全不相称,也跟不上迅速发展的形势,这就使情况更为严重。

  在这一方面,我们只需回顾一下中央集团军群从一开始指挥军事行动就遇到的困难条件:首先,拉得过长的战线和可用以防守它的部队之间严重不成比例。这意味着防守战线的兵力必然不足,而且也不可能会有任何纵深防御;其次,在防线附近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再次,希特勒坚持建立据点。为此,又得调去六个师。这六个师不能用于机动作战,也就根本没有战术预备队;最后是德国空军的巨大弱点,其行动还受到燃料短缺的进一步限制;这一切已是够坏的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极大地影响战斗的实施,可是希特勒发布的指令把事情弄得更糟,他的指令把中央集团军群栓在主要防线的固守上。同时他直截了当地禁止它们准备万不得已时退守的后方阵地,这就不可能进行一场机动防御战。

  俄军以巨大的优势兵力发动了攻势,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对这种危险却估计不足,这竟成了它对敌人总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这种估计不足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它那毫不动摇的信念,即俄军的夏季攻势将针对加利西亚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而不是针对中央集团军群。希特勒和陆军总部一直死抱住这个想法不放,甚至从六月中旬开始,这种想法就明显地与俄军针对中央集团军群的部署相矛盾。总的说来,中央集团军群觉察到敌人正在针对它集结大量兵力,也觉察到迫在眉睫的俄军攻势的重点,但是它肯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抵抗力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央集团军群坐待战役的来临,期待一旦俄军的攻势开始,它可以按自己对形势的判断放手进行防御战。可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我只准备打一次以坚守前沿阵地为目标的战役。在整个战役中一直是这样的想法。”但是,与所期望的相反,在最初几天里,在维切布斯克两侧,奥尔沙之北,莫吉廖夫以东和博布鲁伊斯克两侧等地的防线一被突破,为防止整个集团军群的覆灭而采取的唯一办法便是放弃所谓的据点而进行机动防御。这意味着在必要时撤退,并在强大的增援部队的帮助下建立一条新的防线也许可沿别列津纳河上游。此外,还可尽早从其他集团军群尤其是从有很多预备队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获得援助。

  中央集团军群于六月二十四日上午第一次提出这些要求,陆军总部承认这些要求很合理。然而,希特勒拒不批准从那些未受攻击的前线地段撤退,他尤其不允许撤出据点。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陆军元帅感到鉴于希特勒给他下达的那些严格的命令,他无权擅自改变其部队的作战目标,因而也不能放手让他的指挥官们进行机动防御。也许应该责备布施,他对希特勒唯命是从,没有一次为了他手下的士兵的利益独立采取行动,用既成事实大胆对抗最高统帅部他的继任者莫德尔陆军元帅就是这样做的这一观点是与后来去世的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将军的观点相一致。他经常与作者讨论这个具体问题。参看前面的注释。勒里希特的看法要尖锐得多(虽然基本上也是从冯带佩尔斯基尔希的观点来的),对这一形势的总的判断也说得太过分。想把惨败的全部责任推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头上的做法不实事求是。说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比通常这样一级司令部好对付”(勒里希特的书第116 页)也不实事求是。对希特勒来说,公开激烈的反对毫无用处,这只能导致有关司令的免职,正如冯曼施泰因、克莱斯特和林德曼遭到的命运一样。到1944年,德军指挥系统竟到了由独裁者(同时也是德军最高统帅)一个人说了算的地步。甚至连集团军群的司令也不能反对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命令。因此莫德尔陆军元帅总是尽量不让事情走得太远而使希特勒对他采取一种不妥协的立场。莫德尔内心对希特勒并不言听计从。他经常(虽然不是总是)设法得到比布施陆军元帅能够得到的更多的东西,而后者是依赖他的“元首”的。。诚然,在六月二十五日早晨,中央集团军群重新紧急地请求修改它的作战命令,但只是到了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夜间,也就是说又耽误了三十六个小时,希特勒才终于批准逐步向别列津纳河撤退。即使到这时,他仍然坚持固守据点。但这时已为时太晚:第三装甲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的大批部队已被歼灭,整个第四集团军成了俄军迅速向明斯克作包围运动的牺牲品。现在回顾起来,毫无疑问,第九和第四集团军的迅速撤退就会腾出支援受到威胁的翼侧所需的预备队。虽然这并不能避免失败,但很可能避免有战斗力的部队的被歼。

  由于希特勒不负责任的拖延,不可能采取局势所要求的那些根本xìng措施,因而这次战役的整个发展直到中央集团军群的彻底覆灭都是不可避兔的。这样一来,德军在白俄罗斯所遭受的灾难被歼二十八个师,损失三十五万人比斯大林格勒的灾难大两倍。一九四四年夏季整个德军战争形势由此而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影响到了整个东线,因为它使俄军得以把德军前线中段推到维斯杜拉河和东普鲁士边境,切断了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德军,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威胁到德国在巴尔干的地位。一九四四年夏季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的覆灭是德军在东线末日的开始。

  阿登战役(一九四四年一九四五年)

  准备工作

  从一九四四年八月起,希特勒一直在考虑当年深秋对西方盟军的进攻。因此,有必要概略叙述一下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二月十六日进攻开始这一阶段西线军事态势的发展,特别是因为在此期间西线各地区的激烈防御战都必须同这次进攻本身的准备工作联系起来看。

  一九四四年秋西线军事态势的发展

  当敌人突破诺曼底科唐坦半岛时,希特勒就叫喊打一场防御战,把敌人牵制在远离西壁防线的地方。这是想争取时间,一来搬取援军,使过去被忽视了的西壁防线进入更有效的防御状态,二来为向德国边境以西的战术xìng反击创造条件。但是,盟军于七月三十一日一突破阿弗朗什,冲出狭窄的诺曼底半岛,东驱进入抵抗部队寥寥无几的开阔地,他们就能够第一次充分发挥自己较强大的机动xìng和空中优势。西方盟军夺取了主动权。

  就德军而言,他们既没有阵地,又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一刻也挡不住敌人。那几支勉强算得上机动的预备队有些配备着临时凑合的运输车辆由于被迫转入了一场机动作战,只好全力以赴进行迟滞敌人的战斗。敌人凭借健全的公路网和整个战区上的空中优势,将这些德军预备队击溃并抛到后边。鉴于敌人的新突破和快速推进,德军不得不一退再退,以期在某个新防区临时建起一道新的抵抗线。八月十三日至二十日,西线部队司令冯克卢格可以调用的装甲部队的大部在法莱兹被包围,几乎被全歼,此外他就没有可调用的其他装甲师和机械化师,因而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补充损失是不可能的。剩下的装甲部队是胜任不了希特勒心目中那种规模的反攻的。一九四四年夏天所能征集起来的几支新部队,装备的是马挽pào,而且作战经验很少。

  在德国西线以南,布拉斯科维茨将军指挥的G集团军群(第一、第十九集团军),只是在最后时刻,才得到希特勒许可,全部撤出法国南部与西南部,因而又是太迟了。这时,美国装甲先头突击部队已经到达卢瓦尔河下游,威胁着这两个集团军的退路。虽然西线部队司令八月份向希特勒报告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千方百计加强西壁防线,把德军全部撤到西壁防线的后方,希特勒却拒绝了这个建议。敌军沿瑞士境内汝拉山向夏龙、贝桑松、博恩的前进,使德军必须撤入格雷-朗格勒一线。九月十三日,美国部队突破萨兰堡,进抵洛林。被投入南锡以东地区的第五装甲集团军(冯曼陀菲尔)所取得的局部胜利,的确成功地填补了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之间的空隙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后称冯蒂佩尔斯基尔希著作)第518页:“下达给第5装甲集团军的进攻命令与实际相脱离,因此改成了比较切合实际的防御命令,尽量在西边堵住第1、第19集团军之间的缺口。这在十四天的激战中执行得很成功。到十四天激战结束时,即10月初,在吕内维尔两侧已建立了一道连绵不断的防线。”,但是却没有象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决定xìng地改变西线这个地区的局势。美军进攻的右(南)翼无懈可击。相反,美军攻势如此之猛,以至阻止其突破便成了G集团军群压倒一切的任务。为节约使用德军兵力,暂时放弃了希特勒制定的进攻计划,G集团军群整个撤到孚日。十一月二十二日,梅斯失守,接着第二天,斯特拉斯堡失守。现在,阿尔萨斯南部又失守了。

  在莫德尔陆军元帅指挥的B 集团军群守卫的德国西线北段,英国部队于九月四日攻占安特卫普。盟军九月十七日至三十日在阿纳姆的空降作战,使他们占领了马斯河和克尔河上的重要桥梁,为进一步作战提供了有利的跳板,同时牵制住了大批德军;但是,就整个来说,他们的行动是不成功的,特别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推迟肃清斯凯尔特河口的德军。第十五集团军(冯桀根)处境困难,只好满足于扼守斯凯尔特河口,结果阻止了西方盟军使用安特卫普港。B 集团军群据守地区的美国部队的目标,是扩大他们早已在西壁防线上打开的缺口(在亚琛西南的沃森纳克附近),以此作为越过鲁尔河进攻莱茵河的首要措施。尔后他们就能夺取鲁尔河和乌尔夫特河上的两座大坝。在数周的攻击与反击中,这个企图遭到挫败。

  从九月中旬到十一月在这个地区发生的激烈防御战,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受到新攻势准备工作的影响。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战争日志的撰写者说得对:“如果有人把鲁尔河畔的这场防御战看作攻势准备工作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部份就是最最困难的部分。”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写道:“西线该地区的这场战斗是防御战中一次惹人注目的成功,其意义超过了它的地区范围。”但是,这场战斗使作战双方在人力、物力上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以盟军来说,这便导致了新锐部队接二连三开到第一线,结果削弱了战术预备队。

  在这同时,东线军事形势紧张,德军不可能派出相当的增援部队去西线。在南面,红军正在向德国发动全面进攻。古德里安将军在提到西线一九四四年秋天的战斗时,说得对;“西线防御工事(大西洋壁垒)的迅速失守,迫使我们在部队几乎不能机动、后方的jiāo通网被zhà毁以及制空权被敌人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机动作战。当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