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最新章节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五十九章南口城的来历与李凤姐和小白塔

  刘掌柜和张三儿一行人从平定堡返回,又来到长安岭沙寨主地面,刘寨主跟张三儿说:“你回去继续到天津取货送货,我到你师叔沙寨主这儿有些事情。

  刘掌柜去了长安岭沙寨主的寨子,又和沙寨主谈起他媳妇之事,沙寨主言:“我欲和您去看看他们娘儿几个,您看如何?”刘掌柜道:“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这正是我这次来的意思。”

  沙寨主和刘掌柜二人骑马晓行夜宿,到了延庆,沙寨主执意要到城里买些东西到临河看望嫂夫人,刘掌柜想拦也拦挡不住。

  刘掌柜好福气,六男一女,男儿成家,女儿出嫁,孙男嫡女见爷爷回来了,前呼后拥,好不热闹。沙寨主看到如此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本也应该是享此天伦之乐的人了,可自己却没能享上,可这怨谁呢?怨张三怨李四,怨谁也没有用,这是八字儿赶的,这也许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

  沙寨主看到别人儿孙满堂,在炕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一宿没睡好觉,早早起来,吃了早饭,哥俩打马动身,由于骑马走得快,夏天天气亮得又早,离南口七十多里的路程,中午就到了。

  南口,距居庸关十五里,南口“北齐书”称之为“夏口”“文宣纪”记载“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修筑长城,从幽州北‘夏口’到恒州九百多里,看来夏口的称谓,从1444年前就有了。

  为什么此地叫夏口呢?追根究源来历应是这样的。在詹天佑没修铁路之前,南口有集市,而且相当大,延庆到南口赶集的人,说到南口不说到南口,而说:“下底下去。”为何说下底下去?因为延庆到南口,虽然只隔了一道四十里关沟,海拔却高了许多,而底下这个地方又是个‘山口子’,久而久之,人们把南口这个地方就叫“下口了”“南口”在下面,就叫“下口”,文人们觉得太俗、不雅,把上下的“下”改成了“夏天”的“夏”就叫“夏口”了。

  夏口改称之为南口是元代以后的事。

  元太祖铁木真,帅蒙古铁骑,从遥远的蒙古草原上,来延庆地界筹划攻打“居庸关”,南口到八达岭四十里关沟行成的高度落差,在他们眼里,已经微乎其微了,在他们眼里,南口和八达岭已没有上下之分,只有南北之分了。

  元太祖率兵攻打居庸关久攻不克,手下大将“札八儿”献策:“从居庸关北抄小路绕到居庸关南边的南山口,破南山口而到居庸关南,元兵南北夹击“居庸关”,居庸关破后,人们问札八儿:“居庸关是如何破的?”札巴儿答:“是从南边那个山口子”攻入而破的。

  从此以后 “夏口”人们不再称之夏口,而称之为南口了。

  夏口是本地的延庆人给起的名,南口是远处而来的蒙古人给起的名。

  南口在四十里关沟南端的入口处,有城,其城,上跨东西两山,城墙周长二百丈五尺(667米),南北有城门两座,敌楼一座,东西水门各一空。护城墩东山两座,西山三座,峰燧九座。

  别处城墙都用砖垒的,那位见过城墙“一水儿”都用大石头砌的呢?可是南口的城墙就完完全全用石头砌的,南口地区方圆十几里是大河滩,地下除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就是沙子,就地取材不用花钱,又由于这里的人们生存在了有石头的地方,练就了一身垒石头的功夫,材料现成的,垒大石头的人现成的,从而就用大石头修筑了南口城。

  山山有道,村村有庙,旧中国凡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建有庙宇,人们祈求神灵保佑世道太平,人丁兴旺,有灾有难有人救助,每个人都有个好结果。

  出南口城北门,西山坡有个菩萨庙,菩萨庙西北有个真武庙,进南口北门街西边有个关帝庙,关帝庙南有座娘娘庙,进南口城北门街东边是居民区,过居民区东有座李公祠,明朝中期有个太监葬在那里,李公祠东隔一块地有个东大寺,前座殿供着弥勒佛,后座殿有十八罗汉守护着如来佛祖,东大寺后边有个巨大的王八驮石碑,守护着历史上的名门显贵。

  南口城住有许多回民,出南口城南门右侧有座清真寺,那是回民们作礼拜的地方。

  旧时的中国只要有城有镇的地方,就要有集有市,给人们提供交易,买卖的机会和场所,集市交易定有一定的“时日”或逢三、六、九或逢初一、初五、初十、十五……大家按着约定俗成的时间到集市上去交、易、买、卖,可南口集却与众不同,没有约定的时间,没有约定时间何时到这里交易、买卖呢?是见天见,何为“见天见”就是天天来天天都有集。

  南口城南达北京,北通内蒙首府归绥,几千里的官道,汇集了内蒙古大大小小的王爷到北京年年岁岁朝拜进贡,几千里的官道,辐射出大大小小的商人,到内蒙淘金,由于这里过往的客商多,南口城内大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客商,有骑驴的、有押马的、有拉骆驼的,还有那官宦坐轿子的;赶牛车的,赶马车的,赶骡子车的,每天川流不息;铺在城门洞的大石条,人踩牲口踏,磨得像镜子一样铮光瓦亮;铁瓦车的车轱辘把那铮光瓦亮的大石条又轧出两条二寸多深的沟槽。这络绎不绝的人流自然就招徕了大大小小的商贩,您天天到这里来这里都有买家和卖家在交易。这就是南口集“见天见”的由来。

  南口离北京城只有八十五里地,所以这里留下了许多和皇帝有关的故事。

  话说大明皇帝朱厚照,是个活泼的皇帝,聪慧灵力,父亲早逝,十五岁登基他本可以有一番大的建树,就因为旁边没挨着好人,有一个坏得出了奇的太监刘谨引他走入歧途,使他做了许多与皇帝身份相悖之事。

  他借祖宗福荫,生在大明盛世,不甘于皇帝的寂默,好到大千世界采风,看那原原本本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一日里,他随贴身太监,侨装打扮,出德胜门过南口奔宣化经张家口到大同,迤迤逦逦来到了一家小酒店,和店家的妹妹李凤姐发生了暧昧之情,临走,皇帝告诉了李凤姐,他本人的真实身份,并告诉她,他回到京城,就把她迎入宫中为妃。

  从此后,李凤姐就被这美好的憧憬所迷恋,天天想、夜夜盼,想着皇帝骑着高头大马抬着八抬大轿来迎娶她,可谁想得到哪,她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李凤姐思郁成疾,终有一日卧床不起。

  哥哥请郎中,郎中把脉,说是心病,心病要得心来医。哥哥问妹妹有何心事?

  妹妹知道自己在阳世,已时日不长,就把憋在心中的话说了,哥哥埋怨妹妹:“你怎不早跟哥哥说啊?哥哥上北京给你找那个负心汉去,你在家好好等着哥哥,哥哥一定能给你把他找来。”

  哥哥痛自己妹妹,晓行夜宿来到京城,费尽周折,把皇上和他妹妹有约之事禀报了上去。

  话说,朱厚照从大同归来,多日积压的朝廷之事急需处理,早把应允李凤姐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忽一日,有那内侍太监附耳向他禀报此事,他忽的想起,遂把那李凤姐哥哥诏进后宫问询李凤姐近况,李凤姐哥哥禀告他妹妹因想念皇上已病卧在床,皇上深觉愧疚,立刻派大队人马到大同迎娶李凤姐,可惜的是,李凤姐已病入膏肓,车马鸾驾刚刚把李凤姐拉到南口,李凤姐就咽气了。

  快马进京禀报皇上,皇上念其忠诚,命令工部在南口东山之上,用汉白玉修起一座白塔,把李凤姐葬在那里。为让李凤姐天天见到皇上,矗立在半山腰的白塔,三二十里地外就能看见,而在天气晴朗时,站在白塔边,能看到北京的德胜门城门楼。因此白塔起名叫望京塔。

  老南口人都见过那望京塔,可惜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望京塔,没有逃过文革的劫难,说那是四旧,不破不立,让造反派拆掉了。

  从此后之后,仰头再向东山望去,山坡上的白塔消失了!南口失去了“望京塔”这个皇帝与百姓“爱情”的见证。

  皇帝和百姓爱情的故事,只能凭那些爱怀旧的老人口口相传了。如那些老人忘了,就再也没有给人提示的物证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