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五)
往事如烟,多少年后,我总怀念那个高大的王八驼石碑,想再看看那王八的嘴,想看看那碑上写的是什么文字。我多次打听,来往于镇上的那个村,村里的人,可让人失望的是,村里人说:“王八驼石碑早没有了!”我又问:“那个王爷坟宝:“吃了食堂,一个礼拜不吃重样饭。”
开始吃的挺不错,印象最深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午那顿饭,食堂宰了一个猪,请了村里有名的厨子做了菜,五、六个人一桌,一桌菜满满的,可惜那天我有病了,妈妈向我宣传了半天食堂有如何多如何多好吃的,但我并未心动,我很不想去食堂,但我妈强拉硬拽,把我还是拽到了食堂,因为那样的菜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到!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去是个莫大的损失。
在吃食堂的时候,这村的人可以到哪个村子去吃饭,哪个村子的人也可以到这个村子吃饭。
我家住南桃花村,要到北桃花村念书。因为我是我们学校足球队员,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学校,去锻炼,去踢球。冬日里,这个时间天还是黑黑的,哪个食堂也不那么早开饭,为了早上上课前能有时间去踢球,我不在我们村食堂吃饭,而是去北桃花村食堂吃饭,我每天早早的来到了北桃花的食堂,北桃花的食堂里蒸气腾腾,笼屉里蒸着白薯,大锅里熬着小米粥,白薯出了锅,我拿上块儿白薯,喝碗小米粥就到学校去踢球。北桃花村离学校近,出了食堂门就是学校门,到北桃花食堂吃饭省去了走两个村子这段路的时间,省去了排队打饭的时间。
哥哥、姐姐从一九五六年就去了花塔念书,那时,他们五年级,一九五八年开学,她们上了初中,上了初中后就住校了,住校就吃食堂了,食堂从粮站买商品粮,开始吃的挺好,也能吃上大米白面,学生们很满足,可是过了几个月后,粮站供应学校食堂的粮食就不那么充足和充份了,老师经常让学生们今天到这个村吃饭,明天到那个村吃饭,吃了村里食堂的粮食,好省下学校食堂的粮食。
在哥哥姐姐住校吃食堂的日子里,老师接到上级指示,让学生勤工俭学,学校背靠北山,山上长着荆梢,
“打条”(荆条)是近水楼台,老师除了让学生“打条”还让一部份学生上山沟里的山楂树上摘山楂,摘回山楂放在锅里熬,熬出的汁液放在太阳下晾晒,晒去水分,剩下的东西剌成块儿,再剌成条,就变成山楂糕了。我记得姐姐还给我拿回过两块儿,我吃了,觉得那和合作社卖的没什么两样。哥哥姐姐们生产出了山楂糕,我想起了秋日里我们吃的甜棒(玉米秧子有的秋天没挂棒子,它的棒秧子是红的,棒秧子是甜的,叫甜棒)那么甜,我给老师建议:“咱们去地里搜集甜棒吧,搜集来甜棒,把它们剁成段儿,放到锅里去熬,不也能熬出糖吗。”熬出糖我们不就可以办个糖厂吗?我的建议没有被老师采纳,我们干了一个简而易行的勤工俭学项目――刨药材,我们刨的药材叫老头喝酒,毛绒绒的叶子,开紫花,长着酒盅样的花瓣,掰开紫花瓣,嗦那花蕊,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酒香。“老头喝酒”长在地界子上、地边子上、土坎沿儿上,药用部份是地下那部份根,或放半天假,或在礼拜日,扛上镐背上书包,漫田野里去找“老头喝酒”,数土坎沿儿上的老头喝酒好刨,往土坎子刨一镐,土坎子就会“哗”的一下子滩下来,那橘黄色的老头喝酒根就会立刻裸露出来,长在土坎子上的老头喝酒根扎得很长,而且异常肥胖,刨一棵这样的老头喝酒得到的根,等于刨几棵在地界子上得到的“老头喝酒”根。
把刨下来的老头喝酒根背到合作社,从合作社收药材的标识上知道,老头儿喝酒真正的名儿叫(地黄),老头儿喝酒是我们这里地黄的土名儿。
地黄在合作社里卖了钱,交到老师那里,老师记上了每个人交的钱数,定期公布,交多了的自然是脸上有光,交少了的自然是脸上无光。
老师把交上来的钱买了几把“推子”,又从理发馆请来了理发师,在我们同学中挑了几个灵利的,跟这个理发师学理发,我是被老师选中的一个。
班主任老师从我们班找来了一个同学,理发师一边讲解,一边在这个同学头上示范,我们跟这个理发师学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拿其它的同学做实验去喽。
同学排了长长的一大溜队,等着我们一个一个的给他们去理发,把我们的手推得酸疼酸疼的。等我们学会了理发,老师允许我们把推子带回家里去,给村里的百姓服务。我们经常在街里的大石头上给百姓们推头,这是同学们深受其益的勤工俭学的成果。
还有一些同学们觉察不出来的,老师买来了水彩、水彩笔,教我们画宣传画,为了节约开支,画画的纸不是买来的,是学校的旧报纸,把报纸刷上大白,再在上面画各种内容的画:中国人民踩住了帝国主义分子,举起钢枪向这些敌人扎去;社员们种的丰产田里长的麦穗像人一样高,在上面系上了红彩带,贴上了大喜字,大马车拉着它,向毛主席报喜去了……
画好了这些画,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拿画,一个人拿糨糊,到村子的街里一张张贴在墙上。贴完了画,又渴又累,跑回了学校,找水喝,看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把缸子”,里边有多半缸子水,颜色浓浓的,这是老师们喝剩的茶吧,我一昂脖喝了下去,然后又“哇!”的一下子吐了出来,那哪里是什么茶啊,仔细一看,缸子底儿沉淀着许多颜料,嘴里又涩又苦,原来那多半缸子浓浓的水是老师画画的涮笔水。
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
勤工俭学搞得好啊!拖拉机献给社,办糖厂献给党,哎呀一呼儿嗨!我们少先队勇敢向前冲,呀呼嗨……
不久,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唱着这首“勤工俭学”和“社会主意好”的歌去了ht中学,那原来是一座庙,如今供神仙的的庙堂变成了教室。
ht庙的正殿(佛祖殿)学生们的桌椅都搬了出去,摆上了勤工俭学的成果,一进门是个大沙盘,沙盘上标注着山地、田野,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拿着教鞭,指着沙盘,讲述着学生们勤工俭学足迹遍及的地方,讲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
那个女老师很漂亮,笔挺的身材,白皙的脸膛,两支小辫的辫子头,总是像喇叭一样蓬开,留海弯弯曲曲的,她头发的弯弯曲曲不是烫的,是天生少有的环儿头发,说话京腔京味儿,有着农村人没有的那种气质,听说是北京女六中毕业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开始吃的挺不错,印象最深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午那顿饭,食堂宰了一个猪,请了村里有名的厨子做了菜,五、六个人一桌,一桌菜满满的,可惜那天我有病了,妈妈向我宣传了半天食堂有如何多如何多好吃的,但我并未心动,我很不想去食堂,但我妈强拉硬拽,把我还是拽到了食堂,因为那样的菜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到!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去是个莫大的损失。
在吃食堂的时候,这村的人可以到哪个村子去吃饭,哪个村子的人也可以到这个村子吃饭。
我家住南桃花村,要到北桃花村念书。因为我是我们学校足球队员,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学校,去锻炼,去踢球。冬日里,这个时间天还是黑黑的,哪个食堂也不那么早开饭,为了早上上课前能有时间去踢球,我不在我们村食堂吃饭,而是去北桃花村食堂吃饭,我每天早早的来到了北桃花的食堂,北桃花的食堂里蒸气腾腾,笼屉里蒸着白薯,大锅里熬着小米粥,白薯出了锅,我拿上块儿白薯,喝碗小米粥就到学校去踢球。北桃花村离学校近,出了食堂门就是学校门,到北桃花食堂吃饭省去了走两个村子这段路的时间,省去了排队打饭的时间。
哥哥、姐姐从一九五六年就去了花塔念书,那时,他们五年级,一九五八年开学,她们上了初中,上了初中后就住校了,住校就吃食堂了,食堂从粮站买商品粮,开始吃的挺好,也能吃上大米白面,学生们很满足,可是过了几个月后,粮站供应学校食堂的粮食就不那么充足和充份了,老师经常让学生们今天到这个村吃饭,明天到那个村吃饭,吃了村里食堂的粮食,好省下学校食堂的粮食。
在哥哥姐姐住校吃食堂的日子里,老师接到上级指示,让学生勤工俭学,学校背靠北山,山上长着荆梢,
“打条”(荆条)是近水楼台,老师除了让学生“打条”还让一部份学生上山沟里的山楂树上摘山楂,摘回山楂放在锅里熬,熬出的汁液放在太阳下晾晒,晒去水分,剩下的东西剌成块儿,再剌成条,就变成山楂糕了。我记得姐姐还给我拿回过两块儿,我吃了,觉得那和合作社卖的没什么两样。哥哥姐姐们生产出了山楂糕,我想起了秋日里我们吃的甜棒(玉米秧子有的秋天没挂棒子,它的棒秧子是红的,棒秧子是甜的,叫甜棒)那么甜,我给老师建议:“咱们去地里搜集甜棒吧,搜集来甜棒,把它们剁成段儿,放到锅里去熬,不也能熬出糖吗。”熬出糖我们不就可以办个糖厂吗?我的建议没有被老师采纳,我们干了一个简而易行的勤工俭学项目――刨药材,我们刨的药材叫老头喝酒,毛绒绒的叶子,开紫花,长着酒盅样的花瓣,掰开紫花瓣,嗦那花蕊,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酒香。“老头喝酒”长在地界子上、地边子上、土坎沿儿上,药用部份是地下那部份根,或放半天假,或在礼拜日,扛上镐背上书包,漫田野里去找“老头喝酒”,数土坎沿儿上的老头喝酒好刨,往土坎子刨一镐,土坎子就会“哗”的一下子滩下来,那橘黄色的老头喝酒根就会立刻裸露出来,长在土坎子上的老头喝酒根扎得很长,而且异常肥胖,刨一棵这样的老头喝酒得到的根,等于刨几棵在地界子上得到的“老头喝酒”根。
把刨下来的老头喝酒根背到合作社,从合作社收药材的标识上知道,老头儿喝酒真正的名儿叫(地黄),老头儿喝酒是我们这里地黄的土名儿。
地黄在合作社里卖了钱,交到老师那里,老师记上了每个人交的钱数,定期公布,交多了的自然是脸上有光,交少了的自然是脸上无光。
老师把交上来的钱买了几把“推子”,又从理发馆请来了理发师,在我们同学中挑了几个灵利的,跟这个理发师学理发,我是被老师选中的一个。
班主任老师从我们班找来了一个同学,理发师一边讲解,一边在这个同学头上示范,我们跟这个理发师学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拿其它的同学做实验去喽。
同学排了长长的一大溜队,等着我们一个一个的给他们去理发,把我们的手推得酸疼酸疼的。等我们学会了理发,老师允许我们把推子带回家里去,给村里的百姓服务。我们经常在街里的大石头上给百姓们推头,这是同学们深受其益的勤工俭学的成果。
还有一些同学们觉察不出来的,老师买来了水彩、水彩笔,教我们画宣传画,为了节约开支,画画的纸不是买来的,是学校的旧报纸,把报纸刷上大白,再在上面画各种内容的画:中国人民踩住了帝国主义分子,举起钢枪向这些敌人扎去;社员们种的丰产田里长的麦穗像人一样高,在上面系上了红彩带,贴上了大喜字,大马车拉着它,向毛主席报喜去了……
画好了这些画,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拿画,一个人拿糨糊,到村子的街里一张张贴在墙上。贴完了画,又渴又累,跑回了学校,找水喝,看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把缸子”,里边有多半缸子水,颜色浓浓的,这是老师们喝剩的茶吧,我一昂脖喝了下去,然后又“哇!”的一下子吐了出来,那哪里是什么茶啊,仔细一看,缸子底儿沉淀着许多颜料,嘴里又涩又苦,原来那多半缸子浓浓的水是老师画画的涮笔水。
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
勤工俭学搞得好啊!拖拉机献给社,办糖厂献给党,哎呀一呼儿嗨!我们少先队勇敢向前冲,呀呼嗨……
不久,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唱着这首“勤工俭学”和“社会主意好”的歌去了ht中学,那原来是一座庙,如今供神仙的的庙堂变成了教室。
ht庙的正殿(佛祖殿)学生们的桌椅都搬了出去,摆上了勤工俭学的成果,一进门是个大沙盘,沙盘上标注着山地、田野,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拿着教鞭,指着沙盘,讲述着学生们勤工俭学足迹遍及的地方,讲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
那个女老师很漂亮,笔挺的身材,白皙的脸膛,两支小辫的辫子头,总是像喇叭一样蓬开,留海弯弯曲曲的,她头发的弯弯曲曲不是烫的,是天生少有的环儿头发,说话京腔京味儿,有着农村人没有的那种气质,听说是北京女六中毕业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