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乱之殇最新章节 > 乱之殇TXT下载
错误举报

风起上洛 第二十二章 人力无穷地有穷

  上洛,紫衣巷,司徒府。

  季春之季,春日见长,可夜色依旧来的比较早些。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一弦明月,遥挂东南。池塘之中,蛙鸣不断。一身居家便装的王天赐刚刚接过一个侍女手上的烛台,挥了挥手,让她退下,自己拿着这个点亮的烛台走进了王融的内室之中。

  “天赐来了。”王融身着一身非常普通的青衫坐在一张八仙桌旁头也不抬地说道。桌上两排三座上的蜡烛已然快要燃尽,而王融好似浑然不察,手中翻着一本账本,桌上摆着一些宽不到一寸,长约五寸的牙筹,或骨白色,或玉白色,上面涂着一些或朱色或青色的图案,图案下发还有字,或记作一注两注,或记作三注四注。

  王天赐默默不发一言,轻手轻脚地要帮王融把那两排快要燃尽的烛台换掉,王融这才抬起了头,摆了摆手,示意让他先把手中的烛台吹灭,“燃尽再换也不迟。”

  王天赐闻言,又一声不吭地吹熄了手中烛台的蜡烛,屋内的光线又回复了以前的模样,黯淡了很多。

  他自幼非常佩服他的太爷爷王融,他自幼听过太多关于他太爷爷王融从小到大的故事,他太爷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王融小时候最有名的两个故事便是他年仅六岁多的时候在上洛宣武场观看猛兽格斗,突然,一个猛兽抛弃眼前的修士而冲向宣武场边上观看的众人时,无数修士惊慌失措纷纷四下逃窜,而年仅六岁半的王融纹丝不动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事后家里人问他为何不动,王融说:“我又跑不过那猛兽,又打不过他,跑和不跑还不是一样?”当时周明帝正好也在观礼台上,他看到此景,事后对王融是大加赞叹,说此子日后必然荣登三公。

  还有一个故事非常有名。王融小时候和孩童一起游玩时,大家发现路边有一树结满果子的李子树。其他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吃,唯独王融站立不动,说道:“李子树在路边还长满李子,那说明这李子肯定是苦的,否则早被人摘光了。”

  这就是王融,自幼便异于常人。

  他还未年满二十,便被当时天下最有名的大宗师陈留阮家的阮机引为忘年之交。当是时,以阮机和吉康为首的七个人号称竹林七贤,阮吉二人自不必多言,都是天下最最知名的大宗师,其余几人,最终也是四位进阶大宗师,只有一位最终停留在二品紫袍修士。而王融就以不到二十岁的年龄,被阮机引进,竹林七贤于是便成为了一段佳话,至今仍让无数修士心神向往。

  王天赐唯一不理解的就是他这个太爷爷越老越抠门的习惯。

  大晋立国以来,上洛贵人们争相斗富,最有名的有开国元勋大司马石宝的儿子石宠,还有晋武帝的舅舅王珣。王融年少时有个非常出名的事情,那就是他父亲死后,他父亲的老部下们前来吊丧,看王融年幼,就赠送给了王融很多的钱财。可王融转手就把这巨量的钱财全都散给了他人,自己不留一分钱这身上。这件事也是王天赐一直想要效仿的。在他看来,钱财乃身外之物,甚至灵谷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要修真,先修身,要修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看来,明明他太爷爷还不到二十岁时就已经修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为何老了老了反而愈发看不懂了呢?他以前在晋阳时就问过偶尔回老家的王融几次,可王融总是笑而不答。更何况这算筹一事,王家下面那么多奴仆管事,随便交代给一个得力的,都会把这事办得妥妥当当的。堂堂朝廷三公,不是应该天天思考的是如何协助天子治理天下的吗?

  “太爷爷,您明天还要进宫议事,今日就不要算筹太晚了。”王天赐把手上烛台轻轻放置在一旁后开口说道。

  “天赐可知明日太爷爷进宫所议何事?”王融停下手中的活计,温声问道。

  “天赐不敢问。”王天赐恭敬地回答道,“咱们王家祖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廷之事,家中无关人等不得询问。”

  看到王天赐如此回应,王融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不愧是天赐,这条祖训日后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是事情有经有权,规矩有谨守有变通,你需要继续体会什么时候谨守,什么时候变通。”

  “天赐记下了!”

  “明天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豫章王要进行修士五品考核。天赐,太爷爷考考你,你就这么一点信息,你能联想到多少东西?”

  王天赐心知这是太爷爷指点考核他的时候,心中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是一个极度聪明而且逻辑性极强的天才,稍一思索,立刻便在心中组织出了思路。

  “这些年由于贾后想要废除太子,豫章王颇受上洛一些人的追捧,有好事者称为‘上洛二十四友’,前呼后拥,声势不小。”王天赐小心谨慎地说道,“可‘石函之制’明文规定,想要成为太子,二十七岁之前必须要成为五品修士。当年当今天子虽然没能成为五品修士,可太子却早已成为三品修士了,所以也不算违反‘石函之制’。豫章王虽然这几年声势不小,可修为却不见提升。依重孙看来,明日考核怕是贾后另有凭仗。否则,这么多年都不见动静,突然在这个时候考核,其中必然有什么变数。”

  “太子危矣!”王融口出惊人,“守护金墉宫的恰恰就是淮南王皇甫允。前些日子,有黄门侍郎提出朝廷太子之位不可久悬,就有人提议依照景帝文帝故事,兄终弟及,由淮南王接任皇太弟。贾后谋划这么多年,怎么会让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果实落在别人手中。明日大会,淮南王必然要参加。这些日子上洛的种种传言,虽然不实,可一定都是有心人在背后操控的,其目的就是给贾后压力,让贾后知道一日太子不死,始终都是心腹大患。以贾后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怕就是要趁明日大会淮南王不在金墉宫时,派人加害太子。太子被害,负责金墉宫守卫的淮南王其责难逃,一石二鸟之计,贾后以前多次使过的。”

  王天赐闻言大惊失色,再也保持不住平日里那种处事不惊的雍容神态,惊声道:“此事大大不妙,这可如何是好!太爷爷您是如何应对的?”

  “如何应对?”王融苦笑一下,“天赐,你说这天下是谁的?”

  王天赐闻言一愣,顿了一下,认真回答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周文帝在受禅时在受禅台上给天下修士亲口说的。武皇帝当年晋受周禅时也说过同样的话语。”

  “可贾后是这么认为吗?”王融苍老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无奈,“不要说贾后,便是武皇帝,到了晚年,所有的政策不再是和天下修士共天下,而是想方设法家天下。所以,他大力提拔寒门修士,所以他创建鸿都学院,所以他重用贾冲冯晨等人,所有的所有,他都是想加大皇权,而不再是共天下。”

  “可太爷爷您不是司徒吗?您完全可以出手制止这件事啊。”王天赐急忙说道。

  “我能制止一件,我还能制止两件?我能管一年,我还能管一辈子?”王融耐心地解释道,“天赐我问你,天下是寒门修士多还是世家修士多?”

  “自然是寒门修士多。”王天赐毫不迟疑地说道。

  “那就是了。武皇帝正是看到了这点,他认为他可以争取人数更多的寒门来制约我们世家。非常简单的算数,寒门修士人数是我们世家人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王融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一般,瞬间就破除了王天赐往日心中的种种迷雾。这一刻,他更加无比钦佩他的太爷爷,真是站得高看得远,直接抓住问题本质。

  “不管太子是不是真心坚持大晋受禅时那句皇甫家和天下修士共天下的誓言,这不重要。武皇帝年轻时也是坚持这个理念的。可,人是会变的!就算救了太子,以太子的能力和才华,他若是有一日变作了晚年的武皇帝呢?太子真有当年宣帝的七八成风采,无论是修为还是能力。当初大商末年,辅佐周武帝司马操击败北方各路诸侯最终奠定大周基业的孙预孙令君是何等才华,他说过一句话我后来才明白。那就是天子之位上坐的人如商献帝那般便是极好的,甚至好过商武帝。这天下,还是应该共天下,这天下不能将繁华衰败系于一个人的身上。天赐,你明白了吗?”

  这番话说的王天赐是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想过这么复杂的问题,哪怕他觉得自己已经好似明白了天下之事七七八八,到了今日,他才知道自己怕是连十之一二都看不明白。

  “可太爷爷您当日为何刚开始还要坚持维护太子呢?”

  “第一,至少现在的太子坚持的是皇甫家和天下修士共天下的理念。后面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王融说着又伸出一根手指,“第二,朝廷自有朝廷的威严,三公九卿自有三公九卿的威严。哪能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哪能皇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是和皇甫家共天下来的,我们不是他们皇甫家的奴仆。这个原则要比太子是否能维持得住太子日后会不会变了一个人更加重要。天赐,牢牢记住太爷爷这句话,我们修士,我们世家永远要坚持住这个底线。无论那个位置坐的是司马家还是皇甫家,还是未来哪一家,我们都要坚决反对大权独揽。要知道,自打前商开始,无数有识修士就在追求这一点,直到后商末年,才得以实现犹如上古一般的君主禅让。这是多少前辈多少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巨大突破,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忘记这一点。”王融说出这番话时原本一直浑浊的眼睛精光爆射,浑身上下散发出罕见的大宗师气势,犹如丛林之王一般不怒自威。

  王天赐心中一凛,肃容应道:“重孙儿天赐谨记太爷爷的教诲!终生守护世家当与天子共天下这一理念!”他现在心里终于明白了,在太爷爷心目中,无论太子生也好死也罢,是太子上位也好,是豫章王上位也罢,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天下不能是一家一姓的天下。

  王融看他认真恭谨的态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外人都说咱们晋阳王家俊才如林,可我心中清楚,未来能靠得住的唯有天赐你。”看他正要谦虚,摆了摆手话锋一转,又道,“天赐你可知道太爷爷为何这些年来经常摆弄这些算筹?”

  “重孙儿不解。”

  “太爷爷问你,一亩上好灵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一亩普通灵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一亩差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

  王天赐闻之愕然,苦笑一下,摇了摇头。

  “一个修士修炼到九品需要耗费多少灵谷?修炼到八品呢?修炼到七品呢?等等等等。咱们大晋并州有多少灵田?有多少修士?冀州又有多少灵田多少修士?其它各州各郡呢?前商时期,天下有多少修士?后商时期又有多少修士?大周有多少修士?到了咱们大晋现在天下在册的又有多少修士?而现在每年大晋的灵谷产量和前商后商时期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了多少?和修士数量的增加相比呢?”

  王天赐听到这些提问,心中更是发苦。他毕竟才二十出头,除了修炼,还要看前辈圣贤书籍,这些问题真是一无所知。他从来都不是自满自大的人,他从来都好学不倦。在别人眼中他是天才,而他自己明白自己只是更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而此刻,他愈发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无数的修士只关心自己的修为,只关心自己的廪禄,只追求如何得到更多的资源。而很少有修士关心这天下的资源到底有多少,能够维持多少修士修炼。前商初期,天下修士在册最多的时候是商武帝初期共有三百七十八万多人。商武帝连续发动了征讨北蛮和南蛮的战争,前前后后大仗二十多次,小仗无数。虽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征服了无数部落,可天下修士的人数也由最高峰的三百多万滑落到两百万出头。直到后商明章之世,天下修士的人数才再度攀升到一个高峰,高达四百一十三万。商章帝时,外戚窦显靠着这无比强大的国力,彻底征服了北蛮,让后商影响到达了顶峰。可这天下盛极必衰,后商自打安帝之后,便开始政斗不休,到了桓灵二帝,更是前后两次大规模禁锢修士。天赐,你说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缘由?”

  “天下修士不甘心由皇家或外戚来掌控朝政,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王天赐认真地回答道。

  王融摇了摇头:“还是太表面了一些。这背后的本质是天下的资源分配出了问题。这天下的灵田总数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这天下灵谷产量是有限的。但,天下修士的数量是越来越多的。人人都想拥有更多的资源,可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分配这有限的资源,靠什么来分配,这才是关键。前商后商时期,皇家分封诸侯,天下有大量灵田可以分封。后商天下大乱,天下修士最终十中只存三四。大周受禅之后,大封诸侯,天下灵田也是足够的。可大晋替代大周之后,这灵田便不够分了。尤其是这些年,你看当时杨钧辅政之后,为了加固自己的位置,不顾实际情况,大封上洛修士,三日之内,封侯者竟高达上千人。可这上千人的侯爵,哪里还有灵田可分?天赐,咱们大晋律法是如何规定的,你来说一说。”

  “大晋律法规定,县侯可据灵田七千亩,乡侯可据灵田五百亩,亭侯可据灵田三百亩,伯爵可据灵田两百亩,男爵可据灵田一百亩,关内侯可据灵田五十亩,普通修士男修可据灵田十亩,女修可据灵田七亩。”

  “大晋现在在册的修士高达四百六十多万人,就是按照普通男修女修计算,就需大约四千万亩左右的灵田。大晋灵田虽说高于此数,可天赐你知道咱们晋阳王家下面有多少亩灵田吗?”

  “可咱们家公爵就有三人,县侯六人,乡侯十人,亭侯十五人,尚公主者四人,其余伯爵男爵关内侯者六七十人。很多灵田自打前商时期就是皇家所封,历朝历代都是我们王家的祖产。”王天赐本能地脱口而出。

  王融笑着摇了摇头:“是啊。问题就在这里。咱们晋阳王家灵田高达几十万亩,可每一亩灵田都不是豪取强夺,都是有理有据合法得来的。前商自开国以来封侯者高达几千人,可到了前商末年,这几千家还保留侯爵的,就只剩下不到三百家了。有的家绝后了,有的家因犯罪被剥夺了爵位。这些家相应的灵田慢慢慢慢地就流转到其它家的手上。咱们王家祖祖辈辈严格恪守祖宗家训,几乎没有作奸犯科的子弟,而人才却是层出不穷,所以咱们家的家业是越来越大,灵田是越来越多。武皇帝末年,贾冲等人制定《晋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重新分配天下灵田。要把诸如咱们晋阳王家、河东裴家、博陵崔家等等这些高门大阀家里这些大量的灵田重新分配。天赐,你说这种做法是对是错?”

  看到王天赐听到这个问题沉吟不决,王融笑道:“天赐你回去慢慢想,啥时候想通这个问题了,那你再在基层多锻炼几年,日后就可以做三公九卿的掾属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