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
紫禁城,奉天殿。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齐,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在他身边不远处,张太后隔帘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连一些许久不出的老臣,诸如张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大明相当于内相,权势极大,皇帝提出要更换萧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参与并发表意见,甚至连张太后都出来说明情况。
为了避嫌,当日陪同朱厚照出来的只有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之前经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宫参加朝议的萧敬和刘瑾都未列席。
朝堂议事,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
兵部奏请西北三边及宣大地区冬春季节开销,向朝廷申请征调粮食二十万石,从河南c山东一带粮仓北运,加上户部等人参议,朝议从一开始就涉及钱粮大事,而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关。
朱厚照平时都无精打采,但或许是这次他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执掌大权,在听众大臣奏议的时候显得非常认真,甚至主动问西北粮饷调配之事,问及宣府之地仓储情况,显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议快结束,才轮到商议朝廷人事任免问题,萧敬自请引退之事随之提了出来。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萧公公虽为父皇顾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归隐田园,颐养天年,朕并未准允”
一句话,就让所有大臣感到意外,这跟他们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现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经准允萧敬请辞。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云集奉天殿,张太后也不可能出现在朝堂,垂帘听政。
“朕如何忍心萧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颠簸回归故里?尽管他不想留在皇宫,但朕准备安排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皇庄供萧公公养老,如此朕有国事不能定夺时,可请他回宫商议。朕会安排奴婢侍奉,为他养老送终”
当朱厚照说到这里,在场大臣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朱厚照说话太过委婉,根本是已经同意萧敬请辞,只不过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实只要让萧敬离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留在哪里都无所谓,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会有接替人选行那朱批大权。
朱厚照没武断做出决定,看着在场文武大臣,说道:“朕想听听诸位臣工的意见。”
在场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时有主见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时,御史言官会因朝堂上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来对文官礼重,终其一朝都未出现过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阁臣发表看法。
因为无论谁来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其实跟下面各衙门的人都没太大关系,自打弘治十六年皇帝病重,一直到太子登基,朱批多半是根据票拟来定,而票拟大权便牢牢地掌握在内阁手中。
六部c五军都督府和各寺司衙门行事,不过是执行决议,至于谁来进行决策,是朱厚照还是刘健差别不大。
等了半天,没一人出来说话。
李东阳打量身旁的谢迁,眼里满是疑问:“你谢于乔不是说要挽留萧公公吗?怎么事到临头却退缩了?”
朱厚照再次出言询问:“诸位臣工难道对萧公公请辞,没有任何看法?朕还在等你们说话呢。”
到了这个时候,谢迁终于从人群中走出来,所有人都带着期许看向谢迁,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
谢迁拿着笏板,躬身行礼:“回陛下,老臣以为,萧公公请辞之事可以准允,新朝新气象,司礼监更换掌印人选,乃情理中事。”
这话从谢迁口中说出来,并不让在场大臣感觉意外。
很多人都知道,谢迁其实是内阁刘健c李东阳这一组合擅权的牺牲者,萧敬则是其帮凶,现在萧敬引退,对谢迁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或许会让谢迁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内阁其他三人就有些看不懂了,之前谢迁还义正词严地说要挽留萧敬,但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不知这中间出了何变故?
不过即便谢迁出来支持皇帝,刘健等人也不便说什么,因为刘健c李东阳自己也知道,萧敬既然主动请辞,又在张太后那里获得通过,其实挽回的可能已经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无从驳议。
朱厚照对谢迁如此没有营养的发言却表示赞同,点头道:“谢阁老说得对,新朝新气象,朕登基以来,朝廷上下是该有一番作为,那些衙门里的沉官冗员该好好清理一下,就先从京城各衙门开始。”
“马尚书,回头你看看这几年考核成绩,那些表现不佳的官员,该撤的撤,年龄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尸位素餐”
马文升比在场大多数臣子都要年老体迈,其实他是最应该退下去的一个。之前御史言官数次弹劾马文升,但因刘健c李东阳不愿意在皇位交接时出现变故,加之马文升等老臣一直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刘健自然不会答应马文升致仕,总是在票拟中驳回。
马文升出列行礼:“老臣遵旨。”
朱厚照看向刘健,又道:“刘少傅,以朕所知,司礼监更迭掌印太监,对接的衙门便是内阁,如今内阁人手不足,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年岁不小,加上谢阁老这半年多来老是生病朕不知内阁是否能应付朝中大小事项,需要增加人选否?”
朱厚照居然主动提出给内阁加人,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刘健出列道:“回陛下,萧公公上乞骸奏本,老臣认为此事当允。老臣年事已高,在这里也想请求归田”
刘健说出这话,将在场大臣吓了一大跳。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谁都以为刘健是因为萧敬“引退”心生不满,主动提出请辞,向朱厚照施加压力。
等刘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场大臣知道刘健不是开玩笑。与此同时,李东阳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请求。
朱厚照乍一听非常兴奋,一旦刘健和李东阳请辞,那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没有谁能威胁到皇权,朝廷大小事情就会尽落手中。但转念一想,他发现情况不对如果刘健和李东阳撂挑子不干,那内阁谁来执掌?以后有什么事情谁来处置?
朱厚照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为,但总算还有脑子,面对如此境况,赶紧出言挽留:
“刘少傅这是说哪里话?朕需要你为朝廷做事,朕离不开你,还有李大学士你们都是朕的恩师,朝廷兴亡荣辱跟你们休戚相关,朕希望你们能辅佐朕开创盛世王朝,朕不允许你们请辞”
谢迁诧异地打量刘健和李东阳,心想:“感情两位落在后面,乃是写奏本请辞?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过如此做难道不是在给皇帝施加压力?”
此时张太后发话了:“刘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礼重之近臣,曾辅佐先皇开创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儿寡母,希望诸位臣工悉心辅佐。尤其是刘先生和李先生,你们是先皇委任的顾命大臣皇上没有你们栽培,不会有今日”
张太后一直担心朝中大臣会因萧敬请辞之事闹情绪,现在看到事情不妥,马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始打孤儿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场文臣武将支持。果不其然,张太后这番话很管用,至少刘健和李东阳没有再提什么请辞的事情。
朱厚照见场面失控,赶紧道:“母后说的是,两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梁,朕怎会让你们离开朝廷?朕曾尽力挽留过萧公公,但奈何萧公公年老不支,体弱多病,不得已才离宫朕不希望萧公公年迈后还殚精竭虑,无法跟家人共聚天伦之乐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礼相待,永不相负!”
张太后帮腔道:“之前萧公公请求引退时,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萧公公去意已决,哀家觉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养老,乃是最好的结果。”
朱厚照笑容满面地看向张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礼。母子间难得达成如此默契,让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后他回过身,道:“诸位臣工,既然萧公公决意离开皇宫,司礼监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诸位臣工认为谁最合适啊?”
这问题问出来,纯属多余。
按照大明官场规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顶替,既然萧敬从司礼监掌印太监位置上下来,那自然就该由首席秉笔太监戴义顶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问,那说明在皇帝心中,戴义当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阵沉默。
这次朱厚照没有干等,直接问道:“刘少傅,朕希望听到你的意见。不知刘少傅举荐何人?”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齐,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在他身边不远处,张太后隔帘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连一些许久不出的老臣,诸如张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大明相当于内相,权势极大,皇帝提出要更换萧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参与并发表意见,甚至连张太后都出来说明情况。
为了避嫌,当日陪同朱厚照出来的只有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之前经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宫参加朝议的萧敬和刘瑾都未列席。
朝堂议事,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
兵部奏请西北三边及宣大地区冬春季节开销,向朝廷申请征调粮食二十万石,从河南c山东一带粮仓北运,加上户部等人参议,朝议从一开始就涉及钱粮大事,而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关。
朱厚照平时都无精打采,但或许是这次他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执掌大权,在听众大臣奏议的时候显得非常认真,甚至主动问西北粮饷调配之事,问及宣府之地仓储情况,显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议快结束,才轮到商议朝廷人事任免问题,萧敬自请引退之事随之提了出来。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萧公公虽为父皇顾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归隐田园,颐养天年,朕并未准允”
一句话,就让所有大臣感到意外,这跟他们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现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经准允萧敬请辞。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云集奉天殿,张太后也不可能出现在朝堂,垂帘听政。
“朕如何忍心萧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颠簸回归故里?尽管他不想留在皇宫,但朕准备安排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皇庄供萧公公养老,如此朕有国事不能定夺时,可请他回宫商议。朕会安排奴婢侍奉,为他养老送终”
当朱厚照说到这里,在场大臣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朱厚照说话太过委婉,根本是已经同意萧敬请辞,只不过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实只要让萧敬离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留在哪里都无所谓,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会有接替人选行那朱批大权。
朱厚照没武断做出决定,看着在场文武大臣,说道:“朕想听听诸位臣工的意见。”
在场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时有主见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时,御史言官会因朝堂上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来对文官礼重,终其一朝都未出现过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阁臣发表看法。
因为无论谁来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其实跟下面各衙门的人都没太大关系,自打弘治十六年皇帝病重,一直到太子登基,朱批多半是根据票拟来定,而票拟大权便牢牢地掌握在内阁手中。
六部c五军都督府和各寺司衙门行事,不过是执行决议,至于谁来进行决策,是朱厚照还是刘健差别不大。
等了半天,没一人出来说话。
李东阳打量身旁的谢迁,眼里满是疑问:“你谢于乔不是说要挽留萧公公吗?怎么事到临头却退缩了?”
朱厚照再次出言询问:“诸位臣工难道对萧公公请辞,没有任何看法?朕还在等你们说话呢。”
到了这个时候,谢迁终于从人群中走出来,所有人都带着期许看向谢迁,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
谢迁拿着笏板,躬身行礼:“回陛下,老臣以为,萧公公请辞之事可以准允,新朝新气象,司礼监更换掌印人选,乃情理中事。”
这话从谢迁口中说出来,并不让在场大臣感觉意外。
很多人都知道,谢迁其实是内阁刘健c李东阳这一组合擅权的牺牲者,萧敬则是其帮凶,现在萧敬引退,对谢迁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或许会让谢迁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内阁其他三人就有些看不懂了,之前谢迁还义正词严地说要挽留萧敬,但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不知这中间出了何变故?
不过即便谢迁出来支持皇帝,刘健等人也不便说什么,因为刘健c李东阳自己也知道,萧敬既然主动请辞,又在张太后那里获得通过,其实挽回的可能已经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无从驳议。
朱厚照对谢迁如此没有营养的发言却表示赞同,点头道:“谢阁老说得对,新朝新气象,朕登基以来,朝廷上下是该有一番作为,那些衙门里的沉官冗员该好好清理一下,就先从京城各衙门开始。”
“马尚书,回头你看看这几年考核成绩,那些表现不佳的官员,该撤的撤,年龄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尸位素餐”
马文升比在场大多数臣子都要年老体迈,其实他是最应该退下去的一个。之前御史言官数次弹劾马文升,但因刘健c李东阳不愿意在皇位交接时出现变故,加之马文升等老臣一直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刘健自然不会答应马文升致仕,总是在票拟中驳回。
马文升出列行礼:“老臣遵旨。”
朱厚照看向刘健,又道:“刘少傅,以朕所知,司礼监更迭掌印太监,对接的衙门便是内阁,如今内阁人手不足,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年岁不小,加上谢阁老这半年多来老是生病朕不知内阁是否能应付朝中大小事项,需要增加人选否?”
朱厚照居然主动提出给内阁加人,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刘健出列道:“回陛下,萧公公上乞骸奏本,老臣认为此事当允。老臣年事已高,在这里也想请求归田”
刘健说出这话,将在场大臣吓了一大跳。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谁都以为刘健是因为萧敬“引退”心生不满,主动提出请辞,向朱厚照施加压力。
等刘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场大臣知道刘健不是开玩笑。与此同时,李东阳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请求。
朱厚照乍一听非常兴奋,一旦刘健和李东阳请辞,那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没有谁能威胁到皇权,朝廷大小事情就会尽落手中。但转念一想,他发现情况不对如果刘健和李东阳撂挑子不干,那内阁谁来执掌?以后有什么事情谁来处置?
朱厚照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为,但总算还有脑子,面对如此境况,赶紧出言挽留:
“刘少傅这是说哪里话?朕需要你为朝廷做事,朕离不开你,还有李大学士你们都是朕的恩师,朝廷兴亡荣辱跟你们休戚相关,朕希望你们能辅佐朕开创盛世王朝,朕不允许你们请辞”
谢迁诧异地打量刘健和李东阳,心想:“感情两位落在后面,乃是写奏本请辞?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过如此做难道不是在给皇帝施加压力?”
此时张太后发话了:“刘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礼重之近臣,曾辅佐先皇开创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儿寡母,希望诸位臣工悉心辅佐。尤其是刘先生和李先生,你们是先皇委任的顾命大臣皇上没有你们栽培,不会有今日”
张太后一直担心朝中大臣会因萧敬请辞之事闹情绪,现在看到事情不妥,马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始打孤儿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场文臣武将支持。果不其然,张太后这番话很管用,至少刘健和李东阳没有再提什么请辞的事情。
朱厚照见场面失控,赶紧道:“母后说的是,两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梁,朕怎会让你们离开朝廷?朕曾尽力挽留过萧公公,但奈何萧公公年老不支,体弱多病,不得已才离宫朕不希望萧公公年迈后还殚精竭虑,无法跟家人共聚天伦之乐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礼相待,永不相负!”
张太后帮腔道:“之前萧公公请求引退时,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萧公公去意已决,哀家觉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养老,乃是最好的结果。”
朱厚照笑容满面地看向张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礼。母子间难得达成如此默契,让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后他回过身,道:“诸位臣工,既然萧公公决意离开皇宫,司礼监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诸位臣工认为谁最合适啊?”
这问题问出来,纯属多余。
按照大明官场规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顶替,既然萧敬从司礼监掌印太监位置上下来,那自然就该由首席秉笔太监戴义顶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问,那说明在皇帝心中,戴义当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阵沉默。
这次朱厚照没有干等,直接问道:“刘少傅,朕希望听到你的意见。不知刘少傅举荐何人?”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