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最新章节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12节 燕礼的大义

  燕礼中劝酒的大致过程是:主人向主宾献酒之后,向国君献酒,国君饮尽后,往爵中倒满酒、高高举起,向在座的人敬酒劝饮;接着,主人向卿献酒,卿饮尽后倒酒高举,向大家敬酒劝饮;主人又向大夫献酒,大夫饮尽后斟酒高举,向大家劝饮;主人又向士献酒,士饮尽后倒酒,向大家敬酒劝饮;最后,主人向庶子献酒。这样由上而下,酬及每一位参与燕礼的人。整个过程就像接力赛,一环扣一环,紧凑而又热烈。

  这其中,先是正堂上的乐工在瑟的伴奏下,歌唱、、等乐曲。演唱完毕,主人向乐工献酒。接着,吹笙的人站在钟、磬的中间,吹奏、、等乐曲,演奏完毕,主人向吹笙的人献酒。之后,堂上堂下交替歌奏乐曲;堂上鼓瑟之歌,堂下则笙奏之曲;堂上鼓瑟之歌,堂下则笙奏之曲;堂上鼓瑟之歌,堂下则笙奏之曲。

  接着歌奏地方乐曲:奏之曲;堂上鼓瑟之歌,堂下则笙奏之曲。接着歌奏地方乐曲:中的、、,中的、、。此时,往往要用射箭的方式来助乐,仪节和乡射礼一样。

  正式的礼节到此结束,接着进入不算爵数的阶段。每人的席前都摆上了佐酒的菜肴,此时饮酒,相互劝酒,不再计算行爵的次数,可以随意酌饮、相劝,不醉不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不计算酒爵的时候,也绝对不允许因为醉了失礼,为此还专门制定了监酒的人对与礼者进行督责。

  到了晚上,东阶、西阶、庭中以及门外,都有火烛照明。主宾微醉时,取走自己席前的肉干,走下正堂。乐工奏的乐曲,主宾将所取的肉干赐给敲钟的乐工,然后出门。卿、大夫随之出门。

  中国古代礼制的高妙之处在于,每一个看似平淡的仪节,都赋予了很深的礼义,行礼之时,不知不觉受到德的浸润,即使在燕礼这样的闲暇宴饮之礼中也不例外。

  比如,国君把酒赐予主宾,或者把酒爵赐予其他人,受赐的人都要特地走下正堂、面朝北行跪拜之礼,这是臣下对国君应有的礼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君是国家的代表,不这样做就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崇高敬意。制礼的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礼节,来培养臣下勤勉于国事的意识。

  国君虽然是一国的至尊,但礼是双方的行为,中国古礼的原则之一,是讲究礼尚往来。如果一方虔敬地行礼,而另一方却毫无表示,是非常失礼的。即使尊卑如君臣,也是如此。因此,国君为了表示谦让,会让小臣下堂加以阻止,于是受赐者上堂完成拜礼。

  不仅如此,每次臣下向国君行礼之后,国君都要以礼答拜,这就是中所说的礼无不答。礼无不答就是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交往和沟通时尊重对方的特有方式。

  由答拜之礼可以引申到君臣之道,就是所说的“礼无不答,意思是说,做君上的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君上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是儒家提倡的君臣之道的重要原则。解释道:臣下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国立功,君上一定要用爵位和俸禄作为回报,这样臣下就都会乐于竭尽其能去立功,因此就国家安宁、国君安宁。

  礼无不答是对国君的一种提示:不能只是要求臣下尽心竭力,而自己没有相应的表示。在礼仪场合是如此,在治国之道上也是如此,对于国家建功立业的臣下,国君应该用爵禄来报答。这样的话,所有的臣下也都会努力地去建功立业,因而也才会有君臣的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又说:燕礼是用来表明君臣大义的。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君臣上下的大义。

  由君臣关系可以引申到君民关系。中说:君上必须说明了正道来引导百姓,百姓跟随引导而取得收获,然后国家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这样的结果就是君上用度充足,百姓生活也不匮乏;所以上下和睦亲密,没有互相怨恨。

  国君必须用正道来引导百姓,百姓接受了正确的引导,勉力去从事各自的工作,就一定会创造出充足的物质财富来。即使这样,国君依然要轻徭薄赋,仅仅征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用来朝廷开支。君臣相亲无怨就是和,上下财用都不缺乏就是宁;和宁,就是可以走向天下大治。所以,又说:上下和睦亲密,互相没有怨恨,这正体现了礼的作用。可见,燕礼并非是一场简单的宴请,而有更深的意义。

  (7)大射礼

  古代的射礼有4种,分别是大射、燕射、宾射和乡射。大射礼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而举行的礼仪。

  大射的礼仪是这样的,国君发布命令,准备射箭。冢宰告诉百官将有射箭的事。射人告诉各公卿大夫准备射箭的事;司士告诉士人和辅佐的人准备射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