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不见建安在最新章节 > 不见建安在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三章:建安七子都有谁(三)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c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c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王粲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嘹亮的驴叫之声这驴叫声响彻四野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其中说:“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可见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四》记载原有《王粲集》十一卷但沒有保存下來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粲死于壮年其死因被记载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传记中其中言道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作家王粲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有一天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c高贵身体又沒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沒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沒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公元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王粲时年十七司徒辟之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而皆不往就其职于是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

  公元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曹操置酒于汉滨王粲奉酒上贺道:“方今袁绍起于河北倚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其人好得贤士而不能任用因此奇士尽去刘表雍容自守于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可如周文王般自规在荆州避乱的士人皆为海内之隽杰;刘表不知所任因此国危而无人可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善待其甲卒尽收当地豪杰而用之得以横行天下;及至平定江c汉又引其间贤隽之士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归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正是三王之所举”后迁军谋祭酒

  公元213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c卫觊c杜袭同拜侍中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挚虞决疑要注》曰:汉末丧乱绝无玉佩魏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今之玉佩受法于粲也

  王粲强识博闻曹操常与之同乘游观出入但其见敬却不及和洽c杜袭杜袭曾独见曹操至于夜半王粲性格躁竞起坐道:“不知曹公怎样衡量对杜袭的等位啊”和洽笑答道:“天下之事岂可尽得呢卿于早上侍主便可如今介意于此是想尽兼侍主之时吗”(《杜袭传》)

  初时王粲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友人问王粲:“你能暗诵碑文吗”王粲道:“能”因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王粲观人下围棋其局意外散乱王粲重置原局下棋者不信其实以布盖着棋局叫王粲再在另外一局重置原局互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尽是如此王粲又善算术略尽其理亦善行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王粲行文是预先拟定;但王粲却又精意覃思不能复加(《典略》曰: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钟繇c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至于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王粲着诗c赋c论c议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诗〉c〈登楼赋〉等皆为名作有《王侍中集》曹丕始为五官将时及平原侯曹植皆好文学王粲遂与北海徐干c广陵陈琳c陈留阮瑀c汝南应玚c东平刘桢并见友善以上六人加上鲁国孔融是为“建安七子”

  公元215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自南郑而还留夏侯渊屯于汉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山岳酒肉逾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土三千里往反速如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王粲从大军征东吴

  公元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其年春王粲于征途上病卒时年四十一王粲二十多岁时曾遇“医圣”张机张机谕王粲道:“君已经得病了四十岁时眉间毛当始脱落而后半年将死;若现在能起服玉石汤则可免此”王粲不听三日后见张机张机问王粲有否服药王粲诈称已服;张机知其伪叹息而去王粲果于四十岁时始脱眉毛眉落后一百八十七天逝世

  王粲有二子魏讽造反时为其所引事败被诛王粲后人遂绝《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博物记》曰:时王粲与族兄王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儿配与王粲但嫌其形陋遂转配王凯王凯子王业即刘表之外孙东汉蔡邕家中有书近万卷末年曾载数车尽送与王粲王粲死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王粲二子与同谋既尔被诛蔡邕所与之书悉皆归于王业王业字长绪位至谒者仆射其子王宏字正宗是王弼之兄官至司隶校尉《魏氏春秋》曰: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粲

  31c曹操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如果有这种帝王文学排行榜的话曹操无疑也要名列前茅他的诗写得实在好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在中国凡皇帝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的不会写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以后都想在诗词上“得瑟”两下在文学上“显摆”一通几乎成为通病这其中写得最少的为汉高祖刘邦他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时吼出过一首《大风歌》流传至今写得最多的为清高祖弘历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但很遗憾沒有一句能流传开來

  曹孟德的诗可以用十二字來评价:一c有气概二c有声势三c有深度四c有文采因此千古传唱弦诵不绝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至少下列三句忘不了

  一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边

  二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用來自勉的座右铭

  三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就是应懂得要珍惜上帝所给予的有限生命周期不要瞎折腾不要乱巴结不要颠三倒四不要神经错乱中国有无数诗人能够在千年以后有这样三句被人不假思索c脱口而出者有几何

  在北戴河赋的那首词里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句就充满了对这位大手笔诗人的赞赏之意在另一首《沁园春·雪》的词里点了历史上四位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独将曹操例外可见在文学史上这位后來被《三国演义》给歪曲了的曹操有着不可抹煞的地位其实曹操除了是了不起的诗人外他还一手缔造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來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丘顿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c都尉c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行刺大臣董卓不遂逃亡

  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

  曹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公元221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c《兵书解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c《观沧海》c《龟虽寿》等诗编

  史书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沒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身为诗人的他其诗歌势力浑厚胸怀广大

  作品特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題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c《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來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來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风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c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c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c《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不仅在军事c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汉魏之际社会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操出身寒门且与阉宦有关自然缺乏儒学世族的文化积淀与教养因此他不仅在政治观念上多与世族社会人物不同而且在为人作风上也与他们格格不入关于东汉末年儒学世族与寒门的文化差异及其表现陈寅恪先生所论颇为精辟:“东汉中晚之世其统治阶级可分为两类人群一为内廷之阉宦一为外廷之士大夫阉宦之出身大抵为非儒家之寒族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师受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让等是然则当东汉之季其士大夫宗经义而阉宦则尚文辞士大夫贵仁孝而阉宦则重智术盖渊源已异其衍变所致自大不相同也”儒学世族及其文化原本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寒门所无法动摇的但汉季统治集团上层的激烈斗争和下层社会的巨大变乱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曹操乘隙而起夺取了统治大权这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变动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带來明显的变异曹操及其诸子在与世族的对抗中皆行“通脱”引发了汉晋之际社会文化的新风

  首先曹氏文化性格表现为“为人佻易无威重”不守儒家礼法

  关于大族之重礼法有几则实例很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題陈留仇览“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又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又河内司马氏为汉代兴起的世族汉末司马防乃司马懿之父训导诸子甚严“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汉末仇氏c华氏c司马氏门风如此其他儒学大族也莫不如此

  曹氏这样起自寒门的新贵自然缺乏严格的礼法传统和规范其门风要随便得多随便就是不遵儒家礼法当时人称之为“通脱”(“脱”也常写作“侻”)又称之“简易”c“轻易”c“佻易”c“简佚”c“佚荡”c“放荡”c“轻佻”c“轻薄”c“任性”c“浮华”等《三国志》本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由“任侠放荡”一语可见其不遵儒家礼法《三国志》裴松之注及《世说新语》等书记述了不少曹操这方面的实例其中尤以《三国志》本纪注引《曹瞒传》的一段记载最为典型:“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依照传统礼法父尊子卑是家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作为晚辈应无条件地接受父辈的教诲曹操“游荡无度”作弄叔c父可谓不孝从曹嵩來说其教子显然较为放任这种家风对曹操的性格影响很大他一生任情率真不拘泥于礼法《三国志》本纪注引《曹瞒传》又载:“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配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沒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可见曹操执政后依然“轻易如此”

  在这一风气的熏染下曹操子孙多任情放达曹丕c曹植等皆如此曹丕喜欢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让自己的妻子出來会客《水经·谷水注》引《文士传》载:“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又《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吴质别传》:“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曹丕与臣属的聚会常插科打诨相互戏谑上引《吴质别传》载:质黄初五年朝京师诏上将军及特进以下皆会质所大官给供具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朱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c轻军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真愈恚拔刀瞋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來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之曰:朱铄敢坏坐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曹丕的有些举止颇像后來的任诞名士《世说新语·伤逝》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至于曹植最得曹操宠爱并一度想立其为嗣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植的这种个性在初见邯郸淳时表现得淋漓尽致:“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座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诽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著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來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以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曹植之举止“任性而行”不受儒家礼法拘束所谓“不自雕励”便是指其言行不合礼法

  其次曹氏的文化性格表现为喜好杂艺与文学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來汉廷以经术取士士大夫子弟莫不以经学为务既以之求得功名利禄又以之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一风气下各种才艺之事被视为雕虫小技即便有个别君主喜爱这类术艺但也只是以俳优伶人对待才艺之士不过及至东汉中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中心和焦点为宫廷汉末阉宦势力甚盛他们多出身寒微以辖控皇权而得势在政治上与儒学大族相对立在思想文化上自然也与士大夫有异他们提携才艺之士而与儒学士大夫抗衡在他们的影响下当时帝王皆好才艺特别是汉灵帝在光和元年正式设置“鸿都门学”诏令“三公”及地方举荐才艺之士并加以任用或出为太守c刺史或入为尚书c侍中还有受封侯爵者汉灵帝以辞赋取士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曹操出自阉宦家庭深受汉末宫廷风尚的浸润喜好才艺对音乐c围棋c书法c方术c建筑c药物c养生等曹操怀有浓厚的兴趣据张华《博物志》载:“汉世安平崔瑗c瑗子寔c弘农张芝c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c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c王九真c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c谯郡华佗c甘陵甘始c阳城郗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魏书》又载:“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不仅如此曹操还非常注意网罗这方面的人才如他平定荆州后征辟早年轻辱他的书法家梁鹄为司马梁鹄善楷法颇得师宜官的真传操使其“以勒书自效公尝悬诸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以至“魏宫殿題署皆鹄书也”又如杜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长”操任其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后杜夔与铸工柴玉因所铸钟之乐律发生争执“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

  当然在诸多才艺之事中曹操最重视的当属辞赋创作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建安文学的繁荣与曹操的倡导关系甚大刘师培曾分析“建安文学革易前型”的原因一为“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二是建安时期“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这都与曹操的提倡与实践密切相关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沒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來”

  曹操喜好文学崇尚博通他教育子孙也是如此其子孙多以文才显名如曹丕“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又《典论·自序》说得很明白:“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c《论》及长而备历五经c四部《史》c《汉》c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又《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称“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又说曹丕与乃弟曹植“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曹丕好才艺c通晓诸子百家得益于曹操的教诲曹丕撰著“《典论》c诗赋盖百余篇”并且明确提出了文学乃“不朽之盛事”c“经国之大业”的口号可谓“文学自觉”的宣言

  曹操诸子中文学成就最大者当属曹植曹植聪颖早慧史称“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曹植多才艺善击剑能胡舞又解顾恺之《洛神赋》局部(宋朝摹本)兵法无怪乎时人称其“博学渊识文章绝伦”曹植也颇以自己的文学才能为傲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曹操看重文才所以一度想立曹植为嗣鱼豢便明言:“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宋人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七明言:“操于诸子将择才而与之意不专在嫡仓舒夭死以文则植以武则彰使植稍以智承之则得其处矣”曹植以文才争宠并有可能立嗣可见曹氏尚文之习有多么浓郁曹操另一子曹衮也有文才《三国志》本传称其“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凡所著文章二万余言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此后魏明帝曹睿等后继之君一直延续着曹氏尚文的传统

  曹操及其子孙重视文学才艺不仅造成了其家族文学的繁荣而且提升了文学艺术的地位与影响《文心雕龙·时序》简述曹氏历代尚文情况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c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合章动言成论”曹氏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显然是促成建安文学变革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建安文学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思想又奠定了魏晋以后文学进一步变革和发展的基础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刘师培曾指出:“建安文学实由文帝c陈王提倡于上”

  其实又不惟文学如此曹操及其子孙在文化上所表现出來的崇尚通脱c不遵礼法等新风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取士用人制度并进而深刻地影响到当时世风与士风的变革如玄学思潮的兴起任诞士风的弥漫等都可以从曹氏的通脱风气中得到部分解释《晋书·傅玄传》载傅玄所论:“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傅玄作为儒学旧族的代言人站在卫道的立场上斥责曹操父子固然有其明显的阶级感情这是不足为怪的;但他认识到了曹氏父子的作风促成了魏晋之际世风的变化倒是十分具有见地鲁迅先生曾明确指出:“思想通侻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來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这也就是说曹氏倡导“通脱”冲淡了礼法规范直接促进了思想界玄风的兴起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引起中古社会与文化思潮的深刻变革

  曹操对文学c书法c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c《蒿里行》c《苦寒行》c《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c《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c荒芜c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c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c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c《对酒》c《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c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來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c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c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來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c《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題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c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c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c《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c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c《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c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c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催等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魏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c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沒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c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自东汉桓帝灵帝以來旱灾c水灾c瘟疫c暴动c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c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c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c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來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沒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c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來: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來临水军來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c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c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c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來曹真c张郃c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沒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沒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沒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沒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來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來不得不下令來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c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來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來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來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來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