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4节
c大道理与小规范
大道理往往是上升于整体层面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灵活性c阶段性c引导性,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指方针政策。小规范往往是局部层次的实际运用,具有规定性c稳固性c约束性,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指法律法规。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智慧的阴阳互补,因为阳动阴静。这使我联想到人们长期争论的德治与法治的问题。
德治的大道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宣传教育不够,认识不足的话往往会感觉空洞c教条形式,灵活性难把握而不切实际。不如小规范来得实际。所以,法治的小规范的稳定性和约束性往往被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德治与法治也是一对共有互存的互补关系。如果只治,忽略德治的重要功能,那么现实生活会出现道德品质低下,严重的营养不良,败坏堕落,试看当今社会可略见一斑。因为法律不能健全完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再加上法律总是维护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绝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由此,总有居心叵测者占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的冒险行径。
德治就是道德建设,如宗教信仰c传统美德c政治思想教育(统属精神文明)也是一个国家辅助法治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
如果只讲德治,没有法律小规范的约束和行动规范,人们会无从适所,形成不了整体的秩序大环境以及分工协作。平常老百姓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下,对大道理缺乏感悟理解能力。君不见许多宗教信仰那些本义常被束之高阁,传教者为了普及大众,不得不把教义融入到各种各样琐碎的礼仪规范中,却最终消解了大道理的整体属性以及功能。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层面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归纳起来可分为“修身”c“齐家”c“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c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之道。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进入层次阐述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同样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律己修身c尊师重教c不耻下问c敬老爱幼c诚实笃信c戒奢节俭c防微杜渐c三省吾身c豁达大度c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c公而忘私c勤政爱民,秉公执法的奉献精神;精忠报国,天下兴亡c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刚正不阿c自强不息c艰苦奋斗c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c贫贱不能移c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c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c舍生取义c助人为乐c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公正无私c志向高远c“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崇高理想;重德贵义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精神风尚等。
c人生的选择
常听有些专家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似乎人生的选择有着非常的自主性,但他忘却了整体层面环境的制约效能。人不能选择出生c家庭以及环境背景等等。就算你知道一件事情是不正确的或对自己有危害性,人们就不会去选择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烟草公司出品的所有烟盒上都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人们照样熟视无睹,仍旧有无数的烟民足涉犯险。
事实上,选择不是一时的自主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效应,人们称这种行为叫习惯或习惯思维行为。根植在宇宙整体大环境阴阳之道的本原属性的使然。人秉赋天地阴阳之气而生,秉性自然,自然环境的引导是为主体,人类只不过是被动地牵引着走向命运的终点。有人称这种观点为宿命论,决定论。
人类对宇宙的研究越是深刻,体会到宇宙的各向同性的本质属性,越是会感受到那种大势所趋,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秩序井然的自然法则,也更能体会到大自然那种整体环境的引导以及制约是不可逆转的,个人的力量是很难与大自然相抗衡的,一切都被大势所趋决定了的,这不是决定论是什么?!
只有那些在局部领域死钻牛角尖的专家们才会认为自己的选择行为有自主性,因为他们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对整体层面的感悟能力,只能自说自话。
子曰:“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凡人即普通老百姓,畏果即只有到了事情有了结果才害怕。例如:像死刑犯到执行死刑时才后悔,这个后果来了他才怕。“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一件事时,你希望能有个美好的结果,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这样的观念,就能少一些后悔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菩萨即修炼得道之人,畏因即畏惧并重视一件事情的初因。个人的动机以及目的是一切事物的来源,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不计后果,盲目行事。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大道理往往是上升于整体层面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灵活性c阶段性c引导性,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指方针政策。小规范往往是局部层次的实际运用,具有规定性c稳固性c约束性,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指法律法规。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智慧的阴阳互补,因为阳动阴静。这使我联想到人们长期争论的德治与法治的问题。
德治的大道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宣传教育不够,认识不足的话往往会感觉空洞c教条形式,灵活性难把握而不切实际。不如小规范来得实际。所以,法治的小规范的稳定性和约束性往往被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德治与法治也是一对共有互存的互补关系。如果只治,忽略德治的重要功能,那么现实生活会出现道德品质低下,严重的营养不良,败坏堕落,试看当今社会可略见一斑。因为法律不能健全完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再加上法律总是维护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绝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由此,总有居心叵测者占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的冒险行径。
德治就是道德建设,如宗教信仰c传统美德c政治思想教育(统属精神文明)也是一个国家辅助法治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
如果只讲德治,没有法律小规范的约束和行动规范,人们会无从适所,形成不了整体的秩序大环境以及分工协作。平常老百姓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下,对大道理缺乏感悟理解能力。君不见许多宗教信仰那些本义常被束之高阁,传教者为了普及大众,不得不把教义融入到各种各样琐碎的礼仪规范中,却最终消解了大道理的整体属性以及功能。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层面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归纳起来可分为“修身”c“齐家”c“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c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之道。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进入层次阐述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同样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律己修身c尊师重教c不耻下问c敬老爱幼c诚实笃信c戒奢节俭c防微杜渐c三省吾身c豁达大度c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c公而忘私c勤政爱民,秉公执法的奉献精神;精忠报国,天下兴亡c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刚正不阿c自强不息c艰苦奋斗c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c贫贱不能移c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c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c舍生取义c助人为乐c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公正无私c志向高远c“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崇高理想;重德贵义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精神风尚等。
c人生的选择
常听有些专家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似乎人生的选择有着非常的自主性,但他忘却了整体层面环境的制约效能。人不能选择出生c家庭以及环境背景等等。就算你知道一件事情是不正确的或对自己有危害性,人们就不会去选择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烟草公司出品的所有烟盒上都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人们照样熟视无睹,仍旧有无数的烟民足涉犯险。
事实上,选择不是一时的自主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效应,人们称这种行为叫习惯或习惯思维行为。根植在宇宙整体大环境阴阳之道的本原属性的使然。人秉赋天地阴阳之气而生,秉性自然,自然环境的引导是为主体,人类只不过是被动地牵引着走向命运的终点。有人称这种观点为宿命论,决定论。
人类对宇宙的研究越是深刻,体会到宇宙的各向同性的本质属性,越是会感受到那种大势所趋,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秩序井然的自然法则,也更能体会到大自然那种整体环境的引导以及制约是不可逆转的,个人的力量是很难与大自然相抗衡的,一切都被大势所趋决定了的,这不是决定论是什么?!
只有那些在局部领域死钻牛角尖的专家们才会认为自己的选择行为有自主性,因为他们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对整体层面的感悟能力,只能自说自话。
子曰:“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凡人即普通老百姓,畏果即只有到了事情有了结果才害怕。例如:像死刑犯到执行死刑时才后悔,这个后果来了他才怕。“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一件事时,你希望能有个美好的结果,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这样的观念,就能少一些后悔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菩萨即修炼得道之人,畏因即畏惧并重视一件事情的初因。个人的动机以及目的是一切事物的来源,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不计后果,盲目行事。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