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宅男的大明最新章节 > 宅男的大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一卷 第八十四章 两百年后

  ??“这是什么鬼地方?我到了哪里?”吴应熊骑着白马一路狂奔,然后就晕了过去,等到他再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完全在一个陌生的古代房间,望着房的老太爷,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乡试,成为“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自此曾氏家族的科举之门大开,到清朝道光年间,曾国藩中了进士做官,曾氏家族日益兴旺,成了湖南老家乡里的望族。

  趁秦月去禀告老太爷的时间,吴应熊穿好了衣服,在房间里走动,他看到了曾纪泽三天前的日记,时间是咸丰六年,也就是1856年,他到了两百年后。

  难道这与我和阿九公主三生三世的缘分有关?吴应熊心想,明朝、现代、清朝,这空间跨越也太大了吧?

  “不过,既来之,即安之,现在如何推翻满清呢?既然已经来到这世界,这是首要任务。”吴应熊到曾府的院子里溜达,曾府最大的房间,是正中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

  在曾府的后院,有一座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的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

  看到这块字牌,吴应熊想起了曾国藩正是1838年参加会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来还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曾国藩中进士做官后,一直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此时他带领湘军出征在外,把儿子曾纪泽留在家里读书。吴应熊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自己是真的穿越到了1856年,还变成了曾国藩的儿子。

  “纪泽少爷,你身子弱,怎么起来了?老太爷有请到正堂。”这时,秦月找了过来,对吴应熊说。

  “我身体好多了,房里闷得慌,出来走走。”吴应熊回答说。

  此时,吴应熊脑子里起了猛烈的狂飙。现在的时间,是1856年的某个时候,而1856年,离美国南北战争还有六年,离日本明治维新还有十二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也非比寻常,大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在长江流域达到白热化,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年,曾国藩的湘军,应该被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围困在江西南昌。

  吴应熊心想,1856年乃是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年吴应熊才17岁,如果参加湘军,统领水师,应该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说不定还可以辅佐曾国藩当皇帝,提前推翻满清,让中华民族早日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这倒和吴应熊从小以来的梦想一致。

  在秦月的带领下,在曾府的正堂,吴应熊见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面带忧伤地坐在雕花的太师椅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这位老者,就是曾麟书,号竹亭,他是曾国藩的父亲,也就是吴应熊的爷爷。

  曾府,位于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但曾家的祖籍,实际上是在衡州,曾国藩中进士当官,曾氏家族人丁兴旺之后,曾家才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曾麟书自然十分重视家庭的传承,曾国藩的兄弟大都取得功名,曾麟书晚年就把教导孙辈的责任担当了起来,教导孙子读书、检点农事。

  吴应熊是曾麟书最疼爱的孙子,见到了他,曾麟书的脸色才勉强有了一些笑容,招呼他上前来。

  吴应熊向曾麟书行完礼,就站到他的身旁。

  曾麟书摸了摸吴应熊的额头,询问吴应熊的病情。

  “孙儿可能染了风寒,这几日在被子里出了一身大汗,现在并无大碍。”吴应熊回答。

  曾麟书连忙说:“那就好,那就好。”

  爷孙俩又寒暄了几句,曾麟书问吴应熊:“你的父亲,最近从江西可有家书来?”

  曾国藩在1856年被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围困在江西南昌:太平军自从九江、湖口大捷之后,主力乘胜直捣湘军后方,进军武昌。署理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去信求曾国藩撤回在江西的湘军主力回救武昌。而曾国藩坚持固守江西,与潘阳湖内湖水师相互依存,仅派湘军悍将罗泽南回救武汉。自月起,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联络广东天地会起义军连下江西瑞州、临江、袁州、吉安,并乘胜攻破樟树镇湘军大营,湘军溃兵涌入南昌城,曾国藩也只好进入南昌城收拾残局,此时被太平军围困,连家书都发不出。

  吴应熊想在家乡招募团练去南昌为父解围,便回答曾麟书说:“最近几个月,孙儿都没有收到父亲的家书了。这几天昏迷时,常做恶梦,梦到家父被长毛围困,凶多吉少。”

  “这下如何是好?”曾麟书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喃喃自语道:“伯涵性情至孝,每月必有家书来报。为何最近两月不见来信?”

  “不如孙儿招募一支乡勇,杀到南昌看看。”吴应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可,你就要完婚了,岂可外出杀敌?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曾家如何向贺家交代?”

  曾国藩出征前,给吴应熊订了亲,对方是同乡的贺家,原本就打算在1856年完婚,所以曾麟书没有多想,摇摇头,拒绝了吴应熊的提议。

  吴应熊此时满腔热血,岂肯还呆在湖南乡下,于是大声说:“生逢乱世,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困于儿女情长。何况孙儿梦见父亲有难,岂能安心嫁娶之事?”

  “侄儿说得好!此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久困乡下荒废光阴耶”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人,高声接话道。

  接话的人,约莫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穿一件青色麻布长袍,腰细一根麻绳。正是曾麟书的第四子曾国荃。他在族中排行第九,秦月上前行礼,叫了一声:“九爷。”

  吴应熊看了曾国荃一眼,他的脸很瘦长,肩膀也很窄,看起来也是一文弱书生,但他虽面带笑意,粗眉下一双细长的眼睛,却射出锐利、阴冷的光芒。

  吴应熊便也上前行礼,道:“九叔,你那可有父亲的消息?”

  曾国荃点点头,说:“暂时没有。”

  曾国荃时年已经三十有二,他十七岁进京,在大哥曾国藩家一住就是三年,刻苦读书求功名,但没什么天分,一直到二十七岁才中秀才。

  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他刚开始与曾国藩一起创建了湘军,但后来因为妻子难产,他呆在家里照顾。

  这些年,眼看曾国藩带着很多同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乡党不少已经当官发财,他再也按耐不住了,以保护乡里为名,和六哥曾国华各自招募了一千勇丁,勤加训练,准备抛掉四书五经,去战场上博取功名。

  不过,曾国藩已经上了战场,曾麟书不想自己的儿子都去战场替朝廷卖命,一直反对曾国荃外出。

  曾国荃刚在堂外无意间听见了吴应熊的话,觉得这是一个上战场的大好机会,就上前对曾麟书说:“爹,我有所耳闻,贼人石达开等于江西叠陷名城,江楚道闭,大哥的书信文报不通好几个月了,恐怕凶多吉少。我已经和六哥各自训练了一千精兵,就让我们去南昌把大哥救回来吧。”

  曾麟书叹了一口气,依旧摇摇头,道:“我们曾家都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就一个个想去战场送死呢?我一把年纪了,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曾国荃扑通一声,跪在父亲曾麟书的面前,道:“孩儿不孝,但大哥有难,我们也不能在家里死等啊。”

  吴应熊这时也跪倒在地,说:“孙儿愿同九叔一起,去江西将父亲接回家里。”

  “既然你们一定要去,那就看你们的造化了。”曾麟书见曾国荃和吴应熊去意坚决,对秦月说:“你现在快去我的睡房,把床底下那个旧漆盒取来。”

  吴应熊和曾国荃都愣了,不知道老爷子藏床底的漆盒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这跟他们去不去江西平长毛有什么关系。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秦月取来了漆盒,那漆盒看上去很普通,外面绘着一大朵五彩牡丹。

  曾麟书打开漆盒,拿出其中的东西,吴应熊一看,竟然是一把一把m1847式转轮手枪。

  对枪械了如指掌的吴应熊知道,这种左轮手枪由美国人柯尔特1835年发明,长381毫米,重4斤多,枪的口径大约10毫米,转轮弹膛,可采用火帽击发五发子弹,子弹的有效射程也就五六十米。

  老爷子曾麟书咳嗽了一声,拿着这把左轮手枪道:“这把火器,是国藩当年在京城从洋人手里买的,听说是一把自保的利器。你们如果有谁会用,可以自保,我就让你们去江西。”

  听了这话,吴应熊这才明白老爷子的良苦用心,老爷子还是不想让他们走,他以为曾国荃和吴应熊都是文弱书生,料他们不会用这洋人的火器。

  曾国藩开始创立湘军时,不主张向西方列强购买洋枪洋炮镇压太平军,他告诉弟弟曾国荃,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曾国荃训练的团练,也是以使用冷兵器为主,最常用的是白杆长矛: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曾国荃也是第一次见m1847式转轮手枪,不知道怎么用,一时急得满头大汗。

  “这洋枪我会用。”这时,吴应熊走上前去,从老太爷曾麟书手里接过m1847式转轮手枪,从漆盒里取子弹上膛,信步走到了院子后面。

  曾府院子后面有一棵古樟树,枝叶繁茂,上面有一个鸟窝,离地大约十来米。吴应熊微闭左眼,举枪瞄准射击。

  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树上的鸟窝竟然应声落地,鸟巢里三四个绿壳的鸟蛋,滚落碎了。

  在场的老太爷和曾国荃都大吃一惊,这吴应熊小小年纪,看来不仅会用洋人的火器,而且是精通。

  “纪泽,以前九叔怎么没发现你有这等本事?”曾国荃对吴应熊更是刮目相看,感叹说:“虎父无犬子,大哥后继有人啊。”

  “好!”秦月也忍不住为少爷叫好,连小手掌都拍红了。

  吴应熊摸了摸自己的光亮的前额,憨笑道:“雕虫小技而已,在京城时,我在宣武门那见识过洋人的很多火器。”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