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翩翩文治
王芳郁回去之后将昔庾信出任东宁州刺史兼兵马都指挥使告诉了王芳远,王芳远内心多了一丝忧虑,莫非这是要对泰卢国动手了吗,才派这么一位熟知三国地形的人来领兵。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危机,王芳远下令与大乾边境暗中加强戒备,同时在边境加固城防。郝连旻得知了王芳远这些作为,哈哈一笑,派人去给王芳远说,说他与王芳远是丈人与女婿的关系,王芳远就是他半个儿子,他又怎么会攻打泰卢国呢?
得到这封信,王芳远揪着的心才有所放下。而此时的中原朱万荣大军被虞昌勖击败,没能拿下潞州,而大魏精锐之师也损失大半,面对虞昌勖不得不采取守势。
朱万荣知道如果河东不除,终究是他大魏的祸患,但是虞昌勖的军队都是百战之军,实力很强,又得到云州与代州之间的部族支持,他们每年给虞昌勖提供不少战马,而朱万荣地处中原,战马奇缺,不得不去突勒买马,但是这正是郝连旻赚钱的好时机,一匹战马的价格要五十到八十贯铜钱不等,每年战马就要花费大魏不少的金钱。
而这些钱全部归入大乾的国库,郝连旻将每年买马的收入放入国库之中,有时允许朱万荣用粮食代替金钱,也将得到的粮食全部放入府库之中。而给朱万荣的马,则是次等马。突勒人打仗时,一人最起码三匹马,一匹马为驮马,驮物资的,一匹为走马,平时行军所用,一匹为战马,那是作战时候骑的。而给朱万荣的马,基本是走马,可能还有驮马,但是精良的战马一匹也没有,郝连旻还特地下令,不准将好马出售给其他政权。
虽说有些吃亏,但是朱万荣还是需要购买突勒的马匹,还有就是党弗的马匹,以此补充军用。定难军节度使也利思谏知道自己的地盘早已经被其他人看上了,为了自保,因而与大魏结盟,对大魏称臣,而朱万荣也封他为朔方王。
还有一个人也是向大魏称臣,为大魏提供马匹,虽然数量不多,他就是朔方军节度使裴逊,他自从朱万荣救他一命之后,也对朱万荣称臣,并且每年也给朱万荣提供一部分马匹,只不过因为灵州去往中原的道路被李文通的地盘隔断,因此是与党弗进贡的马匹一起去的中原。
此时的灵州是一座孤城,朔方军原本控制灵州,盐州,丰州,如今盐州在李文通手中,丰州已经被突勒控制,突勒还占据河套地区,时时也威胁着他,不时突勒丰州的守军就会出来到他的地盘来捣乱。不过裴逊倒也不弱,几次都震慑住来捣乱的突勒人,而突勒丰州刺史也得到郝连旻的命令,约束下属军队不要滋事。
鞠文泰此次入朝担任参知政事,给郝连旻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改变突勒军队抢劫的风俗,要有严格的军纪,这不仅仅是要约束御帐亲军,应当约束所有的突勒军队。郝连旻觉得十分有理,下令以后大军出动,各军粮草除了兵士自备之外,国家也会承担一部分,并且禁止劫掠。
因为郝连旻的严令,各边境守军将领严格约束部下,不能再容许他们出去劫掠边境的百姓。郝连旻也意识到了,要想一统天下,没有严格的军纪是不可以的,同时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理天下,行军打仗也要注意收拾人心。
鞠文嘉在西域这些年,西域各国在他的努力之下,对突勒的印象大为改观,每年贡赋不绝,鞠文嘉离开时,有一些西域国家的君主亲自前来挽留,但是鞠文嘉说皇命难违,还是要去赴任。
其实让鞠文嘉来担任参知政事是韩若冰与郝连熙共同举荐的,郝连熙与鞠文嘉曾经一起共事,自然知道此人的本事,而韩若冰是觉得他需要除了大模翰之外,还需要一个助手,因为毕竟大模翰毕竟年纪不小了。
大乾的制度,大模翰和鞠文嘉虽然一个有同平章事,另外一个有参知政事的头衔,能够参与国政的决策,但是机要的军国大事一般还是只有突勒宰相可以参与决策,韩若冰是因为郝连旻的信任才得以参与机要的军国大事。郝连旻有意扩大能参与决策之人的规模,一来防止相权过于集中,二来也是集思广益。
鞠文嘉虽说是高昌人,但是博览群书,而郝连旻急切需要这样的人来帮助他治理大乾,一个没有文化为祭奠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鞠文嘉一来除了帮助韩若冰处理海东人与汉人的政务之外,还有就是与韩若冰负责制定礼乐制度。
国家大事不仅仅有军事,还有许多其他方面,郝连旻重用读书之人,就是为了让大乾大突勒国不仅仅军事强大,也要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改变过去的风貌,他还把一些中原的书籍翻译成突勒语,让突勒大臣以及贵族子弟学习。
郝连旻经常对大臣说,当年北胡与大雍虽然都有胜负,但是最终被大雍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雍有完善的制度,有很高的文化,因此突勒要学习中原的长处,取长补短,这样突勒才能有万世的基业,决不能只是打打杀杀。
郝连旻以后还规定部落世选除了要考教骑射与兵法之外,也要考教文化,不能有偏颇。一本又一本中原的典籍翻译成突勒语,突勒大臣与贵族的文化水平在这几年迅速提高。
这其中仆散宗弼就带的好头,他努力学习文化,经常与汉人与海东人中的文人往来,一点也看不出他曾经是带兵打仗的勇将,在他与大贺钦德的努力之下,突勒与草原各部与大乾大突勒国朝廷关系日益紧密,而且他们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让草原这几年迅速恢复安定,发展生产,牛羊马匹都逐渐增多,这其中不少的思想就有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
但是除了有中原文化的借鉴,突勒本身的游牧文化也有发展,原本口头传播的东西有了文字可以记录,也诞生了不少草原上的诗人与文人,有人用突勒文写成了一部草原的史书,记载了草原从北胡到突勒的历史演变,这部原本是纯粹民间私人的著作,却保留下多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大批突勒人的林牙进入朝廷,他们负责起草突勒文的诏令,负责,整理突勒文的图书,而且郝连旻还召集他们又编了不少的书籍,有翻译自中原的书籍,也有记载突勒本身东西的书籍。
文化是有利的武器,普及文化可以提高自身的实力,郝连旻要百官读书识字就是要提高大乾大突勒国整体的素质,这些年来的变化也许中原不看在眼里,但是泰卢国以及西域诸国还是感觉到的,尤其西域诸国,把大乾这些年的变化看在眼里。从西域到永兴府的的道路初步修建完成,一路之上的驿站也开始动工,来往商旅变多了,永兴府越来越热闹。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危机,王芳远下令与大乾边境暗中加强戒备,同时在边境加固城防。郝连旻得知了王芳远这些作为,哈哈一笑,派人去给王芳远说,说他与王芳远是丈人与女婿的关系,王芳远就是他半个儿子,他又怎么会攻打泰卢国呢?
得到这封信,王芳远揪着的心才有所放下。而此时的中原朱万荣大军被虞昌勖击败,没能拿下潞州,而大魏精锐之师也损失大半,面对虞昌勖不得不采取守势。
朱万荣知道如果河东不除,终究是他大魏的祸患,但是虞昌勖的军队都是百战之军,实力很强,又得到云州与代州之间的部族支持,他们每年给虞昌勖提供不少战马,而朱万荣地处中原,战马奇缺,不得不去突勒买马,但是这正是郝连旻赚钱的好时机,一匹战马的价格要五十到八十贯铜钱不等,每年战马就要花费大魏不少的金钱。
而这些钱全部归入大乾的国库,郝连旻将每年买马的收入放入国库之中,有时允许朱万荣用粮食代替金钱,也将得到的粮食全部放入府库之中。而给朱万荣的马,则是次等马。突勒人打仗时,一人最起码三匹马,一匹马为驮马,驮物资的,一匹为走马,平时行军所用,一匹为战马,那是作战时候骑的。而给朱万荣的马,基本是走马,可能还有驮马,但是精良的战马一匹也没有,郝连旻还特地下令,不准将好马出售给其他政权。
虽说有些吃亏,但是朱万荣还是需要购买突勒的马匹,还有就是党弗的马匹,以此补充军用。定难军节度使也利思谏知道自己的地盘早已经被其他人看上了,为了自保,因而与大魏结盟,对大魏称臣,而朱万荣也封他为朔方王。
还有一个人也是向大魏称臣,为大魏提供马匹,虽然数量不多,他就是朔方军节度使裴逊,他自从朱万荣救他一命之后,也对朱万荣称臣,并且每年也给朱万荣提供一部分马匹,只不过因为灵州去往中原的道路被李文通的地盘隔断,因此是与党弗进贡的马匹一起去的中原。
此时的灵州是一座孤城,朔方军原本控制灵州,盐州,丰州,如今盐州在李文通手中,丰州已经被突勒控制,突勒还占据河套地区,时时也威胁着他,不时突勒丰州的守军就会出来到他的地盘来捣乱。不过裴逊倒也不弱,几次都震慑住来捣乱的突勒人,而突勒丰州刺史也得到郝连旻的命令,约束下属军队不要滋事。
鞠文泰此次入朝担任参知政事,给郝连旻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改变突勒军队抢劫的风俗,要有严格的军纪,这不仅仅是要约束御帐亲军,应当约束所有的突勒军队。郝连旻觉得十分有理,下令以后大军出动,各军粮草除了兵士自备之外,国家也会承担一部分,并且禁止劫掠。
因为郝连旻的严令,各边境守军将领严格约束部下,不能再容许他们出去劫掠边境的百姓。郝连旻也意识到了,要想一统天下,没有严格的军纪是不可以的,同时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理天下,行军打仗也要注意收拾人心。
鞠文嘉在西域这些年,西域各国在他的努力之下,对突勒的印象大为改观,每年贡赋不绝,鞠文嘉离开时,有一些西域国家的君主亲自前来挽留,但是鞠文嘉说皇命难违,还是要去赴任。
其实让鞠文嘉来担任参知政事是韩若冰与郝连熙共同举荐的,郝连熙与鞠文嘉曾经一起共事,自然知道此人的本事,而韩若冰是觉得他需要除了大模翰之外,还需要一个助手,因为毕竟大模翰毕竟年纪不小了。
大乾的制度,大模翰和鞠文嘉虽然一个有同平章事,另外一个有参知政事的头衔,能够参与国政的决策,但是机要的军国大事一般还是只有突勒宰相可以参与决策,韩若冰是因为郝连旻的信任才得以参与机要的军国大事。郝连旻有意扩大能参与决策之人的规模,一来防止相权过于集中,二来也是集思广益。
鞠文嘉虽说是高昌人,但是博览群书,而郝连旻急切需要这样的人来帮助他治理大乾,一个没有文化为祭奠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鞠文嘉一来除了帮助韩若冰处理海东人与汉人的政务之外,还有就是与韩若冰负责制定礼乐制度。
国家大事不仅仅有军事,还有许多其他方面,郝连旻重用读书之人,就是为了让大乾大突勒国不仅仅军事强大,也要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改变过去的风貌,他还把一些中原的书籍翻译成突勒语,让突勒大臣以及贵族子弟学习。
郝连旻经常对大臣说,当年北胡与大雍虽然都有胜负,但是最终被大雍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雍有完善的制度,有很高的文化,因此突勒要学习中原的长处,取长补短,这样突勒才能有万世的基业,决不能只是打打杀杀。
郝连旻以后还规定部落世选除了要考教骑射与兵法之外,也要考教文化,不能有偏颇。一本又一本中原的典籍翻译成突勒语,突勒大臣与贵族的文化水平在这几年迅速提高。
这其中仆散宗弼就带的好头,他努力学习文化,经常与汉人与海东人中的文人往来,一点也看不出他曾经是带兵打仗的勇将,在他与大贺钦德的努力之下,突勒与草原各部与大乾大突勒国朝廷关系日益紧密,而且他们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让草原这几年迅速恢复安定,发展生产,牛羊马匹都逐渐增多,这其中不少的思想就有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
但是除了有中原文化的借鉴,突勒本身的游牧文化也有发展,原本口头传播的东西有了文字可以记录,也诞生了不少草原上的诗人与文人,有人用突勒文写成了一部草原的史书,记载了草原从北胡到突勒的历史演变,这部原本是纯粹民间私人的著作,却保留下多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大批突勒人的林牙进入朝廷,他们负责起草突勒文的诏令,负责,整理突勒文的图书,而且郝连旻还召集他们又编了不少的书籍,有翻译自中原的书籍,也有记载突勒本身东西的书籍。
文化是有利的武器,普及文化可以提高自身的实力,郝连旻要百官读书识字就是要提高大乾大突勒国整体的素质,这些年来的变化也许中原不看在眼里,但是泰卢国以及西域诸国还是感觉到的,尤其西域诸国,把大乾这些年的变化看在眼里。从西域到永兴府的的道路初步修建完成,一路之上的驿站也开始动工,来往商旅变多了,永兴府越来越热闹。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