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中的顶梁柱 社里的手艺人
第一节父母终日劳作爷奶提前退休
父亲20岁那年,由父亲的表哥(也是我的亲大姨夫)做媒,把他的三小姨子(就是我的母亲)介绍给了父亲,也许是缘分吧,母亲没嫌弃父亲腿瘸,同意了,父亲对母亲也很满意。父亲21岁把18岁的母亲娶回家,母亲是少有的贤妻良母,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家里家外地尽力劳作,成了父亲的坚实臂膀,父亲娶了母亲,是他一辈子的幸福。父母结婚后,母亲和父亲共同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家里又多了一个劳动力。父亲是一个孝顺的人,他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孝敬岳父岳母,只要母亲的娘家或亲戚用到父亲帮忙,父亲都尽力去做,不计任何报酬,这一点,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父母和爷奶一共过了十年,在这期间妈妈生了四个姐姐,父母始终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母亲克服一切困难和父亲一同挣钱养家,致使爷奶一直没有到生产队去干活,十年中,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父母身上。
第二节无师自学手艺有志争做能人
父亲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在他的大半生时间里,都凭着他的悟性和一点儿文化知识,对任何事物都乐于研究,细致推敲其制造工艺c性能c保养c维修,并敢于创新,父亲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自学了木匠c铁匠c泥瓦匠c钳工c石匠c钟表匠c锔锅锔缸c机械维修等多门手艺,在那个年代能集这些技术于一身的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充分说明了父亲的聪明和勤劳,我常惊叹,这背后有着父亲怎样的付出啊!当年父亲为村里和乡里解决了很多难题,深受大家的敬佩,成了当时农村传奇性的人物。
父亲学成了木匠手艺。
父亲从小就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遇事爱琢磨。他善于观察木匠师傅做木工活的细节,回到家就模仿制作一些简单的木制用品,如坯模具c酱模具c木头凳子c木头叉子c木头锨等家庭常用的工具。后来父亲又细心观察木匠如何下料c凿铆c加楔子c打腻子c打磨c刷漆等,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父亲自己学会了木匠的全部手艺,25岁就能制作门窗c木箱c木柜c马槽c木头推车等。
父亲学会了洋铁活儿。
洋铁活儿,就是现在的薄铁加工,那时老百姓把白色的薄铁称作洋铁。父亲学洋铁活儿,是被生活所迫。因为家里发生这样一件事,让父亲下决心学洋铁活的。
大姐出生的第8天,接生婆来要2元钱接生费,当时父母虽然是家里的劳力,但手里分文没有,爷爷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父母在生产队劳动一年,除了一家人的口粮和各种费用,也能挣些儿钱,但生产队平时不开支,都是年末开支。每到年末时爷爷就去生产队支回父母挣的钱,由他自己保管和支配。爷爷对接生婆说接生钱由父亲支付。父亲说没有钱给,爷爷就大作大闹,孝顺的父母为了让爷爷消气,就跪到爷爷面前给爷爷赔礼,答应承担这笔接生费用,这样才平息这场“家庭战争”,父母又商量接生婆以后挣钱一定给她。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父亲,他感到和爷爷这样喜欢钱的老人在一起过日子,手里没有钱是不行的。父亲决定学样挣钱的手艺,挣点零花钱填补家用。他发现外村来做洋铁活儿的人挺挣钱的,就决定学做洋铁活儿。
在那时候要学门手艺实在太难了,不要说没有老师啦,就缺少辅助工具,如铁剪子c直角尺c圆规c锥子c漏子c扁铲等都够难为人的,因为这些东西在那时都没地方卖,父亲就自己琢磨着做。焊薄铁要用盐酸或硫酸除去铁的氧化层,盐酸和硫酸是一大难题,父亲骑自行车到80里地的县城,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通过熟人才打听到卖盐酸的地方,买了一小瓶。
这些工具中最难办到的是烙铁。走遍县城都没买到烙铁,父亲就和本村的王树研究自己做烙铁。冬天他俩和一块泥,在泥上面扣一个烙铁形状的坑,放到外面冻实后,拿回仓房,把铜丝烧化成的铜水倒入扣好的烙铁坑里,这下可遭啦!“咣”地一声巨响,冻泥块被炸得粉碎,铜水四溅,父亲和猎户躲得快,不然眼睛都得被铜水烫瞎,但衣服都烫着了,仓房屋顶的高粱秆子天棚也被铜水烫着了,呼呼冒烟,他俩急忙用水救火,多亏水充足,才没引起火灾。后来父亲明白了爆炸的原因,就把泥块烘干后扣坑,铸成了烙铁。
父亲自己做了圆规c锥子c直角尺,凑齐了其他几种工具,就学着洋铁匠的做活程序,除锈c涂抹盐酸c烙铁擦松香c化焊锡c粘焊,练习做洋铁盆c水舀子c铁搓子c水桶等。父亲在学习阶段想做广告,有的产品不挣钱都往外卖,所以逐渐地做出的洋铁制品供不应求,这样父亲就能靠洋铁活儿挣些钱了。父亲除了做定型洋铁制品外,也给漏水的铁盆c水桶用焊锡补漏,方便了本村的农户,价格也比外村的洋铁匠的价格低。就这样,父亲成了村里唯一的洋铁匠儿。每到逢年过节,我们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送盆取桶的,家里有时存近百个盆和十几只水桶,父亲起早贪晚地焊也焊不过来,这些盆和桶都是亲戚朋友邻居的活,父亲从来都不收钱,这些零活只有到外村才收钱。
在“贫下中农最爱穷,越穷越光荣”的年代,穷死也不让老百姓搞副业,做点儿小买卖,都说是搞资本主义。因此父亲不敢明目张胆地出去做洋铁活挣钱。生产队不忙时,父亲就起早带着干粮,用扁担挑着做洋铁活儿的工具,偷偷地到外村去挣钱,晚上很晚才回来。听父亲说最辛苦的不是做活儿,而是挑着四五十斤重工具及箱子c小煤炉子走路。听母亲说远道没轻载,父亲每天晚上回来都非常疲惫,肩膀都磨得又红又肿,有时候都起了血泡。父亲遇到离家远,活多贪晚没做完,没有体力往回走就到该村的生产队留宿。给谁家做活就顺便在他家吃一口饭,即使做很多活也不能要钱了。父亲这样一直坚持好几年,后来攒点钱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买台自行车可比现在买台轿车要轰动,因为村里还没有人买自行车呢。买自行车是父亲最大的愿望,因为有了自行车,出去做洋铁活儿就不用承受扁担压肩的痛苦,能节省很多体力和走路的时间。
父亲学成了铁匠。
铁匠不是做薄铁加工的,而是做厚铁活的,就是用火把铁烧红变软,把它打造成所需的物件。我们村离城里远,到城里买些铁质用具很不方便,父亲就琢磨自己搭个红炉,做一些铁匠的活儿。
父亲在仓房里用砖搭起了红炉,自己做个风箱(后来被他自制的手摇风轮所取代),父亲骑自行车到码头买来一些优质煤,就开始练习打铁,父亲从马掌钉c二齿子c三爪挠钩等形状简单容易锻造的铁器练起,逐渐练会了形状复杂的铁制品。父亲打铁的技术越来越高,就连锥柄c铁剪子等难度大的都做得非常漂亮。我无法忘记在炎热的夏天,父亲急促地轮动大铁锤,猛劲地砸向铁砧子上的那块烧红的铁块,单薄的身体青筋暴漏,而这时正是炉火纯青,煤火释放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红红的炉火把父亲的脸烤成了紫红色,汗水湿透了父亲的衣裤。父亲有了红炉,很多活都能做了。为了解决原材料的问题,父亲经常骑自行车到县城废旧市场买些废旧的铁板c铁块c钢筋等,一次能驮回一百七八十斤,作为锻造其他东西的原料。记得有一年腊月母亲让父亲到城里给自己买套布料,让他做一套新衣服,因为父亲的衣服都太旧了,可父亲晚上回来根本没买布料,把买布料的钱买了一大堆破铁,弄得母亲哭笑不得。
父亲自己学会了钳工手艺。
父亲动手能力强,自己为了方便做各种活,自制了拉杆式木钻,后来又买了一把手摇钻,手摇钻是应用轮轴的工作原理,用手摇动一个15厘米的带齿轮盘,通过轮盘齿轮与钻杆上的小齿轮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钻杆转动,用肩膀顶住钻尾施加压力。这把手摇钻非常精致漂亮,我喜欢,它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好玩具,它也是父亲的心肝宝贝儿,更是位我们家养家糊口的功臣,父亲用这把手摇钻干的活不计其数,记不清有多少次父亲的肩头被它磨出血泡。
父亲用红炉锻造出扁铲c铳子c漏子,又买了几把形状各异的锉,这些工具父亲用起来得心应手,逐渐地成了手艺高超的钳工。
父亲自学成了瓦匠。
父亲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谁家盖房子垒院墙他都爱去帮忙,那时砖很少,都用土坯垒墙,由于父亲土坯墙垒的好,后来有的人家盖一面红(只房子的正面是用红砖砌的)房子,就找父亲去垒砖,和水泥c勾缝c抹灰c养生等他都掌握了,慢慢地父亲就自学成了瓦匠。村里没有会砌砖墙的瓦匠,父亲就有很多垒房子c搭火墙c砖火炕等活。
父亲学会了石匠手艺。
父亲见生产队缺少石头磙子(种地播种后用石头磙子要将土压实),就研究制作石头磙子。父亲生火用圆钢打造了凿石头用的大凿子c锥子c扁铲等,父亲在从事长期的铁匠工作中研究成了高温蘸火和低温淬火,为了增加工具的强度和韧性,必须给这些工具做热处理。父亲把大石头劈成小块儿,用车运回家,就在院子里做石头磙子。我们跑着玩的时候,父亲在避风的角落,带着眼镜,满身尘土和石头粉末,右手高举手锤,左手握住扁铲,一锤下去火星四溅,扁铲尖子处掉下手指甲大小的小石块,一个石头磙子父亲就得做十多天,一个磙子能卖100元钱。父亲做的石头磙子呈鸭蛋形状,非常标准,很多生产队都上门订货。
父亲学会了修理钟表。
我家有一个走发条的烟台大挂钟(依靠弹簧做动力靠齿轮传动的),使用年头多了,有时出现一些报时不准c不打点儿(老式钟用小锤打击钢条报时的方法俗称打点儿)c乱打点c连续打点儿等毛病,当时村里没人会修,父亲就自己研究,父亲自己做了一套修理钟表的小工具,凭着他钻进儿,真就研究明白了,逐渐地父亲就给亲戚朋友c街坊邻居修理钟表了,从不收费。每到过年前十多天,我家墙上c箱子和柜子上,都是钟,白天一个接一个地打点儿,没完没了,象公鸡报晓一样,可热闹啦。晚上,就不敢让这些钟走了,否则我们一家人无法睡觉了。父亲忙完一天的活计,还顶着疲惫贪晚修理这些钟表,有时我睡醒一觉了父亲还在忙着修钟表。
父亲学会了锔锅锔缸。
东北人过日子装水和腌酸菜都得用大缸,锅更离不开了,农村做饭一日三餐都得用锅。缸和锅都很爱坏,裂了就不能用了,也不能扔,因为日子都困难,没钱买,只能找人锔上再用。我们村没有人会锔锅锔缸,大缸和锅坏了,就得等外来锔锅锔缸的人来给处理。父亲看锔锅锔缸如此不方便,就想研究锔锅锔缸。自己家的锅和缸坏了,父亲就自己锔,经过几次练习,终于学成了。这事是瞒不住的,很多人都上门请父亲去锔锅锔缸,父亲都有求必应,从不收费。父亲只有到外村做洋铁活儿时,带着锔锅锔缸的工具,碰上这样的活儿,才适当地收点费用,但也比其他锔锅锔缸的人收的低多了,有时看见困难的家庭,父亲就不要钱了,赢得的是人家的千恩万谢。
父亲学会了修理四轮车。
1982年生产队解体,我家买了一台四轮车,当时是全乡的第一台四轮车。父亲用四轮车种地的实验成功后,就决定把车继续养下去,47岁的父亲刚接触四轮车,维修成了难题,那时车出现毛病后,根本找不到人来维修,赶上种地c封垄和秋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这时母亲就开始埋怨父亲,不该买四轮车种地。父亲也是急得没辙,就放大胆子自己拆卸,那时我也围前围后地跟着父亲研究。父亲可真厉害,两三年的光景,就把四轮车的常见故障都摸清了,并能自己维修。又过两年,父亲就成了四轮车维修的高级技师,父亲做了一套修车的专用工具,就连发动机c变速箱c后桥等大修的项目都能完成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父亲20岁那年,由父亲的表哥(也是我的亲大姨夫)做媒,把他的三小姨子(就是我的母亲)介绍给了父亲,也许是缘分吧,母亲没嫌弃父亲腿瘸,同意了,父亲对母亲也很满意。父亲21岁把18岁的母亲娶回家,母亲是少有的贤妻良母,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家里家外地尽力劳作,成了父亲的坚实臂膀,父亲娶了母亲,是他一辈子的幸福。父母结婚后,母亲和父亲共同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家里又多了一个劳动力。父亲是一个孝顺的人,他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孝敬岳父岳母,只要母亲的娘家或亲戚用到父亲帮忙,父亲都尽力去做,不计任何报酬,这一点,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父母和爷奶一共过了十年,在这期间妈妈生了四个姐姐,父母始终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母亲克服一切困难和父亲一同挣钱养家,致使爷奶一直没有到生产队去干活,十年中,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父母身上。
第二节无师自学手艺有志争做能人
父亲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在他的大半生时间里,都凭着他的悟性和一点儿文化知识,对任何事物都乐于研究,细致推敲其制造工艺c性能c保养c维修,并敢于创新,父亲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自学了木匠c铁匠c泥瓦匠c钳工c石匠c钟表匠c锔锅锔缸c机械维修等多门手艺,在那个年代能集这些技术于一身的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充分说明了父亲的聪明和勤劳,我常惊叹,这背后有着父亲怎样的付出啊!当年父亲为村里和乡里解决了很多难题,深受大家的敬佩,成了当时农村传奇性的人物。
父亲学成了木匠手艺。
父亲从小就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遇事爱琢磨。他善于观察木匠师傅做木工活的细节,回到家就模仿制作一些简单的木制用品,如坯模具c酱模具c木头凳子c木头叉子c木头锨等家庭常用的工具。后来父亲又细心观察木匠如何下料c凿铆c加楔子c打腻子c打磨c刷漆等,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父亲自己学会了木匠的全部手艺,25岁就能制作门窗c木箱c木柜c马槽c木头推车等。
父亲学会了洋铁活儿。
洋铁活儿,就是现在的薄铁加工,那时老百姓把白色的薄铁称作洋铁。父亲学洋铁活儿,是被生活所迫。因为家里发生这样一件事,让父亲下决心学洋铁活的。
大姐出生的第8天,接生婆来要2元钱接生费,当时父母虽然是家里的劳力,但手里分文没有,爷爷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父母在生产队劳动一年,除了一家人的口粮和各种费用,也能挣些儿钱,但生产队平时不开支,都是年末开支。每到年末时爷爷就去生产队支回父母挣的钱,由他自己保管和支配。爷爷对接生婆说接生钱由父亲支付。父亲说没有钱给,爷爷就大作大闹,孝顺的父母为了让爷爷消气,就跪到爷爷面前给爷爷赔礼,答应承担这笔接生费用,这样才平息这场“家庭战争”,父母又商量接生婆以后挣钱一定给她。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父亲,他感到和爷爷这样喜欢钱的老人在一起过日子,手里没有钱是不行的。父亲决定学样挣钱的手艺,挣点零花钱填补家用。他发现外村来做洋铁活儿的人挺挣钱的,就决定学做洋铁活儿。
在那时候要学门手艺实在太难了,不要说没有老师啦,就缺少辅助工具,如铁剪子c直角尺c圆规c锥子c漏子c扁铲等都够难为人的,因为这些东西在那时都没地方卖,父亲就自己琢磨着做。焊薄铁要用盐酸或硫酸除去铁的氧化层,盐酸和硫酸是一大难题,父亲骑自行车到80里地的县城,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通过熟人才打听到卖盐酸的地方,买了一小瓶。
这些工具中最难办到的是烙铁。走遍县城都没买到烙铁,父亲就和本村的王树研究自己做烙铁。冬天他俩和一块泥,在泥上面扣一个烙铁形状的坑,放到外面冻实后,拿回仓房,把铜丝烧化成的铜水倒入扣好的烙铁坑里,这下可遭啦!“咣”地一声巨响,冻泥块被炸得粉碎,铜水四溅,父亲和猎户躲得快,不然眼睛都得被铜水烫瞎,但衣服都烫着了,仓房屋顶的高粱秆子天棚也被铜水烫着了,呼呼冒烟,他俩急忙用水救火,多亏水充足,才没引起火灾。后来父亲明白了爆炸的原因,就把泥块烘干后扣坑,铸成了烙铁。
父亲自己做了圆规c锥子c直角尺,凑齐了其他几种工具,就学着洋铁匠的做活程序,除锈c涂抹盐酸c烙铁擦松香c化焊锡c粘焊,练习做洋铁盆c水舀子c铁搓子c水桶等。父亲在学习阶段想做广告,有的产品不挣钱都往外卖,所以逐渐地做出的洋铁制品供不应求,这样父亲就能靠洋铁活儿挣些钱了。父亲除了做定型洋铁制品外,也给漏水的铁盆c水桶用焊锡补漏,方便了本村的农户,价格也比外村的洋铁匠的价格低。就这样,父亲成了村里唯一的洋铁匠儿。每到逢年过节,我们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送盆取桶的,家里有时存近百个盆和十几只水桶,父亲起早贪晚地焊也焊不过来,这些盆和桶都是亲戚朋友邻居的活,父亲从来都不收钱,这些零活只有到外村才收钱。
在“贫下中农最爱穷,越穷越光荣”的年代,穷死也不让老百姓搞副业,做点儿小买卖,都说是搞资本主义。因此父亲不敢明目张胆地出去做洋铁活挣钱。生产队不忙时,父亲就起早带着干粮,用扁担挑着做洋铁活儿的工具,偷偷地到外村去挣钱,晚上很晚才回来。听父亲说最辛苦的不是做活儿,而是挑着四五十斤重工具及箱子c小煤炉子走路。听母亲说远道没轻载,父亲每天晚上回来都非常疲惫,肩膀都磨得又红又肿,有时候都起了血泡。父亲遇到离家远,活多贪晚没做完,没有体力往回走就到该村的生产队留宿。给谁家做活就顺便在他家吃一口饭,即使做很多活也不能要钱了。父亲这样一直坚持好几年,后来攒点钱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买台自行车可比现在买台轿车要轰动,因为村里还没有人买自行车呢。买自行车是父亲最大的愿望,因为有了自行车,出去做洋铁活儿就不用承受扁担压肩的痛苦,能节省很多体力和走路的时间。
父亲学成了铁匠。
铁匠不是做薄铁加工的,而是做厚铁活的,就是用火把铁烧红变软,把它打造成所需的物件。我们村离城里远,到城里买些铁质用具很不方便,父亲就琢磨自己搭个红炉,做一些铁匠的活儿。
父亲在仓房里用砖搭起了红炉,自己做个风箱(后来被他自制的手摇风轮所取代),父亲骑自行车到码头买来一些优质煤,就开始练习打铁,父亲从马掌钉c二齿子c三爪挠钩等形状简单容易锻造的铁器练起,逐渐练会了形状复杂的铁制品。父亲打铁的技术越来越高,就连锥柄c铁剪子等难度大的都做得非常漂亮。我无法忘记在炎热的夏天,父亲急促地轮动大铁锤,猛劲地砸向铁砧子上的那块烧红的铁块,单薄的身体青筋暴漏,而这时正是炉火纯青,煤火释放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红红的炉火把父亲的脸烤成了紫红色,汗水湿透了父亲的衣裤。父亲有了红炉,很多活都能做了。为了解决原材料的问题,父亲经常骑自行车到县城废旧市场买些废旧的铁板c铁块c钢筋等,一次能驮回一百七八十斤,作为锻造其他东西的原料。记得有一年腊月母亲让父亲到城里给自己买套布料,让他做一套新衣服,因为父亲的衣服都太旧了,可父亲晚上回来根本没买布料,把买布料的钱买了一大堆破铁,弄得母亲哭笑不得。
父亲自己学会了钳工手艺。
父亲动手能力强,自己为了方便做各种活,自制了拉杆式木钻,后来又买了一把手摇钻,手摇钻是应用轮轴的工作原理,用手摇动一个15厘米的带齿轮盘,通过轮盘齿轮与钻杆上的小齿轮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钻杆转动,用肩膀顶住钻尾施加压力。这把手摇钻非常精致漂亮,我喜欢,它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好玩具,它也是父亲的心肝宝贝儿,更是位我们家养家糊口的功臣,父亲用这把手摇钻干的活不计其数,记不清有多少次父亲的肩头被它磨出血泡。
父亲用红炉锻造出扁铲c铳子c漏子,又买了几把形状各异的锉,这些工具父亲用起来得心应手,逐渐地成了手艺高超的钳工。
父亲自学成了瓦匠。
父亲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谁家盖房子垒院墙他都爱去帮忙,那时砖很少,都用土坯垒墙,由于父亲土坯墙垒的好,后来有的人家盖一面红(只房子的正面是用红砖砌的)房子,就找父亲去垒砖,和水泥c勾缝c抹灰c养生等他都掌握了,慢慢地父亲就自学成了瓦匠。村里没有会砌砖墙的瓦匠,父亲就有很多垒房子c搭火墙c砖火炕等活。
父亲学会了石匠手艺。
父亲见生产队缺少石头磙子(种地播种后用石头磙子要将土压实),就研究制作石头磙子。父亲生火用圆钢打造了凿石头用的大凿子c锥子c扁铲等,父亲在从事长期的铁匠工作中研究成了高温蘸火和低温淬火,为了增加工具的强度和韧性,必须给这些工具做热处理。父亲把大石头劈成小块儿,用车运回家,就在院子里做石头磙子。我们跑着玩的时候,父亲在避风的角落,带着眼镜,满身尘土和石头粉末,右手高举手锤,左手握住扁铲,一锤下去火星四溅,扁铲尖子处掉下手指甲大小的小石块,一个石头磙子父亲就得做十多天,一个磙子能卖100元钱。父亲做的石头磙子呈鸭蛋形状,非常标准,很多生产队都上门订货。
父亲学会了修理钟表。
我家有一个走发条的烟台大挂钟(依靠弹簧做动力靠齿轮传动的),使用年头多了,有时出现一些报时不准c不打点儿(老式钟用小锤打击钢条报时的方法俗称打点儿)c乱打点c连续打点儿等毛病,当时村里没人会修,父亲就自己研究,父亲自己做了一套修理钟表的小工具,凭着他钻进儿,真就研究明白了,逐渐地父亲就给亲戚朋友c街坊邻居修理钟表了,从不收费。每到过年前十多天,我家墙上c箱子和柜子上,都是钟,白天一个接一个地打点儿,没完没了,象公鸡报晓一样,可热闹啦。晚上,就不敢让这些钟走了,否则我们一家人无法睡觉了。父亲忙完一天的活计,还顶着疲惫贪晚修理这些钟表,有时我睡醒一觉了父亲还在忙着修钟表。
父亲学会了锔锅锔缸。
东北人过日子装水和腌酸菜都得用大缸,锅更离不开了,农村做饭一日三餐都得用锅。缸和锅都很爱坏,裂了就不能用了,也不能扔,因为日子都困难,没钱买,只能找人锔上再用。我们村没有人会锔锅锔缸,大缸和锅坏了,就得等外来锔锅锔缸的人来给处理。父亲看锔锅锔缸如此不方便,就想研究锔锅锔缸。自己家的锅和缸坏了,父亲就自己锔,经过几次练习,终于学成了。这事是瞒不住的,很多人都上门请父亲去锔锅锔缸,父亲都有求必应,从不收费。父亲只有到外村做洋铁活儿时,带着锔锅锔缸的工具,碰上这样的活儿,才适当地收点费用,但也比其他锔锅锔缸的人收的低多了,有时看见困难的家庭,父亲就不要钱了,赢得的是人家的千恩万谢。
父亲学会了修理四轮车。
1982年生产队解体,我家买了一台四轮车,当时是全乡的第一台四轮车。父亲用四轮车种地的实验成功后,就决定把车继续养下去,47岁的父亲刚接触四轮车,维修成了难题,那时车出现毛病后,根本找不到人来维修,赶上种地c封垄和秋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这时母亲就开始埋怨父亲,不该买四轮车种地。父亲也是急得没辙,就放大胆子自己拆卸,那时我也围前围后地跟着父亲研究。父亲可真厉害,两三年的光景,就把四轮车的常见故障都摸清了,并能自己维修。又过两年,父亲就成了四轮车维修的高级技师,父亲做了一套修车的专用工具,就连发动机c变速箱c后桥等大修的项目都能完成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