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事迹乡村传颂 品行老幼赞扬
第一节违反规定贴挂钱
父亲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虽说已经过去50多年,但至今还被农村老家的人传颂着。
当时正是“破四旧”,“立四新”之际,政府提倡过“革命化春节”,不让贴年画c对联和挂钱。大队及公社都成立了检查组,挨家挨户检查,违反者严办。父亲喜欢塑造节日的气氛,他总觉得这样的规定有些“过”,年画c挂钱c对联每年过年都贴习惯了,过年啥也不贴没有一点儿过年的气氛。于是他就想:年画对联不贴,设计一种新版挂钱贴上看行不行。
那年腊月26日,公社检查组大队人马来了,发现我家满屋是挂钱,立即勃然大怒。父亲指着挂钱说:各位领导,你们看看我挂钱上的字,是“毛zhu席万岁和g一ng产党万岁”!周围都是向日葵,寓意是葵花朵朵向太阳,幸福不忘毛zhu席,翻身不忘共chan党!父亲一番话把所有检查人员都说乐了,大家一致决定,这样的挂钱可以贴,贴多少都没事!检查组临走时还夸父亲这种宣传方式独特,符合过“革命化春节”的要求。
这事儿马上就传开了,人人都称赞父亲的聪明才智,都到我家来买挂钱。次年父亲就抠很多这两版的挂钱,让姐姐们公开去卖,这回也没人管了,结果全村都贴了我家的挂钱。就这样,父亲在“大破四旧”c提倡过“革命化春节’的几年中,仍然抠挂钱c贴挂钱c买挂钱。
第二节土瓦匠建设大礼堂
1972年公社要建一个三层楼高的砖混结构的大礼堂,当时缺少瓦匠,公社就到各个村上去征集,父亲被村里推荐到公社。这样高难的活儿一般成手瓦匠都不敢接,这对父亲一个土瓦匠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挣钱养家,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接了这活儿,他和其他三个城里的专业瓦匠一同垒砖墙,每人负责大礼堂的一个角,从基础开始往上垒砖,墙角难度很大,需要照顾两面墙的平面度,受三条线的约束,这么高的墙没有一般的技术的瓦匠是难以达到标准的。
当时60岁的姥爷在工地当力工,和年轻人一样搬砖c筛运沙子,他看见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砌砖的父亲非常担心,怕父亲没有这技术,也心疼父亲。他和母亲说,别让父亲修大礼堂了,他身体太单薄了,再说他也没干过这活,干不好咋办?
实践证明,姥爷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的活儿让其他瓦匠非常吃惊,土瓦匠的技术达到了专业水准,父亲垒的墙非常标准,父亲受到了公社负责人的高度赞扬,这件事在我们公社范围内很快就传开了,父亲成了很有名的“瓦匠”c“洋铁匠”c“木匠”,传闻中又有些夸大父亲,这样就有些“传奇”色彩了。
1982年我刚上初中,我们新生开学典礼和看电影《少林寺》,就在公社的大礼堂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大房子,电影院上下两层能坐下3000多人,在构成它的一砖一瓦里,有父亲的智慧与汗水,我仰望着高高的大礼堂,对父亲产生了无限敬意,身为他的儿子我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第三节生产队的修理能手
父亲为生产队修洋车。
当时生产队的社员一般都没什么文化,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讲什么科学,都以原始c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生产队的胶皮轱辘马车c牛车大家称洋车,虽说就一根轴两个轴承,再没什么复杂的了,可坏了就没辙,谁也不肯尝试研究,非得请外面的技术人员修不可,当时这样的技术员很少,修车需要排号,队长一看太耽误事了,就让父亲研究,父亲仔细看了安装车轱辘的内部构造,点炉打铁做了几样工具,就能给马车更换轴承c调整c加垫c保养打黄油了,当时队里的社员们知道父亲能修洋车了,都佩服得不得了。
父亲为生产队修打米机c榨油机c粉碎机等。
打米机的问世,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工业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在没有打米机之前,吃面都是用人推碾子拉磨,吃米用捣米的器具,父亲说整天人们为吃饭浪费很大的力气。打米机五分钟就能打出一个人几天的捣米碾面的工作量,人们再也不用为吃而付出那些辛苦了。打米机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用着非常好,但由于当时人们不会使用和保养,致使经常出毛病,出毛病也是等外来的技术员修,也是排号维修。队长又找父亲研究维修打米机,当时父亲没有接触过比洋车轱辘更先进的设备,仗着胆子把打米机拆开了,摆了一屋子,认真研究其构造和装配,研究几次就研究通了,父亲还能告诉操作打米机的人正确的操作方法c简单的保养和注意事项,这可为生产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事很快又传开了。我们村有12个生产队,其他生产队的打米机出问题都来请父亲,父亲怕耽误队里的活,耽误挣工分,就利用早晨或晚上去给修理。
后来生产队又进了榨油机c玉米面面条机(当时人们把玉米面面条称作粗粮细作)c粉碎机c铡草机等都由父亲维修保养。
第四节农业机械化的领头人
父亲买四轮车。
我家是我们乡第一户买四轮车的。1982年冬天生产队解体,农村搞个体经营,马牛驴骡等耕地的畜力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抓阄分马那天父亲抓了一匹二等马,当场就让给了别人。父亲回家后母亲给他一通埋怨,说没马就没法种地了。父亲说:我不愿意养马,因为马到冬天没什么活时也得喂养它,人半夜起来都得喂马,时间久了人身体都弄垮了。养马有风险,马得病了治不过来就伤财了,再说马有老的时候,到时候就干不动活了,还有用马干活,控制不好马还容易伤人。我们都知道,父亲小时候就被马把腿踢折了,父亲对马总是敬而远之。
不久父亲去了白城市机械厂,了解了白城产的四轮车后,决定买一辆四轮车种地。白城市机械厂负责销售的人说他们厂在肇源设有经销处,肇源离我们家近,可到肇源去买车。1983年3月16日,当二姐夫把一辆崭新的红色四轮车从肇源县开回家的时候,院子里面已经站满了人。
“我不信这样沉的大铁疙瘩能种地,还不得把地压梆硬啊?能长出庄稼来吗?”
“杨铁匠就喜欢铁,四千来块钱买回这么个家伙来,能行吗?种不了地能把车退回去吗?
“这下杨铁匠可要粘包儿。”
。。。。。。。
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七嘴八舌地乱说一气,母亲非常上火,父亲听着大伙的议论,只是笑,不做任何回应。
父亲生火打造了两个结实的大铁犁,开春后他就领着姐姐们开四轮车去废旧的树带开荒地,一共开了两晌多地。父亲讲科学,种地肯用化肥,秋天我家院子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我家四垧地打了四万多斤粮食,乡里开表彰大会,父亲戴着大红花上台领奖,得了一个“小康光荣之家”的牌匾!父亲用实际粮食产量驳倒了“大铁疙瘩不能种地”的错误观点,为农村实现机械化带个好头儿。
父亲研制旋耕犁。
父亲通过几年的实践,觉得用人扶犁耕地速度太慢,还浪费人力,他总想用车直接带着犁耕地而不用人扶犁,但始终没想出具体的办法。1988年我放寒假回家,父亲又和我说出了他的想法,我当时已经在学机械制图了,我给父亲当参谋,并画出图,让父亲按图去加工蜗轮和蜗杆,然后又画出与车体相连接的悬架的结构图。就这样,我们家在国家定型的旋耕犁没问世的前10年,就已经用上旋耕犁了。四轮车带着犁耕到地头,只要一人用手轻轻摇转蜗杆的摇柄,犁就升起来,再耕地就转动蜗杆把犁放下来,不用人扶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节约了人力。车后悬架上安装三个犁板,车一走就耕三条垄,即使车的速度和马拉犁的速度相同,工作效率都提高三倍,何况车行驶的速度是马走速度的二倍以上。因为车比马的力量大,耕地耕得深,所以大家都爱用我们家车耕地,当时用我们家车耕地的人都得提前排号,父亲整天起早贪晚地在田里给别人耕地,因为过度劳累,父亲晚上睡觉因为浑身难受直哼哼,这样的劳动强度就是年轻人也难以承受啊,何况父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父亲改制铡草机。
生产队解体以后,父亲把生产队那个电机带的坐式铡草机买回来,经过一番研究,他割短了铡草机的四条腿,重新做了加固,然后把它安装在一个自制的小铁车上,又做一个托带轮,在四轮车的动力输出轴上挂上皮带,带动铡草机运转,改装非常成功,这样父亲可以开着四轮车拉着铡草机去给用户铡草,服务上门。用四轮车带铡草机,也是父亲的发明,当时国家也没有定型产品,父亲又领先了一步。父亲铡了很多年草,为养马的农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而且价格低,村里人给予他很高地评价。每年我放寒假父亲就给我一个铡草账本,让我帮家里经管账(就是要铡草钱),我14岁就手持打狗棍,按账本上记的人家去要钱,我每到一家他们都远接近送,对我一个孩子这样热情和重视,让我判断出他们对父亲是何等地认可和尊敬。
父亲为他人义务修车。
父亲在推动农村机械化方面做了很多付出。我家养车种地的成功,加上父亲会修车,陆续诱发了很多人家买了四轮车,车出现毛病,都来找父亲维修。父亲在农村学会修车近20年里,给别人修车无数台次,每次给别人修车,我家屋里屋外造得到处是油,他自己也弄得满身c满手甚至满脸都是油污,尽管如此,他从没有挣过修车的钱,我真敬佩他,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父亲把钱看得很淡,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他做人真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父亲这样的为人村里的人能不尊敬吗?尤其他帮助过的那些人。
第五节愚公痴拉土村路变坦途
父亲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人折服,他从不会被活吓倒。我们家住在村子的高岗上,那时打井技术落后,我们西院老翟家打井没成功,他家嫌挑水路途太远,就搬走了,这院子几年都没人要,1986年村政府觉得这个院子闲置可惜,考虑到我家是产粮大户,秋天粮食放不下,就把这院子批给了我们家。他家院子比我们家院子高约3米,父亲要把这七千多立的土拉出去,实现两个院子通开一平,再盖三间大房子和几间车库。这样大的土方量,就用一台小四轮车,每车只拉两立,这得拉多长时间啊!谁听谁摇头,说父亲这么干傻。父亲一点都没动摇,他利用农闲时间领着我起早贪晚地往外运土,我们把运出的土往不平的路上垫,修路架桥功德无量啊!父亲的修路义举深受村里的好评。有人给父亲一个称号:当代愚公!
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父亲带我一共运出3500多车土,终于实现了“两院统一”的“大业”,通往其他村的路都垫的很平坦。1988年我家在新院子里盖了三间大房子和一大排车库,原来住的两间土平房做了仓房,院子大了,秋收的粮食也能放下了。这件事过去快30年了,至今还被村里人传颂和评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父亲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虽说已经过去50多年,但至今还被农村老家的人传颂着。
当时正是“破四旧”,“立四新”之际,政府提倡过“革命化春节”,不让贴年画c对联和挂钱。大队及公社都成立了检查组,挨家挨户检查,违反者严办。父亲喜欢塑造节日的气氛,他总觉得这样的规定有些“过”,年画c挂钱c对联每年过年都贴习惯了,过年啥也不贴没有一点儿过年的气氛。于是他就想:年画对联不贴,设计一种新版挂钱贴上看行不行。
那年腊月26日,公社检查组大队人马来了,发现我家满屋是挂钱,立即勃然大怒。父亲指着挂钱说:各位领导,你们看看我挂钱上的字,是“毛zhu席万岁和g一ng产党万岁”!周围都是向日葵,寓意是葵花朵朵向太阳,幸福不忘毛zhu席,翻身不忘共chan党!父亲一番话把所有检查人员都说乐了,大家一致决定,这样的挂钱可以贴,贴多少都没事!检查组临走时还夸父亲这种宣传方式独特,符合过“革命化春节”的要求。
这事儿马上就传开了,人人都称赞父亲的聪明才智,都到我家来买挂钱。次年父亲就抠很多这两版的挂钱,让姐姐们公开去卖,这回也没人管了,结果全村都贴了我家的挂钱。就这样,父亲在“大破四旧”c提倡过“革命化春节’的几年中,仍然抠挂钱c贴挂钱c买挂钱。
第二节土瓦匠建设大礼堂
1972年公社要建一个三层楼高的砖混结构的大礼堂,当时缺少瓦匠,公社就到各个村上去征集,父亲被村里推荐到公社。这样高难的活儿一般成手瓦匠都不敢接,这对父亲一个土瓦匠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挣钱养家,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接了这活儿,他和其他三个城里的专业瓦匠一同垒砖墙,每人负责大礼堂的一个角,从基础开始往上垒砖,墙角难度很大,需要照顾两面墙的平面度,受三条线的约束,这么高的墙没有一般的技术的瓦匠是难以达到标准的。
当时60岁的姥爷在工地当力工,和年轻人一样搬砖c筛运沙子,他看见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砌砖的父亲非常担心,怕父亲没有这技术,也心疼父亲。他和母亲说,别让父亲修大礼堂了,他身体太单薄了,再说他也没干过这活,干不好咋办?
实践证明,姥爷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的活儿让其他瓦匠非常吃惊,土瓦匠的技术达到了专业水准,父亲垒的墙非常标准,父亲受到了公社负责人的高度赞扬,这件事在我们公社范围内很快就传开了,父亲成了很有名的“瓦匠”c“洋铁匠”c“木匠”,传闻中又有些夸大父亲,这样就有些“传奇”色彩了。
1982年我刚上初中,我们新生开学典礼和看电影《少林寺》,就在公社的大礼堂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大房子,电影院上下两层能坐下3000多人,在构成它的一砖一瓦里,有父亲的智慧与汗水,我仰望着高高的大礼堂,对父亲产生了无限敬意,身为他的儿子我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第三节生产队的修理能手
父亲为生产队修洋车。
当时生产队的社员一般都没什么文化,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讲什么科学,都以原始c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生产队的胶皮轱辘马车c牛车大家称洋车,虽说就一根轴两个轴承,再没什么复杂的了,可坏了就没辙,谁也不肯尝试研究,非得请外面的技术人员修不可,当时这样的技术员很少,修车需要排号,队长一看太耽误事了,就让父亲研究,父亲仔细看了安装车轱辘的内部构造,点炉打铁做了几样工具,就能给马车更换轴承c调整c加垫c保养打黄油了,当时队里的社员们知道父亲能修洋车了,都佩服得不得了。
父亲为生产队修打米机c榨油机c粉碎机等。
打米机的问世,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工业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在没有打米机之前,吃面都是用人推碾子拉磨,吃米用捣米的器具,父亲说整天人们为吃饭浪费很大的力气。打米机五分钟就能打出一个人几天的捣米碾面的工作量,人们再也不用为吃而付出那些辛苦了。打米机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用着非常好,但由于当时人们不会使用和保养,致使经常出毛病,出毛病也是等外来的技术员修,也是排号维修。队长又找父亲研究维修打米机,当时父亲没有接触过比洋车轱辘更先进的设备,仗着胆子把打米机拆开了,摆了一屋子,认真研究其构造和装配,研究几次就研究通了,父亲还能告诉操作打米机的人正确的操作方法c简单的保养和注意事项,这可为生产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事很快又传开了。我们村有12个生产队,其他生产队的打米机出问题都来请父亲,父亲怕耽误队里的活,耽误挣工分,就利用早晨或晚上去给修理。
后来生产队又进了榨油机c玉米面面条机(当时人们把玉米面面条称作粗粮细作)c粉碎机c铡草机等都由父亲维修保养。
第四节农业机械化的领头人
父亲买四轮车。
我家是我们乡第一户买四轮车的。1982年冬天生产队解体,农村搞个体经营,马牛驴骡等耕地的畜力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抓阄分马那天父亲抓了一匹二等马,当场就让给了别人。父亲回家后母亲给他一通埋怨,说没马就没法种地了。父亲说:我不愿意养马,因为马到冬天没什么活时也得喂养它,人半夜起来都得喂马,时间久了人身体都弄垮了。养马有风险,马得病了治不过来就伤财了,再说马有老的时候,到时候就干不动活了,还有用马干活,控制不好马还容易伤人。我们都知道,父亲小时候就被马把腿踢折了,父亲对马总是敬而远之。
不久父亲去了白城市机械厂,了解了白城产的四轮车后,决定买一辆四轮车种地。白城市机械厂负责销售的人说他们厂在肇源设有经销处,肇源离我们家近,可到肇源去买车。1983年3月16日,当二姐夫把一辆崭新的红色四轮车从肇源县开回家的时候,院子里面已经站满了人。
“我不信这样沉的大铁疙瘩能种地,还不得把地压梆硬啊?能长出庄稼来吗?”
“杨铁匠就喜欢铁,四千来块钱买回这么个家伙来,能行吗?种不了地能把车退回去吗?
“这下杨铁匠可要粘包儿。”
。。。。。。。
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七嘴八舌地乱说一气,母亲非常上火,父亲听着大伙的议论,只是笑,不做任何回应。
父亲生火打造了两个结实的大铁犁,开春后他就领着姐姐们开四轮车去废旧的树带开荒地,一共开了两晌多地。父亲讲科学,种地肯用化肥,秋天我家院子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我家四垧地打了四万多斤粮食,乡里开表彰大会,父亲戴着大红花上台领奖,得了一个“小康光荣之家”的牌匾!父亲用实际粮食产量驳倒了“大铁疙瘩不能种地”的错误观点,为农村实现机械化带个好头儿。
父亲研制旋耕犁。
父亲通过几年的实践,觉得用人扶犁耕地速度太慢,还浪费人力,他总想用车直接带着犁耕地而不用人扶犁,但始终没想出具体的办法。1988年我放寒假回家,父亲又和我说出了他的想法,我当时已经在学机械制图了,我给父亲当参谋,并画出图,让父亲按图去加工蜗轮和蜗杆,然后又画出与车体相连接的悬架的结构图。就这样,我们家在国家定型的旋耕犁没问世的前10年,就已经用上旋耕犁了。四轮车带着犁耕到地头,只要一人用手轻轻摇转蜗杆的摇柄,犁就升起来,再耕地就转动蜗杆把犁放下来,不用人扶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节约了人力。车后悬架上安装三个犁板,车一走就耕三条垄,即使车的速度和马拉犁的速度相同,工作效率都提高三倍,何况车行驶的速度是马走速度的二倍以上。因为车比马的力量大,耕地耕得深,所以大家都爱用我们家车耕地,当时用我们家车耕地的人都得提前排号,父亲整天起早贪晚地在田里给别人耕地,因为过度劳累,父亲晚上睡觉因为浑身难受直哼哼,这样的劳动强度就是年轻人也难以承受啊,何况父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父亲改制铡草机。
生产队解体以后,父亲把生产队那个电机带的坐式铡草机买回来,经过一番研究,他割短了铡草机的四条腿,重新做了加固,然后把它安装在一个自制的小铁车上,又做一个托带轮,在四轮车的动力输出轴上挂上皮带,带动铡草机运转,改装非常成功,这样父亲可以开着四轮车拉着铡草机去给用户铡草,服务上门。用四轮车带铡草机,也是父亲的发明,当时国家也没有定型产品,父亲又领先了一步。父亲铡了很多年草,为养马的农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而且价格低,村里人给予他很高地评价。每年我放寒假父亲就给我一个铡草账本,让我帮家里经管账(就是要铡草钱),我14岁就手持打狗棍,按账本上记的人家去要钱,我每到一家他们都远接近送,对我一个孩子这样热情和重视,让我判断出他们对父亲是何等地认可和尊敬。
父亲为他人义务修车。
父亲在推动农村机械化方面做了很多付出。我家养车种地的成功,加上父亲会修车,陆续诱发了很多人家买了四轮车,车出现毛病,都来找父亲维修。父亲在农村学会修车近20年里,给别人修车无数台次,每次给别人修车,我家屋里屋外造得到处是油,他自己也弄得满身c满手甚至满脸都是油污,尽管如此,他从没有挣过修车的钱,我真敬佩他,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父亲把钱看得很淡,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他做人真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父亲这样的为人村里的人能不尊敬吗?尤其他帮助过的那些人。
第五节愚公痴拉土村路变坦途
父亲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人折服,他从不会被活吓倒。我们家住在村子的高岗上,那时打井技术落后,我们西院老翟家打井没成功,他家嫌挑水路途太远,就搬走了,这院子几年都没人要,1986年村政府觉得这个院子闲置可惜,考虑到我家是产粮大户,秋天粮食放不下,就把这院子批给了我们家。他家院子比我们家院子高约3米,父亲要把这七千多立的土拉出去,实现两个院子通开一平,再盖三间大房子和几间车库。这样大的土方量,就用一台小四轮车,每车只拉两立,这得拉多长时间啊!谁听谁摇头,说父亲这么干傻。父亲一点都没动摇,他利用农闲时间领着我起早贪晚地往外运土,我们把运出的土往不平的路上垫,修路架桥功德无量啊!父亲的修路义举深受村里的好评。有人给父亲一个称号:当代愚公!
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父亲带我一共运出3500多车土,终于实现了“两院统一”的“大业”,通往其他村的路都垫的很平坦。1988年我家在新院子里盖了三间大房子和一大排车库,原来住的两间土平房做了仓房,院子大了,秋收的粮食也能放下了。这件事过去快30年了,至今还被村里人传颂和评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