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无咎无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包扎在袋子里,既不必咎怪也不必赞誉。讲口袋收紧,虽然得不到赞誉,但可以避免灾难。这个括有用绳子绑扎的意思,那就是收紧口袋的意思,应该是闭嘴呀,不轻易出手什么的,就是保持中立。这样一来既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不会招致麻烦。,“括囊”应当是对主方的比较形象的建议,建议主方缄口不言。即使主方缄口不言,也“无咎无誉”。“无咎无誉”,既不必怪罪也不必赞誉。谓结囊口而不露,喻其言行之谨慎。
上古时代,人死了以后,用囊把尸体裹紧,视不同等级裹的层数也不同,当然级别高的要多裹几层,然后入土。入土以后叫“归”,也就是成为“鬼”。直到商朝,还是这样安藏死人的。现在的人有
时还把人死说“去了”即“归去”的意思,这是上古遗风。自己家的先人死了,变成了鬼,这个鬼即能给家人带来福祉,也能给家人降灾,所以自家有自家的“鬼”,自家的“鬼”自家祭。所以孔子才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台湾高金素梅向日本法院起诉,要求日本靖国神社归还祖灵,高砂义勇军不是日本人,是台湾人,我们的祖灵凭啥让你日本人供奉!看,直到今天,祖灵(就是死去先人的灵魂,就是古人说的鬼)还是那么被重视。我国的传统就是人死了也要回乡,埋在祖坟里,接受后人的祭祀,就是自家的“鬼”自家祭,不能祭别人的鬼,自家的鬼也不用别人来祭。生在农村的人应该还有这种祭鬼(祖先)的经历。连战c回大陆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按“规定”,三皇五帝c日c月c山川大地不是谁都能祭的,只有皇帝才能代表国民祭祖国的大好河山,祭天祭地,老百姓如果瞎祭,会没命的,不过,现在,没有管你了,你想怎么祭就怎么祭吧,没人会因为这种事来杀你了。
犹如一位贤能有德的臣子任劳任怨c推功揽过c宠辱皆忘。囊是包容器物的器物,张开袋口,囊有多大,容就有多大。囊的大小取决于六四的容----“无咎无誉”之德。容者有囊可括物而用,囊者无容则亦不为物所用。人与人之间具有互用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有容之物为人所用c有容之德方能用人的道理。包容就应该像六四这样无私,包容就应该是“无咎无誉”的。
远古时代,人猿相别后,人类进化成为裸猿后,没有皮毛防寒,于是便又重新向动物学习,把动物皮毛重新穿在身上,以避风寒。就像孙猴子一样,弄块皮毛往腰上一系,挡前不挡后,顾前不顾后,只要挡住前边即可。古人将挡在前边的这块东西叫“蔽膝”,就像现在家庭主妇用的围裙。无论贵贱,都穿“蔽膝”。人们通过所穿“蔽膝”的颜色和图案来区别等级,如果喜欢看京剧的,武生穿的戏服,前边的那块能够活动的,挡在两腿前边的就是蔽膝。前边穿上“蔽膝”,腿还是冷呀,于是,古人便把的后边,再套上“袴”,也叫“裈(kun)”,也就是“裳”。
“裳”就是只有两个裤筒,在裤筒上系上绳子,然后绑在腰上,没有连裆,就像小孩穿的连裆裤一样。这样,“蔽膝”只能“蔽前”而不能顾后。汉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生活无着,而卓文君的那个富有的老爸不给他们一分钱,于是,卓文君便在大街上卖酒,司马相如便穿着后面露着的“裈”,在酒馆里当小跑堂的,以羞辱卓文君的老爸。卓文君的老爸终于受不了,便给了他们钱和仆人,卓司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一般情况下,“裳”的外面还要再套上“裙子”,在古代,男人也要穿“裙”的,这个“裙”可以蔽“裈”,也就是“袴”,由于“裳”(“袴”c“裈”)是穿在裙子里面的,所以也叫“中裤”,外面看不到。贵富子弟,家中有钱,所以他们所穿的“袴”都用上好的丝织品“纨”做的,所以,便把贵富子弟称为“纨袴子弟”,开始就是表示他们富有,一般情况下,“纨袴子弟”都是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多出息的人,所以,“纨袴子弟”便逐渐成了一个贬义词。
爻辞的故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118年)秋七月,诸葛亮智取汉中,逼迫曹操兵退斜谷。
此时的曹操到了进亦忧c退亦忧c进退两难的境地:欲要进兵,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蜀军耻笑。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进是退,吃饭还是必须的。考虑曹操劳师远袭,身心俱疲,需要补充能量的实际需要,庖官用人参c当归为其炖了一碗鸡汤。
喝着美味的鸡汤,盯着碗中的人参和当归,曹操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便脱口而出两个字:鸡肋。
众人都认为当晚的口令别具一格,任谁想也想不到大诗人曹操会弄出这么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口令。
别人想不到,杨修却想到了,并且破译了其中的秘密: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曹操此时恰恰就是鸡肋的心理,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杨修的推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就连跟随曹操多年的夏侯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于是,在一片喝彩声中,全军上下收拾行装,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免得临行慌乱。
当杨修以为自己此番可以体面地退军时,不料却被曹操不体面地杀掉,首级号令于辕门之外。
曹操杀杨修的理由很正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不该说的就是打死也不能说,既然说了就只能被打死。
杨修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所以时时处处想在其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杨修也的确聪明,当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时,杨修当即破译:丞相嫌园门阔耳。
当曹操在塞北送的酥盒上写下“一盒酥”三个字时,杨修立即又破译: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可违。
当看到蔡邕在曹娥碑上手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时,又是杨修最先悟到“绝妙好辞”之意。
显然,曹操在门上书个活字和酥饼盒上的提字只是他和下人们开个小小玩笑,四岁小儿的智力测验题偏偏却被杨修这个谋臣一语道破,实在是有煞风景。真正有点难度的蔡邕的提辞,曹操行三里方才醒悟,杨修却即刻破解,又怎么体现出曹的聪慧。
玩文字游戏靠的是小聪明,玩政治靠的却是大智慧。杨修够聪明,却实在不够智慧。
曹操对杨修是由忌而恶,由恶而愈恶,由愈恶而大怒,由大怒而有杀其之心。
做了亏心事,也许不怕鬼敲门,但却一定会怕人来害。曹操就因害怕有人谋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活剧:一天,曹操午睡,一翻身把被掀到了地上,一近侍怕冻着曹丞相,赶紧拾起给曹操盖上。
好心给丞相盖被,却被曹操跃起c拔剑c斩之。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完成后,曹操煞有介事地告诫下人,我真的睡觉会杀人,下次可别趁我睡觉靠近我。
演出至此,我被曹操的演技所折服,众侍卫也对其梦中杀人之语所信服,偏偏杨修对曹操的做法不佩服。在近侍的葬礼上,杨修一语道破天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事关生死安危,使一点小伎俩,本是无可厚非,可杨修却当众揭穿了这个秘密,曹操对杨修“愈恶”的有理。
曹操在生儿子上有个远大目标,那就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即便生不出孙仲谋,也要将之培养成曹仲谋。
曹丕和曹植真的很优秀,与其父曹操并列建安七子,但那毕竟只是文学上的造诣,曹操更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可以如自己一样,要么成为治世之能臣,要么成为乱世之奸雄。
能臣也好,奸雄也罢,都需要后天的锤炼。所以,为了考查曹丕c曹植的能力,曹操给两个儿子出了一道情境模拟题。
题目很简单,就是让曹丕c曹植分别出邺城办事,以此考察二人谁更坚决果敢,谁更具非凡魄力。
曹丕马快,先到城门口。本以为可以打马扬鞭,绝尘而去,不料却碰到了不开面的门吏,任曹丕说破天,就是不放行。计无可施的曹丕只能恨恨地瞪门卫一眼,转身而归。
阴沉的曹丕好说话,和蔼的曹植却不好说话。面对门吏的阻挡,曹植虽然没有令箭,但手中却有宝剑,舌绽春雷大叱一声:吾奉王命,谁敢阻挡!随即掣剑将门吏斩杀。
平素和蔼的曹植为何有如此霸气,还是昂仗杨修的主意,那就是奉王命行事,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整个过程毫无破绽,曹操对曹植的表现很是满意,可是当有人告诉曹操此乃杨修所教时,曹操真的“大怒”了。
曹植得计,自然不会到处宣扬,否则不但会蒙欺君之罪,还会让人以为自己无能。那么会是谁泄露的天机呢?
当然只有杨修自己。杨修宣扬这件事的目的自然不是想说曹植无能,他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才学过人,可以直逼曹操的内心深处。
聪明不是你的错,能揣测出别人的心理也不是你的错,但是把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说出来,那就是你的错,而且是大错特错。曹操“大怒”得有理。
曹操有意栽培曹植,所以经常拿一些军国之事考问曹植。以曹植的学识,偶有不会是正常的,偏偏却能有问必答,答必中的,这就不正常了。
产生这种不正常结果,始作俑者还是杨修,杨修借主簿之便,能够了解曹操的所思所想,于是事先拟定了题目,再做好标准答案交给曹植。
杨修此举,将曹操的有意栽培化作了无形。曹操有“杀修之心”大有道理。
杨修心中只想着天下唯我最聪明,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这世上还有不该说出的秘密。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别怪别人管不住手中的刀。
做为行军主簿的杨修没有做到“括囊”,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又说了不该说的话,既使没有死在鸡肋事件上,也会因为其他鸭肋c鹅肋事件被杀。是以后人感叹: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闲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人生是一场戏,导演是个忘了剧本的疯子,人人都扮演着角色,这个场景里,你是远东的光明王,我是蒙族的首领,我们表面彬彬有礼,心里却充满了猜疑和敌意。也有可能,在另一个场景里,你我在飘满落花的帝都大学的校道上相逢,我是桃李天下c受人尊敬的老学者,而你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学生,对我充满敬意——谁知道呢?在这场戏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扮演自己希望的角色。我们都太过沉迷这场戏,往往迷失卸下戏装的真正自己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祸从口出”c“守口如瓶”c“言多必失”c“听其言,观其行”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说法,这些想必都是前人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用来说明谨言慎行的极端重要性。毕竟一个人说话时,人前人后,讨厌与喜欢,赞赏与批评,都容易口耳相传。是与非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往往得出有不同的结论。一年中的末日,风的腮腺炎逐渐加重。云,争着把枕头垫高,我也一样。在双人床上,我继续拖累着生活。我裹着
雪白的床单,眼睛侵吞着年华般的天色,以及室内,一张动辄被我打扰的书桌——在那儿,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为之虚
度?我揣摩着,一个上午,我的心象傻子一样发出笑声。太冷了,我们只得靠散步取暖——我回忆着另一个冬天,一个后
来被判刑的友人对我说:“毁灭一个诗人的方式有三种——寂寞,贫穷和不公正的评价。”我回答他,这应该是勿须提防的
——而且,我还认为,诗人也存在着两类:文人型的和艺术家型的。前面一类怀着传统的梦想c显而易见的事业心c欲领
风骚的机会主义以及对不朽的渴望,后者则深知艺术家是纯粹的小人物,以至于对种种擢升为时疫的辞令不屑一顾。我观
察到,他们通常来去无踪,对周围的冷暖毫不关心;似乎,他们也没有同伴,甚至也没有口头禅,就象那些愁闷的艺人,
在伦敦和巴黎的广场,在地铁站和街头巷尾,站在陌生人的圈子中,独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包扎在袋子里,既不必咎怪也不必赞誉。讲口袋收紧,虽然得不到赞誉,但可以避免灾难。这个括有用绳子绑扎的意思,那就是收紧口袋的意思,应该是闭嘴呀,不轻易出手什么的,就是保持中立。这样一来既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不会招致麻烦。,“括囊”应当是对主方的比较形象的建议,建议主方缄口不言。即使主方缄口不言,也“无咎无誉”。“无咎无誉”,既不必怪罪也不必赞誉。谓结囊口而不露,喻其言行之谨慎。
上古时代,人死了以后,用囊把尸体裹紧,视不同等级裹的层数也不同,当然级别高的要多裹几层,然后入土。入土以后叫“归”,也就是成为“鬼”。直到商朝,还是这样安藏死人的。现在的人有
时还把人死说“去了”即“归去”的意思,这是上古遗风。自己家的先人死了,变成了鬼,这个鬼即能给家人带来福祉,也能给家人降灾,所以自家有自家的“鬼”,自家的“鬼”自家祭。所以孔子才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台湾高金素梅向日本法院起诉,要求日本靖国神社归还祖灵,高砂义勇军不是日本人,是台湾人,我们的祖灵凭啥让你日本人供奉!看,直到今天,祖灵(就是死去先人的灵魂,就是古人说的鬼)还是那么被重视。我国的传统就是人死了也要回乡,埋在祖坟里,接受后人的祭祀,就是自家的“鬼”自家祭,不能祭别人的鬼,自家的鬼也不用别人来祭。生在农村的人应该还有这种祭鬼(祖先)的经历。连战c回大陆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按“规定”,三皇五帝c日c月c山川大地不是谁都能祭的,只有皇帝才能代表国民祭祖国的大好河山,祭天祭地,老百姓如果瞎祭,会没命的,不过,现在,没有管你了,你想怎么祭就怎么祭吧,没人会因为这种事来杀你了。
犹如一位贤能有德的臣子任劳任怨c推功揽过c宠辱皆忘。囊是包容器物的器物,张开袋口,囊有多大,容就有多大。囊的大小取决于六四的容----“无咎无誉”之德。容者有囊可括物而用,囊者无容则亦不为物所用。人与人之间具有互用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有容之物为人所用c有容之德方能用人的道理。包容就应该像六四这样无私,包容就应该是“无咎无誉”的。
远古时代,人猿相别后,人类进化成为裸猿后,没有皮毛防寒,于是便又重新向动物学习,把动物皮毛重新穿在身上,以避风寒。就像孙猴子一样,弄块皮毛往腰上一系,挡前不挡后,顾前不顾后,只要挡住前边即可。古人将挡在前边的这块东西叫“蔽膝”,就像现在家庭主妇用的围裙。无论贵贱,都穿“蔽膝”。人们通过所穿“蔽膝”的颜色和图案来区别等级,如果喜欢看京剧的,武生穿的戏服,前边的那块能够活动的,挡在两腿前边的就是蔽膝。前边穿上“蔽膝”,腿还是冷呀,于是,古人便把的后边,再套上“袴”,也叫“裈(kun)”,也就是“裳”。
“裳”就是只有两个裤筒,在裤筒上系上绳子,然后绑在腰上,没有连裆,就像小孩穿的连裆裤一样。这样,“蔽膝”只能“蔽前”而不能顾后。汉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生活无着,而卓文君的那个富有的老爸不给他们一分钱,于是,卓文君便在大街上卖酒,司马相如便穿着后面露着的“裈”,在酒馆里当小跑堂的,以羞辱卓文君的老爸。卓文君的老爸终于受不了,便给了他们钱和仆人,卓司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一般情况下,“裳”的外面还要再套上“裙子”,在古代,男人也要穿“裙”的,这个“裙”可以蔽“裈”,也就是“袴”,由于“裳”(“袴”c“裈”)是穿在裙子里面的,所以也叫“中裤”,外面看不到。贵富子弟,家中有钱,所以他们所穿的“袴”都用上好的丝织品“纨”做的,所以,便把贵富子弟称为“纨袴子弟”,开始就是表示他们富有,一般情况下,“纨袴子弟”都是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多出息的人,所以,“纨袴子弟”便逐渐成了一个贬义词。
爻辞的故事;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118年)秋七月,诸葛亮智取汉中,逼迫曹操兵退斜谷。
此时的曹操到了进亦忧c退亦忧c进退两难的境地:欲要进兵,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蜀军耻笑。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进是退,吃饭还是必须的。考虑曹操劳师远袭,身心俱疲,需要补充能量的实际需要,庖官用人参c当归为其炖了一碗鸡汤。
喝着美味的鸡汤,盯着碗中的人参和当归,曹操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便脱口而出两个字:鸡肋。
众人都认为当晚的口令别具一格,任谁想也想不到大诗人曹操会弄出这么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口令。
别人想不到,杨修却想到了,并且破译了其中的秘密: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曹操此时恰恰就是鸡肋的心理,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杨修的推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就连跟随曹操多年的夏侯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于是,在一片喝彩声中,全军上下收拾行装,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免得临行慌乱。
当杨修以为自己此番可以体面地退军时,不料却被曹操不体面地杀掉,首级号令于辕门之外。
曹操杀杨修的理由很正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不该说的就是打死也不能说,既然说了就只能被打死。
杨修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所以时时处处想在其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杨修也的确聪明,当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时,杨修当即破译:丞相嫌园门阔耳。
当曹操在塞北送的酥盒上写下“一盒酥”三个字时,杨修立即又破译: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可违。
当看到蔡邕在曹娥碑上手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时,又是杨修最先悟到“绝妙好辞”之意。
显然,曹操在门上书个活字和酥饼盒上的提字只是他和下人们开个小小玩笑,四岁小儿的智力测验题偏偏却被杨修这个谋臣一语道破,实在是有煞风景。真正有点难度的蔡邕的提辞,曹操行三里方才醒悟,杨修却即刻破解,又怎么体现出曹的聪慧。
玩文字游戏靠的是小聪明,玩政治靠的却是大智慧。杨修够聪明,却实在不够智慧。
曹操对杨修是由忌而恶,由恶而愈恶,由愈恶而大怒,由大怒而有杀其之心。
做了亏心事,也许不怕鬼敲门,但却一定会怕人来害。曹操就因害怕有人谋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活剧:一天,曹操午睡,一翻身把被掀到了地上,一近侍怕冻着曹丞相,赶紧拾起给曹操盖上。
好心给丞相盖被,却被曹操跃起c拔剑c斩之。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完成后,曹操煞有介事地告诫下人,我真的睡觉会杀人,下次可别趁我睡觉靠近我。
演出至此,我被曹操的演技所折服,众侍卫也对其梦中杀人之语所信服,偏偏杨修对曹操的做法不佩服。在近侍的葬礼上,杨修一语道破天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事关生死安危,使一点小伎俩,本是无可厚非,可杨修却当众揭穿了这个秘密,曹操对杨修“愈恶”的有理。
曹操在生儿子上有个远大目标,那就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即便生不出孙仲谋,也要将之培养成曹仲谋。
曹丕和曹植真的很优秀,与其父曹操并列建安七子,但那毕竟只是文学上的造诣,曹操更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可以如自己一样,要么成为治世之能臣,要么成为乱世之奸雄。
能臣也好,奸雄也罢,都需要后天的锤炼。所以,为了考查曹丕c曹植的能力,曹操给两个儿子出了一道情境模拟题。
题目很简单,就是让曹丕c曹植分别出邺城办事,以此考察二人谁更坚决果敢,谁更具非凡魄力。
曹丕马快,先到城门口。本以为可以打马扬鞭,绝尘而去,不料却碰到了不开面的门吏,任曹丕说破天,就是不放行。计无可施的曹丕只能恨恨地瞪门卫一眼,转身而归。
阴沉的曹丕好说话,和蔼的曹植却不好说话。面对门吏的阻挡,曹植虽然没有令箭,但手中却有宝剑,舌绽春雷大叱一声:吾奉王命,谁敢阻挡!随即掣剑将门吏斩杀。
平素和蔼的曹植为何有如此霸气,还是昂仗杨修的主意,那就是奉王命行事,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整个过程毫无破绽,曹操对曹植的表现很是满意,可是当有人告诉曹操此乃杨修所教时,曹操真的“大怒”了。
曹植得计,自然不会到处宣扬,否则不但会蒙欺君之罪,还会让人以为自己无能。那么会是谁泄露的天机呢?
当然只有杨修自己。杨修宣扬这件事的目的自然不是想说曹植无能,他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才学过人,可以直逼曹操的内心深处。
聪明不是你的错,能揣测出别人的心理也不是你的错,但是把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说出来,那就是你的错,而且是大错特错。曹操“大怒”得有理。
曹操有意栽培曹植,所以经常拿一些军国之事考问曹植。以曹植的学识,偶有不会是正常的,偏偏却能有问必答,答必中的,这就不正常了。
产生这种不正常结果,始作俑者还是杨修,杨修借主簿之便,能够了解曹操的所思所想,于是事先拟定了题目,再做好标准答案交给曹植。
杨修此举,将曹操的有意栽培化作了无形。曹操有“杀修之心”大有道理。
杨修心中只想着天下唯我最聪明,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这世上还有不该说出的秘密。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别怪别人管不住手中的刀。
做为行军主簿的杨修没有做到“括囊”,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又说了不该说的话,既使没有死在鸡肋事件上,也会因为其他鸭肋c鹅肋事件被杀。是以后人感叹: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闲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人生是一场戏,导演是个忘了剧本的疯子,人人都扮演着角色,这个场景里,你是远东的光明王,我是蒙族的首领,我们表面彬彬有礼,心里却充满了猜疑和敌意。也有可能,在另一个场景里,你我在飘满落花的帝都大学的校道上相逢,我是桃李天下c受人尊敬的老学者,而你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学生,对我充满敬意——谁知道呢?在这场戏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扮演自己希望的角色。我们都太过沉迷这场戏,往往迷失卸下戏装的真正自己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祸从口出”c“守口如瓶”c“言多必失”c“听其言,观其行”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说法,这些想必都是前人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用来说明谨言慎行的极端重要性。毕竟一个人说话时,人前人后,讨厌与喜欢,赞赏与批评,都容易口耳相传。是与非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往往得出有不同的结论。一年中的末日,风的腮腺炎逐渐加重。云,争着把枕头垫高,我也一样。在双人床上,我继续拖累着生活。我裹着
雪白的床单,眼睛侵吞着年华般的天色,以及室内,一张动辄被我打扰的书桌——在那儿,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为之虚
度?我揣摩着,一个上午,我的心象傻子一样发出笑声。太冷了,我们只得靠散步取暖——我回忆着另一个冬天,一个后
来被判刑的友人对我说:“毁灭一个诗人的方式有三种——寂寞,贫穷和不公正的评价。”我回答他,这应该是勿须提防的
——而且,我还认为,诗人也存在着两类:文人型的和艺术家型的。前面一类怀着传统的梦想c显而易见的事业心c欲领
风骚的机会主义以及对不朽的渴望,后者则深知艺术家是纯粹的小人物,以至于对种种擢升为时疫的辞令不屑一顾。我观
察到,他们通常来去无踪,对周围的冷暖毫不关心;似乎,他们也没有同伴,甚至也没有口头禅,就象那些愁闷的艺人,
在伦敦和巴黎的广场,在地铁站和街头巷尾,站在陌生人的圈子中,独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