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八十六章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履卦第四爻,爻辞:九四:履虎尾,恝恝,终吉。

  九四也踩到老虎尾巴,但是九四本身自己就是老虎的尾巴,故踩到自己的尾巴,虽然让人害怕,但结果还是吉利的,因为九四是阳爻在柔位,调和一下,没有大问题】

  《象辞》说:‘感到恐惧害怕,但谨慎小心,终久获得吉祥‘,说明小心遵循礼仪而行就能实现自己的志愿。解析象辞:九四阳居阴位,位不正,上临君王,为多惧之位。他与六三不同的是不小心踩到了虎尾,而六三是主动的去踩虎尾。为什么踩到了虎尾呢?因为此位风险不测,防不胜防。九四人刚位柔,志刚道正,他深知“履虎尾”凶险,始终保持“愬愬”如履薄冰的戒备心态,故而吉祥。

  俗语云“伴君如伴虎”,四居近君之位,以刚承刚,处多惧之地,如履虎尾也,故“履虎尾”。九四以刚居柔,处上体之下,乃质刚而志柔者也,则能畏惧敬慎,循礼而行,虽履危地而不害,终获其志也,故“愬愬,终吉”“愬愬”:畏惧之貌。

  人生启示:当面对强大的势力时,应该做出惊惧的样子,让对方认为你是真的害怕,这样做吉祥无灾。

  变卦:履变中孚。【讲诚信也要讲策略,要心诚才会感动上帝。】有利的一卦,出行顺利。心中诚信,坚守正道,利涉大川。得此卦者小心官司。此卦有牢狱之象。诚信吉祥,利涉大川。诚信,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为一切道德的根源。诚信,可以缩短距离。沟通意志。促进和谐团结,但应以纯正为条件。

  你要办的事,目前还不能定局。还要等待,还要继续去谈。这段时间你可以去旅游。本人及家族中人,配偶家族,或与你有关的人中有双胞胎。

  我们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事迹;

  冯道,是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c后唐庄宗李存勖c后唐明宗李嗣源c后唐闵帝李从原c后唐末帝李从珂c后晋高祖石敬瑭c后晋出帝石重贵c辽太宗耶律德光c后汉高祖刘知远c后周太祖郭威,共四朝十帝。基本上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江湖称:14哥。

  唐末投刘守光作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张承业重视他的“文章履行”,推荐给晋王李克用,任河东节度掌书记。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c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后晋高祖c出帝时均连任宰相,契丹灭晋后,被任为太傅,后汉代晋后任太师,后周代汉后依然任太师。周世宗征北汉前,冯道极力劝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让他随军,令他监修周太祖陵墓。当时冯道已患病,葬礼完成后就去世了。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就是这位冯道,竟引起了千古毁誉。

  冯道从政三十余年,经历了五朝(后唐c后晋c后汉c后周,还有契丹)十一位国君。且做得都是宰辅级官员,可谓位极人臣。他的从政履历大约如下:一c曾任后唐三代皇帝的宰相:923年,在后唐首任皇帝李存勖下。官居副部长。926年后于后唐第二代领导人李嗣源麾下任宰相。934年于后唐第三代领导人李从厚属下再任宰相。同年,皇帝义兄李从珂造反成为后唐第四代领导人,他仍续任宰相。二c曾为“儿皇帝”石敬瑭时权倾一时的心腹:936年石敬瑭引契丹人灭后唐建立后晋,冯道被封为鲁国公,荣升宰相兼国防部长。942年“儿皇帝”儿子石重贵为帝,他的宰相职位依然。三c是契丹人看重的大臣:946年“儿皇帝”石敬瑭的儿子知耻后勇与契丹开战,后晋为契丹所灭,冯道被契丹任为太傅。四c他是后晋的太师:947年后晋大将刘知远建后汉,任命冯道为太师。五c他是后周的“三公”:951年后晋大将郭威造反建立后周,他为太师中书令。954年后周第二代领导人柴荣即位不久,冯道辞世,享年73岁。

  冯道缘何能够在混乱不堪的时代成为那些如狼似虎的军阀们争相延请的座上客,成为他们极其信服的能臣贤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纵观冯道的一生行事,他确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他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却能撇开儒家的是非原则,处处出手“道德”拳,为天下苍生着想,成为一个超越了黑白二元逻辑的人物:他既是一些人眼中毫无廉耻的奸臣,又是大众眼中与虎谋皮拯济苍生的一代能臣。他既是“儿皇帝”石敬瑭的心腹c认可外族皇帝的汉奸,又是从契丹皇帝里救下无数汉族人性命的英雄。他既是善于藏拙有所不为的滑头,又是重视文化建设的一代贤士。他既是见风使舵的官场油葫芦,又是至为克己的一代廉吏。他既是为后世鄙弃的无耻贰臣,又是当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国老”。正是这种“无间道”的做法成为他在“虎狼丛中”立身的不二法则。

  冯道可谓不幸之极,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时期,他一生从政三十一年,历五朝十一帝,平均每朝(含契丹)仅六年余,每帝仅三年余,最长的唐明宗和晋高祖也才享国只有八年。而且这几个朝代都是靠阴谋与武力夺取政权的,契丹又是趁乱入侵的。除了个别皇帝还像个样,其余都有各种劣迹暴政,晋高祖石敬瑭更是靠出卖领土c引狼入室才当上儿皇帝的卖国贼。即使按照儒家的标准,这些帝王大多也够得上是“乱臣贼子”或昏君暴君。但事实上他们又都是统治了中原地区的君主,连欧阳修也承认他们的正统地位,一一为之作纪。因此处于这种乱世的冯道除非住进桃花源,或者优游林下“苟全性命于乱世”,否则总得为这些皇帝效劳。总得忠于这些皇帝或其中的某一人。逃避现实自然要容易得多,但如果当时的士人都是如此,难道真的要靠那些“乱臣贼子”和以杀戮为乐事的军阀刽子手治天下吗?更何况凭着冯道当时的大名,甚至想隐居桃源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逼得他不得不周旋于乱世。如何周旋关键在于他的处世秘方了。

  那他到底是如何处世的呢?在他的传记中清楚地记叙着这些东西:一c他体恤民生艰辛c热助邻里。父亲去世,冯道解职回河北老家守孝,不讲排场,仅住茅草屋。他不仅深知民间疾苦,还自己亲力亲为种地砍柴亲力。正逢家乡饥荒,自己工资有余便接济邻里相邻。老家当地官员送礼。他一律坚辞不受。二c他为官廉洁c严格自律。外出打仗,冯道依然住茅草屋,不设床席,席草而睡;自己不开小灶,与同事们一个锅里吃饭,自己的工资经常接济左右下属同事。三c他待己甚严c不贪女色。人有了权位,一不贪钱,二不好色者少之又少。不过,冯道却兼能之。在战争中。军士将掠来的美女送给他,他推却不去时,就安置起来,等到战争结束找到原来的亲人再送她们回去。四c他富有远见c重视文化。冯道少年时即以酷爱读书。他当人宰相后与其他官员一起,以官方财力将刻在石头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数。这是历史上首次以雕版大规模印刷儒家经典,即使改朝换代,冯道都全力推动。二十年不辍。乱世中能够由如此文化盛举,与冯道个人努力不可分。五c他宽容大度c奖掖贤能。冯道担任宰相期间,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够得到重用,而品行不端者则被其抑制。

  据说冯道辞逝后,天下“无贤愚,皆仰道伟元老,而喜为之称誉。”后周第二代领导人柴荣还下令朝廷停止办公哀悼三天,追封他为瀛王。冯道也是一个为后来许多文人诟骂的对象,认为他是一个毫无骨气的民族败类,骂他骂得最来劲的就是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是欧阳修对他的整体评价。

  尽管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的《冯道传》对他有不同的评价,但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一致的。冯道的不少好事,就是连称他为“无廉耻者”的欧阳修也没有否定,例如:他“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在随军当书记时,住在草棚中,连床和卧具都不用,睡在草上;发到的俸禄与随从c仆人一起花,与他们吃一样的伙食,毫不在意;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家长后再送回去。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回到景城故乡时,正逢大饥荒,他倾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还亲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废又没有能力耕种,他在夜里悄悄地去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地方官的馈赠也一概不受。

  后唐天成c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比较安定,冯道却告诫明宗:“我以前出使中山,在经过井陉天险时,怕马有个闪失,小心翼翼地紧握着缰绳,但到了平地就认为没有什么值得顾虑了,结果突然给从马上颠下受伤。在危险的地方因考虑周到而获得安全,处于太平的环境却因放松警惕而产生祸患,这是人之常情。我希望你不要因为现在丰收了,又没有战事,便纵情享乐。”明宗问他:“丰收后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有保障了?”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历来如此。我记得近来聂夷中写过一首《伤田家诗》道:‘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让左右抄下这首诗,经常自己诵读。

  另一次临河县献上一只玉杯,上面刻着“传国宝万岁杯”。明宗很喜爱,拿出来给冯道看,冯道说:“这不过是前世留下来的有形的宝,而皇帝应该有的却是无形的宝。”明宗问是什么,冯道说仁义才是帝王之宝,并说了一通仁义的道理。明宗是没有文化的武夫,不懂他说些什么,就找来文臣解释,听后表示要采纳。

  冯道担任宰相后,“凡孤寒士子c抱才业c素知识者”。即贫穷的c无背景的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c有事业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显贵c品行不正c办事浮躁的人必定被抑制或冷遇。无论如何,这是值得称道的措施。

  明宗年间,冯道还与李愚等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这是见于记载的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此事竟然发生在战乱不绝的五代时期,与冯道个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冯道最受诟病的是他的政治道德,欧阳修自不必说。司马光也称他为“奸臣之尤”,就是对他持肯定态度的《旧五代史》,在盛赞“道之履行,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之后,也不得不对他的“忠”提出了疑问:“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直到范文澜作《中国通史》,还花了不小的篇幅对冯道大加挞伐。主要也是针对他的政治道德。这些批判看来都是大义凛然,但联系冯道所处社会和环境的实际来分析,结论却不是如此简单。

  像欧阳修这样生在承平之世的人,又遇到一个优容士大夫的宋朝,实在是三生有幸的。所以他尽管也不时受到谗言的攻击,在宦海中几经沉浮,却能位致宰辅,死后获得“文忠”的美谥。他不必像生在乱世或改朝换代时的士人那样,必须在不止一个的君主或朝代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还可以从容地用“春秋遗旨”(见《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来审判冯道一类不忠之臣。

  相比之下,冯道可谓不幸之极,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时期,他一生所事四朝(唐c晋c汉c周)加上契丹c十帝(唐庄宗c明宗c闵帝c末帝,晋高祖c出帝,汉高祖c隐帝,周太祖c世宗,辽太宗耶律德光)合计不过三十一年,平均每朝(含契丹)仅六年余,每帝仅三年余,最长的唐明宗和晋高祖也只有八年。如果冯道生在康熙c乾隆时,他的一生仕途刚刚超过皇帝享国时间之半,不用说换代,还等不到易君。而且这四个朝代都是靠阴谋与武力夺取政权的,契丹又是趁乱入侵的;除了个别皇帝还像个样,其余都有各种劣迹暴政,晋高祖石敬瑭更是靠出卖领土c引狼入室才当上儿皇帝的卖国贼。即使按照儒家的标准,这些帝王大多也够得上是“乱臣贼子”或昏君暴君。但事实上他们又都是统治了中原地区的君主,连欧阳修也承认他们的正统地位,一一为之作本纪。因此冯道除非住进桃花源,或者优游林下,“苟全性命于乱世”,否则总得为这些皇帝效劳,总得忠于这些皇帝或其中的某一人。逃避现实自然要容易得多,但如果当时的士人都是如此,难道真的要靠那些“乱臣贼子”和以杀戮为乐事的军阀刽子手治天下吗?

  人生启示

  老虎要吃人,接近老虎就有被吃的危险,但若能存“惣怨”之心,时刻警惕,就会最终吉利。万石君父子伴君的故事,是一最好的说明。扩而广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凡事若都能警惕c谨慎,就会有吉而无害。相反,若无谨慎之行c警惕之心,往往容易陷入人家所设的陷阱,遭害而无吉。(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