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最新章节 >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 章

  -------------------------------------------------------

  本书由www.16sy.com【一直很安静】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16sy.com---【纷飞的樱花瓣】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

  第1节:前言(1)

  前 言

  我相信世界上并没有偶然的事情,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本书在你手上的时候,也相信就是这本书该在你手的时候。很多人说,生有时,病有时,死有时,基本上我同意这个说法,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个宿命论者。我心中的这个"时",并不是说,某种注定的命运使其发生,而是说,是你,亲自选择了它,使它发生。如果你细心回想一下,也许你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也许并没有发生什么,然而总而言之却有着一种冲动,一种感觉,一种召唤,使得你在今时今刻走进了书店;或者,你并没有走进什么书店,但是人生的一次奇妙的遇合,却令你接近了另一个人的拥有,看见、分享或是获赠了这本书……这些,都是你在为自己选择了这次邂逅,然而你自己却懵懵懂懂,并不知道你正在做这个选择,甚至于,并不明白,你正在做"做选择"这件事情本身。

  很多人曾经问我,你相信有神吗?说真的,我不知道,也不能够在这里给你任何答案。但我相信在这个茫茫的宇宙里,一定有一个更高的力量在运作着,而这个力量是和我们一个人都连接着的,它无处不在。它既在我们之外,也在我们之内,它隐蔽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与我们不可分割。它一直在指导我们的生活,带引我们走过生命的每一刻,它是我们内在的智慧,内在的指引,内在的光,它一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告诉我们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当我们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事情时,很多时候忽略了它的存在,又或是忽略了我们内在的存在,在每天忙忙碌碌,喧嚷的生活里,从未好好地去听一下我们内在的话语。--这正是为何这本书会在这里的原因。在这里会有这一本书,一本有关生命讯息的对话,在我们每天都主动或者被动获取的过万的讯息里,它也许正是我们最渴望的那一种内在人xìng与心灵的指引。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体验过西方国家的物质丰盛,慨叹过东非州的赤贫,走遍了神州大地,策马奔驰过在内蒙的大草原上,游历过天苍地茫的丝绸之路,仰卧过西藏无人区的玛旁雍措圣湖边,站立过在巍然屹立的长城墙上,欣赏过每一滴的春雨,夏收,秋风,冬闲。然而在这每一次的遇合当中,一直围绕着我从未离去的是这样的问题:

  我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我会有现在的生活?

  为什么要成功?

  我的经历是偶然的吗?

  这世界是否有爱?

  为什么我不快乐?

  为什么有人生而残疾或赤贫?谁决定他要这样过一辈子?

  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灾难?

  为什么我们永远都觉得不够,而想要更多?

  第2节:前言(2)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活在一个不怎么样的世界里。大企业付出巨大数目的金钱给一些推动我们消费的明星;而乡村教师们往往舍不得任何一次消费而要将钱省下来替穷苦的学生垫付学费。每天有两万名以上的小孩死于饥饿或因饥饿而起的疾病,但在豪华的都市里我们每天都眼睁睁地看着数吨的食物被浪费。我们都知道要彼此相爱,但我们总会互相伤害。我们都知道要宽容,和谐共处,但每天又有多少人痛苦于逼害。这是我们所要的吗?这世界是在治愈中吗?不是,这是疯狂。在这样一个给你带来无数困扰的世界上生活,真的有意义吗?也许你已经麻木,轻描淡写地说,这些都离我太远了,不关我的事情。然而,现在,这刻,看住我的眼睛,回答我,这个世界的模样真的和我们毫无关系吗?你真的从不曾介意过贫穷、不公、伤害和仇恨?

  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这世界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我们自己,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本身。如果每个人都觉得世界如何或他人如何跟自己毫无关系、完全分离,那世界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样冷漠的地步,也不难理解。正是每一个人白天时对于遥远事情的肤浅而麻木的漠不关心,才最终导致了每一个人深夜时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的深痛的无力与失落感。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不觉得在某一件事情上面你有责任,那么,你就没有改变这件事情的能力。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事件和时空jiāo错的生命里,我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莎士比亚说过,人生是一个大舞台,而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那在这个大舞台上,我……又是谁呢?而在这场戏剧里,我又要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

  有一天,我暂停了工作,走上自然及回归内心之路。在路上我曾回顾我所从事的工作,然后觉知到了些什么。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异想,也不是浑浑噩噩的猜测,我是确实而清晰的知晓到我本是我那生命的媒体,我觉知到我生命媒体的一种新形式正在形成,为着要带出我一直存有的讯息。因此,我写下这本书,通过在旅程上的对话及感悟,与你分享我所体悟的真理,爱及喜悦。

  我希望在这本书里,你不要完全相信我所说的,而且,更不要去照本宣科地实践我所说的。因为这只是我把我自己带往内心的讯息,因为这些讯息,我得以审视我个人与世界的关联,重拾我原有的智慧。然而,只要我所说的能带你往你的内心,寻求你自己的智慧及最高真相,那么它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意义。即是说,这本书只希望把你还给你自己而已。因为这是一条你为自己选择的路,永远为自己选择的路,不管你如何选择,我相信,也当中有着完美。

  第3节:前言(3)

  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一首歌,从那一刻起,我知道在我生命的路上,我开始起步了。

  为什么?

  为什么生世间上,此间许多哀与伤,

  为什么争斗不绝,欢欣不永享,

  问为何人存隔膜,颜面无真相,

  问哪天可找得到,理想中的乌托邦!

  为什么双鬓斑白,光彩消失面容上,

  为什么齿发俱落,一副怪模样。

  问为何年年春归,无术还春去,

  问哪天可再一见,我当初的旧模样,

  为什么竟会生病,辗转反侧在床上,

  病榻中许我一问,怎何永无恙,

  问为何常存空想,愁病谁可免,

  是众生必须经过,四苦根本是平常,

  为什么凄冷孤寂,轻飘飘像无力,

  为什么不见光亮,缥缈没形象,

  在目前如何风光,仍是泥中葬,

  没法牵走一根线,那许依恋臭皮囊。

  这本书,我将以我的故事开始……

  第4节:序

  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修饰,却是真挚坦诚的心灵对话。

  这也是个不一般的故事,一般的人在事业有成之后,都会安顿下来,享受丰盛的物质生活,作者却选择了轻身上路,回归自然。

  一般的人到了不惑之年,对所有的问题都像胸有成竹,作者却仍然不断在思考一串串的问题,探求生存的真意义。

  一般人对多年前所受过的帮助多半已经淡忘,作者却把感恩的心化为行动,回报其他的生命。

  世界宣明会的助养儿童计划,在过去的50多年间,帮助了数以千万计在困难中长大的儿童,让他们可以健康的成长,并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其中不少都已经成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施恩不望报,资助人并没有要求对曾经受助的孩子做出追访调查,宣明会也没有追踪的机制,故此鲜有详细的资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样美丽的真实故事。受助的孩子成材后,千方百计地寻找曾经助养他的代父母,不远千里的访寻致谢,更将感恩的心延续,探访他助养的非洲孩童。

  而在此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中,作者不能自已地思想到有关生命的种种问题,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短暂的人生意义何在?回到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独处于安宁恬静的意境中,作者试图让自己的心灵苏醒。

  有人说香港人急功近利,崇尚物质,冷漠而只顾目前。然而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纯真的香港人:作者对生命的热诚,将会为有心人带来感染。其实行善助人的风气,早已默默地在香港萌芽茁长,港人每年的人均慈善捐款,已跻身全球发达国家之首。因为不少的香港人,像作者一样,都拥有对生命的热情和感恩知遇之心。

  愿作者寻找真我的历程,重燃读者们对生命的思索及探求,也在此祝愿他终有一天寻得生命的真谛。

  陈思堂

  世界宣明会(中国)总干事

  第5节:贫穷--并非宿命(1)

  第一章

  ● 贫穷--并非宿命

  人皆生而平等,没有谁注定该永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贫穷,并非贫者的宿命。

  今日的香港,乃是矗立在维多利亚港口的一块翡翠,亦是南中国区璀璨版图上的明珠,珍稀、高贵、雅致而洁净。这是一个充满着商业机会,却也同时氤氲着人文气息的城市,公平、公开、公正,法律体系完善,福利制度坚实,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自由港口之一。极其整洁的城市面貌,优雅老派的市民作风,高素质、高效率的行为习惯,掺杂了南中国特有的混着海洋味道的热情和本土化的传统民俗,是一个精妙、富足而令人羡慕的城市。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是游客或是第一次来香港的人,或许可以感受到香港确实是一个购物天堂或享乐主义的圣地。除了这些对富有人群的体验外,也可以感受到平凡的普罗大众能够在完善而良好的政府福利体制和保护中感受到的安全和温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政府兢兢业业,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的诚意和努力。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今天富裕的香港,亦曾在穷困中挣扎--曾几何时,她甚至于不能够保障她的学龄儿童皆能入学读书。在贫民聚居的所谓"木屋区",人们带着怨气,每日挣扎谋生,那些所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他们的下一代,小小年纪的学龄儿童,不但没有条件接受教育,还要分担家庭生活重担,帮助父母看管路边的小小生意,做学徒,或是做其他小童工所能做的事情。也有一些的儿童在没有上学的情况下,每天在无所事事中长大。

  生长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我,也是这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我生长在一个有九名兄弟姐妹的家庭,排行第七,父母是典型的劳动阶层。当然那时没有什么生育计划,从传统观念上来讲,蜗居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才有希望让家庭走出贫困。我的家人蜗居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里,父母每天日出而作,但并不能日落而息,而这样的劳动也只是让我们一家人维持温饱。 比我年长的兄姐基本上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为了生存,便早早地走进社会,当然也不会找到什么高薪酬的工作,不外乎是干一些粗活,帮补家计。更甚的是,有些非常时期,甚至于需要靠借贷度日。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

  在那个时候,上学读书成了我最奢侈的yù望,和最难达成的梦想。--琅琅的读书声,飘着油墨香的书本,老师,同学……真不明白,上学读书,这个原本每个孩子都理应享受的机会,却成了贫困区里最奢侈的梦想。当年的我,有着一个小小孩童的梦想,却并无能力主导自己的人生方向。天xìng里面对于教育和文化的向往,抵不过环境的束缚和窘迫--难道小小的梦想,还未启航,就将被这社会无情的吞噬?

  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开你一扇窗。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恰逢其时地遇见了人生转折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我的梦想。20世纪60年代,名叫"世界宣明会"的慈善组织正式入驻了香港,开始了针对香港儿童的助学助养计划。当时的助养者,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他们为学童提供学费,书本费和文具费,供贫穷的学童全无忧虑地学习读书。我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顾,还是自己小小心底潜藏的梦想感动了命运,总之,在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我忽然得到消息,我可以背上书包,去学校念书了!--我极其幸运地获得了宣明会的助养。那一年,我6岁,我永远永远不会忘掉那一天!那一天,nǎinǎi牵着我的手,走在炎热的太阳下,走在沥沥的黄沙路上,走在我新生命的机会的路上。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把当天的情景记得那么清楚:那天没有风,我看着nǎinǎi满是皱纹的手,又低头看着我的短裤,黑皮鞋与白袜子,我皱着眉抵抗着猛烈的阳光,用右手碰着学校外围的生锈铁网走着,我的心情是愉快而凝重的,可能小小的我,已隐约觉得这一天将会为在我生命中打开新的一页。

  有时候回想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学习或所带来的压力感到十分的怨恨,一说起老师、作业似乎见到洪水猛兽。叛逆、逃学,犹如拥有着无数新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