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最新章节 >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 章

  料的保存,所有的资料与档案都是实物留存。二十多年过去了,要找到那一批从香港不知道运向了何处的资料,谈何容易!然而,一团火苗在我的胸中燃起了。那段时间我急切地盼望着,几乎每隔一天都想要打电话过去询问进展,然而又担心打扰他们繁忙的工作。在期待与忐忑中,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期待中,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那团火焰还在我的胸口跳动,却变得日趋微弱。一天,宣明会的工作人员向我解释,当年尚不是无纸化时代,一切都无从寻找,只能继续努力……

  就在那段时间,因缘巧合之下,我从香港来到了内地的一片热土--上海工作。这是一个恰似当年的香港,又比香港更多了些别样风情滋味的城市。和香港一样,各种肤色各种国籍的人们融合在此。我所在的公司就有一位澳大利亚同事,也是热心慈善的人士,在上海也常常做义工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当我在聊天时偶尔说起此事时,她很感兴趣地问我要了一些从前的照片和明信片。我小心翼翼地把我所收藏了近25年的珍贵图片与书信jiāo给她,我心中的火苗再次冉冉升起。时间默默流逝,又过了半年,某一天我打开邮箱的时候,收到一封她的邮件!天哪!原来她替我联络了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将当年的照片和资料放在上面,替我叙说了这个感恩和寻找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在人们互相转告之下,最终,乡居在某地的我的助养父母,联络到了报社;报社又立刻联系了我的澳大利亚同事;所以她马上发邮件给我,这么多人涉入进来,这样大的一个链条,就因为爱,一环一环衔接起来。我激动得难以自已,太想感谢些什么人,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感谢。那天下午,我一直在恍惚的兴奋和焦躁的感动中度过。随后,我尽速安排了我的日程,我要去澳大利亚,我立刻就要去,一分钟也不能等待了。同时间我也告知了宣明会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更愿意一起帮我实现另一个愿望,就是助我到非洲探望我的助养小孩。马上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有幸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了两个愿望,那一刻,我抬头仰望上天,心里无限感激。再后来,在宣明会的安排下,更联系了香港电台的节目制作人,为了我的这一个故事,拍摄一个名为《铿锵集》的节目,题目为"爱的延续"。我先订了赴澳大利亚的来回机票,然后再去非洲看我的助养孩子,以此来联结这个完整的链条。

  第10节:滴水之恩(2)

  我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在过去奔忙的职业生涯中,这个世界可能已经被我走完了一半,惟独澳大利亚,一直因为各种各样yīn差阳错的原因,未能涉足。隐隐约约中,我仿佛觉得,这是为了把这一天留给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页,有一天我必定会为了追回一些我所失落的人生价值而踏上这块大洋中的土地。这是一趟最有意义的旅程,牵结了整整20多年的情感与遗憾。

  快30多年了,曾经助养我教育,又失去通讯30多年的助养者,在如此偶然的情况下寻回,人世间的变幻无常,莫过于此吧?

  乘了10多个小时的飞机,又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我终于抵达了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一个小小的城市--Devepovt。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转动着湛蓝的地球仪,也不曾想在那方寸之地停留。但是踏上那城市的一刻,我却有种游子归家的感觉。而当我终于站在他们家门口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该如何迈出这一步,又该如何开口,最先说点什么。埋藏在心底里三十年的愿望,将在下一分钟得以兑现。当他们走出家门,看着我站在其门口的时候,我们双方都无言以对, 当我们跨越过三十年的执着想念而紧紧拥抱的时候,千言万语,已尽在不言中。

  有人说,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一生中的所有片段会如同电影闪回一样出现在眼前。但是,亲身体验告诉我,无须走到尽头,当生命中遭遇了难以言说的重大震撼和重要转折的时候,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

  拥抱着他们的时候,刹那间我仿佛回到童年:灰色的建筑,湛蓝的天空,困惑地看着身边的花花世界,有钱人颐指气使,衣着光鲜,大街上车来人往,各自匆匆。年幼的我不懂得这个社会的奥秘,却下意识地渴望去了解,渴望去接近,渴望获得自由。记得我的少年时代,叮叮当当的电车里慢慢地掠过这个城市,我努力、努力、再努力,单纯而执着地做着习题,背诵书本,最最期待的便是每个星期,从老师手中,拿到助养父母寄来的信笺。年少的我已经看得懂世间百态,学会收拢自己,做个坚强上进的少年,但那一封封躲进被子细细阅读的信,却是心中一分难以言说的柔软。后来,慢慢地步入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有的好,有的坏,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对手,但是每次遇见来自于澳大利亚的陌生人,我都会多看对方两眼,下意识的好感油然而生。我并不曾每日每夜抱怨或者感恩,但在我的心灵当中有一片地方永远是纯净的,好像是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南半球的阳光,照耀着我的人生。

  童年、少年、青年,人生一格一格定住,又一格一格飞快流走,我紧紧拥着他们,不知道要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表达其中的万一。千山万水,终有相逢,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这是真实的事件,这不是我的白日梦的想像。我确确实实踏足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我的人生,终于偿还了欠我自己的那一页。天空湛蓝而自在,心中的感动如婴儿一样柔软和敏感,而那无所不能包容的阳光,将温暖无分彼此地洒向了每一寸大地,洒向了我的心灵和ròu体,洒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11节:滴水之恩(3)

  我知道,从此,我的人生不会再有遗憾。

  终于从拥抱中恋恋不舍地放手,我仔细而贪婪地看着他们的模样,用心做摄像机,牢牢地把这个画面铭刻在脑海中。他们是一对传教士夫fù,他们的面貌如此陌生却又如此熟悉,我记住了他们的一颦一笑,但在描述他们的容貌方面却一筹莫展--可能用尽我所知道的词语,都不能形容出这种亲人重逢的感受。我只能说,他们已经60多岁年纪,苍白的头发下是和蔼的笑容,那笑容和我无数次午夜梦见的一模一样。

  在澳大利亚停留的那几天是那样安闲适意,令我沉醉。我和助养父母一家一同吃饭,聊天,散步;一同翻着我小时候的照片,以及当年我寄给他们的信件;一同参观他们仍在服务的教会及老人中心;一同去欣赏大自然的瑰丽,伴着盛开的郁金香花海,徜徉在南太平洋的海边。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无论劳碌悠闲,无论贫穷富裕,我都将再也忘不掉这段赋予我生命意义的日子。短短几天里,我看到比我过去岁月里所有经历都更有价值的事物,那便是,一颗平常心,一颗从没要求回报的心。在他们的眼中,帮助别人,与所有人分享世界的一切,从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本来色彩,也是生命存在不可分割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特别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我问起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助养者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联系着的,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大自然的联系,使我们活在丰富的生活体验里,我们只是在一个共同体上的多样化存在。这个世界之所以继续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当你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的时候,这个世界的痛苦便消失了。一刹那间,世界就改变了。作为一个世界的公民,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有多余的,自然应该拿出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们不仅助养了香港的小孩,还有印尼的、泰国的,他们的滴水之恩润泽了整片世界。然而当年的他们,其实自己的生活过得完全算不上富裕。他们无意中提起,当他们自己的孩子想要买一双新球鞋的时候,全家都会为之展开快乐而艰苦的攒钱行动,数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凑齐所需要的款项。但在他们心里,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足够富足,他们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也都成为了平和、睿智、幽默而善良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和自然靠得很近的小城,我不经意间一抬头,便看见了一代传续一代的发自内心的善良的光芒。

  临走的时候,我随口邀请他们,有空的时候来上海或是香港旅行,由我全程招待。然而他们的回答平淡中又一次震撼了我。--"如果你有多余的钱,不如拿来助养更多小孩吧,我们是否能够旅行游玩,并不重要呢。"--我带着这句话上了飞机,反复咀嚼,回味不尽。我必须要走了,不知道会在何年何月再回到这个地方,但在这一刻,离别已不再重要,我明白到,我和他们在某一情感上已经永远地连接到了一起:我们有着共同的意愿,去改变,去帮助那些正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苦的人。

  你有否为着失去爱情而悲哀?有否为着失业而烦恼?有否为着生命的变幻无常而惶惶不可终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否觉得有朋友,而没知己;有父母,而没亲情;有兄弟,而没手足;有工作,而没满足;有存在,而没灵魂,你想改变而没有勇气呢?这一切的一切,有可能都是来自我们有一颗太自我而不愿付出的心。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我愿意付出,在这一次爱的承传的流动下,我感受了爱的力量,经历了人生的美。

  第12节:音乐--灵魂的语言(1)

  ● 音乐--灵魂的语言

  在开始非洲之旅前,我对自己说了上面那段话。而经过了12小时的飞行旅程后,目的地已经在望,我坐在机舱俯瞰,凌晨五点多,还在熟睡的约翰内斯堡显得格外安静而美丽。点点灯光映衬着没有云层掩盖的星空,它没有香港那颗东方明珠的璀璨,却带着一份沉实的美,一份适可而止、没有过分浮夸渲染而平常的美。飞机缓缓下降,当踏下梯级的一刹那,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紧走几步,迎着风,困顿的思维一下子清醒起来。

  对于赞比亚的了解仅限于它上个世纪70年代的动dàng和80年代的变迁而已。踏入90年代的末期,赞比亚这个曾被世界遗弃的国家,今时今日又是如何的呢?贫困,有些时候是生命无奈的写照,而且这种无奈,竟然有些接近于永恒。人类究竟有没有可能消灭贫困?究竟有没有可能改变现状,为艰难和困苦划上休止符?这次旅程可能亦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对生活自身得到反省和启示。

  跟我一起来到这里的是宣明会的一位职工,以及香港电台的导演及摄影队。我们的目的地是在赞比亚一个名为曼加雨勒的社区,一个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少于100美元的贫穷地区。对我来说,此行可算是一个爱的延续,而对香港电台来说,是要揭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所受的苦难,以及有人如何默默帮助他们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唤醒世人对贫苦受难的人们的关注,鼓舞大家每一个人都加入到伸出援手的行列中来。在我启程前,想了很长时间究竟要送什么作为对两个小孩的见面礼,我不想带给他们日后对物质享受的向往及奢望,而想配合他们对生活或生命的追求。千挑万选,最后我选择了--两个音乐盒。为什么会挑选音乐盒作为礼物呢?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物质生活不太丰盛的地方来说,人们就更加倍地需要有精神的生活,需要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及寄托。而音乐,就如尼采所说,"有韵律的地方就有生命"。自然界的运动本身已是韵律,而怡人的音乐,更可以在迫人的生活中洗涤心灵。

  我们到达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后,还要在机场等四小时,才可以转机到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飞行时间大约两小时。走出机场后,当地宣明会的职工已经在那里欢迎和等待我们了。

  第13节:音乐--灵魂的语言(2)

  我助养的孩子中叫做Judith的一个女孩子已经提前被安排来到了卢萨卡。因为她的父母已离婚,妈妈嫁到另一区,她必须从很远的地方,经过辗转跋涉来到这里,再和我们汇合,一起进入计划区。我们在一个很普通的平房会面,在这以前,我只看过她的照片,见到zhēn rén的一刹那,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好像冬天过后的第一束阳光那样,既亲切,又陌生。她8岁,刚刚开始上学,跟照片上那个可爱如娃娃般的深色肤色的小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短短卷卷的头发,厚厚的嘴唇,只到我大腿那么高,穿着一条没有纽扣,只用别针连结的裙子,有一点害羞。她手足无措地与我握手,摄影机镜头令她更显紧张。我给她微笑和糖果,平缓她的情绪。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便和她们母女一同坐上吉普车,往宣明会的办公室驰去--接下来的旅程犹如一个耐力比赛项目。

  我们先坐了5个小时的汽车到达Kifwe地区,晚上和Judith母女分别入住在两个不同的区域,第二天一早再会合后是4小时的车程直达Solewegi,最后再有最后两个多小时颠簸崎岖的路程,便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Boject区。整个途中所见的,除了无穷无尽的山,便是树,和干旱的草。不时有大片已烧焦的草原映入眼帘--当地宣明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维持生计,当地人把木头烧成木炭,以一美元一麻袋售出。……1美元,不就是我们一两罐可乐的价钱吗?将一罐可乐浇在这大片焦土上,又能滋润出几分生机呢!贫穷,真的是让人类无路可走的恶魔;生存,是这片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