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最新章节 >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十几秒里面,我的心里忽然涌起和充满了喜悦,很想欢笑,又完全感觉不到寂寞。整个世界似乎都跟我联系在一起,荣耀、庄严、伟大,永恒,刹那间我完全明白了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词语却又无比亲切地在我身边围绕。而我,被完全地包涵、熨帖在里面,我是一,一是我,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一丝的不永恒、不美好。

  然而这种体验没能维持不了多久,半分钟之后,我又低头吃东西了。很久以后,我一直都想要找回那一刹那的感觉,但是再也找不回来。但我想我已经知道了那种感觉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建立高大的神庙,雄伟的金字塔,人们企图接近天空,接近永恒,从而寻求到生命的最终来源。在那个终极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谁,心中再也没有疑惑。

  然而,这种感觉是无法去追求而得到的。因为当你一旦去"追求"的时候,就意味着潜意识里你确定了你"没有",你既然没有这种东西,你又如何去体验呢?所以你永远都追求不到你想要的东西。除非,你知道你原本有,本来如是,不需要追求,你已然明白。那是全然的知晓,绝对的肯定和不可动摇的信心。

  第23节: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聆听"舒适地带"

  ●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聆听"舒适地带"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谁",或知道自己选择要做谁,只要你能够打开自己的"生命"去聆听,而非只是去简单地"生存"。然而,更多人在追寻"我是谁"的必经之路上,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兜兜转转,从迷惘到信念再到分析,很多人固步自封,停留在那里不去改变。那个最易让人停留的所在,我们可以叫它--"舒适地带"。

  你从你过去的经验里,获得一种行为模式来面对现有的状况,当你面临某种生活状况时,你知道采取怎样的行动去应对,而这种行动可以将你保护在安全的环境里面,这就是每个人所构建的"舒适地带"。你可能会有同样的经历,两三年前,你与你的老同学聚会,听到他们在抱怨他的老板苛刻吝啬,叫人生厌。而两三年后,当你们再聚会的时候,他仍然在为那个老板做事,同时仍然在抱怨。我可以保证,他说的这个故事,有可能在你有生之年里,只要你们继续聚会,就会继续重复着。然而,为何他只知道继续抱怨,而不愿意去改变呢?因为他习惯了,他不愿跳出他习惯xìng的环境,因为跳出之后他将面临可怕的未知,跳出去就意味着为自己负责,跳出去就意味着冒险,跳出去就意味着不是更好就可能更差,而结果并没有人知道会是怎样,所以,他宁愿留在这个舒适的地带里,继续抱怨。

  然而,真正的"生命"却在这样的舒适地带之外。

  你萎缩在你的舒适地带里,你可以维持生活,但无法把生命活出来。你的生命将是怎样,没有人可以决定,只有你自己。如果说那伟大的看不见或是最高的力量曾经为人类做过最有价值的事情,那可能就是它创造了生命,而这生命的高度与宽度,则完全靠你自己去演绎的,当然,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可以选择在我的舒适地带里,好好地生活下去。可是如果你希望定义你是谁,你需要体验更多生命的色彩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成功更多),有可能就要跳出你所谓的舒适地带,因为在这舒适地带里面,你的生命不过是一种重复,每天周而复始,直到年华渐逝,直至生命尽头。这是人类的特xìng,想要生活的更好,却又不愿意跳出这个舒适的范围,对将来的不确定带来的恐惧感,阻碍住你追寻自我的脚步。

  海德格尔把人离开这样的"舒适地带"的那种惶恐的心理状态描述为"无家可归感"。每个人都想要有所依蔽,才会觉得安全。然而一旦你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你便在剥开自己,你便在他所说的"去蔽"的过程里,向着世界的残酷和寒冷赤luǒluǒ地暴露了你自己。犹如电影《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一样,在那个虚假的世界体验里,每个人衣着光鲜,多汁的牛排诱人美味,虽然只是假象,却可以令你尽情地舒服享受;一旦决定找回自己,面对的则是虚弱、寒冷、不堪一击的自己。没有人也没有环境再能给你任何借口。你,在你自己的存在之上高高俯视,你知道了你自己,你不再问"我是谁"--你也注定面对了那种无家可归的感觉。那片曾经庇护你的舒适地带,消失在了你自己的眼光里。

  第24节:去除阻碍之后--聆听你的体验

  ● 去除阻碍之后--聆听你的体验

  如果你不想再永无休止地重复下去,就请聆听自己内心的体验。

  静静地聆听吧,用心去感受这来自心灵的声音,超越时空和空间!在那心灵的世界,是不需要语言和文字的。感受就是灵魂的语言,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想知道你对某一件事的真实想法,只要注意你对它的感受如何便可以了。

  现在,设想我请你描述一下你喝一杯茶的感受。你可能会说:"这是非常好的茶,上好的普洱茶,云南产的。我能尝出来。回味无穷。"但是,这些都是用来描述你对茶的直接体验的概念和词语,它们不是体验本身。实际上,在对茶的直接体验中,你不会去思索这茶是最好的还是最差的普洱茶。没有概念或词语可以框定来自体验的单纯感受。你尽可以对这茶做出种种描述,但是,只有你自己才对它有直接的体验。然而很多人懂得许多名词概念,就以为他了解了,很多人确实是只愿意相信他所听到的,及他所看到的,然而伟大的真理偏偏在那看不到和摸不着处。

  我们往往把语言,文字看得如此重要,反而轻视心中的经验。事实上,因为你是如此漠视你的经验,当有些你的经验不同于你所听到的话语时,你就舍弃那些经验而认同那些字句,尽管事实应该刚好是相反的。你是如此的漠视你的经验,只要你曾留心的聆听你的经验,你的生活便不会再像今天如此。不听从你的经验的结果就是,你会一直重新去验证它,一遍又一遍。因此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同伴有时候会一直跟你重复某些话语,他们也许会告诉你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一直碰到不同的事情或人,但最后总是同样的经验。对于自己心底的声音,他们选择漠视;对于世界的造影,他们甘愿一再地重复。虽然抱怨,却并不真正选择去改变。还有更甚的是,很多不一定是你的体验,你是活在别人的体验中,别人的体验形成了他们的信念,而你又把这个信念转化成你的体验。社会,家庭,父母,都给了这样的信念,而你很自然地把这些信念当作是你的体验了。如果你听到一个拔牙的人的痛苦叫喊,那就算你在真的拔牙之前也会自然的皱起眉头来,但是,拔牙真的痛苦吗?在你拔牙之前,你真的能知道吗?

  了解事实的真相,惟一的途径是聆听自己内心的体验。其实你最真实的想法就存在于你最真实的感受里面。在你最真的体验里,你决定你是谁?你选择做谁来体验更高的体验。

  顺带说一下,人类很大的特xìng就是漠视。我看不到,我不管。你不仅漠视了对自己的体验,因此生活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你可能还漠视你对外在的体验。难道我们看不到那么多小孩在受害吗?难道我们看不到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没饭吃、没水喝吗?难道我们不知道每天又有多少人死于杀戮吗?面对世界上的这些灾难,难道我们真的无动于衷吗?不是的,我们肯定有一些感觉,很有冲击力的感觉,但是我们选择了漠视的态度,不去做任何的事情,没有任何的行动,每天依旧有成百上千吨的食物浪费,每天依旧生活在仇恨、互相敌视的状态中,就这样维持下去,而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地带。这是我们所要的吗?请我们用心地去听听我们内心的体验,我们真的愿意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吗?如果不愿意,为何又不去改变呢?难道我们真的是比他们优越吗?他们活该过着这种生活吗?是不是也是我们也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构建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背后的文化故事呢。第25节:生命与求存(1)

  ● 生命与求存

  曾经有一个名人说过,态度决定了高度。

  音乐家吃了早点,化成乐曲,感染世界。

  画家吃了早点,变成画,美化人生。

  相爱的人吃了早点,让彼此更充满爱。

  仇恨的人吃了早点,全化为仇恨。

  我们吃的食物可能是大同小异,但是我们却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 生命或生存,是不同的人生之路,这里面没有对与错,一切都只在你知道你是谁及在你当下的选择里。然而,我们也有可能在这两种状态里剖析一些不同的态度,作为参照。

  求存的人生里,有可能会有更多追逐的目标:更多,更好,更特别。而追逐会带来不满足的心情和状态。一个求存的人并不一定知道自己是谁,或会认为自己是那一个无可避免的那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和立场上,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自己的选择而变得支离破碎。而敢于活出生命的人,必然是承诺蜕变的,必然会处在一个满足的心情和状态下,因为,他或她拥有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当然,他们必然知道自己是谁,他们什么都不是,因为他们可以是那一切。而分界最清楚的标志是,他们对于生命的立场,那惟一的选择…那是爱。

  求存的人凡事都求多一些,因为社会道德律从小就告诉我们,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人生也将随之失去意义。这种被社会误导的价值观,促使我们把竞争设定为进步的原动力,要活得更好,就要优胜于别人,所以凡事要求好一些,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更好,才能区别于别人,由此陷入无休止的追求,永远都不能满足。因为yù求永远快你一步,我们一直在求,看似我们得到很多,却从未拥有过,而当我们得到这个的时候,眼睛却又在盯着下一个目标。我们从未用心去享受欣赏过现有的东西,我们的心被无休止的yù望蒙蔽了,听不到内心的真实需求。也许我们意识到内心的感受跟自己现在所走的方向相背,我们不快乐,但却不知为何?也许我们得到很多,但却发现自己失落更多,于是开始寻找许多方式去麻痹自己,疯狂购物、喝酒、发泄,但是一切过后,依然不快乐,但我们依然还要生存,依然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绪。有时候自己也问自己,我为何会这样,我不得不随波逐流,我的生命似乎不是我作主,我无法控制自己,也无法控制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当我竭尽一切精力去拼搏,得到的一切,却发现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理想的生活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最后就是一面继续重复着生存的状态,重复着抱怨,却固执地认为我只能如此,我不得不如此。

  真的如此吗?其实你完全可以改变,一切只在你当下的一念的选择,你的生活可以完全不一样!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要把生命活出来,而不仅仅是生存。如果仅仅是生存,无非两件事情,即饮食男女。坦白地说就是维持自身生存并繁衍后代,这一点上我们与动物并无区别,然而它们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挖空心思专营,就可以做到。一条狗,每天晒晒太阳,见生人叫几下,照样衣食无忧,而我们却要苦心经营,患得患失,终究也不过如此。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不!当你可以对自己现有的生存状态说"不"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在改变,你要跳出你以往给自己的种种限制,勇于承诺蜕变,因为我知道结果已经被确定,我最终会回到那个爱的终点,我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

  第26节:生命与求存(2)

  一个蜕变的人,会开始拥有现有的一切。得到不代表你拥有,你也许得到许多,但你未曾用心去欣赏过,你所得到的对你也就毫无意义。

  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的感受;每一件事物都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事物的渴求;每一天都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镜子如果不够明亮,就照不出世界美丽的模样。 追求美好的人,应该时常擦亮自己的镜子。在镜子擦亮的时候就会看见,这世界,早就如此深刻、如此完美、如此全面了。

  一个拥有现有一切的人,他的心是自足的,我什么也不是,我也是一切,正因为什么也不是,才可能是一切。你只有无所求,你才可能拥有一切。当你喝一杯茶时,你只有一无挂碍,专注地喝这杯茶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拥有这杯茶,如果你在喝这杯茶的时候却在想着今天的股票的涨跌,其实在这一刻,茶与股票,你都不曾拥有。

  其实一切只在你一念的选择,每一刻都有两个选择同时存在,生存和生命都在于你的选择,人生的路是自己去走,大师就在于他在每一刻都选择从爱的立场出发,他用爱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然而,我们不要因为自己选择了生命这条路,就批判处在生存状态的人,鄙视他们,不管他走什么路,都没有对与错,只有你的选择是否是表现你自己是谁的一个目的。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懒人,那你就去做一个懒人会作的事情,然后去体验懒人是怎么样子的,就可以了,因为他这辈子没走过这条路,他也不知道大师的路怎么走。你永远无法知道他的生命本身给他的使命或议程是什么。

  "法不孤起,随缘而起。"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yù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