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最新章节 >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0 章

  对"对方"的一种帮助,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完成。我也曾经活在如我周遭有着和众人一样的寒冷和黑暗,但是现在,我了然知道我知道了,我不会去抱怨了。如果你正在看这些文字而同时对以往的生活有所不满,那请你也去改变吧,去创造你想要过的人生吧。你已经知道了这创造的历程,那就去创造一个更高版本的你吧,包括生活的状态,思想、意识形态。当有一天,你的意识,你的思、言、行都一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将会在一刻里改变。正如彼得?杜拉克大师说过,最佳预测未来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它。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没有义务,只有机会"。

  在创造的过程中是没有义务的,因为有义务是必然有压力,义务代表你有规条框住了你自己,你就没有了自由意志,没有事情是你应该或不应该去做的。当你没有自由意志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变得不快乐,变得压抑,变得埋怨,然后慢慢开始愤怒,它不是一天的,而是慢慢形成的。你愤怒于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些人们要求你要做的事情,而最后更愤怒于自己为什么自己居然会听从别人而去做那些事情。严重的会带来积怨,而且会越来越深,因此,当你把一件事情看成是义务的时候,你必然有一天走到不愉快的地步,因为你生而自由。

  大部分的婚姻,或人与人的关系,之所以最终走到不愉快的结局,往往是双方都各自为对方或自己定下不一样的义务,我们的文化故事并没有把我们带到和谐和幸福的关系当中。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把自己的需求变成对方的义务。但当你知道了你是谁的时候,每一种关系,每一种生活的状况,都只是提供了你一个重新创造自己的机会,一个更高的表现你自己的机会,这当中有着喜悦。

  第41节:我的笔记本之星光篇(2)

  所以,每天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把它看作一个让你创造你是谁的一个机会吧。生命的大忌是永无休止的重复,因此,在我的结婚宣言里有几句话是我特别强调的:

  --当我爱你的时候,并不在乎你是谁,而我在你面前,我是谁

  --我们没有期待取得什么,而是期望给予什么。

  --我们不需要承诺明天,因为我们可以创造明天。

  第四章

  达瓦村。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跟随卓玛来到了这里的。如果早知道会遇见除了摩梭人之外的另一支如此奇特而独立的人群的话,我一定早早地记住路途,可惜,干渴饥饿的我,就犹如误入桃花源的陶渊明一般,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我再也无法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小小村落的踪迹。但是我知道,卓玛,达瓦村,还有那座犹如智慧之殿的小小神庙,确确实实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也即将存在下去。

  事情的开始是源于一次事故。

  在与卓玛告别不久之后,我们的车抛锚了。我们打了电话,但是车载GPS也同样出了故障,所以搜救公司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我们。漫长而无聊的等待中,我决定步行,想回到卓玛之前投靠的那座村庄去求一些食物,而司机和向导则留在原地尽可能地尝试修理。

  走到一半,我发现我迷路了。最惨的是,我的手机被遗留在了车上。也就是说,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和任何人取得联系,惟有继续朝着某个方向走下去。

  我看着晨星逐渐黯淡下去,而太阳已经挂在了头顶上的某个地方。地上的痕迹?风向?事先准备的一些常识到了急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实践和运用。只好碰运气,随便找了一个方向走下去。一直到我觉得很绝望,自己已经彻底偏离了方向不再可能回到车上或是找到那个村落的时候,我干脆脱了鞋子坐到了地上。脚开始很酸了,口渴也是很严重的问题。我眯着眼睛,心里最后一丝旅行者的轻松心理也无影无踪--我真的遭遇到危险了么?我会获救么?

  高原的烈日晒得我睁不开眼睛。我索xìng向后倒去,平躺在地面上,想像我现在正在某个度假圣地的海岛上,享受着日光浴……但是这个日光浴可能是我这辈子晒得最难受的一个日光浴了,我越来越渴,且觉得自己身体开始发烫--屋漏偏逢连夜雨。不是高原反应又要来了吧?

  正在深呼吸调试自己的心态,忽然有所警觉,睁开眼睛--神奇般地,卓玛正站在我的面前。

  她换了藏族人的服饰,带着一个大大的包裹,我从地面看上去,她简直像个女族长一样威严--"走吧。"她说。

  我疑惑。

  第42节:我的笔记本之星光篇(3)

  "起来,坚持走二十分钟,就能到达瓦。"

  "……达瓦。"

  "我原来想去木格错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走来这里,居然看见了你。"

  "……"我苦笑。一天之前还是我在援助她,现在却反而换她来援助我了。

  "达瓦有电话,到了那里你就可以联络到相关人士了。"

  我起身,跟着卓玛,慢慢地挪动步伐。

  穿过一个很巧妙,真的很巧妙的结构,让我惊叹的这个村庄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达瓦,一个只有数百人口,以女xìng为主,保留很多母系社会特征,既有浓重的苯教信仰氛围又有藏传佛教特征的小村落,至今还没走入学者专家的视野,也就全靠着这里隐秘的地理结构吧--谁能想到,这片看起来没有尽头的土地下面,竟然隐藏着如此一弯峡谷形的小村落?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您怎么会知道这里的呢?"眼看人烟在望,我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我出生在这里。"

  我十分惊讶地看着她。

  十五分钟以后,酥油茶,青稞酒,干净的饮水恢复了我的体力。

  "你在这里休息。"卓玛带来几位很老很老的婆婆,跟她们用藏语介绍我,然后一位威严的婆婆说了几句,卓玛便回头告诉我,村子里面的那部电话被锁了起来,而掌管钥匙的人暂时去了别的地方。暮色浓重,黑夜很快降临,我可能要等到明天早晨才能离去。

  我表示没问题--这里有吃有喝,还有着神奇的地貌和看起来很神秘的氛围,我倒也不急着继续原先的行程了。

  "达瓦是母系社会,女人在这里是家庭的核心。"卓玛对我说。"所以,你不能住到村民的家里,村长婆婆暂时安排你在庙里休息。"

  "庙?"

  "对,达瓦人拜雪山女神的庙。算是苯教的庙宇,但又不全是,你可以待在里面。"

  后来我算了一下,我在雪山女神庙中,总共待了19个小时。其中前12个小时,我倦极睡去。后7个小时,我面对着这座小小的,却充满神秘智慧的神庙和女神像,写下了我西藏之旅,也是返回原点自我发现之旅的最后一段纪念。

  如果说湖水和星星,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启迪;那么这座遥对雪山,却昏暗幽静的小庙,就是人类和这个世界相互融合,互相景仰缠绕的证明;如果说生命与创造是那永恒光点的绝对本质,那么爱,这个奇特而宏伟的命题,就是永恒光点的相对意义;如果说追问"我是谁"和"我从何而来",还停留在那种独自的"小我"的辨析,那么追问"我将何而往",就是群聚的"大我"的证明。

  十九个小时之后,也就是第二天的中午,卓玛带来了电话钥匙。我联络上了占美,他们早已获得汽车修理公司的救援回到了出发地,也向当地警方报告了我的失踪,正在安排搜救。由于我无法说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所以他们将到之前卓玛投宿的村庄接我。我步行离开了达瓦,从此再也没有办法找回她的踪迹。但我现在的手稿,大概已经足够证明,那座链接神与人,存在与死亡,爱与恐惧的神庙,并不是我臆想中的存在了。

  43节:第一座神像:痛苦--误置的热情(1)

  ● 第一座神像:痛苦--误置的热情

  神庙里面有一堵墙壁。自上而下,一道一道的刻痕,布满了残破的砖瓦。

  "那是什么?"

  我轻轻地问,忽略了自己周围并没有懂得我语言的人。

  门口一个探头探脑的小孩,见我出神地望着那堵墙壁,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看看墙,又看看我,然后比了一个哭的姿势,然后拾起一块尖锐的石片,在墙上划下一条和其他印痕一样的痕迹。

  我恍然大悟:"每逢痛苦的时刻,就划一道伤痕,对么?"

  小女孩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她不能理解我的语言。

  但是她忽然对着墙壁边的一尊小小的女神像,双手合十,虔诚地拜了下去。

  --"刻完你的痛苦,就要拜神么?……"我问道。

  面对着灰暗的石墙,看着长长的一条深刻的刻痕, 我跌坐在神像面前,陷入了微微的迷思里,痛苦……痛苦是什么,而为什么我们又有那么多的痛苦呢?

  痛苦--什么是痛苦?所谓的痛苦,不过只是一种反应而已。痛苦并不是必然的主观感受,而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每一件事情发生,每一刻,你都可以选择痛苦或者快乐。你痛苦,只是因为你自己选择了这种名叫"痛苦"的感受。

  我记得佛教所讲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看似已经包含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幸,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我们将自己的热情"误置"的结果而已。我们天生的热情是推动我们在不同的生命的"体验"里提升和创造一种"更高体验"的能量,这种创造呈现在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中,它让我们拥有机会去体验更多或更高的不同的"面向"。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及回应在历程中的体验,却不能觉察那是一种期待,是一个有待于更多创造来企及更高体验的历程,或是更高的体验一时未能够到达我们的心中,此时,我们便被痛苦所围绕了。

  七苦当中的"生""老""病""死"四苦,都是人体自然的规律,它是能量的不停jiāo替,它是在不停改变着的能量的现实呈现。你每一刻都在改变,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藉由改变,你创造每一刻的你自己,你的生命历程才得以完成。当你明白了生命,你就明白了根本没有你所谓的死,它只是再一次的更大的能量的改变,然后再重回体验生命的历程。如果你问,难道我看着我的亲人死去,我就不会伤心吗?当然,你会有亲人离去的伤感情绪,但这并不一定痛苦。而是你藉由你亲人的离去体验,你做出当下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痛苦,你也可以选择重新去过一个没有亲人在旁的生活,你更可以选择继续爱他/她,即使他/她不呈现在你的物质世界里。

  第44节:第一座神像:痛苦--误置的热情(2)

  求不得苦,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给我们的一个错误的意识--或者说,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或不适合。我们从小被教导和塑造成社会需要我们呈现的样子,来迎合社会、老师或父母的需要。读书就是为了争取第一,考试就是为了考取名牌大学,工作就是为了最出色的业绩……为了做得更好,为了做到第一,我们不断地给自我加压,不断努力。永远没有最好,永远有不可企及的山峰在更高处更远处,于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在求,却永远都无法得到所要的一切,"求不得苦"便常伴我们一生。这是文化传统强加给我们的意识,久而久之,我们也认为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渐渐认为我们所求的是发自内心,从"迎合"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变成了我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我们每天都很努力,但我们从未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并本能地把这样的传统意识这样的社会文化这样的不快乐教导给我们的下一代,代代相续,所求无止境,苦亦无止境!然而,这些都可能在你的生命历程里与"你是谁"或"你希望能创造更高的喜悦体验"无关。这个世界上原本并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所以我不能说你"不应该"去追求,然而,在你追求终点的过程上,你是否一直都知道你是谁,知道你想要做谁,你是否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才是你真正希望达到的终点,而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你以为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存在的"终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已经忘记了忽略了或者再没有时间能够顾及到"提升并创造你自己"可以带来的原初的喜悦体验?

  怨憎会苦,则是因人的分别对待之心而起。我们总是希望跟自己喜欢的人呆在一起,而远离自己讨厌的人。认同同类,而排斥异类,这是普通人的本能倾向--原因同样地来自我们的文化故事。我们被教导甚至相信有些人是比一些人优越的,而优越的人更适合拥有更多的东西。为了要维持着更多的东西,认为自己优越的人必然会与同样的人聚在一起,去试图获取更多的认同和权力;而为了维持和争取更多的东西,你又自然而然必须拥有更多的优越……因此,你的能量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争取更多,而一部分去抵抗或消灭你所认为较低下的一群,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一个宗教,又或是一个国家。所以,当你的能量分离的时候,你必然会觉得苦于此。你把你与别人分离,把你与你自己分离,把你与自然分离,这样的分离焉能不痛?这种痛苦的根源在于,你未能看透你我都是一样,未能看见"我们"同"你们"之间,"这一群"与"那一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以及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联。一旦有一天你明白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万物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同样的生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