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红警之回归祖国最新章节 > 红警之回归祖国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特别章节2

  书接上回: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c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仪式结束后,何应钦发表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的结果。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重大战役: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40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

  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驻上海的中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

  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中国空军和海军也参加战斗。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本在四艘“航空母舰”支援下,日本海陆空三军近30万向中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加上没有强大的海空军支援和战术上的失误,伤亡惨重。

  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c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c坦克c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忻口会战:抗日战争初期中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c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c周丕迅,卫立煌c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c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会战:抗日战争初期中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c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c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3月23日,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

  24日,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

  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

  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

  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c白副参谋总长c林次长亦有处分”。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

  4月3日,中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

  6日晚,中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在中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c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c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c同蒲c平汉c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c桥梁c隧道c水塔c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c同蒲(北段)c石德c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c太岳c平西c北岳c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c伤c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

  其中包括:毙c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声望。

  武汉会战:中队与日本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国民党投入兵力100万以上,包括空军c海军。

  日军在35万人左右,日本海军派出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作战。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c河南省c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c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最后日本消耗大量时间和兵力占领武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最终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豫湘桂战役:1944年4至12月日本侵略军为挽救南洋日军孤立,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

  1943年,为摧毁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阻止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本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平汉c粤汉c湘桂铁路,掌握一条陆上交通线。日军从本土及中国东北调集了各兵种部队总计约51万,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

  战役的第一阶段河南会战,日军出动了约15万兵力,国民党军集中了35—40万兵力。日军在4c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c洛阳等地。日军攻占洛阳的同一天,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将设在南京的前进指挥所推进到汉口,开始了战役主要阶段的湘桂作战。

  日军以13个师团为基干,总共投入36万余兵力;中国方面投入30多万兵力。日军6月攻陷长沙。

  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中国政府调集各路援军增援,但未能突入包围圈。4万守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反复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使日军受到重大伤亡,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守军兵疲粮缺,阵地被日军突破,8月8日放弃衡阳。

  随后,日军从湖南c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

  11月,日军陷桂林c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国民政府因之震动,被迫集中一切可用之兵力投入贵州作战,8日收复独山,迫使日军后退到河池。12月,日军打通了从华北到华南以至印支的通道。

  在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六七十万人。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千米,丢掉城市146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c飞机场36个。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始终也没能全线通车。

  8c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c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c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九一八事变: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c张学良声称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严禁部下对日军作战(晚年张学良虽承认是他自己的决定,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迫于蒋介石及其“中央军”的压力),但团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行了抵抗,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也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的给予日军打击的武装力量。

  但他们皆不敌日军,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们在缴械之后大多被屠杀。东北主要军事负责人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躲避舆论谴责。

  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第一次淞沪战役;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

  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c蒋光鼐c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c法国c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

  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c南京一带,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华北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阀在中国北方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反而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c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

  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热河省会承德遭到袭击,仅10余天即告陷落,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率部抵抗,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终不敌装备精良的日军和伪“满洲国”部队,长城抗战失利。

  同年5月,日本军阀向察哈尔进攻,并一度占领察北重镇多伦,然而不久冯玉祥和吉鸿昌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夺回多伦,并成功将日本军阀驱赶出察哈尔。

  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塘沽协议》后,由于日军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c华北事变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c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c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c绥远c河北c山西c山东)自治”。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c发动“香河暴动事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委员长,不成后转而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压力。

  经过日军c宋哲元c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c王克敏等为委员。在此期间,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c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的一二九运动。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福建事变: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c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

  但由于蒋介石勾结日伪军对这支革命武装进行血腥镇压,加之当时领导人奉行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福建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十九路军这支名扬四海的抗日部队的历史到此结束了。

  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国内许多人士的不满,这给刚刚完成长征的中国带来了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1935年底,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按照共产国际在西班牙的活动,以建立统一战线为方式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袭。该年底,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仅确定了这条统一战线的确立方式和理论基础,也提出吸取中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训,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掌握在人手中。

  开始抛弃左倾的关门主义,主动和合围陕北根据地的东北军张学良c西北军杨虎城部磋商结成抗日反蒋的军事同盟。并借助各种渠道与国民党中央试探妥协的可能性。

  但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图,并调遣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攻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决定接受的联合抗日主张。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c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这次事变最后在国民党c和其他势力的协商下,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也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成为日后影响抗日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西安事变后,红军c东北军c西北军的三位一体联盟被蒋介石瓦解。张学良被蒋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被调往兰州c河南c安徽等处,被完全拆散。

  红军从陕北南下,占领了西安附近地区。周恩来c叶剑英c博古代表中央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展开关于合作的谈判。大批在十年内战期间被关押的政治犯被释放,中央派遣到天津指导北方局工作。

  同时,蒋介石开始全面加速抗战的政治c军事c经济准备,包括在上海至南京一带修建了三道国防工事,进口了大量德国装备武装中央军。

  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根据中央和的指示,八路军总部迅速作出了分兵发动群众,开展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的部署,开启了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道路。

  至1938年10月,八路军共作战1500余次,歼敌5万余人,收复大片国土,从山区到平原,建立了晋察冀c晋绥c晋冀豫c晋西南和山东等大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c冀中c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由贺龙c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01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山西c河北c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它是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c山东c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c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c湖北c河南c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

  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c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

  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c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c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c泰州c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c淮北c淮南c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

  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c安徽c江苏c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c皖东北c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c蚌埠c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c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c路东2个地区。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c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四明c会稽c三北(指余姚c慈溪c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4个地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c鄂豫皖边区c湘鄂豫皖边区。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湘鄂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鄂南特委成立,组织c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

  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坚持了抗日阵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c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c惠阳c宝安c增城c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c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队。冯白驹c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

  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c榆林沦陷。是日,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