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红楼梦资料贴最新章节 > 红楼梦资料贴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63章 第十七章 妙玉之"情"与结局

  妙玉与宝玉c黛玉,常被称为"红楼三玉",足见她在读者印象中的份量之重。其实妙玉所占篇幅并不多,但她在"十二正钗"中却独竖一枝,书中众人尊她的奉她为"师",嫌她的厌她之"怪",她的出身c品格与结局也引起歧见,是一位不能不探析的重要人物!

  一妙玉比贾府还"阔"吗

  妙玉本是苏州"读书仕宦之家"的小姐,她的出家为尼,并非信奉神佛,而是因为从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非得她亲自出家,"带发修行",病体才康健起来。这背后也许与香菱c黛玉c宝钗幼年时一样,也是一僧一道两位"仙师"在如此安排,因为她们都是"在警幻仙姑案前挂了号",由一僧一道带着下凡的,只是对于妙玉,作者毋须赘笔明写。

  妙玉从苏州来到"长安都中",是"随了师父"上来的。后来师父"圆寂",遗嘱她"不宜回乡,在此(京中)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这个"结果"并不真是佛门的"证果"c"因果"之意,其实是一句谶语:预告了妙玉的命运结局必从京中,不在苏州!

  妙玉的出场,是因大观园落成,栊翠庵要聘请一位主持尼姑,但她说:贾府"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脂评对此批语日:"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这已不是一般的清高和"骄傲",而是出于"高深"的"心性"一一人格,包含着或隐伏着她不容"权势"c"权势"也不容她的人生对立!后来王夫人把她视为"官宦小姐",特殊地用"请帖"c"车轿"去请她,她才进了栊翠庵。

  妙玉的"身世不凡",其"官宦"之家,是否比一妃二公的贾府还要高贵呢?这个问题须得分析。第41回"品茶栊翠庵":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茶中精品),够讲究的了;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是贡品,更加讲究!茶水:妙玉给贾母沏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特意让刘姥姥尝尝,意思是够讲究?但妙玉请宝c黛c钗喝"体己茶",用的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又更加讲究!茶杯:妙玉请王夫人等用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高级!她请贾母用的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更高级!而她私下请黛c钗用的却是属于"古玩奇珍"的"点犀盂"c"帆胞聋",她请宝玉用的是她日常喝茶的"绿玉斗",高级到无以伦比!并且妙玉甚至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贾府)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绿玉斗)来呢!"

  这里,妙玉处处压过贾母和贾府,是否可以据此推测妙玉祖上必定比一妃二公的贾府更加"富贵"一一必是"亲王"之后呢?不能!因为作者这样写,另有他的写作意图在的。必须注意:"品茶栊翠庵"一节,是紧接贾母携带刘姥姥宴游大观园之后写下来的,这次宴游的特点是:"享福人"贾母向"贫婆子"刘妪一味炫豪夸富,而作者写它的书旨在于:"两宴不觉已深秋",贾母"只知画春游(行乐)","可怜富贵谁能保"!用脂评的话说:"作者特为转眼不知身后事写来作戒!(第41回总批)

  出于同样的书旨和用意,作者用"背面敷粉法"c反衬法,极其夸张地有意把妙玉写得比贾府还要"富贵",比贾母还要炫豪显富;但是再"富贵"c再"豪富",又怎么样呢?转眼之间不是照样败落萧条了?它们的子女如妙玉辈,不是照样沦为尼姑c流落京城c寄食于"侯门公府",最后落难"瓜州渡口"?别看贾府今日赫赫扬扬c繁华一时,转眼之间也会落到萧瑟的"深秋",它的子女如宝玉c惜春辈也会沦为僧尼c"缁衣乞食"的!一一此即作者所说的"瞬息繁华",亦即开卷所预告的"荣华富贵不能永远依恃",瞬息间便是"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因此作者写妙玉之讲究c高级,处处比垮踌躇满志的贾母,不是真的在透露妙玉家底,出身比富贵还富贵(如"亲王"之女之类),贾府也并非真的一件玉器也"找"不出来;而是一种特设的写法,其意仍然在"特为转眼不知身后事(如贾母辈)写来作戒"!贾母们"不可不慎哉!"用脂评的话说:"其中隐语,警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读者不可因其浅近而渺忽之!"(第42回末总批)

  《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就是这样一一脂评提示日:"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凡看书者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作者写得。

  笔路灵隽,读者不能呆看了它。

  二妙玉对宝玉是什么"情"

  妙玉对宝玉之"情",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解:一方面说程高本后40回把妙玉写成一见到宝玉就"脸红",一想起宝玉就害"相思病",甚至"走火入魔",把妙玉写得如此不堪,这是歪面,丑化了妙玉形象;但另方面又说:前80回妙玉对宝玉是有爱情的,至少是一种朦胧的爱,潜意识的爱。这么一来就自相矛盾了:既然妙玉在前80回已对宝玉有了潜意识的爱,那么发展到后40回还不变成显意识的爱?她还不脸红c害相思病c走火人魔?这就成了合乎发展逻辑的了,还能说"丑化"c"歪曲"了她吗?这是自相矛盾的。

  应当说,后40回确定丑化c歪曲了妙玉高洁的形象,关键是如何理解前80回妙玉对宝玉的"情"。这确实很特殊:"品茶栊翠庵"时,妙玉把自己喝茶的"绿玉斗",拿了让宝玉喝茶,这在当时男女之间是很忌讳的。妙玉的这个举动,说明她与宝玉的关系确实很不平常,况且妙玉是有洁癖的,她那极其高级的成窑茶杯,因刘姥姥喝过,她"嫌脏不要了"。

  "白雪红梅"一回,只有宝玉单独去栊翠庵要红梅,妙玉才肯给。按李纨的意思:大雪天,贵公子去取红梅,得有人撑着伞,帮着扛了红梅回来。但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多跟一个人去,妙玉就不给,非得宝玉一个人去,她才给那红梅。

  尤其"群芳开夜宴"一回,宝玉生日,很热闹。妙玉身为出家人;虽不便参加宴会,却特意让人悄悄地送一生辰"帖子"给宝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连宝玉都感到惊诧c意外,这种关系非常特殊,很不寻常!,

  怎样理解妙玉对宝玉的这种"情"呢?就连与妙玉有"半师之分"的邢岫烟都感奇怪。但这其中的原因,宝玉对岫烟有一段很明确的解释,这段解释特别重要,放过了这几句话,整个前80回妙玉对宝玉的"情"就会理解歪了。宝玉解释说:

  妙玉"她原不在我们这些人中算(她原不是我们这些人当中的一个,不能拿我们大观园这些女孩子来论她c衡量她,她原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原是一般世人意想之外c不被理解的人。这两句话是对妙玉其人的剖析c评价。那么她对我呢?她为什么对我如此特殊?)只因取我是个微有知识的,方送我这个帖子。"(第63回)

  这里关键的关键是"微有知识"这"知识"一词:它不是文化知识c科学知识c知多识广的意思,这个"知识"是佛家语,《华严经》《法华经》《坛经》等佛经里都有"知识"这个词。在佛典里,"知识"之意是"知其人之心识"!亦即知人识人c知人识心(内心世界c内在人格),由此引申为朋友c知己c知音c知心朋友。因此宝玉的解释是:妙玉之所以送我生辰帖,对我比较特殊,她只取中我稍微还能知她的"心识",能够理解她的内心世界c内在人格。在妙玉看来,谁都不能理解她,"雅趣向谁言?"只有宝玉稍微还能理解她,所以她把宝玉当作知心朋友,难得的知己对待。譬如第41回贾母c刘姥姥们"品茶"以后,宝玉很了解妙玉的"高洁"c"孤僻",主动地叫人"打几桶水"来给栊翠庵"洗地",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当然最最表现出宝玉理解妙玉的,还是上述宝玉的那段评析妙玉的话。

  宝玉的那段话,把妙玉的不同常人的特殊人格,把妙c宝二玉的关系,把二人的"情",讲得最清楚不过:那是一种特殊的知友间的友情,不是爱情!故而对于宝玉的解释,陈其泰评日:宝玉的话"是妙玉定评,安得以世人意中之事揣度之?"意即:宝玉之言是对妙玉其人的确切的c本质性的评定,怎么能拿"世人意中之事"(即男女之事,一般人想:他俩肯定有什么男女之事了),哪能拿世人以为的男女之事来揣摩c猜测她呢?不能。一一宝玉的话和陈其泰的评语,把妙玉对宝玉的"情"或特殊关系,点得很清楚:确实有"情",但不是男女之情,而是一种很知心c很难得的友情!

  这一点,从黛玉的反应亦可说明:黛玉对于宝玉跟女孩子们打交道的关系是最敏感的,非常留心,甚至有些小心眼儿。她对宝玉与湘云亲密相处都不放心,怕搞出"风流佳事"来,要偷偷地听听他俩说些什么(第32回)。然而唯独宝玉与妙玉如此特殊的亲密关系,她始终很放心:宝玉去要红梅,李纨说派个人跟了去,恰恰是黛玉说"不必",跟了人去妙玉就不给红梅了,让宝玉一个人去,她很放心。"品茶"时,妙玉也是当着黛玉c宝钗的面,把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说明妙玉心里也很坦然,很大方,如果真有男女之事的"私心",妙玉多少会流露出某种不好意思或别别扭扭了。黛玉对此也丝毫没有神经过敏的反应,对妙c宝俩的授受c玩笑c打趣,没有丝毫的嫉妒c猜疑,非常放心(这次妙玉招待宝c黛c钗"品茶",是她唯一的c难得一见的开心c活跃c话多的一回!)。

  是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的原因,所以黛玉用不着担心呢?反正是尼姑嘛,也谈不了恋爱,结不了婚,嫁不了人,所以黛玉放心呢?不是的。自古以来,尼姑c和尚谈恋爱的多了,京剧《思凡》,就是一个小尼姑和一个小和尚谈恋爱,要"思凡"c还俗嘛。著名的古典戏剧《玉簪记》,专演尼姑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的爱情,并且要结婚。其中的《琴挑》一折,陈妙常与潘必正通过琴声相互传情,正是贾母于元宵夜点戏时谈到的剧目,当时黛玉就在场,她应当知道尼姑是会谈恋爱的。因此黛玉对妙玉如此放心,并非因为她是尼姑,还是因为她很了解妙玉的品格。如果说最了解妙玉的是宝玉,那么第二个了解的就是黛玉了。她对妙玉从不猜疑,反而非常尊敬:"品茶"时黛玉尝不出梅花雪水,妙玉笑她"竟是大俗人",黛玉也没往心里去,换了别人如此嘲笑她,她早就闹"小性儿"了。因此脂评对此批注说:"黛是解事人。"

  当然,若按一般生活常理,妙玉作为健康c成熟的女性,对于年轻公子宝玉,不会没有一点儿男女情愫(宝玉生日时17岁,妙玉已23岁)。但文艺创作不同于一般生活,它可以有一种"设定性",作者有权设定他的人物这样或那样。譬如《梁祝》:梁兄与英台"同窗三年",不会丝毫没有觉察对方女扮男装的蛛丝马迹;尤其"十八相送":英台如此再三地暗示"一男一女",观众都明白了她的意思,梁兄不会傻到仍然没有丝毫感悟。但剧作者这样设定了,观众只能这样接受它,此即文艺与生活的区别。同理,作者为了突出妙玉"无瑕白玉"的"高洁",和"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性格,完全可以设定她"取中"宝玉仅仅因为他"微有知识",而不是"世人意中之事"。所以作者说妙玉"辜负了,红粉朱楼j□j阑"(美好青春)。例如湘云也是这样:"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性,它就是真实的:艺术的真实。

  三妙玉的内心世界:何谓"未必空"

  妙玉不是一般的"文墨极通"c"模样儿极好",而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妙玉的内心世界很不简单,但前80回对她的思想性格c内心世界几乎没有怎么具体描写,《红楼梦》对于人物内在的描写,不像一般小说那么直白,它往往通过诗词来表现。妙玉的诗词也只在第76回续了不多的几句联诗,但十分重要。

  中秋的晚上,黛玉和湘云到凹晶馆联诗,联到:"寒塘渡鹤影"c"冷月葬花魂",妙玉出来了,于是三人来到栊翠庵中。黛玉对她十分尊敬,说"平时不敢向你唐突请教,从没见你像今天这么高兴。我俩这联诗还可见教否?若或可改,即请改正改正;若不堪时,便就烧了。"黛玉c湘云c宝钗都是诗社魁首,轮流第一名,但在妙玉面前就如此谦虚,尊称她为"诗仙"!

  妙玉果然雅兴很高,她竞主动提出要"续貂":续作联诗的后部。黛玉从未见过妙玉作诗,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于是妙玉"一挥而就",作了续诗,其中有日:

  "歧熟焉忘径?"(我对人世的歧路岔道太熟悉了,怎么可能忘了人生的要径?)"泉知不问源"(我非常清楚"水泉"的来龙去脉,所以它的源头在哪里,我问都不用问)。一一妙玉是多么自信,造诣多高!她对人世的大道c人生的本源,看得很清楚,她能辨岐途c识本源,站得高c看得深,决不会迷失方向,所以脂评赞她"心性高深"!

  接下来,她说:"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意即:我有很高雅的兴致,悲愁怎么可能乘虚而入?我没有任何忧愁,哪里会心烦意乱?一一如此心胸开阔的一个妙玉,她怎么可能"走火入魔"?因此后40回所写,当然是丑化了她,歪曲了她!她的人格是很高洁的,甚至是"太高"c"过洁"!

  但是接下来,她说:"芳情只自遣":我高洁的情怀我只能自我排遣,为什么呢?"雅趣向谁言":我高雅的志趣,我向谁诉说呢?一一她没有朋友!她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而周围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因此能碰到"微有知识"的宝玉,她当然有一种"他乡遇知己"的特殊的情谊!了解了妙玉的内心世界,也就能准确了解其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意蕴。"欲洁何曾洁"较易理解:因为她有洁癖,并且为人处世也"过洁"到了"怪僻"的程度,"万人不入她目",连厚道人李纨都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然而如此高洁的妙玉却得不到高洁的结局:"终陷淖泥中"!

  "云空未必空":很容易把这"不空"理解为男女之情(譬如对宝玉),其实不是。"四大皆空"并非仅指男女之情的"空",而是视世间一切皆为空虚。然而妙玉虽是尼姑,内心却有着丰富的"芳情"c"雅趣",如此富有"情趣"的一位姑娘,还谈得上"四大皆空"吗?还真正符合比丘尼的标准吗?妙玉的内心世界其实并不"空",她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尼姑,在前80回,作者从来没有写过她诵经c念佛(这是后40回写的!),只用"经文也不用学了"一句话带过,她再也不用习"经文"了。妙玉最喜欢的倒是《庄子》,她"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所以她其实是属于庄子一类超尘脱俗的高人逸士。譬如她自称"槛外人"(世俗之外的人)c"畸人",这"畸人"便是《庄子》中的称谓:"乖异人伦,不偶于俗",不合世俗c率性而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邢岫烟说妙玉:"僧不僧(尼姑不像尼姑),俗不俗(她毕竟还是尼姑身份,不同于世俗之人),男不男(她虽然不是男人,但又颇有"男子"的阳刚的一面),女不女(她确是女人,但又不是一般的女人)!"岫烟的这四"不"考语,活画出了妙玉是个复杂的c丰富的矛盾集合体!她的"未必空",说明她的内心世界绝不空虚,她在学问上c才情上c精神上,高于宝c黛c钗等大观园里"我们这些人",她是大观园里的"超高级知识分子"!四妙玉的结局:"他日瓜州渡口"程高本后40回写妙玉的结局是:她晚上坐经,一帮贼寇一看是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了,抢走并污辱了她,后来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

  但按曹雪芹原续的后30回,跟后40回所写完全不同。靖藏本第41回有一条眉批,文字缺失错乱,但还能看出总体大意: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从周汝昌先生的校读)其意是说:贾府抄败之后,大观园没收查封,妙玉被撵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但到了"瓜州渡口"(这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当时南北交通要冲,名为瓜州镇,商贸繁华之地,现在江苏省江都县,江边尚竖一"瓜州渡口"石碑),她到了瓜州,便发生了"红颜屈从枯骨"的悲剧,很悲惨地死了,"岂不哀哉!"

  但具体的"红颜"怎样变成了"枯骨"?现已无从详知,然从前80回所写,大致可以推断其概况,盖是与"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他日"妙玉到了瓜州这一商业埠镇,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或许是真心要娶她,或许是用"锦衣玉食"引诱她。但妙玉历来是"视绮罗俗厌",根本看不起这些"绮罗"俗物,遭到了她的严词拒绝,"辜负了红粉朱楼j□j阑"(青春)。因而结果是:她"太高"c"过洁"的人格,却招来了"风尘肮脏违心愿"!

  这个"风尘",并不是说妙玉沦为了"风尘女子"一j□j,而是说她陷于"淖泥"般的浊世。譬如说"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他在纷扰的尘世中遇到了娇杏,并不是说雨村或娇杏成了"j□j"。所谓"肮脏",有二解:一是呛,即龌龊不堪;一是含,即不屈不阿。这二解对于妙玉都适用,即:她对污浊的世道坚强不屈,而"终陷淖泥中"!

  妙玉原本是在苏州老家"因不合时宜"c"权势不容",才"投到这里"京城来的。孰料她南回到瓜州时,因她"不合时宜"c不容权势,而引起了"权势"一一"王孙公子"们的更加倍的"不容"!她的续诗云:"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她就像走在萦回曲折的沼泽里,又像在攀登寂寥空旷的高地;"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那奇石有如神鬼在搏斗,那怪树又似虎狼蹲伏着。一一这奇险的大观园的夜景,正预示着她日后极其险恶的遭遇,而这,正描画出了她在"瓜州渡"的悲险处境(她在大观园时尚未落到如此地步!)。结果是"无瑕白玉遭泥陷":她被污浊c险恶的黑暗势力和世道害死了,吞噬了!(不是仅仅一拨小毛贼杀死了她)然而最终,她也没有屈服于权势和世道!

  因此,妙玉的悲剧,在"十二钗"中是又一种类型的悲剧:她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的曲牌叫《世难容》。像妙玉这样的人,在当时世人是根本理解不了她,世道是肯定容纳不了她的。不只是妙玉,在明c清之际,许多"心性高深"c志向高远的士人,大抵都"世难容"。明朝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没有人能理解他,结局很悲惨。曹雪芹何尝不是如此?犹如"野鹤在鸡群",一直到死也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是完全理解他,"谁解其中味",还有不少"味"(譬如《红楼梦》的"旨",曹雪芹c贾宝玉的"志"),不能说已经很透彻地"解"出来了。自明至清,因人格"高洁"而"世难容"的志士的悲剧,实在是很多的,妙玉正是他们的一个艺术典型!

  作者有话要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