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七 燕云急 第五百四一章 上朝
北宋重合二年的正月,十五大{][lā}
五更的更鼓才将敲响,黄杰便也穿戴一身新做的正一道袍,跟着上朝的三班大臣在飘着雪花的寒风中,守在禁门外喝西北风。
欧阳修曾有诗云:“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
说的就是北宋官员上朝时的样子!
论说起来,黄杰头上顶着的名头,最大自然就是赵官家敕封的道教殊荣“通玄先生”,本也不用上什么早朝,遑论是正旦的大朝会,似他这般有殊荣的道士,若皇帝有所召见,便会依照国师的礼节,传召去后殿或内殿叙话。
只可惜,黄杰一时不察之下,又背了个龙图阁学士和太子侍读的荣官,这两个官职按例不但有资格上朝,而且在大朝会上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听天空之中呜啸一声,一股子西北寒风带着拂过屋角廊檐刮起的呼啸声,夹着米粒大小的雪沫子往人脸上直扑而来。黄杰冷得直缩脖子,悔不当初……这方才下马车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接了苏廿娘递来的狐裘围脖,当真是自作自受啊!
缩着脖子,黄杰斜眼看看禁门外的其他朝臣,但见门前怕有近五百步方圆的广场上,超过二三百人聚集在此,不过却是一点也不喧哗。但见参加朝会的朝臣们,全都规规矩矩的在在禁门外排着队,队伍最前列的自然是当朝少宰王黼,自其以下的官员,皆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
这如今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瞧起来倒也十分震撼人心,只不过黄杰无正式官职,又穿的还是一身道袍,自然是没资格打灯笼,更没资格排在前列,便也只能窝在最后列的人群之中。
还好,也就在五更初刻的更鼓刚刚敲完的时候,但见一个老仆牵着一骑从后队赶了上来,但见马上是个老态龙钟的老者,穿一身国公的服色,见他垂目垂头,似乎就在马上打起了瞌睡,不过黄杰倒是知道这人是谁,乃是当朝太宰(元丰改制之前北宋宰相分为左右,后被蔡京改左相为太宰、右相为少宰)余深。
但见他抵达禁门之前后,门前三班官员的灯笼便也逐盏按照位阶顺序熄灭,而后便听门上闻登朝鼓敲响,后众臣便也鱼贯进入禁门之侧的待漏院等待禁门开启。
这禁门开启的时间是卯正一刻,根据《宋史·律历志·漏刻》所载:“常以卯正后一刻,为禁门开钥之节,盈八刻后,以为辰时。”
而此时才是五更初刻(寅时),也即是要差不多一个时辰后才会打开禁宫之门让朝臣进入,自然需要去待漏院稍作休息,不然就这么站在门外吹上一个时辰的西北风加雪沫子,还不得把人冻成冰棍儿。
因此,这待漏院乃是用于朝臣们在冬日里等待禁门开启歇脚的地方,入内之后便也根据官员的位阶进入不同的厅堂稍作歇息,其中自然提供酒肉瓜果和茶水茅厕。根据北宋朱彧撰写的轶闻琐事《萍州可谈》记载,称:“先公与蔡元度尝以寒月至待漏院,卒前白‘有羊肉、酒’。探腰间布囊,取一纸角,视之,臡也,问其故,云‘恐寒冻难解,故怀之’。自是止令供清酒。”
这《萍州可谈》作者的父亲与蔡元度均是神宗朝时人,可见神宗时期待漏院开始只供应清酒。而汴京市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大好商机,于是在神宗时期,待漏院前聚集着大量早点摊,徐铉曾经面对“待漏院前灯火、人物、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即皱眉恶之,曰‘真同塞下耳。’”也就是吐槽这种摆摊设点的行为粗鄙不堪。
结果到了当今赵官家的兄长哲宗朝时,哲宗在亲自考察过几次待漏院外摆摊设点买卖早餐的盛况后,也对这种有辱朝体的行事感到粗鄙,这大宋地博物华,还解决不了官员上朝前的早餐问题么?
于是哲宗便下了一道手谕,从此严禁在漏院外摆摊设点,官员的“早茶”由漏院外提供和解决。
但说黄杰自然跟在队伍最后进了待漏院,本来要跟着引路的小厮去往下级官员歇脚的厅堂少待,但还没进门便被一个文吏截住。那文吏倒也相熟,正是王黼身边的随侍,忙也引了黄杰入了正院正堂,入门一瞧,首位座的正是太宰余深,次席王黼,然后竟然将第三席空了出来,而王黼的随侍正把黄杰往内堂引入,直叫黄杰犯了狐疑。
待入得内堂,黄杰一扫周围,就坐了老少十五、六人而已,但瞧冠帽也不全是高品大员,就连戴着獬豸冠(七品下)的都有两人混了进来,心说这内堂难道仅论亲疏,不论位阶?
这如今朝服都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和冠帽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高品大员的冠帽自然做工更好样子更大,后面的小“翅膀”也更长。
却说那文侍引了黄杰来到余深、王黼二人面前,便也告退,王黼便也热情引荐道:“子英,还不快来拜见余太宰老大人。”
黄杰便也用道揖来见,借着灯火细细一瞧,便也发现这余深虽然面容苍老,但一双深藏于睑内的眸子,却如鹰隼一般犀利。
余深,生于皇祐二年(1050年),字原仲,福建路凤川罗源人(今福建罗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得复太师位。六月,余深也复门下侍郎。七年,进余深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去岁重合元年进太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五更的更鼓才将敲响,黄杰便也穿戴一身新做的正一道袍,跟着上朝的三班大臣在飘着雪花的寒风中,守在禁门外喝西北风。
欧阳修曾有诗云:“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
说的就是北宋官员上朝时的样子!
论说起来,黄杰头上顶着的名头,最大自然就是赵官家敕封的道教殊荣“通玄先生”,本也不用上什么早朝,遑论是正旦的大朝会,似他这般有殊荣的道士,若皇帝有所召见,便会依照国师的礼节,传召去后殿或内殿叙话。
只可惜,黄杰一时不察之下,又背了个龙图阁学士和太子侍读的荣官,这两个官职按例不但有资格上朝,而且在大朝会上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听天空之中呜啸一声,一股子西北寒风带着拂过屋角廊檐刮起的呼啸声,夹着米粒大小的雪沫子往人脸上直扑而来。黄杰冷得直缩脖子,悔不当初……这方才下马车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接了苏廿娘递来的狐裘围脖,当真是自作自受啊!
缩着脖子,黄杰斜眼看看禁门外的其他朝臣,但见门前怕有近五百步方圆的广场上,超过二三百人聚集在此,不过却是一点也不喧哗。但见参加朝会的朝臣们,全都规规矩矩的在在禁门外排着队,队伍最前列的自然是当朝少宰王黼,自其以下的官员,皆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
这如今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瞧起来倒也十分震撼人心,只不过黄杰无正式官职,又穿的还是一身道袍,自然是没资格打灯笼,更没资格排在前列,便也只能窝在最后列的人群之中。
还好,也就在五更初刻的更鼓刚刚敲完的时候,但见一个老仆牵着一骑从后队赶了上来,但见马上是个老态龙钟的老者,穿一身国公的服色,见他垂目垂头,似乎就在马上打起了瞌睡,不过黄杰倒是知道这人是谁,乃是当朝太宰(元丰改制之前北宋宰相分为左右,后被蔡京改左相为太宰、右相为少宰)余深。
但见他抵达禁门之前后,门前三班官员的灯笼便也逐盏按照位阶顺序熄灭,而后便听门上闻登朝鼓敲响,后众臣便也鱼贯进入禁门之侧的待漏院等待禁门开启。
这禁门开启的时间是卯正一刻,根据《宋史·律历志·漏刻》所载:“常以卯正后一刻,为禁门开钥之节,盈八刻后,以为辰时。”
而此时才是五更初刻(寅时),也即是要差不多一个时辰后才会打开禁宫之门让朝臣进入,自然需要去待漏院稍作休息,不然就这么站在门外吹上一个时辰的西北风加雪沫子,还不得把人冻成冰棍儿。
因此,这待漏院乃是用于朝臣们在冬日里等待禁门开启歇脚的地方,入内之后便也根据官员的位阶进入不同的厅堂稍作歇息,其中自然提供酒肉瓜果和茶水茅厕。根据北宋朱彧撰写的轶闻琐事《萍州可谈》记载,称:“先公与蔡元度尝以寒月至待漏院,卒前白‘有羊肉、酒’。探腰间布囊,取一纸角,视之,臡也,问其故,云‘恐寒冻难解,故怀之’。自是止令供清酒。”
这《萍州可谈》作者的父亲与蔡元度均是神宗朝时人,可见神宗时期待漏院开始只供应清酒。而汴京市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大好商机,于是在神宗时期,待漏院前聚集着大量早点摊,徐铉曾经面对“待漏院前灯火、人物、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即皱眉恶之,曰‘真同塞下耳。’”也就是吐槽这种摆摊设点的行为粗鄙不堪。
结果到了当今赵官家的兄长哲宗朝时,哲宗在亲自考察过几次待漏院外摆摊设点买卖早餐的盛况后,也对这种有辱朝体的行事感到粗鄙,这大宋地博物华,还解决不了官员上朝前的早餐问题么?
于是哲宗便下了一道手谕,从此严禁在漏院外摆摊设点,官员的“早茶”由漏院外提供和解决。
但说黄杰自然跟在队伍最后进了待漏院,本来要跟着引路的小厮去往下级官员歇脚的厅堂少待,但还没进门便被一个文吏截住。那文吏倒也相熟,正是王黼身边的随侍,忙也引了黄杰入了正院正堂,入门一瞧,首位座的正是太宰余深,次席王黼,然后竟然将第三席空了出来,而王黼的随侍正把黄杰往内堂引入,直叫黄杰犯了狐疑。
待入得内堂,黄杰一扫周围,就坐了老少十五、六人而已,但瞧冠帽也不全是高品大员,就连戴着獬豸冠(七品下)的都有两人混了进来,心说这内堂难道仅论亲疏,不论位阶?
这如今朝服都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和冠帽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高品大员的冠帽自然做工更好样子更大,后面的小“翅膀”也更长。
却说那文侍引了黄杰来到余深、王黼二人面前,便也告退,王黼便也热情引荐道:“子英,还不快来拜见余太宰老大人。”
黄杰便也用道揖来见,借着灯火细细一瞧,便也发现这余深虽然面容苍老,但一双深藏于睑内的眸子,却如鹰隼一般犀利。
余深,生于皇祐二年(1050年),字原仲,福建路凤川罗源人(今福建罗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得复太师位。六月,余深也复门下侍郎。七年,进余深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去岁重合元年进太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