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增设衙门
北院行宫。
随着慈安皇太后和光绪的銮驾进入辕门,迎接圣驾的一众官员和士绅也很快散开,整个行宫内外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一溜三顶官轿缓缓从右门进了行宫。
居中的轿子里,易知足掀开轿帘一角瞥了一眼,见的一路都是军姿笔挺目不斜视的卫兵,不由的笑了笑,从这些官兵的袖套上他一眼就可分辨出,这些兵是西安军区的警卫部队,看样子,这是要等他见陛见之后才会接防,不得不说,肃顺考虑的还算周到。
东院花厅里,身着藩王福晋霞帔的载通端坐在下首陪着慈安皇太后闲聊,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光绪坐在慈安的身旁,一双乌溜溜的眼珠不时的瞟向载通,他看的出来,一向很严厉的皇祖母对待这女人的态度很客气。
“禀皇太后,皇上。”总管太监躬身进来禀报道:“镇南王及其长子易正德觐见。”
听的镇南王来了,光绪明显有些紧张,偏头看了慈安一眼,他虽然年纪小,但却是知道,这个镇南王是皇太后和恭王都不敢得罪的权臣,跟当年的平西王吴三桂差不多。
慈安心里实则也有些紧张,不过表面上却十分镇定,微笑着道:“坐上前去。”随即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他这模样,载通笑道:“别怕,王爷很和善。”
镇南王和善吗?光绪心里有些不信,不过还是听话的坐回自己的座位,载通自是不好再不坐着,站起身来望向门口。
留着短发,穿着一袭浅灰色长衫的易知足步态十分随意的走了进来,瞥了一眼端坐在上首穿着朝服的慈安皇太后,又看向坐在她身前穿着朝服的小皇帝,这才踱上前几步,从容躬身揖礼,“臣,易知足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易正德有样学样的躬身道:“臣易正德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见两人只是躬身揖礼,光绪不由的握了握小手,从来没有大臣请安敢如此无礼的,果然是飞扬跋扈,狂妄不可一世。
慈安却是一脸的微笑,“免礼,赐坐,赏茶。”说着,又伸手示意载通落座。
“谢皇太后恩典。”易知足躬身道。
落座之后,易正德有些好奇的打量了光绪两眼,便收回目光,易知足却是看向光绪,道:“皇上正是求学的年纪,巡视西北,不会耽搁学业吧?”
这是要主导话语权?果然是强势!慈安挂着淡淡的笑容,“镇南王放心,皇帝的几位老师也都随驾西巡。”
易知足宛如拉家常似的问道:“皇上接受的可是新学?”
“大清举国上下推崇新学,皇上自然当为表率。”慈安缓声道:“为了日后便于进行外事活动,皇上还选学了两门外语,一门英语,一门俄语。”
居然还学了两门外语,这还真是有些出乎易知足的意料,他接着问道:“皇上可还练习骑射?”
练习骑射?慈安不由的一愣,大清是以骑射立国,以前不论是皇子还是宗室勋贵子弟都是练习骑射的,但如今还有练习骑射的必要?对方这是什么意思?她斟酌了下,才道:“现在已经没人练习骑射了。”
易知足道:“若是不练习骑射,就必须进行适当的锻炼。”
这是担心皇帝的身体?慈安微笑道:“皇上在练习布库。”
见的两人一问一答,虽是君臣对奏的格局,但却完全是反了过来,肃顺不由的暗自叫苦,眼见的太监进来奉茶,他轻声道:”皇上一路舟车劳顿,想来是乏了......。”
慈安点了点头,“你送皇上去歇息罢。”
见这情形,载通也连忙起身告退,顺带给易正德使了个眼色,待的众人都退下,慈安看了一眼啜茶不语的易知足,缓声道:“大清能有镇南王,能有元奇,是大清之福,是大清臣民之福。”
易知足放下茶盅,谦逊道:“大清能有今日之局面,亦是仰仗成皇帝,显皇帝励精图治,锐意革新,皇太后顾全大局,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念。”
慈安顺着话头径直道:“镇南王既能顾念旧情,可保大清国祚长盛不衰?”
听的这话,易知足轻叹了一声,才道:“皇太后何必执于一念,俗话说百家的王朝,千年的世家,纵观三千年来王朝更迭,可有长盛不衰之王朝?”
慈安缓声道:“英吉利施行君主立宪,迄今已将近二百年。”
“皇太后难道不觉的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易知足说着掏出烟盒来,随手点了支香烟,缓缓说道:“皇太后希望通过君主立宪绵延大清国祚,这我很理解,但这世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也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我国有着长达三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且我国正迎两亿个百年难遇的黄金发展时期。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正在开创一个超越康乾盛世的大盛世,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这个盛世延续下去一天,大清国祚就能绵延一天。”
听的这话,慈安暗松了口气,康乾盛世即便是从平三藩之后算起,止于乾隆中期,也是绵延百年,大清能再绵延百年国祚,她也知足了!略微沉吟,她才问道:“镇南王说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是何意思?”
“随着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会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国的交流也会越发的频繁,文化思想的交融碰撞也会越来越激烈,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新设想会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易知足笑了笑,“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我们只能努力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至于下一代,我们看不到,也想不到会是什么情形。”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建议皇太后和皇上明天前往蓝田去看看,去看看人类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或许不要十年,西安到京师,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
院子里,易正德和光绪一脸严肃的坐在椅子上,两人跟前,一个摄影师正摆弄着一架笨拙的照相机。
肃顺有些无语的看着两人,易正行他接触过,很是规矩受礼,没想到这个易正德一点正形也没有,居然非拉着小皇帝合影。
不过,对于易正德的胡闹,他并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慈安和易知足的谈话,生怕两人闹的不欢而散,皇太后和皇上与易知足一同巡视西北的消息早就已经放出去了,两人若是谈的不愉快,生出变故来,那就成了笑话了。
时间不长,就见易知足缓步走了出来,见其一脸轻松的神情,他登时放下心来,迎了上去问道:“还好?”
“能有什么不好的?”易知足道:“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我们打前站。”说着,他招手叫易正德过来,吩咐道:“明天上午派车接皇太后和皇上去机场视察,就他们两人。”
“呜——。”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西巡的专列缓缓的驶离了西安。
列车出站不久,肃顺就离开自己的专用车厢前往易知足所在的车厢,这次陪同易知足西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与对方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浪费,明年就要接任总理大臣,他相信对方也有许多事要与他谈。
进的车厢,见的易知足正与赵烈文两人一人一张报纸,肃顺不由的笑道:“这两日不是山西旱情解除的报道,就是西巡的报道.......。”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示意秘书移了一张沙发到对面,待其落座,这才道:“现在的报纸嗅觉很敏锐,已经有人嗅到发开西北的信号了。”
肃顺听的一愣,“国城兄真打算开发西北?如今北方和南非各省的工业刚起步......。”
“铁路都已经开通了,不发展工业岂不是浪费?”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况且西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早一日发展早一日受益。”
赵烈文接着道:“与俄国的铁路再有两年时间就全线通车了,及时的开发西北,也利于促进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另外,西北发展起来,也利于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
肃顺看了两人一眼,担心的道:“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洋各国经济大多都还没开始复苏,我国这个时候大力发展工业,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会不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赵烈文听的一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是生产力过剩,通俗的讲,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我国不存在这个问题,至少现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黄金就是购买力!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金矿!另外,还拥有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危机专家。”
易知足笑了笑,道:“经济危机的担忧在我国确实是不必要,至少三五十年内不要担心,只管可着劲的发展工业。
我国与西洋各国都不同,西洋各国是以自由竞争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是国家垄断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肃顺疑惑的道:“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突然冒出那么多工厂,怎么会不过剩?”
易知足道:“不说国外市场,就说国内市场,我国五亿人口,只要老百姓手里有钱,哪怕是快速发展三五十年,也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消费力和购买力,但商品不够,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我国若不快速发展工业,就会导致西洋各国的商品大量流入我国,即便我们大量征收关税,也是得不偿失。”
肃顺道:“北方各省五年大旱,百姓手里怎会有钱?”
“五年大旱,百姓们是因祸得福。”易知足道:“移民边疆的,无偿获得土地和无息借贷,进入工厂的工人,进入各个工程队的临时工,即便是拿最低薪水,也比务农强远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场大旱,真正遭灾的是大户人家,是朝廷,是元奇!”
这倒也是,肃顺点了点头,这场大旱对于原本就贫困的百姓来说,还真是因祸得福,沉吟了下,他犹豫着道:“农民还是没钱吧?”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确实,现在的农民依然穷,不过,工厂多了之后,农民可以进工厂打工,进城市务工,另外,朝廷也会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如此一来,农民富裕起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次巡视西北,移民区也是重点视察的目标。”说到这里,他话头一转,“另外,西北的这些个封疆大吏也该挪挪了。”
肃顺附和着道:“西北苦寒之地,左季高、冯有容主政西北多年,也确实该挪挪了。”说着,他试探着道:“可有了具体的安排?”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明年组阁,我想增设一些部门。”
内阁十三国务大臣,扣除一名总理大臣,两名协理大臣,尚且有十名国务大臣分别主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还要增设部门?
肃顺心里一紧,元奇这是想进一步扩张在内阁的势力?他试探着道:“不知道需要增设那些部门?”
“监察、宣传、警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国家发展和改革。”易知足缓缓说道:“一共增添八个部门。”
一口气增添八个部门?二十一个国务大臣?肃顺忍不住道:“增加那么多部门?”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怎么,害怕你这个总理大臣被架空?”
肃顺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连忙摆了摆手,笑道:“我本身就出身元奇,何来架空一说?”
“不是八个,是十个,还要增加两个协理大臣。”易知足道:“这十个国务大臣名额,我要五个,左季高、冯有容在西北主政多年,不仅有功劳也有苦劳,都直接进入阁。”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网址:m.
(记住本站网址,om,方便下次,或且百度输入“ ”,就能进入本站)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随着慈安皇太后和光绪的銮驾进入辕门,迎接圣驾的一众官员和士绅也很快散开,整个行宫内外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一溜三顶官轿缓缓从右门进了行宫。
居中的轿子里,易知足掀开轿帘一角瞥了一眼,见的一路都是军姿笔挺目不斜视的卫兵,不由的笑了笑,从这些官兵的袖套上他一眼就可分辨出,这些兵是西安军区的警卫部队,看样子,这是要等他见陛见之后才会接防,不得不说,肃顺考虑的还算周到。
东院花厅里,身着藩王福晋霞帔的载通端坐在下首陪着慈安皇太后闲聊,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光绪坐在慈安的身旁,一双乌溜溜的眼珠不时的瞟向载通,他看的出来,一向很严厉的皇祖母对待这女人的态度很客气。
“禀皇太后,皇上。”总管太监躬身进来禀报道:“镇南王及其长子易正德觐见。”
听的镇南王来了,光绪明显有些紧张,偏头看了慈安一眼,他虽然年纪小,但却是知道,这个镇南王是皇太后和恭王都不敢得罪的权臣,跟当年的平西王吴三桂差不多。
慈安心里实则也有些紧张,不过表面上却十分镇定,微笑着道:“坐上前去。”随即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他这模样,载通笑道:“别怕,王爷很和善。”
镇南王和善吗?光绪心里有些不信,不过还是听话的坐回自己的座位,载通自是不好再不坐着,站起身来望向门口。
留着短发,穿着一袭浅灰色长衫的易知足步态十分随意的走了进来,瞥了一眼端坐在上首穿着朝服的慈安皇太后,又看向坐在她身前穿着朝服的小皇帝,这才踱上前几步,从容躬身揖礼,“臣,易知足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易正德有样学样的躬身道:“臣易正德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见两人只是躬身揖礼,光绪不由的握了握小手,从来没有大臣请安敢如此无礼的,果然是飞扬跋扈,狂妄不可一世。
慈安却是一脸的微笑,“免礼,赐坐,赏茶。”说着,又伸手示意载通落座。
“谢皇太后恩典。”易知足躬身道。
落座之后,易正德有些好奇的打量了光绪两眼,便收回目光,易知足却是看向光绪,道:“皇上正是求学的年纪,巡视西北,不会耽搁学业吧?”
这是要主导话语权?果然是强势!慈安挂着淡淡的笑容,“镇南王放心,皇帝的几位老师也都随驾西巡。”
易知足宛如拉家常似的问道:“皇上接受的可是新学?”
“大清举国上下推崇新学,皇上自然当为表率。”慈安缓声道:“为了日后便于进行外事活动,皇上还选学了两门外语,一门英语,一门俄语。”
居然还学了两门外语,这还真是有些出乎易知足的意料,他接着问道:“皇上可还练习骑射?”
练习骑射?慈安不由的一愣,大清是以骑射立国,以前不论是皇子还是宗室勋贵子弟都是练习骑射的,但如今还有练习骑射的必要?对方这是什么意思?她斟酌了下,才道:“现在已经没人练习骑射了。”
易知足道:“若是不练习骑射,就必须进行适当的锻炼。”
这是担心皇帝的身体?慈安微笑道:“皇上在练习布库。”
见的两人一问一答,虽是君臣对奏的格局,但却完全是反了过来,肃顺不由的暗自叫苦,眼见的太监进来奉茶,他轻声道:”皇上一路舟车劳顿,想来是乏了......。”
慈安点了点头,“你送皇上去歇息罢。”
见这情形,载通也连忙起身告退,顺带给易正德使了个眼色,待的众人都退下,慈安看了一眼啜茶不语的易知足,缓声道:“大清能有镇南王,能有元奇,是大清之福,是大清臣民之福。”
易知足放下茶盅,谦逊道:“大清能有今日之局面,亦是仰仗成皇帝,显皇帝励精图治,锐意革新,皇太后顾全大局,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念。”
慈安顺着话头径直道:“镇南王既能顾念旧情,可保大清国祚长盛不衰?”
听的这话,易知足轻叹了一声,才道:“皇太后何必执于一念,俗话说百家的王朝,千年的世家,纵观三千年来王朝更迭,可有长盛不衰之王朝?”
慈安缓声道:“英吉利施行君主立宪,迄今已将近二百年。”
“皇太后难道不觉的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易知足说着掏出烟盒来,随手点了支香烟,缓缓说道:“皇太后希望通过君主立宪绵延大清国祚,这我很理解,但这世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也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我国有着长达三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且我国正迎两亿个百年难遇的黄金发展时期。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正在开创一个超越康乾盛世的大盛世,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这个盛世延续下去一天,大清国祚就能绵延一天。”
听的这话,慈安暗松了口气,康乾盛世即便是从平三藩之后算起,止于乾隆中期,也是绵延百年,大清能再绵延百年国祚,她也知足了!略微沉吟,她才问道:“镇南王说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是何意思?”
“随着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会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国的交流也会越发的频繁,文化思想的交融碰撞也会越来越激烈,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新设想会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易知足笑了笑,“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我们只能努力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至于下一代,我们看不到,也想不到会是什么情形。”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建议皇太后和皇上明天前往蓝田去看看,去看看人类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或许不要十年,西安到京师,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
院子里,易正德和光绪一脸严肃的坐在椅子上,两人跟前,一个摄影师正摆弄着一架笨拙的照相机。
肃顺有些无语的看着两人,易正行他接触过,很是规矩受礼,没想到这个易正德一点正形也没有,居然非拉着小皇帝合影。
不过,对于易正德的胡闹,他并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慈安和易知足的谈话,生怕两人闹的不欢而散,皇太后和皇上与易知足一同巡视西北的消息早就已经放出去了,两人若是谈的不愉快,生出变故来,那就成了笑话了。
时间不长,就见易知足缓步走了出来,见其一脸轻松的神情,他登时放下心来,迎了上去问道:“还好?”
“能有什么不好的?”易知足道:“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我们打前站。”说着,他招手叫易正德过来,吩咐道:“明天上午派车接皇太后和皇上去机场视察,就他们两人。”
“呜——。”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西巡的专列缓缓的驶离了西安。
列车出站不久,肃顺就离开自己的专用车厢前往易知足所在的车厢,这次陪同易知足西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与对方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浪费,明年就要接任总理大臣,他相信对方也有许多事要与他谈。
进的车厢,见的易知足正与赵烈文两人一人一张报纸,肃顺不由的笑道:“这两日不是山西旱情解除的报道,就是西巡的报道.......。”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示意秘书移了一张沙发到对面,待其落座,这才道:“现在的报纸嗅觉很敏锐,已经有人嗅到发开西北的信号了。”
肃顺听的一愣,“国城兄真打算开发西北?如今北方和南非各省的工业刚起步......。”
“铁路都已经开通了,不发展工业岂不是浪费?”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况且西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早一日发展早一日受益。”
赵烈文接着道:“与俄国的铁路再有两年时间就全线通车了,及时的开发西北,也利于促进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另外,西北发展起来,也利于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
肃顺看了两人一眼,担心的道:“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洋各国经济大多都还没开始复苏,我国这个时候大力发展工业,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会不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赵烈文听的一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是生产力过剩,通俗的讲,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我国不存在这个问题,至少现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黄金就是购买力!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金矿!另外,还拥有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危机专家。”
易知足笑了笑,道:“经济危机的担忧在我国确实是不必要,至少三五十年内不要担心,只管可着劲的发展工业。
我国与西洋各国都不同,西洋各国是以自由竞争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是国家垄断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肃顺疑惑的道:“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突然冒出那么多工厂,怎么会不过剩?”
易知足道:“不说国外市场,就说国内市场,我国五亿人口,只要老百姓手里有钱,哪怕是快速发展三五十年,也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消费力和购买力,但商品不够,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我国若不快速发展工业,就会导致西洋各国的商品大量流入我国,即便我们大量征收关税,也是得不偿失。”
肃顺道:“北方各省五年大旱,百姓手里怎会有钱?”
“五年大旱,百姓们是因祸得福。”易知足道:“移民边疆的,无偿获得土地和无息借贷,进入工厂的工人,进入各个工程队的临时工,即便是拿最低薪水,也比务农强远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场大旱,真正遭灾的是大户人家,是朝廷,是元奇!”
这倒也是,肃顺点了点头,这场大旱对于原本就贫困的百姓来说,还真是因祸得福,沉吟了下,他犹豫着道:“农民还是没钱吧?”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确实,现在的农民依然穷,不过,工厂多了之后,农民可以进工厂打工,进城市务工,另外,朝廷也会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如此一来,农民富裕起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次巡视西北,移民区也是重点视察的目标。”说到这里,他话头一转,“另外,西北的这些个封疆大吏也该挪挪了。”
肃顺附和着道:“西北苦寒之地,左季高、冯有容主政西北多年,也确实该挪挪了。”说着,他试探着道:“可有了具体的安排?”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明年组阁,我想增设一些部门。”
内阁十三国务大臣,扣除一名总理大臣,两名协理大臣,尚且有十名国务大臣分别主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还要增设部门?
肃顺心里一紧,元奇这是想进一步扩张在内阁的势力?他试探着道:“不知道需要增设那些部门?”
“监察、宣传、警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国家发展和改革。”易知足缓缓说道:“一共增添八个部门。”
一口气增添八个部门?二十一个国务大臣?肃顺忍不住道:“增加那么多部门?”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怎么,害怕你这个总理大臣被架空?”
肃顺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连忙摆了摆手,笑道:“我本身就出身元奇,何来架空一说?”
“不是八个,是十个,还要增加两个协理大臣。”易知足道:“这十个国务大臣名额,我要五个,左季高、冯有容在西北主政多年,不仅有功劳也有苦劳,都直接进入阁。”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网址:m.
(记住本站网址,om,方便下次,或且百度输入“ ”,就能进入本站)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