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七章 秋收
秋收,家国大事。
生活在工业社会的人很难理解古代人民对粮食的感情,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劳作了一整年的农民们关心收成,因为这决定了他们明年是否能渡过春荒,要不要卖儿卖女帝王将相关心收成,因为粮仓是否充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是制定下一年政策的基础。
到底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还是底气十足的去周边国家耀武扬威,看得都是秋收的结果。
很残酷,也很现实。
在这一天,在外讨生活的后生们从各地返回家中帮忙收割。朝中的文臣武将,但凡家中有田产者,都要回乡主持秋收事宜。
这不是单纯的为了保证收益,还是态度问题,在中国,在工业社会到来前,这就是最高的政治正确。
仿佛同一时间,所有人都在为秋收而忙碌。
作为东乡亭与西乡亭的守护者以及精神领袖,赵启明当然也不能免俗。
此刻,他正站在田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坐镇指挥今年的秋收工作。
天刚蒙蒙亮,乡亲们正陆续赶来。昨晚就已经搭起来的棚子里,侯府的老妈子和丫鬟们早已支起大锅,动作灵活的忙碌,传出阵阵的青烟,和撩人味蕾的香味。
陆续赶到的乡亲们每人都能领到一个大碗。大家排队领取大一勺豆腐脑,再往前又能领到一勺汤汁调料,到最后再排队领取一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可以吃了。
虽然已经是侯府见怪不怪的早餐,但东乡亭的乡亲们却还是第一次吃到。对他们来说,豆腐已经是很稀罕的东西,而豆腐脑更是仅仅听人说起过的美食。
所以大家蹲在一起,在有些清冷的早晨,吃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不停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吃的十分高兴,甚至还有些吃得快的似乎没怎么尝出味道,拿着空碗舔了又舔。
“没吃饱就再要一碗。”赵启明大手一挥,十分的豪气。
这让旁边的钱管家十分的欣慰。
老头很满意赵启明的安排。虽说往年秋收没有这样的传统,乡亲们出来之前也已经吃过了早饭,但这一碗碗香喷喷的豆腐脑,让乡亲们知道侯府隆恩浩荡,还能让乡亲们感受到侯府的爱民如子。
当然,小侯爷心里想的是财大气粗。
“话说我也想吃一碗了。”赵启明看着乡亲们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有点怀疑今天的老妈子们是不是超常发挥,于是看向身旁的细柳说:“给我弄一碗来吧。”
钱管家咳嗽了一声,然后看了眼赵启明。
显然,这老头尊卑观念很重,不同意小侯爷和一群庄稼汉抢东西吃。
赵启明也觉得有理,于是朝细柳挤了挤眼睛,告诉她等钱管家走了再说。
天空逐渐放亮,乡亲们陆续赶到,明明有上千人,但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却并不显眼。
其实在这个年代,关中主要种植的还是粟米,产量更高的小麦还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对农民伯伯们来说,种小麦和种粟米的收益是差不多的。
甚至,种植粟米比种植小麦更划算一些。
因为小麦需要更多的人力去照顾,所以老百姓一般是用上田来种植粟米,作为家庭的食物,用下田种植小麦来缴纳赋税。
哪怕麦粉做的面食在口感上胜过粟米,可小麦要研磨,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民伯伯哪有这个闲工夫?
也就是长安边上的贵族封地,为响应朝庭号召,才会种植产量更高的春小麦。
乡亲们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豆腐脑,哪怕小侯爷已经说了可以吃第二碗,但乡下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再要。所以吃完一碗之后,就抹了把嘴准备开工。
钱管家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示意可以开始。
此时在赵启明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排成一行的上千人的队伍。这让他有种远征塞外,运筹帷幄的感觉。
按规矩,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再不济也应该说点什么。但他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所以挠了挠脸之后,他大马金刀的坐进棚子,然后大手一挥。
“那就开始吧!”
钱管家点了点头,走到麦田之中,接过秦文递上的镰刀。
在乡亲们的注视下,老头亲自割下第一把收获,然后用红绳系上。
同样换上庄稼人打扮的秦文,这时用嘹亮的声音喊了一声:“开镰!”
如同军中号令,乡亲们行动起来,默默开始了收割。
他们不分你我,统一行动,上千人弯着腰默不作声的劳作,只有镰刀收割时“唰唰唰”的声音,以及往前推进时的惊人速度,就像是海浪袭来一般,画面十分震撼。
赵启明感觉很好。
因为随着乡亲们海浪一样席卷过麦田,他更有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的感觉了。
他很想让大家分开,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歼灭这无比广阔的麦田,也很想让大家以雁行阵的方式,像箭头一样扎入“敌营”。他觉得那样的场面会更加震撼。但他的想法因为太无理取闹,被钱管家否决了。
“今年麦子长得好。”老头站在赵启明旁边,捋着胡须看着麦田中热火朝天的场面,难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样的好收成,怕是已经有四五年没见了。”
旁边的胡先生也一脸感叹:“难得有这样的收成,加上每家每户入夏以来都赚了不少钱,乡亲们也算是有钱有粮了,今年这个年恐怕比往年都要过得好吧。”
钱管家点了点头,看着正在被收割的麦田,表情木然。
赵启明知道老头又在心里回忆心酸的往事了。
他懒得去打扰,悄悄给细柳打了个手势,一碗豆腐脑便到了他手上。
小丫头今天和大家一样,换上了庄稼人的粗布衣裳,送来一碗豆腐脑还担心小侯爷热,拿起自己的团扇在旁边煽个不停,似乎有些心疼小侯爷今天繁重的工作。
“这把麦子回头挂在库房门口吧。”钱管家忽然想起什么,拿起那把系着红绳的麦子:“难得风调雨顺,赶上这样的好收成,怎么说也是个好彩头。”
“挂吧。”赵启明吃着豆腐脑点了点头:“进出库房都沾喜气,大家明年发财。”
钱管家点头,把麦子交给了旁边的下人,然后看了看赵启明手里的豆腐脑。
赵启明嘿嘿一笑,继续吃。
钱管家无奈,也不好说他什么,指了指前面,和胡先生一起去看收成。
“对了。”赵启明吃着豆腐脑,想起什么,朝细柳问:“东乡亭的里正是谁?”
细柳似乎不大明白,眨了眨眼看着赵启明。
“西乡亭的里正是那个老流氓,我见过两次了,但东乡亭的里正我就不知道了。”赵启明指了指麦田:“这样的场合,里正也应该来吧,为什么没看见?”
“是钱管家。”细柳朝赵启明说:“东乡亭的里正就是钱管家。”
“钱管家?”赵启明一愣。
这下明白了。怪不得今天割第一把麦子的是钱管家,而不是东乡亭里其他德高望重的三老。怪不得那次西乡亭老流氓来侯府多要十个用工名额的时候,钱管家死活看人家不对眼。
感情钱管家就是东乡亭的里正啊。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赵启明忽然之间又想起了西乡亭的老流氓。
那老头之前就说过小侯爷一碗水不端平,从来只去东乡亭遛狗,而从不去西乡亭散步,今天这样的场合小侯爷也只在东乡亭主持,想必西乡亭老流氓肯定又要不高兴吧?
仔细想想,为了以示公平,小侯爷也应该去西乡亭看看才对。
不过意识到东乡亭距离西乡亭有好几里路,赵启明就放弃了要过去看看的念头,然后继续心安理得的吃着自己的豆腐脑。
“对了,午饭安排没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生活在工业社会的人很难理解古代人民对粮食的感情,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劳作了一整年的农民们关心收成,因为这决定了他们明年是否能渡过春荒,要不要卖儿卖女帝王将相关心收成,因为粮仓是否充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是制定下一年政策的基础。
到底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还是底气十足的去周边国家耀武扬威,看得都是秋收的结果。
很残酷,也很现实。
在这一天,在外讨生活的后生们从各地返回家中帮忙收割。朝中的文臣武将,但凡家中有田产者,都要回乡主持秋收事宜。
这不是单纯的为了保证收益,还是态度问题,在中国,在工业社会到来前,这就是最高的政治正确。
仿佛同一时间,所有人都在为秋收而忙碌。
作为东乡亭与西乡亭的守护者以及精神领袖,赵启明当然也不能免俗。
此刻,他正站在田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坐镇指挥今年的秋收工作。
天刚蒙蒙亮,乡亲们正陆续赶来。昨晚就已经搭起来的棚子里,侯府的老妈子和丫鬟们早已支起大锅,动作灵活的忙碌,传出阵阵的青烟,和撩人味蕾的香味。
陆续赶到的乡亲们每人都能领到一个大碗。大家排队领取大一勺豆腐脑,再往前又能领到一勺汤汁调料,到最后再排队领取一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可以吃了。
虽然已经是侯府见怪不怪的早餐,但东乡亭的乡亲们却还是第一次吃到。对他们来说,豆腐已经是很稀罕的东西,而豆腐脑更是仅仅听人说起过的美食。
所以大家蹲在一起,在有些清冷的早晨,吃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不停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吃的十分高兴,甚至还有些吃得快的似乎没怎么尝出味道,拿着空碗舔了又舔。
“没吃饱就再要一碗。”赵启明大手一挥,十分的豪气。
这让旁边的钱管家十分的欣慰。
老头很满意赵启明的安排。虽说往年秋收没有这样的传统,乡亲们出来之前也已经吃过了早饭,但这一碗碗香喷喷的豆腐脑,让乡亲们知道侯府隆恩浩荡,还能让乡亲们感受到侯府的爱民如子。
当然,小侯爷心里想的是财大气粗。
“话说我也想吃一碗了。”赵启明看着乡亲们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有点怀疑今天的老妈子们是不是超常发挥,于是看向身旁的细柳说:“给我弄一碗来吧。”
钱管家咳嗽了一声,然后看了眼赵启明。
显然,这老头尊卑观念很重,不同意小侯爷和一群庄稼汉抢东西吃。
赵启明也觉得有理,于是朝细柳挤了挤眼睛,告诉她等钱管家走了再说。
天空逐渐放亮,乡亲们陆续赶到,明明有上千人,但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却并不显眼。
其实在这个年代,关中主要种植的还是粟米,产量更高的小麦还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对农民伯伯们来说,种小麦和种粟米的收益是差不多的。
甚至,种植粟米比种植小麦更划算一些。
因为小麦需要更多的人力去照顾,所以老百姓一般是用上田来种植粟米,作为家庭的食物,用下田种植小麦来缴纳赋税。
哪怕麦粉做的面食在口感上胜过粟米,可小麦要研磨,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民伯伯哪有这个闲工夫?
也就是长安边上的贵族封地,为响应朝庭号召,才会种植产量更高的春小麦。
乡亲们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豆腐脑,哪怕小侯爷已经说了可以吃第二碗,但乡下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再要。所以吃完一碗之后,就抹了把嘴准备开工。
钱管家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示意可以开始。
此时在赵启明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排成一行的上千人的队伍。这让他有种远征塞外,运筹帷幄的感觉。
按规矩,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再不济也应该说点什么。但他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所以挠了挠脸之后,他大马金刀的坐进棚子,然后大手一挥。
“那就开始吧!”
钱管家点了点头,走到麦田之中,接过秦文递上的镰刀。
在乡亲们的注视下,老头亲自割下第一把收获,然后用红绳系上。
同样换上庄稼人打扮的秦文,这时用嘹亮的声音喊了一声:“开镰!”
如同军中号令,乡亲们行动起来,默默开始了收割。
他们不分你我,统一行动,上千人弯着腰默不作声的劳作,只有镰刀收割时“唰唰唰”的声音,以及往前推进时的惊人速度,就像是海浪袭来一般,画面十分震撼。
赵启明感觉很好。
因为随着乡亲们海浪一样席卷过麦田,他更有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的感觉了。
他很想让大家分开,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歼灭这无比广阔的麦田,也很想让大家以雁行阵的方式,像箭头一样扎入“敌营”。他觉得那样的场面会更加震撼。但他的想法因为太无理取闹,被钱管家否决了。
“今年麦子长得好。”老头站在赵启明旁边,捋着胡须看着麦田中热火朝天的场面,难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样的好收成,怕是已经有四五年没见了。”
旁边的胡先生也一脸感叹:“难得有这样的收成,加上每家每户入夏以来都赚了不少钱,乡亲们也算是有钱有粮了,今年这个年恐怕比往年都要过得好吧。”
钱管家点了点头,看着正在被收割的麦田,表情木然。
赵启明知道老头又在心里回忆心酸的往事了。
他懒得去打扰,悄悄给细柳打了个手势,一碗豆腐脑便到了他手上。
小丫头今天和大家一样,换上了庄稼人的粗布衣裳,送来一碗豆腐脑还担心小侯爷热,拿起自己的团扇在旁边煽个不停,似乎有些心疼小侯爷今天繁重的工作。
“这把麦子回头挂在库房门口吧。”钱管家忽然想起什么,拿起那把系着红绳的麦子:“难得风调雨顺,赶上这样的好收成,怎么说也是个好彩头。”
“挂吧。”赵启明吃着豆腐脑点了点头:“进出库房都沾喜气,大家明年发财。”
钱管家点头,把麦子交给了旁边的下人,然后看了看赵启明手里的豆腐脑。
赵启明嘿嘿一笑,继续吃。
钱管家无奈,也不好说他什么,指了指前面,和胡先生一起去看收成。
“对了。”赵启明吃着豆腐脑,想起什么,朝细柳问:“东乡亭的里正是谁?”
细柳似乎不大明白,眨了眨眼看着赵启明。
“西乡亭的里正是那个老流氓,我见过两次了,但东乡亭的里正我就不知道了。”赵启明指了指麦田:“这样的场合,里正也应该来吧,为什么没看见?”
“是钱管家。”细柳朝赵启明说:“东乡亭的里正就是钱管家。”
“钱管家?”赵启明一愣。
这下明白了。怪不得今天割第一把麦子的是钱管家,而不是东乡亭里其他德高望重的三老。怪不得那次西乡亭老流氓来侯府多要十个用工名额的时候,钱管家死活看人家不对眼。
感情钱管家就是东乡亭的里正啊。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赵启明忽然之间又想起了西乡亭的老流氓。
那老头之前就说过小侯爷一碗水不端平,从来只去东乡亭遛狗,而从不去西乡亭散步,今天这样的场合小侯爷也只在东乡亭主持,想必西乡亭老流氓肯定又要不高兴吧?
仔细想想,为了以示公平,小侯爷也应该去西乡亭看看才对。
不过意识到东乡亭距离西乡亭有好几里路,赵启明就放弃了要过去看看的念头,然后继续心安理得的吃着自己的豆腐脑。
“对了,午饭安排没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